第92章

爷爷奶奶在大孙子的宠溺下, 可不是以前被人欺负了还忍着的性子,他们也会当面阴阳怪气回去。

听二老这么一说,那人气了个半死, 又没办法反驳,因为二老说的是事实。

好家伙, 几次下来就没有人再敢当面说二老花钱大手大脚了。同时还拿自家的儿孙和赵想比较, 结果越比越伤心,越比越气,回家打儿孙去。

人家的孙子不满二十就能挣很多钱,还给爷爷奶奶零花钱。他们的儿孙别说挣钱了, 不向他们要钱就不错了, 更不要提给爷爷奶奶零花钱了。

因为生气, 对方甚至好长一段时间都不敢找赵爷爷和赵奶奶玩。

两位老人也不生气, 爱和他们玩的老人多的是,也不缺他们几个。

父母的转变,赵勇军是最高兴的。

也特别感激儿子,要不是他经常陪伴父母,又用自己的观念影响到了老人,他们肯定还会和其他老人一样,天天为儿孙操碎了心。

现在这样多好, 每天吃完饭就出去遛弯, 还跟别的老人学健身操,每天过得比年轻人还要快活。

这不, 两位老人从外面玩够了回来,就看到大孙子在切羊肉。

“哎呀, 阿想今天去市场了吗?”赵奶奶看着被切成了薄片的羊肉,立即过来帮忙。

“是啊。今天有人拉羊来市场买, 全是草原羊,没有膻味。”

赵想就是看中了羊肉好,才买了一只。

“那感情好,咱们中午就羊肉锅子,我现在去熬羊肉汤。”

赵奶奶端起切好的羊肉就回厨房,大孙子为了好操作,把桌子从厨房搬出来,在院子里分切羊肉。

“奶奶,我还买了半边猪肉,最近家里不用再买肉了。”

赵想喊道。

“我知道了。”

赵奶奶在厨房里回答。

“老头子,赶紧进来烧火。”

赵奶奶喊老伴。

“来了。”

赵爷爷背着双手走进厨房,赵想看着他的背影笑着摇了摇头。

两位老人的感情还是这么好,别看赵奶奶经常会大声喊赵爷爷,可是她对老伴的关心也是不掺水的。

赵爷爷脚上穿的鞋子,还是赵奶奶一线一线做的。

把桌子用热水洗干净,搬到屋檐下晾干,赵想便回屋换了一身衣服。

刚才切肉时,身上沾到了羊血和猪血。

赵想把棉衣拿进洗澡间,给大锅里掺上水,点火烧水。

赵家冬天的衣服都是用热水洗的,然后挂在屋子里晾干。

不是不想挂外面晾,而是北方的冬天太阳比较少见,更重要的是你把有水的衣服挂在外面晾,那么第二天你得到的就是一个硬邦邦结满冰的衣服。

所以最好就是洗好后,把水拧干,然后挂在屋子里。

像客厅和房间都有烧炉子,温度比外面要高,再厚的衣服挂几天也干了。

水烧热后,舀进大木盆里,把棉衣放进去打湿,锅里继续烧水,毕竟衣服洗了第一次还要清洗两到三次的。

赵想给弄脏的地方打上肥皂,放到搓衣板上搓。没用刷子刷,因为棉外面的布料都是棉麻,容易刷坏。

衣服上的污渍没染上多久,用手搓几下就搓干净了,然后又把棉衣放进盆子里大力揉几下,然后就拧干水放到一边。

把脏水倒掉,换上干净的热水,开始清洗第一遍。

清了两次后,发现盆里的水十分干净了,赵想就把衣服拧干,用衣架挂起来。

这干净的水也没倒,直接搬去厕所用来冲厕所。

四合院里有几口大缸,里面不管是春夏秋冬,都装满了水。

在停水的时候,它们可以支持赵家人几天的用水。有火情的时候,还可以用来救火。

哪怕是被人取笑,赵家人也不改这一做法。

等到他们被时不时停水搞到疯狂时,用大桶接水存水的人就多起来了。

还有因为缺水而被烧了的家庭,更是在家里易燃的地方摆上水。

别说,这么做的还真救了好多家庭。

毕竟现在好多人煮饭都挨在一起,有用柴有用煤炭的,出现火情太正常不过了。

有了存放的水,在火苗刚串起来的时候就直接被扑灭了。

除了损失一点财物外,没有人员伤亡,这是不幸中的大幸。

有些事不是大家不知道,而是大家没有往那方面想。一旦有人带头,渐渐地大家就开始习惯性照做了。

原来没有赵想的世界,出了好几起火灾,前后死亡人数都破百了。

现在好了,没有人员伤亡。和重生前的世界一比,简直是天大的好事。

然而这些事赵想都不知道,因为书里没有写。在乡下等着报纸报道的某男女主,结果没有等来这方面的报道,让他们以为自己是不是记忆出现了混乱,记错了。

重生后的世界真是让他们越来越看不懂了,除了他们一家,其他人都是越过越好。

和前世的一切完全相反,男主和女主怎么也想不明白。

想不明白就对了,事实上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赵想,只是没有人知道罢了。

他们欠下的气运,这一世就是要还的。

至于送他们回来的某个假天道,只能无能狂怒,最后被真正的天道和国运消灭掉。

赵想刚把衣服挂在房间里,翟新就下课回来了。

“爷爷奶奶,阿想,我回来了。”

翟新关上大门。

“哥,你回来了。”

赵想从房间里跑出来。

“回来了,阿想今天可有好好休息?”

翟新看到弟弟心情就好。

“有吧!哎呀,这都不重要了。哥,今天我们吃羊肉锅子,我今天买了一只羊,是草原羊没有普通羊的膻味。”

接过翟新手中的书,高兴的和他说道。

“那我可得好好尝尝了。”

翟新听后微笑道。

“嗯,你要多吃一点,下午上学才不会冷。”

赵想希望他哥可以多吃一点,这样晚上睡觉手脚也暖和。

“知道了,小管家公。”

翟新伸手揉了揉弟弟的头,去厨房看看有没有什么地方需要自己帮忙。

“不用你来,阿新你去坐着歇一会儿,马上就能吃饭了。”

赵奶奶把他推出来。

“哈哈哈。”

赵想见状大笑。

“……”

翟新没办法,便去把客厅的饭桌收拾一下,又把木炭拿出来,等下吃锅子时需要。

草原羊确实和普通羊肉有区别,味道更鲜美。还没有膻味,不需要放许多大料来压,味道自然更加好吃了。

“爷爷奶奶,多吃一点。”

赵想看大家吃得这么高兴,想着下午是不是要再去买一点,希望对方还没有离开吧!

除了自己家,给别家也送一些。

心动不如行动,赵想中午吃完饭又跑去菜市场了,他没有骑自行车,因为翟新上学要用。要是他骑走了,万一没能准时回来,翟新就只能走路去学校了。

这几天没下雪,天冷归冷,路上还算干净,也没那么滑,骑自行车也快一点。

赵想不会和翟新抢自行车,所以他走路去市场。

来到菜市场,发现卖肉的摊子还摆着,反而是买菜的摊子都收拾走了。

不难理解,因为肉比菜贵,现在能天天吃肉的家庭还是没那么多。

不过肉摊剩下的也不多了,再摆一两个小时,也差不多能卖完了。

赵想来到卖羊肉的摊子。

“小伙子,你又来了。”

因为赵想长得好看,所以就算一个上午过去了,卖羊肉的大叔还记得他。

“是啊,羊肉好吃,所以我又来了。”

看着摊子上摆着的几头羊,赵想算了一下自己要送的人,决定……

“大叔,这些我全要了,你能送到我家吗?”

赵想看着卖羊肉的大叔问道。

“可以,可以。”

大叔没想到今天居然遇到了一个豪客,当即答应下来。

“那你先帮我把肉分一下,我要送人的。”

赵想把要求跟大叔一说,对方就照着赵想的话分肉。

羊肉没什么肥肉,属于老人孩子都能吃的肉。

所以赵想也不用想尽办法来分,只让大叔把肉分成五斤五斤的,这样他送人时直接拿一块提着就走。

肉分后,大叔用篮子装起来,放在自己的三轮车上。

“走吧,小伙子。”

大叔招呼赵想。

“好的,谢谢大叔。”

赵想又顺便把各个肉摊上剩的骨头都拿下了。冬天用它们炖汤,然后用来吃面条或是熬粥都很好。

更重要的,这些骨头他还能让赵勇军拿回部队,给那些战士们熬汤。

每个团每个营都有自己炊事班,赵想送给赵勇军的团,赵勇军的兵就能改善一下伙食。

别看这些骨头上没多少肉,可是骨头熬出来也有不少油水。

用骨头汤炖菜、炖豆腐,包管那些年轻的战士们爱吃。

其实赵想有想过直接送猪,可是……太打眼了,他不能这么干。

赵勇军是他父亲,他送猪给赵勇军的部队其实没什么问题,偏偏赵勇军的部队和其他部队是在一起的。

那问题就大了。

你给赵勇军的部队送了,其他部队又不送,这不是给老爹招恨吗?

而且驻军又很多,赵想要给整个军队送猪肉,他的钱根本不够。过几年他可以,现在他做不到。

所以赵想只能送些骨头让赵勇军拿回去给自己的士兵们添些菜,别的赵想暂时也没办法。

就算让其他团知道了,大家也不会说起来,只是一些骨头而已,又不是肉对吧!

大叔把三轮车停在四合院,看着和周围格格不入的院子,大叔暗暗咋舌,怪不得这小伙子一下子就买好几头羊呢!原来是个富家公子啊!

虽然羡慕,但是大叔没有妒忌,可能是赵想那张脸太有欺骗性了,让人看了就觉得只有这样的家庭才能养出这样的娃来。

赵想把羊肉放在院子里,上午没有搬进去的桌子又派上用场了。

“谢谢大叔。”

赵想把钱付了,然后把人送走。

回来开始分肉,用盆子篮子把肉一块块装好。

今天需要送到的先放外面,明天要送的暂时放冰窖。

最先送的当然是钱老和卫老、赵老师他们,至于顾家就得等顾生主动上门了。

还有张家,赵想也给他师父留了两块好肉,足足有十斤重呢!这个冬天,张家人都不缺羊肉吃了。

还有诸葛军医,她住在部队宿舍,平时吃的是食堂。

羊肉给她也不会做,于是赵想便决定把羊肉煮好了,直接让翟新给他师父送去。

反正他隔几天就要去总院和诸葛军医学习,到时候顺便就送了。

诸葛军医收到后只需要用炉子热一下就能吃了,甚至都不用她煮。

这么简单的方法,诸葛军医还是会做的,于是诸葛军医的那一份也留在了赵家,让赵家人煮了由翟新带去总院给她吃。

自从收了翟新这个徒弟,诸葛军医总是时不时收到来自徒弟的孝心。考虑到她的身份特殊,翟新没送什么值钱的东西,就是一些吃食,哪怕被人看见了也没谁妒忌。

不过羡慕肯定是免不了的,同样是收的徒弟,为什么人家的徒弟就这么有孝心呢?

人比人气死人,医术比不上诸葛军医,徒弟也比不了。

赵想用两天时间,还跟医生请了半天假,才把所有的羊肉送到大家的手上。

几年过去了,赵想和当年牛棚那些人一直有来往,过年过节都会送礼物。

不拘什么,只要是赵想送的他们都高兴。本来还有人担心他们的后事,后来看到赵想一直来看望这些人,大家的担心都少了。

因为比起他们原来的亲人,还是赵想更好。从不图大家什么,对每一位的好都是发自内心,而不是装出来的。

如果说一个人看错,赵想还有可能是装出来的。

那么多人都看错了,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第二天下午回到医院,因为上午他不在,病人都集中到了下午。

“赵医生,你终于来了。”

上午跑了一趟没看到人,病人有些小情绪。

“抱歉,我上午有事请假,真是对不起了。”

赵想给病人鞠躬。

“没事没事,赵医生你也不是故意的。”

病人们本来是用玩笑话的性质抱怨的,没想到赵想当真了,还这么认真地和他们道歉。

“谢谢大家的谅解,我也不废话了,开始给大家看诊吧!”

赵想道完歉就进了诊室,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给病人看病。

他医术好,性格也好,病人们在看病的时候还会跟他唠嗑,于是赵想被迫听了许多八卦。

不是,你邻居偷人的事也能告诉我的吗?

赵想在心里哭笑不得,听完病人的八卦,把药方递给他。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绝对不能说出来的秘密,赵想真就一直听着,直到他把所有的病人看完。

“赵医生,你还好吧?”

周护士一直在外面维持秩序,偶尔时来帮赵想的忙。看赵想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关心地问道。

“没事,谢谢周姐关心。”

赵想今天的病人看完了,他师父还有不少病人在排队,于是他过去帮忙。

等到张百草的病人看完,已经六点了,外面天都黑了。

“阿想。”

赵想出来,就看到翟新推着自行车站在医院门口。

“哥。”

赵想大步走过去。

“今天这么晚啊?”

翟新下课回来,他弟一直没下班,快到六点时他就骑着自行车出来接来。幸好现在路边的路灯很亮,一路过来都没暗的地方。

“嗯,今天病人多,我师父的病人也多,我还留下来帮他的忙。”

赵想解释了一下自己今天回家晚了的原因。

“当医生真辛苦。”

翟新理解道。

“以后你也是,就别急着说这话了。”

赵想拍着他哥的后背说道,难不成他哥忘记自己再有半年也是医生了吗?

“我知道,所以我说当医生真辛苦。”

翟新怎么不记得呢!不过路是自己选的,再辛苦跪着也要走完。

“当我们选择成为医生的那一天起,就知道是这样的结果了。”

赵想从不后悔自己选择学医,他的人生有了追求,累也不影响自己心里的快乐。

“是的。”

翟新当然清楚,所以他也没有后悔。

“对了哥。过完年你要去哪家医院实习?”

赵想害怕翟新被分配到很远的地方,到时候来回都不方便。

而且他现在还和诸葛军医学医术,离太远都不方便他学习。

“老师跟我商量过了,知道我拜诸葛军医为师,与学校商量过后,决定让我去首都医院实习。”

翟新说这话时,语气中带着一丝开心。首都医院在首都,离总院并不算远,骑自行车的话很快就到了。

“真的啊?太好了。那样我们就能一起上下班了。”

赵想开心地说道。

“对,到时我天天骑车载你,这样你每天都能多睡十几分钟了。”

翟新说到这个就心疼他弟,大冬天还要一大早起来上班。

“哎呀,这没关系啦,我都习惯了。”

赵想知道家人心疼他,所以从不抱怨自己的辛苦。

上班累没错,可人生价值却增加了。

他每看好一个病人,感觉身上的功德就增加一点呢!

成就感满满的,这远不是在家里啃老的人能够拥有的。

穿越前他算是一种变相的啃老吧,毕竟房子车子这些他都有,不像好多家庭还要贷款买房买车。

哪怕只有这一点,他就甩开许多同龄人。

因此这一辈子他每天都很忙碌,也算是一种物极必反?不过这些都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赵想过得开心就行了。

“自行车还是差了点,骑着它会吹风,要是有辆车就好了。”

翟新担心弟弟在上班的路上吹了风生病,想拥有一辆轿车。可惜现在的轿车也不是谁都有资格买的,起码赵家还没资格。

“别,我晕车。有车我也不坐,那玩意和我犯冲。”

赵想赶紧说道。

对晕车人士来说,自行车摩托车才是最好的出行工具,其他的都不行。

“……”

忘记弟弟晕车这件事了,翟新郁闷。

“到家了。”

骑车比走路快,十几分钟就到家了。

“哥,快进来。”

赵想跳下车先一步打开大门,对扛着自行车的翟新说道。

“小心车。”

把车挪进院子里时,翟新提醒赵想别被自行车碰到了。

“没事。”

赵想站在门口,等他哥进去了他才进去。

把大门关上,插上门栓。

“回来了,赶紧进来喝碗姜汤。”

赵爷爷站在厨房门口,拉开院子里的路灯,给孙儿们照亮脚下的路。

“爷爷,我们回来了。”

赵想小跑过去。

“慢点,别摔着了。”

翟新在后面护着他,路灯不是很亮,院子里偶尔会有小石子什么的,踩到了容易摔跤。

“没事。”

赵想抱住爷爷的手臂后,回头对他哥说道。

“爷爷,我们回来了。”

翟新对老人说道。

“回来就好,赶紧喝了姜汤好吃晚饭。”

赵爷爷对两个孙儿说道。

“好。”

两人跑进厨房,把赵奶奶舀好的姜汤端起来。

“哥,干杯。”

赵想和翟新碰了下碗。

“呵,干杯。”

翟新笑着和弟弟一起玩闹,让碰杯就碰杯,都不带迟疑的。

看着他们兄弟之间的感情好,赵爷爷赵奶奶很是欣慰。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在首都这个地方,赵家的根基浅,赵想和翟新能相互扶持,以后遇上什么事也能有个商量的人。

至于赵玉,他已经被派往国外,什么时候回来不确定,基本指望不上的。

他现在还需要赵想给自己邮国内的东西呢!

所以赵爷爷赵奶奶最乐意看到的就是赵想和翟新这对兄弟好好相处。

“学校马上就要放假了,也快到过年了。”

饭后翟新站在院子里,看着天上阴沉沉的天空,北方的冬天又冷又干,可他在这里长大。

“是啊,快过年了。”

还有一个月就过年了,那时这个院子又会热闹起来。

“你们兄弟站在外面做什么,这么冷的天赶紧回屋烤炉子去。”

赵奶奶在屋子里喊道。

“好。”“是。”

兄弟二人相视一笑,各回各屋。

时间还早,赵想从书架上拿起一本医书研读起来。

翟新也没睡觉,他翻着师父的行医日记,认真看上面的例子,每一个例子他都认认真真背下来,毕竟这些都是经验。

诸葛军医不仅把成功的病例写在上面,失败的也记录在上。

可以说有了这份行医日记,翟新以后会少走许多弯路。

兄弟二人都在认真学习,直到十点半屋内的灯才熄下去。

“赵医生早。”

“大家早。”早上赵想来到医院,不断有病人和医生护士跟他打招呼,赵想也都有礼貌地回应对方。

“赵医生。”

一位熟人看到赵想立即喊道。

“哎,怎么又看到你上医院了?不是说以后都不来医院的吗?”

赵想看到对方,反射性伸手要替对方把脉。

“哎,今天不是我啦。是我家人生病,我带来她来医院看病。”

熟人摆摆手,拒绝了赵想的把脉。

“这样啊,那你赶紧去挂号吧!不然等下排到后面,要等许久。”

“好的,谢谢赵医生提醒。”

熟人一听立即小跑着去挂号,他还是挂了赵想的号,他现在对赵想有一种莫名的信任。

再说了,哪怕赵医赵有病看不好,他不是还有师父吗?

大多数人的想法都一样,所以他们即使挂赵想的号也不担心自己的病。

而且还有一点,就是赵想的号比张百草的号要便宜一大半。

谁说老百姓不精明的?他们精明着呢,只是平时不明显罢了。

赵想和张百草也知道,不过他们本身就不靠这点工资养活自己,所以对病人的做法都没往心里去。

除了少数医生会认为病人这么做是让他们少赚钱外,大多数名医都不在乎。

今天赵想就遇上了一个病得很重的病人,本来挂张百草的号最稳妥,可是看到挂号的钱相差有点大,于是对方选择挂了赵想的号。

“你这个病……”

赵想把完脉,看着病人和他的家人笑了笑没说话,站起来往外走去。

“赵医生。”

病人小心翼翼喊道。

“没事,我去摇人。”

赵想回头安慰病人和他的家属。

“怪得你说这个医生的脾气好,明明都看出我们是故意挂他号的了,居然还安慰你。”

家属看着妻子说道。

“哼,我早就说过了,张神医和他的弟子赵医生的脾气最好了,特别是赵医生我至今没见他和病人生过气。”

病人哪怕是一脸病容,也不影响她得意。

“行行行,你说的都是对的。”

她的丈夫认错。

大概过了十来分钟,赵想带着张百草回来。

“师父,就是这位女士。”

赵想一进来就对张百草说道。

“我先看看。”

张百草话刚落音,病人就把手自动放在了脉枕上,特别自觉。

“……”

张百草抽了几下嘴角,开始给对方诊脉。

过了一会儿,张百草让病人换一只手。

“另一只手。”

两只手都诊过脉,又看了面色、眼睛、舌苔等,最后询问了对方发病后的感觉。

“你这个病要长期休养,不能再工作了。”

张百草一脸严肃地看着病人。

“张神医,请问我的病很难治吗?”

病人紧张地握着丈夫的手。

“是,我不想骗你,你这个病想要彻底治好,要吃上好几年的药。”

张百草选择实话实说,主要是这个病不难治,但是想要根治就需要特别长的时候。

“那药贵吗?”

病人担心药太贵,家里她不能工作后,只靠丈夫一个人的工资养家,生活肯定成问题。

“还好,不是很贵。”

张百草把药方递给对方。

“谢谢张神医,这病我们治。”

她的丈夫看了一下药方,发现都是一些不怎么名贵的药,只是数量多一点,还在普通人承受的范围之内。

“三天一副,一个月十副。”

张百草已经考虑到他们家庭的情况,开的药并不是很贵,一个月十副也就二十多块钱。

虽然相当于男人半个月的工资,但是家庭还能支撑下去。

“谢谢医生。”

病人拿着药方走了,带着有点沉重但又不是很沉重的心情离开诊室。

“师父,麻烦你了。”

赵想对张百草说道。

“你只是年轻,没遇到过这种病,不知道很正常。”

张百草安慰徒弟,“以后你就知道了,也有经验了。”

“是,师父。”

赵想点头,今天确实让他学到了许多。

中医的经验都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他相信以后再遇上这样的病人,绝对不会束手无策。

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次,每次赵想摇人后,这些他没看出来的病都会化为他的经验,让赵想一点点成长起来。

有时候张百草碰到特殊病人,也会让自己的徒弟过去见识,所以赵想的医术如飞机一般迅速上升,很快就赶上了医生里坐诊了十几年的中医。

这个时候就有人妒忌有人羡慕,只是他们没有舞到赵想面前,他就也就不管了。

“又见面了。”

难得赵想师徒来食堂吃饭,就碰到了黄惟。

“黄医生好。”

赵想在对方过来时站起来问好。

“张医生好,赵医生好。”

黄惟在赵想的身边坐下。

“好。”张百草勉强抬头回了个好字,这位黄医生自从上次打过交道后,他就没再和对方有什么交流了。

因为他发现这位外科圣手,对外国的一切都很推崇,有些贬低自己国家的意思。

对于这样的人,师徒二人都是敬而远之。

翟新拜师第一时间就把黄惟剔除,宁可找上诸葛军医,就是因为赵想看出他是外黄内白。

即使不是一路人,那就没必要再打交道。

就连院长也与对方少有交流,没有刚开始的热情。

黄惟刚回来不知情,还以为祖国的医生都是比较冷淡的,因此他都没往其他方向想。

不过院长虽没怎么和他打交道,但是该给的福利还是给了,安排的手术室都是最好的。

虽然黄惟这个人有些一言难尽,但是他的医术还是很好的,不然也担不起外科圣手这四个字。

“张医生,赵医生,你们怎么不说话?”

黄惟坐下半天,发现师徒二人吃饭时不发一语,这让早在国家习惯了吃饭聊天的他很不习惯。

“黄医生,食不言,寝不语。”

赵想把筷子放在吃完的餐盘上,然后对他说道。

“没必要这么严肃吧!”

黄惟有些尴尬地说道。

他小时候在华夏,接受的也是这样的教育,到国外后他都改了,因此回到国内后他还很不习惯。

平时一个人吃饭,没人和他说话还不觉得。现在和赵想师徒坐在一起,他突然觉得自己在西方学的那一套有些蠢。

看张百草和赵想师徒二人吃饭的姿势那么优雅,他在西方学的那一套用餐礼仪完全比不上。

有些东西最怕的就是比较,没有参照物大家还很羡慕和推崇黄惟,觉得他吃饭时的时候一言一行都充满了优雅和魅力。

可是当他和赵想师徒坐在一起时,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用餐礼仪很好笑。

多余的动作就不说了,优雅哪里比得上赵想和张百草。

张百草不用说,医学世家的公子,从小受到的就是世家教育。

而赵想他这个大弟子,经过张百草和妻子的教导,现在走出去谁不赞他一句?

因此黄惟那引以为傲的东西,在他们面前才显得那么可笑。

“我们吃好了,黄医生你慢用。”

张百草放下筷子,跟黄惟说了一句就站起来拿着餐盘走了。

“黄医生再见。”

赵想紧跟他师父身后,拿着餐盘离开。

留下的黄惟看着自己餐盘里快冷点的饭食,不知怎么的觉得心里有些发凉。

明明他穿的也不少啊,怎么突然就变冷了起来?

“师父。”

赵想跟着张百草出了食堂。

“他得罪你了?”

张百草回头看着徒弟。

“没有。有你在,他怎么可能得罪我。”

赵想摇头。

“那你故意整他?”

他们师徒二人平时吃饭可不会这样做,把平时正式用餐的礼仪摆出来。

“不是他先装的吗?”

赵想挑了下眉说道。

“他是有点装,那就怪不得我徒弟了。”

张百草可是双标人,不管赵想做了什么,那肯定不是他徒弟的问题。

“所以啊,这和我没关系对吧。”

赵想双手背在身后,慢慢朝着中医楼走去。

“对。”

张百草当然是支持徒弟了,反正内心受伤的又不是他徒弟,自然没必要多在意了。

他们师徒二人不在意,可是对那个受到不小打击的外科圣手来说,那可就要命了。

“什么,黄医生你要回阿美丽卡?”

院长看着黄惟,对方来跟他辞职。

“是的,我发现在国内还是很不适应,所以……”

黄惟虽然话未尽,但是他相信院长能理解他的意思。

院长确实理解,因此他没有说些什么挽留的话,批准了对方的辞职。

“我让人给你结一下工资,以后有机会的话再合作。”

作为院长哪怕心里再不高兴,面上还是要带微笑,同时说话也要给己方留有余地。

“谢谢院长,告辞。”

没有说什么有机会合作的话,黄惟直接扭头就走。

看着对方如此没礼貌的行为,院长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也不生气。

对方在首都医院这段时间的行为,他不是不知道。只是对方拿的是国外的绿卡,一直也以阿美丽卡人为傲,所以很多时候他也不好管。

看他表现,这次回去后肯定会彻底变成了外国人。

因此院长不会多说什么,这些人以后都不是自己的同胞了,就算有什么也轮不到他来提醒。

当赵想和张百草知道黄惟离开首都医院的事时,对方早就坐飞机离开了华夏。

“幸好当初没选择他当我哥的师父。”

赵想在休息时一脸庆幸坐在张百草对面,双手交叉放在自己腹部,双腿伸直,整个人看上去有些慵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