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百草和解英红看着弹琴的赵想, 忍不住在心里感叹,像赵想这样出生在农村的孩子,不知道有多少人被家庭耽误了。
他们不是不聪明, 而是他们的聪明没有被人发现,更不要说让它们发挥出来了。
一曲弹完, 赵想收回放在琴上的手。
“啪啪啪。”
师父师母给面子地鼓起了掌。
“阿想真棒。”
教这样的学生, 让张百草很有面子。
“谢谢师父的夸奖。”
赵想笑得见牙不见眼,即使他平时被人夸习惯了,在听到夸奖时还是会很高兴。
谁不喜欢听好话呢?起码赵想是喜欢的。
“不错,这书法也有进步, 棋也知道怎么下了, 画画也不错。”
解英红亲自教导过赵想后, 才明白丈夫这个徒弟有多聪明。
当然, 也许在智商上不如很多天才,可是在记忆力方面绝对不差。
教过的东西赵想就没有忘记的,而且他还努力,让他好好练习从不偷懒,如果说张百草他们对他的要求是十分,那么赵想能做到十二分,甚至更多。
他的努力让大家都看在眼里, 因此张百草和解英红甚至还会劝他休息, 怕把人累坏了。
“师母夸奖了,只是阿想还差得远呢!”
自家人知自家事, 赵想只能说他懂了一点点基础,连皮毛都算不上。
“你才学多久, 别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咱们慢慢来。”
张百草安慰徒弟, 他不担心徒弟在学习上偷懒,他是怕徒弟太过勤奋,把自己累坏了。
“是,师父。”
赵想也知道过犹不及,因为在张百草劝他后就收了手,没再继续练习。
到了下午,翟新来接人,兄弟二人告别张百草夫妻,高高兴兴回家了。
“你让我寻摸的琴我找到了,对方要这个数。”
解英红伸出一只手。
“可以,我答应了。”
张百草本来想把张家的琴送给徒弟,可徒弟死活不接受,说这是张家传承下来的古琴,他怎么能收呢?
于是张百草便重新给徒弟找琴。
“那琴比咱家们传下来的还要好,你确定要送给阿想?”
解英红打趣道。
“当然,我的徒弟就要最好的。”张百草没有犹豫地说道。
比张家的琴更好又怎样,只能说这才配得上他的徒弟。
他的徒弟是世上最好的徒弟,就要配最好的东西。
“好。我明天就去把琴拿回来,你也趁着阿想现在对古琴不了解,忽悠他把琴收下吧!”
解英红笑道。
“什么叫忽悠,作为师父我送徒弟一张琴怎么了?天经地义的事。”
张百草背着双手回屋,对妻子的话进行了反驳。
“是是是,我说错了,我道歉。你是阿想的师父,你的话他不听也得听。”
解英红在后面好笑地看着丈夫通红的耳朵。
师父师母的对话赵想不清楚,他也正和翟新说,要寻摸张琴给自己。
“我有空就去那些旧货店打听打听,看看他们有没有什么路子。”
翟新知道自己的弟弟现在正跟张师父学琴,笔墨纸砚和棋家中已经都有了,只有这琴最不好找。
本来想着没有现成的琴,找制琴师做一把也行,结果这制琴师也不好找。更重要的是没有好的木料,这制琴师找到了也没用啊!
前些年的动乱,影响了太多人,制琴师都隐藏了起来,现在找人很难。
“只能慢慢找了。”
赵想也没办法,他现在家里练习都是在纸上画上弦,效果嘛也就那样吧!只是对琴弦的位置记牢了,不用看琴凭手感也能弹对位置。
也不知道是不是练习针灸的原因,赵想的手感特别好,他弹琴的时候不看琴都没错一音。
“是。”
翟新也知道这事急不来,兄弟二人一边聊天一边走路,很快就回到了家中。“
我们回来了。”
一进大门赵想就喊道。
“回来了,正好晚饭快好了,你们准备一下就吃饭。”
赵奶奶从厨房走出来,对两个大孙子说道。
“好。”
“是。”
二人同时回答,又相视一笑。
赵家每天的气氛都很好,住在四合院周围的人都没见他们闹过矛盾,这让那些天天吵架的人羡慕极了。
随着翟新的成年,盯上赵家两个孩子的人越来越多。
不过赵奶奶说了,孩子们没毕业前,不会安排他们结婚,现在学业最重要。
邻居们只好继续憋着,等两个孩子毕业。
这一等就是好几年,好多姑娘都嫁人了,兄弟还没毕业。
时间一眨眼,又是过了一年,赵想成年了。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里,赵想终于满十八岁了。
他终于不再喝苦汤子了,成年这一天,赵家聚满了人,。
翟新成年那天,只有赵家和人翟民给他过生日。面对兄弟俩的差距,翟新没有妒忌,因为他本人也觉得弟弟应该得到最好的。
所以赵想生日这天,家里来的人都坐了两桌。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人送了礼物到赵家。
祝贺赵想成年,从今天他不仅是一个成年人了,更重要的是他的身体终于恢复了健康。
甚至张百草还拿了一个相机来,给大家拍了不少照片,当然拍得最多的还是赵家人和生日主角赵想。
“好了,以后想跑就跑,想跳就去,想玩雪也可以玩雪了。不过还是要注意保暖,不能受寒。”
张百草把手指从徒弟的手腕上拿开后说道。
“谢谢师父,徒儿记住了。”
赵想伸出手抱了他一下,然后跳起来跑到爷爷奶奶身边。
“爷爷奶奶,我好啦!”
“好好好,我们阿想终于好啦!”
赵奶奶用手帕擦眼睛,这几年他们的心啊一直提着,就怕赵想中间生场病,让前面的努力付之一炬。
幸好赵想懂事,就算有人找他出门玩雪,都乖乖待在家里,拒绝了大家的好意。哪怕被人说成是清高,赵想也不为所动。
他的懂事终于有回报了,那就是他健康的身体。
“以后在家里也可以玩雪,爷爷去给你铲雪回来玩。”
赵爷爷知道大孙子早就想玩雪了,毕竟看那些孩子在外面玩得开心,作为一个少年人哪里有不动心的?
而且雪对南方人来说真的很有诱惑啊!不过赵想都忍住了。
只凭这一点,就让大家对他格外心疼。
一时的忍耐不算什么,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对一切会让他生病的外在因素都忍住,才是最难的。
“谢谢奶奶,谢谢爷爷。”
赵想对着二位老人跪下磕头,他们这些年的照顾赵想全都记在心里,看在眼里。
亲孙子也不过如此了。
“好孩子,快起来。”
二老赶紧把人扶起来,看着他磕红了的额头,又心疼地找药给他摸上。
“奶奶,药。”
翟新及时把药递了过来。
“阿想,下回别这么老实了,你看都青了。”
赵奶奶一边摸药,一边提醒孙子。
“是,奶奶。”
赵想咧着嘴答应了,不过该磕的时候他还是会磕。
“爹,我身体好啦!”
赵想又走到赵勇军面前。
“好。爹很高兴,以后我们的阿想想去哪里都可以了。”
赵勇军也双眼绯红,抱了一下儿子后松开。
“行了,开席吧!”
赵奶奶看父子二人说完话,拍了拍大孙子的手说道。
“对,开席了,大家请入座。”
赵爷爷邀请众人入座,今天的席面是请人做的,赵家人没心情做。
直到张百草宣布赵想彻底恢复健康后,他们提着的心才放下。
大家都理解赵家人的心情,所以对今天的席面没有任何不满。主要是今天的厨师手艺也很好啊,一点也不比赵奶奶和赵想的厨艺差。
大家吃得很高兴,还喝上了酒。
赵勇军更是少见的喝醉了,被儿子亲自扶着回了房间休息。
“喝,大家都喝。”
被扶回去的时候,赵勇军还要和人拼酒呢!
“爹啊,咱不喝了行不?”
赵想哭笑不得地说道。
“不行,我今天很高兴。”
赵勇军拒绝了。
“我身体好了,爹你这么高兴?”
赵想没想到老爹会因为他身体恢复健康而高兴到把自己喝醉了。
“嗯,很高兴。我的阿想以后都会健健康康,不比别家的孩子差。”
赵想的身体也算是赵勇军的一块心病了。
“嗯,以后我都会好好的,爹你也一样。”
赵想把人扶到床上躺上,又给他脱了鞋子和外套,然后拉过被子。
“好,我们都好。”赵勇军在醉酒下,还记得回答儿子的话。
“睡吧,爹爹。”
赵想轻轻拍了拍被子。
“呼!”
赵勇军打起了呼噜。
平时这么警觉的人,今天赵想坐在他床边,都没有任何反应。
赵勇军这一觉睡得很香,他醒来时天已经黑了。
“爹,这是醒酒茶,你喝点。”
赵想看到父亲的屋子灯亮了,把早就煮好的醒酒茶倒了一碗送进来。
“阿想,我醉酒后没闹你吧?”
赵勇军揉了揉鼻梁,他很久没这么醉过了。
“没有,爹爹睡着后可老实了。”
赵想笑着回答。
“没有就好。”
接过醒酒茶,赵勇军一口饮下。
味道不太好喝,不过效果不错。本来有点头痛的,喝过解酒茶过了一会儿就舒服了。
“爹,洗把脸起来吃饭了吧!”
赵想把空杯子接过,又把用热水拧干的湿毛巾递给他。
“谢了儿子。”
赵勇军接过毛巾随便在脸上擦了几下,人确实清醒多了。
“不用谢,快起来吧!”
赵想拿着杯子和毛巾离开了。
赵勇军这才起来穿衣服裤子,走出房间看天空,果然已经全黑了。
“勇军,还不进来帮忙,站在那里做什么?小翟早就起来了,就你一直拖拖拉拉的。”
赵奶奶喊儿子。
“来了,娘。”
赵勇军快步走向厨房,果然一家人都在。
赵想和翟新正在给碗里放调料,翟民在帮忙洗菜,等下面条起来就丢进去,青菜很容易熟,最后烫两下就好了。
赵家的青菜都是种在木箱子里,放在厨房的。
厨房因为天天烧火,温度比外面要高,虽然因为天冷长得不是很好,但是偶尔也能掐一把来吃。
也不是赵家想费神冬天种菜,而是大白菜和大白萝卜赵家人都吃伤了,才有了冬天种青菜的想法。
幸好青菜长得不算好,偶尔用来换个口味还是可以的。
别说,在北方冬天有这么几口青菜,那还真是让人羡慕呢!
与赵家相好的几家人,也学着赵家在屋子里种青菜,特别是有暖气的几家人,青菜长得特别好。
“爹,吃饭了。”
赵想把挑好的面条放在桌子上,对站在门口发呆的赵勇军喊道。
“好。”
赵勇军几步走过来,坐在自己平时的座位上,这时赵爷爷和赵奶奶也都坐好了,除了两个小辈就等他了。
“吃饭。”
赵爷爷先动筷子,赵家人其他人才跟着动筷子。
昨天请了一天假,今天上午又没课,赵想一早就穿上自己最厚的衣服,乐呵呵地走出房间。
“哥,我来了。”
几步就跑到了翟新的面前。
“手套戴好了吗?”
翟新问道。
“戴好了。”
把戴上皮手套的双手举到他面前。
“帽子也戴好了。”
翟新开始检查。
“对,衣服我穿的是最厚的棉衣。”
赵想重重点了下头。
“那行,我们出去玩雪吧!”
翟新知道弟弟早就想玩雪了,现在被解了禁,当然要好好玩上一玩了。正好今天上午兄弟俩都没课,于是约好了今天出门玩雪。
“走喽!”
顾不上还没吃早餐,赵想拉着兄长出门玩雪。
道路两边堆着雪,只有中间有条过道被清理出来,而这正好给了赵想玩雪的机会。
他最想堆的是雪人,兄弟俩先滚了大雪球。
最大的雪球做了身体,小一点的做头,还找了几根树枝当手,鼻子和眼睛用石头镶在雪球上。最后是嘴巴用手指在雪球上画了一个微笑。
“哥,雪人堆好了。”
赵想看着自己和兄长堆的雪人,简单是简单了点,不过在他的眼中最好看。
“嗯。”
翟新在一旁点头。
其实他对雪没什么好感,因为在被翟民收养前,他最讨厌冬天。冬天没有保暖的衣服,他每天都冷得发抖,要用各种跑步或是运动来活动身体,让自己不那么冷。
可是现在他看了一眼站在身边的人,觉得雪也没那么讨厌了。
“哥,雪球。”
赵想又捏了一些雪球堆在雪人的周围。
“不可以玩雪仗。”
翟新拒绝了弟弟的要求。
“我知道。”
赵想也清楚,他虽然被解禁,但是不能太过分,打扫雪仗时,雪难免会通过衣领袖子钻进棉衣,到时受寒就得不偿失了。
“那我们回去吃早餐吧!”
翟新提醒弟弟,他们的早餐还没吃呢!
“好哦!正好我肚子现在很饿。”
赵想摸着肚子,今天比平时吃得要晚,怪不得饿了呢!
“嗯。”
翟新带着弟弟进了大门,顺手把门也关上了。
赵家人比较重隐私,不想让人随时进出赵家。
主要是巷子里对赵家好奇的人太多了,哪怕大门处有影壁,也挡不住有些人的不自觉啊!
所以为了减少麻烦,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大门关了。
赵家的高冷,巷子里的人家早就知道了,平时赵家人出来可以聊天,想进入赵家就别想了。
除了这一点,平时赵家人还是很好相处的。
特别是当春暖花开后,赵家会摆摊,那时好多人都喜欢聚在赵家的快餐摊前聊天,赵爷爷和赵奶奶会很认真听他们八卦,一点也不高冷。
不过赵家的这两小子什么时候才会毕业啊,家中的闺女再留下去都成仇了。
叹气,想要一个好女婿怎么就这么难呢!
赵想和翟新可不知道邻居们的想法,他们回到家里吃迟来的早餐。
赵爷爷和赵奶奶在堂屋里围着炉子说话,赵勇军一大早就被部队的人接走了。
兄弟二人坐在厨房里吃着奶奶包的包子,还有手磨的豆浆,别提有多幸福了。
“奶奶的包子做得越来越好了,馅就不说了,关键是面是越揉越好。”
赵想拿起一个白白胖胖的油渣白菜包子,捏了两下才掰开来吃。
“奶奶厨艺好。”
翟新喜欢吃面食,比赵家任何一个都爱吃。
翟民和赵勇军皆是南方人,比起面食他们更好吃米饭。
赵想他们也一样,因此赵家最爱吃面食的是翟新。
“对,奶奶的厨艺最好。”
赵想赞同道。
“你的厨艺也好。”
翟新看了眼弟弟,赵家厨艺最好的两个便是赵奶奶和赵想,他们各有擅长的菜式,赵家人向来都有口福。
顾生他们几个为了口吃的,经常来赵家蹭饭,都快成赵家的常住人口了。
“比你们就好一点点。”
赵想用手指比了一下。
“很多点。”
翟新也会煮饭,比一般人强点,然后就没然后了。
赵爷爷手艺也不错,只是不能跟老伴和大孙子比。
至于赵勇军和翟民,他们的厨艺是仅限于把食物煮熟,至于好不好吃就要看运气了。
下午兄弟二人结伴去学校上课,赵想先去图书馆,把借的书还了,又重新借了几本没看过的书籍。
他除了医学方面的书外,还会借游记、史书等,并不仅限于医书。
因为他涉及面广,懂得也多,居然对他看诊也有帮忙。
特别是游记里面会记录各地的风俗民情,有些人去看病却不是因为生病,而是因为别的原因,游记里面的记载就起到了作用。
因为人家本来就没有生病,你若是当病来治的话,很容易治不好的。
下午上课和平时一样,上完课给某些没听懂的同学讲解了一下后就离开了教室。
翟新这时已经在楼下等他了。
“哥。”
赵想走过去。
“走吧!”
翟新与弟弟并排着离开教学楼。
兄弟二人的背影看上去那么和谐,再加上他们长得又好看,每天都有不少男男女女偷看他们。
医学生班的学生站在窗户那里,看着兄弟二人离开的背影。
“他们兄弟在我们学校老出名了,听说在其他学校也有不小的名声,被称为京城校草。”
同学们议论纷纷。
“是啊,不过这也不奇怪,谁让他们兄弟长得确实好呢!特别赵想,那脸就连我这个女的看了都自行惭愧。”
女同学叹气,究竟谁才是女人啊!
“美不分男女,好看就行了,赵想就是那个最好看的人。找不出比他好看的人,就算容貌差不多,在气质这一块也差多了,没有赵想耀眼。”
同学们夸了赵想一会儿就散了,再不离开教室的暖气就没了。
这么冷的天,谁还会在冰冷的教室里待着啊!
此时赵想和翟新也快到家了,他们快到家门口时,就看到一群小孩子围在他们早上堆的雪人面前。
“这个雪人在笑哎。”
一个小朋友指着雪人的嘴巴说道。
“雪人当然要笑啊!不笑的雪人不好看。”
另一个小朋友肯定地说道。
“上次狗剩他们堆的雪人就没笑,还哭呢!”
小朋友举例子,不是所有的雪人都是笑着的,还有哭着的呢!
“他是因为被他爸打了,堆的雪人当然要哭了。”
知道内情的小朋友说道。
“哇,他爸为啥打他啊?”
小朋友们不解。
“因为他和班上的同学打架了。”
不得不说小孩子也会有八卦的时候,听他们用最大的声音,把狗剩小朋友的黑历史说了出来,赵想忍不住笑了起来。
“哥,你听到没。”
“嗯。”
翟民点头,眼中闪过一丝笑意。
“那边就是狗剩吧?”
赵想看着离小朋友们有些距离,单独站在一旁的小孩子,他脸上有羞愤。
“可能。”
翟民并不认识这个小孩子,自然也不知道他叫什么。
其实赵想也不认识,只是他从小朋友的脸上解读出了一些消息。
比如说站在一旁的小朋友,很想和其他小朋友玩,可不知道有什么顾忌,他一直没有凑过去。
“赵哥哥和翟哥哥回来了。”
有眼尖的小朋友看到赵想二人,立即跑过来围住他们。
“赵哥哥,这雪人是你和翟哥哥堆的吗?”
因为雪人是堆在赵家门口的,聪明的小朋友立即猜出了堆雪人的是赵想和翟新。
“是的。”
赵想点头,替小朋友把帽子戴好。
“我们之前堆的雪人,很快就会散掉,都堆不好。”
小朋友一脸遗憾,他们堆的雪球太松散了,一点也不结实。
“等你们再长大一点,就能堆雪人了。”
赵想这话算是安慰,却也没有说错。一群不过五六岁的孩子,连小学都还没有上,本来也没什么力气,堆的雪球都没有压实,自然很快就散了。
“知道了,谢谢赵哥哥。”
小朋友们最喜欢赵想,因为他对大家很有耐心,面对小孩子的问题也愿意认真回答,从不敷衍。
小孩子最是敏感,因此他们能察觉出谁对他友好,谁对他们讨厌。
翟新虽然不讨厌小孩子,但是他与小孩子也不亲近,再加上时常板着个脸,小朋友们有点怕他。
所以有什么问题,他们都是找赵想询问,而不是找翟新。
“不客气。”
与小朋友们说了一会儿话后,赵想和翟新才走进家门。
“怎么比平时回来得晚了点?”
赵奶奶和赵爷爷看到孙儿们走进来,以为他们遇上了什么事,多少有点担心。
“我在门外碰到了一群小孩子,和他们玩了一会儿。”
赵想取下头上的帽子,跟爷爷奶奶解释道。
“哦。”
两位老人这才放下心来,他们没事就好。
“离晚饭还有一会儿,你们兄弟有作业的话就去做,等下我们煮好了饭叫你们。”
赵爷爷对两个孙子说道。“好。”
“是。”
二人答应下来,回各自的房间写作业去了。
赵想没有作业,或者说他的作业还在学校时就完成了。他便坐在书房的琴架后,练起了古琴。
这琴是师父一年前送给他的,并不是张家的家传古琴,而是另外寻觅的古琴。
赵想那时刚学琴,对琴还不了解,被自家师父忽悠了,收下了这张古琴。
赵想几个月前在一家新开的乐器店里,看到了和自己手上这张古琴极为相似的琴,贴的价格是三百块。
而那张琴的木料还不如他手上的这张,所以他的琴在价格上肯定会更贵。
当时赵想就想去问师父,为什么瞒着自己送这么贵的琴。
走了几步后,赵想停下了脚步。其实不用问,他知道师父的意思。
因为这张琴太过珍贵,赵想平时会很认真保养它,弹过后也会好好用琴布盖上,免得沾上了灰尘。
别说有了琴后,他随时都可以练琴,琴技更是一日千里。现在一些不太难的曲子,他都能弹出来了。
每到这个时候,张百草就感叹自己收到了宝藏徒弟。
赵想也没想到自己在音乐或者说古琴上这么有天赋,而且他还自学了笛子。
笛子是赵勇军送给儿子的礼物,赵想每天在家里不是练习琴技,就是练笛子。笛声从一开始的难听,到现在的悠扬,赵想的进步也十分快。
面对大家的夸赞,赵想装得很辛苦。
因为笛子是他穿越前就会的,这是他上学时,和自己音乐老师学习的。
笛子拿取方便,是除钢琴外他学习得最好的乐器。
原来的家里有钢琴,当然是他那对父母给买的。只有笛子是他自己买的,托音乐老师帮忙买的。
笛子不贵,即使他手上是非常好的笛子,也不过千把块钱,和近十万块的钢琴没法比。
可这是赵想自己攒下来的钱卖的,意义不一样。
哪怕他钢琴弹得不错,也更喜欢笛子。
这辈子本以为要工作后,再慢慢把笛子捡起来。没想到师父的突发奇想,居然要教他学习琴棋书画,于是赵想借着学琴的机会,又爱上了笛子。
没有人怀疑赵想,毕竟小孩子的兴趣是这样的,一会儿爱这个,一会儿爱那个。而且赵想也没有因为笛子耽误练琴。
就连张百草,除了古琴,他还会拉二胡。
是的,没看错。就是拉二胡,并且还拉得挺好。
有时候赵想在想,他师父也是个宝藏师父呢!
于是赵想用自己攒的钱,给师父买了一个二胡,让他可以没事的时候拉两下。
一个好的二胡,虽然在价格上比古琴便宜,但也便宜不了多少,二百块钱也不是所有家庭都能拿出来的。
不过赵想觉得这钱花得值,因为他送给张百草的二胡,张百草说二百块是低估了。
这二胡可是用上好的材料制成的,哪怕是在封建社会,也要近百两才能拿下。
所以他这是捡了一个大便宜?
乐器店里有不少老乐器,老板是根据自己的经验给估的价,没想到他看走眼,让赵想捡了个漏。
当然这事赵想和张百草谁也没说,主要是怕乐器店老板知道了找上门。
本来这是你情我愿的交易,乐器店老板自己看走了眼根本没理由找上门,可谁让赵想捡了个大漏呢!
这二胡是真正的古董,不仅值钱还很有历史价值。
所以哪怕是为了省点麻烦,赵想和张百草也不会傻到说出去。
张百草本来一开始不想收的,可是当徒弟拿古琴说事时,他就知道不收不行了。
好在徒弟和女儿的生意越做越大,现在已经颇具规模了,两人合伙开了一个店,在首都卖起了护肤品。
研发人员是赵想,张玉兰负责售卖这一块。
店子里找了两个信得过的店员看店,每天张玉兰会在下班后过去巡视一下,偶尔赵想也会去看看。
特别是赵想他是临时抽查,比张玉兰每天巡视还要有威慑力,店员自然也不敢起坏心思,老老实实守着店。
店里的护肤品,打的全是纯手工制作的名头,因为每一个产品的数量都不是很多,来晚了都抢不到,不得不每天限量。
现在首都的女孩子,谁不知道‘绯颜’这家店啊!
每天为了抢护肤品,女孩子们差点没打出狗脑子。
生意很火爆,产量也一直提不起来,女孩子们只差没跪求老板加量了。
然而不是赵想不想提,而是能制作这些护肤品的只有赵想一个人,其他人就算他教了,制作出来的效果都不如赵想做得好。
他们店要走的可是高端,赵想是想着在国外那些产品打入华夏前,抢先在华夏人的心中注入一个思想。
那便是只有华夏的护肤品,才是最适合华夏人,也是最好的护肤品。
穿越前赵想在公司听那些女同事说起来,有些在外国卖得很好的护肤品,来到华夏后从一开始的火爆,到后来的卖不出去。
因为那都是外国人根据自己的皮肤生产的护肤品,不适合华夏人的皮肤。
现在好多华夏人还是更相信国外一切都比国外好那一套,赵想要做的就是打破他的观念,让他们知道华夏也有好的。
除了走高端路线外,赵想也走低端的路线,他打算再采购一批机器,制作普通民众也能用的护肤品。
他用机器生产的产品,虽然比不上他专门调制的护肤品,却也比一般的效果要好。
主要是价格很亲民,一般的百姓也能用得上。
重要的是,量大,管够。
等国内开放后,外国的产品进入华夏市场,而这时华夏人的心中已经有了自己的产品,就不会对国外的产品追捧了。哪怕一开始因为好奇尝试,等到他们用过之后就知道,哪个才是最好的。
现是八零年,国家越来越开放,几年前的紧张局势现在已经很少见了。
虽然社会上有些混乱,但是在首都还是很安全的。
赵想买了一套很大的四合院,不过因为很破烂,烂到都没办法修补了,于是房主只要了一千块钱就卖给了赵想。
他打算等天气暖和了,请人把旧屋拆了,建成厂房,以后专门用来生产护肤品。
为此赵想不得不每天抽一点时间出来做护肤品,给张玉兰拿到店里去卖,换成钱用来建厂房。
建厂房的钱赵想打算一个人出,这样厂房就是他一个人的,然后再租给他和张玉兰的护肤品公司,每年还能收一笔租金。
赵想知道亲兄弟也要明算账,不能因为他和张玉兰合伙,就把厂房免费给公司使用。
这样时间久了,哪怕是他的厂房,都不容易掰扯清楚。
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丁是丁,卯是卯,该算的钱要算清楚,免得以后扯皮。
二人要开公司的事,赵想没瞒大家,好好跟大家说了他要开公司的原因。
“好好做。”
顾生回去问了顾老后,给赵想带了一句话。
就这三个字,让赵想和张玉兰跟打了鸡血一样,二人还去专门办了证。有上面发话,证件办得很齐全,就算以后有人找麻烦,这些证件都能拍他们的脸上。
不过现在天气还没有转暖,修厂房的事还只能暂时搁浅。
赵家每天都会响起一阵悦耳的琴声和笛声,周围的邻居都习惯了。
要是那天没有听到,他们还不习惯呢!
琴声要低一点,大家听得不是特别清楚。可笛声就不一样,从一开始的难听到后来的动听,巷子里的邻居可算是亲耳验证了一位音乐家的诞生。
“听,笛声又来了。”
一位大娘坐在门口听笛声,为了这一刻,她特意把凳子挪到了门口。
今天赵想吹的是一首轻快的曲子,听到的人都忍不住露出了微笑。
好听的音乐,会让每一位听到它的人心情变好。
就连正在吵架的夫妻,听到笛声后都不约而同地住了嘴,侧耳听了起来。
赵想吹的时候,想起了早上做雪人的快乐。
那是他第一次玩雪,还有兄长陪着自己一起玩,这种快乐是他从没有体验过的。
穿越前他有弟弟和妹妹,可是他们终究有缘无分。
这种兄弟之情,穿越后他体验到了。翟新虽然不是他同胞兄弟,两人也没血缘关系。可他对赵想的爱护,都被赵想看在了眼里。
真心和假意,他分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