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明明大师兄的医术很好, 甚至是好到让他们仰望的地步了。

准确率就不说了,主要是他看出来的病症,开出来的药方都没被师父骂哎!而且他还会观察病人, 有钱的就开好一点的药,你开便宜了还不行。

人家有身份有地位, 不需要你给他省那点钱。

所以找赵想看病的病人, 对他的医术是真的很满意。哪怕这一次诊断错了,下次来看病还是找赵想。

因为赵想诊断错了,还有他师父帮忙兜底啊!大家根本不怕出事,因为有张神医在。而且张神医说了, 这也是帮助小赵医生进步。

而赵想会出现诊断错误的情况, 是因为他年纪太小, 经验不足的表现, 不是说他医术就差了。

张百草说出病人的病症后,赵想就能开出正确的药方,说明他是知道这个病的,只是他经验不足才诊断错了。

可赵想有一个好处,就是同样的病他只会错一次,下次再遇到就能看出来了,这让张百草和病人对他都很满意。

他们不怕赵想出错, 而是怕他有错不改。

这一点赵想比他们的那些师弟师妹们就好, 他们错了一次,下次还敢错。

不怪病人看到他们都没个好脸色, 天赋比不上年纪最小的大师兄,就连努力都比不上。

重要的, 他们一开始给病人们留下的印象太差了,即使后来他们有改正, 病人们还是不咋待见他们。

不能去医院,赵想就留在家里做面脂。西厢房收拾出一间做了他的药房,赵想行医那一套,都搬到了药房。

赵爷爷还去旧货市场给他淘了几个药柜,全是好木头打的,要价也不算高,是他和赵奶奶送给大孙子的礼物。

药柜里装满了药材,大多数都是平价药材,昂贵的药材他没钱买,也暂时用不上。

赵想还在药房给翟新隔了一个手术室出来,不大,就三平方,但也足够他用了。

兄弟俩一个在里面练开刀缝合,一个在外面做面脂,互不打扰。

赵勇军带着父母回来后,见他们在药房忙碌,便没打扰他们。

难得赵勇军在家,他开车送父母去市场买菜,又买了一些炭回来。主要还是炭,家里人多,房间也多,因此格外费木柴和炭。

晚上炉子烧的都是炭,这样半夜不用起来加柴火了。

不过为了安全,窗户要开条缝,不能关严实了,不然一氧化碳中毒就不好了。

“爷爷奶奶,老爹,你们回来了。”

“对,你忙吧!我们不打扰你了。”

赵勇军对儿子说道。

“好。”

关上窗户,赵想继续干活。

把做好的面脂倒进罐子里,回头张玉兰重新找好看的小瓶子分开装就行了。

两人合作做生意,把面脂卖给了她周围的女性。

别说赵想做的面脂还挺好用的,赵家人用的都是他做的面脂,已经不在外面买了。不管是用来擦脸还是擦手,都很好用。

赵想还为赵勇军他们做了无香型的,主要他们是军人,身上不适合有香味。

本来赵勇军他们一到冬天,手就会因为长时间在外面训练而受伤裂口。现在好了,有了赵想做的面脂,他们的手再也没裂口了。

赵勇军甚至还跟后勤说了一遍,让他们商议一下,每年跟他儿子采购一批面脂,这样一来士兵们的手冬天不至于裂口了。

后勤现在还在商量,不过赵想已经把药材准备好了,他给赵勇军他们做的面脂里,还加入了一些可以治疗伤口的药物。

这也是赵勇军向后勤建议的原因,用法太多了,主要是军人采购赵想还可以打折,为此他还去搞了一个证件,证明他是合法做生意,出售面脂的。

可惜他现在还不是正式的医生,不然他就能搞一个生产药用的证件。

他现在的证件上面写的是化妆品类,药用的可以饱含化妆品,但化妆品不能饱含药用。

所以赵想只能无奈地放弃在上面加上药用二字了。

不过没关系,等他毕业后了,就可以有自己的医生证了。

至于在医院实习两年以上的经历,赵想现在就是在医院实习,学校也是知道的。

因此在安排医学班去医院见习时,是没有安排赵想的,他单独一例。

不过赵想在张百草身边学习是得到了学校认可,这以后也是他的资历,不影响他毕业后拿证。

其他学生还没赵想这样的条件,因为他们是毕业后再去医院实习。现在去医院,只是见习,学习让他们早点习惯医院的气氛,实习他们还轮不上。

像赵想这样已经可以给病人看病的学生,医学班也只有他一个。

“阿想,你的面脂可以开始做了。”

赵勇军走过来悄悄对儿子说道。

“哦,懂了。”

赵想点头,老爹这是搞定后勤了。

“记得便宜一些。”

赵勇军拍了拍儿子的头,他希望儿子在不吃亏的情况下,能给部队便宜一些,现在部队都不富裕,他会跟部队提出这样的申请,只是心疼那些年轻的士兵,他们有些人的手脚已经烂得不成样了。

“哼,我可是给你们打了骨折的,老爹就放心好吧!”

赵想没说他只打算收取成本价和人工费,和张玉兰卖出去的根本不是一个价位。

当然在方子上面也有调整,滋润效果有,但更重要的还是治裂口。可以说他给部队的是使用广泛,治裂口效果绝佳的面脂。

“你心里有数就行。不过老爹提醒你,别吃亏哈。”

赵勇军可以接受自己吃亏,但不能让儿子因为他而吃亏。

“放心吧!我知道怎么做的。”

赵想白了他一眼,转身回药房继续做面脂去了。

因为这一次做的量大,所以赵想直接用机器把各种药材打成粉,为了这台打粉机,他把最近和张玉兰赚的钱都用上了,还用了一位师伯的人情。

所有的药物打成粉后,赵想就开始按照比例调配。又加了酒浸泡,觉得泡得时间差不多了,最后再倒入早就熬好的猪油里熬制,过滤掉药渣,最后做出来的成品也很喜人。

“爹,面脂我熬好了,你看这样行吗?”等铁桶温度降下来,赵想才喊他爹。

赵想从药房搬出几个铁桶来,铁桶还有些热。毕竟早些时间,它们还在炉子上烧着。

为此,他还把家里的几个炉子都搬去药房了,今天啥也没干,就看着铁桶里的面脂慢慢熬。

现在都下午四点了,赵想中午饭都是端到药房吃的。

“……”

赵家听到他的声音人全都出来,看着刚从炉子上挪下来,还带着一点黑灰的铁桶全都沉默了。

“儿子,这是不是太糙了点?”

赵勇军语气艰难地对儿子问道。

你都不掩饰一下的吗?直接用铁桶来做面脂?

“哎呀,你管它糙不糙,只要好用就行了。不然我用什么东西熬制面脂?家里的锅也不够大啊,只能用铁桶了。”

赵想也不想啊,谁让只有铁桶最便宜呢!

他又不想收太贵,只好在成本上尽量减少了。药材这些不能用次品,就只能在工具上下手了。

“没……”

赵勇军根本没机会说,就再次面对儿子机关枪一样的话。

“再说铁桶有什么不好的?它便宜皮实,用完你们还可以给我送回来,下次再用。这样成本又省一笔,难道不好吗?”

赵想面对家人的沉默,他其实也很无奈的。要不是陶锅容易坏也没这么大,他其实更想用陶锅。

半人大的陶锅,目前市面上是找不到的。在这种情况下,他一次性想多做一点,只能用铁桶了。

“挺、挺好的。”

赵勇军哭笑不得地回答好大儿的话。就是被赵想这一通说的,让赵勇军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给儿子太大压力了,怎么他张口闭口就是便宜皮实?

“我这就回去让人过来拉。”

赵勇军开车回去找人来搬,这几个大铁桶,还得用卡车来拉,他的吉普车装不下。

“去吧,去吧!这是第一批,要是用得好,欢迎跟我定制第二批。”

赵想挥了挥手,把铁桶盖拿出来盖上,还有封条等后勤的人来了,当着他们的面贴。

总要给人家验一下货对吧!没问题后贴上封条,就代表这批货完成了。

“这是不是要擦一擦?”赵奶奶指着铁桶底部的黑灰问道。

“行,擦擦也行,咱们毕竟是做生意的,面子工程还是要有的。”

于是赵想把铁桶抱起来,赵家人擦。

翟新找了几块抹布,和爷爷奶奶一起给铁桶擦灰。

一个小时后,天快黑前赵勇军带着后勤的人回来了。

“老许,你看这就是我儿子做的面脂,他现在虽然不是正式的医生,但是他在制药方面可是得到他师父亲口认证的,他做的面脂保管比你在外面买的药膏还要好用。”

赵勇军拉着一个中年军人走过来,指着铁桶对儿子花式夸奖。

“面脂就装在里面吗?这样也行?”

看着铁桶,这个被叫作老许的后勤军官瞳孔扩大了一下。虽然赵勇军来之前就跟他说过,但是亲眼见到还是很震惊啊!

“对啊,你不觉得用铁桶装又便宜又皮实吗?”

赵勇军在便宜皮实上面加重了音。

“……对,确实。”

这几个字,老许是咬着牙根挤出来的。

“放心,只要你们后面记得把桶还回来,我就不收你们桶钱。”

赵想觉得自己特别善解人意,方方面面都替部队考虑到了。

“谢谢。”

老许这会儿倒有些忍俊不禁。

自己算是他们部队,除了赵勇军那一班子,最早见到他这个宝贝儿子的人了。

“不用谢,我这也是为人民服务,部队的军人也是人民中的一员嘛!”

赵想大气地挥了挥手,让众人更加的无语了。

这娃的想法有时候真让人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不过对于价格老许很满意,这比他们自己找方子来做还要便宜,而且效果可能还没有赵想做得好。

对于这点,张百草有话说。徒弟的制药手法是越来越好了,他这个师父成了前浪,不服不行。

徒弟在某一方面胜过自己,张百草是骄傲的,甚至还跟老朋友们吹嘘了起来。

张百草的那些老朋友们又是妒忌又是羡慕,这才学多少年啊,都能上手看诊了。虽然只是一些小病小痛,却也让大家看到了赵想在这方面的天赋。不像他们家的那几个,学了十几年,到现在看病都看不明白。

“老张啊,这一行太看天赋了。”

风师伯对老友说道。

“天赋固然重要,可若是他不努力,有天赋也白搭。”

另一位姓黄的医生冷笑一声,他说的就是自家的儿子。

“你那个儿子还是不愿意继续学习中医?”

张百草既然是对方的朋友,对老黄的家那是一清二楚。同样有不愿意学中医的儿子,只是老黄的儿子更过分,他不仅不学,还一直诋毁中医,骂他父亲是跳大神的巫医,专门骗人的。

老黄一家不说世代行医,却也是首都有名有姓的百年中医世家,现在却被自己的儿子这么说,他差点没被气死。

关键是他那儿子在这一行天赋很好,在没叛逆之前,老黄甚至是他们这业内最受大家羡慕的人。

可从几年前起,他儿子接受了西方的文化后,就开始变得连老黄都不认识了。

不仅放弃了家传的医学,甚至还开始四处贬低中医,骂他父亲。

“学?他不学也就算了,大不了和老风家的一样,随他去吧!可他倒好在外面骂我是巫医,是骗子,专门害人的。”

老黄一脸苦涩,“我是把他拉不回来了。”

“这种不孝子你还留着他做什么?你不是还有个二儿子吗?培养他啊!”

张百草不解,这老大显然是救不回来了,还奢求什么?

“可我不甘心啊!他的天赋太好了,我敢放句大话,如果他不放弃,不过几年他的医术就能超过我。”

老黄一脸的不甘,天赋那般好的儿子,是他最佳的传人,他又怎么舍得就这样放弃呢?

“随你吧,别到时候你大儿子没救回来,二儿子也废了。”

张百草懒得再劝他,好言难劝该死的鬼,他又不是受虐狂。

“……”

被张百草这么一说,老黄哑口无言。同时他也发现,张百草说得是对的。

如果他再把精力放在大儿子身上,二儿子也有可能废了。

“老黄啊,别死撑着了,不行咱就换一个吧!我爹都看开了,孩子不喜欢再强迫也没用不是吗?”

风师伯这话一出,引得张百草侧目。

“行了,别看了。那天把那孩子带过来吧,我爹答应了。”

风师伯没好气地对张百草说道。

“这感情好,等那天他不上课,我就把人带过去。”

张百草心情大好,要不是徒弟还要上学,他就立即把人带去了。

赵想还不知道他师父替他做了什么决定,他买了面脂就回学校上课了。

哪怕下大雪,学校也没停课啊!

因为下雪,自行车是不能骑了,兄弟俩穿着防滑鞋,一步一个脚印走着去上学的。

书包背在身上,双手揣在兜里,兄弟俩缩着脖子来到学校。

“哥,我到了。”

到了赵想的教学楼,他对翟新说道。

“上去吧,中午我在楼下等你。”

翟新朝弟弟挥了挥手,便朝自己的教学楼走去。

因为下雪,中午没回家吃饭,在学校打了一份饭,兄弟二人吃完,就去学校的图书馆看书。

一直看到下午上课,兄弟二人才收拾好借的书往课室走去。

一天的课上下来,兄弟二人的脸色都不太好。主要是冷的,学校教室可没有暖气。

兄弟俩的手又不停的写字,为了做好笔记,他们连手套都没戴,可想而知双手被冻得不行。

要不是赵想自己做的面脂效果好,这种天气肯定会冻裂口的。

“哥,你还好吧?”

回家的路上,赵想看他哥沉着张脸,以为他生气了,还伸手探了探他的额头。

“我没事。”

翟新摇头,他是因为别的事而不开心。

“怎么了?”

难得看他哥一副被难住的样子,难不成是今天学的内容太难了吗?

“老师说教室太冷,问我们要不要添个炉子,但是这买炉子的钱,得我们学生自己出。”

翟新对自家弟弟没什么好隐瞒的,全都说了。

“啊?”

赵想瞪大了双眼。

“我们老师都没跟我们说这个哎!”

“嗯,只有我们班有。”

下课后有同学去别的班问过了,都没有。

“哪有说要交多少钱吗?”

赵想觉得可是钱不多的话,可以交。毕竟买了炉子,教室的温度确实会高一点,而且大家还能有热水喝。

“说了,每个人交十块,我们班有六十多个人。”

翟新一说完,赵想立即明白了他的意思。

“他是在抢钱吗?”

赵想没好气地说道。

“同学们都是这样说的。”

不仅同学们这么觉得,翟新也这么觉得,这么一大笔钱,给他们教室装个供暖系统都够了。

“然后呢?”

赵想觉得那个老师既然提出了这种要求,就不会简单放弃。

“他说除了买炉子,还有炭钱都饱含在了里面。”

翟新后面的话果然证实了赵想的猜测。

“所以你们要交吗?”

赵想看着他哥。

“当然不,六百块多钱,他想做什么?”

炉子最多几十块就能买到手,还是那种大炉子。而炭钱一个冬天也不过百来块钱,剩下的几百块钱去哪里了?

肯定不会还给学生,所以这个老师一开始就没好心。

“那你们就这样拒绝了,你们老师没生气?”

赵想觉得那老师肯定生气了,因为学生们的拒绝。

“生气了,还骂了我们一通,骂我们是乡下来的穷酸。”

无辜被骂,翟新当然不高兴了,并且对这个老师的印象很差劲。

“哼,你们没跟学校反映?他这么骂你们。”

这种老师,不配在学校教书育人。

“当然要跟学校反映了,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我们的补贴一个月才多少钱?他就要拿走一半,让那些没有工作,本来就家庭困难的学生怎么办?”翟新可不怕老师,即使他在语气中对班上的学生有威胁之意,翟新还是和一群有着正义之心的同学去找校长反映了。

至于什么下场,翟新根本不关心,因为结果肯定是不好的。

至于报复,也不看看他住在哪里。在资料上,翟新可是军人的后代。

“是啊,他太贪心了。”

赵想摇了摇头,这才多久,就有老师开始在学生的身上打歪主意了,这股风气要是不抑制,这样的老师会越来越多。

所以第二天他们就看到那老师被开除的消息,同时学校还警告全校师生,不要一天到晚不做正事,光打歪主意。

对于这种人,一经发现学校绝不姑息。

当然学校也考虑到天气确实冷,有许多学子是南方人,适应不了这样的天气。于是决定学校出面给教室安装暖气。

不过学生也要象征地出一点暖气费,一个月一个块。

这个钱虽然对困难的学生来说是几天的饭钱,但是咬咬牙也交得起。

于是这件事就这么决定了。

学生放假的时候,学校就把暖气装上了。

等到周一去上课,教室已经不冷了。

起码赵想再把手从手套里拿出写字,也不会觉得冷了。

暖气费,赵想和翟新直接交了两个月,也就是交到寒假。

兄弟俩都不缺这两块钱,家庭比较好的学生也是一样,直接一次□□了。

要不是明年学没开始,都有学生想把明年的一起交了,这样也省事一些。

然后赵想周末休息的时候,被张百草带去了风家。

“风爷爷好。”赵想给风家老爷子磕头。

“好孩子,快起来。”

风老爷子扶起赵想,仔细打量了半天,转头跟张百草说。

“这孩子长相太好了,你们要注意。不过是个好孩子,我答应了。”

风老爷子的话让张百草和赵想心中一喜,脸上带了出来。

“谢谢老爷子。”

“谢谢风爷爷。”

赵想再次磕头,这一次不是晚辈给长辈见礼,而是感谢风老爷子同意教导他针灸。

“快起来,你这孩子还真是懂礼。”

风老爷子对赵想更加满意了,这年头懂礼的后辈已经不多了。

如果说一开始还是看在张百草的面子上才答应教导赵想的话,现在就是真心实意想要教导他了。

“谢谢风爷爷。”

赵想站起来,站在师父身后。

看到他的动作,风老爷子暗暗点头。

难怪儿子回来就经常夸张百草这个徒弟,果然是个好孩子。不管是品性还是样貌,他们这一代估计没几个人能胜过这个孩子。

从此,赵想每个月来风家学习针灸一天。风老爷子尽心尽力教导,后头见猎心喜,把风家的家传针灸都传授给了赵想。

于是赵想从此多了一位针灸师父,辈分上占了点便宜,成了风师伯的师弟。

不过师父让他在外面给风师伯面子,不要叫师兄。

赵想没意见,因为他平时也叫风老爷子为风爷爷,并没有叫师父。

“嘶,好冷啊!”

赵想跑进首都医院。

“赵小医生,快进来取取暖。”

张百草诊室的护士小姐看到赵想,立即给他灌了一个热水瓶,还给他倒了一杯开水。

“谢谢护士姐姐。”

赵想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快缩成了一团。

“今天感觉比平时还要冷。”

赵想抱着热热的暖水瓶,感叹道。

“是啊,我早上差点都不想出门了。”

护士赞同道。

“我也一样,还是我哥把我拖起来的。”

赵想苦着张脸,首都的冬天还没他们老家待着舒服。大冬天的,青菜都很少。冷不说,还特别的冷。

他现在晚上睡觉,不仅有炉子,还要在被子里塞一个暖水瓶。

“你们在说什么?”

张百草走进来。

“师父,给。”

赵想站起来,把手中的暖水瓶塞进他怀里。

“呼,舒服。”

张百草学着徒弟的样子,把暖水瓶抱在怀里,一副活过来的样子。

“今天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这也太冷了吧!”

赵想看着他师父都一副没挨住冷的模样,顿时觉得自己怕冷太正常了,毕竟他师父这个老首都人都觉得冷了。

“谁知道呢!好了,病人在外面等着,我们开始吧!”

张百草没忘记自己的职责,对徒弟说道。

“好。”

赵想拿出写病历的空白本子,又拿出笔摆好,这才坐在自己的座位上。

然后护士小姐开始叫号。

“一号,进来。”

一位穿着皮袄的大妈从外面走进来。

“赵小医生,你给我看看吧!”

来这里看病的人大多数都是熟人,流程也早就熟得不能再熟了。一进来就先给赵想看,然后再让张百草把脉。

“大妈,你是哪里不舒服啊?”

赵想一边把脉,一边看她的脸色,还要询问病人的情况。

“我肚子不舒服,总觉得闹腾的厉害。”

大妈一只手捂在肚子上,一只手放在桌上让赵想把脉。

“你昨晚和今天早上有吃什么吗?肚子是什么时候开始难受的?”

赵想问得很详细,随着病人的讲解,赵想大致上诊出了她的病因,然后沉思了一下便开出了药方。

药方没急着给张百草看,而是在师父也给病人看完开出药方后,两张药方摆在了一起。

也是运气,今天他们师徒开出来的药方居然是一模一样的。

“不愧是师徒,就是有默契。”

护士小姐姐看了说道。

“大妈,这张方子你拿去抓药吧!”

赵想把张百草开的那张方子递给大姨。

“好的,谢谢张医生,谢谢赵小医生。”

大妈虽然不识字,但是护士小姐的话她听明白了,知道面前两张方子是一样的,那就无所谓是谁开的了。

赵想把自己开的药子放到没有问题的那一堆里,有问题的是放在另一堆,他平时还要拿出来复习。

这样脑子的记忆才更加深刻,以后也不会再犯同样的问题。

正是因为赵想的认真负责、努力学习,大家对他的印象很好。

就在此时,赵想的师弟师妹们终于来了。

“师父,大师兄。”

八个人对他们喊道。

“干吗去了,这么晚才来?”

赵想没急着罚他们晚到,而是先问原因。

“大师兄,你不知道,我们来的时候在路上碰到了一个摔倒在地的老人。于是我们上前扶起他,甚至还为他做了基础的治疗,结果倒好,差点被他讹上。”

说到这个,八师弟都快被气死了。

他们好心扶人,结果差点被对方倒打一耙。

听到这话,赵想和师父对视一眼。

“那没事吧?”

赵想担心地问道。

“没事了,当我们说要拉他去见警察同志,他就起来跑掉了。”

二师弟摇头,幸亏他们不傻,没让对方吓住。

“没事就好。”

作为师父,张百草关心了一句。

“行了,既然没事你们收拾一下就去外面给病人把脉,等今天结束再把你们开的药方拿进来给我们看。”

每个人一个病历本和一支笔,就是他们今天的作业。

“是。”

师弟师妹们拿着病历本和笔走了出去。

老病人不用说,主动伸出了手。新病人看到老病人的动作,也都跟着学。

这群师弟师妹,在给外面的病人看诊时,还在病历本上记下了病人的号码,这样不用赵想和张百草猜测,就能知道病历本上他们是在给谁开的药方。

准确率不算高,大多数都是错的。

“师父。”

看完的病历本放在张百草面前。

“看完了,有什么想吗?”

下班后徒弟没急着回去,而是和师父一起看师弟师妹们的病历本,还负责给他们纠错。

“还有得学呢!就一两个病人开对了方子。”

赵想摇头,不是他瞧不起师弟师妹们,而是他们每一个人都有不少的缺点,开出来的方子有好些都是医书上的。

然后在诊出病因后,生搬硬套,一点也不知道灵活运用。

赵想和张百草说了他们几次,但每一次还是有这样的问题出现,对此他们也实在是无语了。

这还算好了的,虽然方子太过死板,好歹是对症的,病人吃了身体也会好,只是会好得慢一点。

离谱的连病因都没找出来,开的方子也是南辕北辙,和病人的病毫不相关。

赵想就想问问,他们是怎么看病的,这十几年都学到狗肚子里去的吧?

“那他们就交给你了。”

张百草放心把下面的徒弟交到大徒弟手中,他才不想说自己想听大徒弟骂人的话呢?

每次听到大徒弟换着花样骂那些徒弟,张百草的心情就会很好。

因为他有一个万能的大徒弟,其他徒弟都不需要自己操心,他只负责教医术就行了。

他这样的行为,百分百是被老友们鄙视地对象,可张百草就是不愿意改。

没办法,谁让他们没有一个好徒弟呢?

张百草的行为让一些固守家传医学的人开始反思起来,是不是也去收一个徒弟,然后把自己家传的医术发扬光大?

他们比张百草又差不了多少,凭什么他就能收一堆徒弟发扬张家的医术,而他们就只能看着自家败家子失望呢?

也许是心境不同,又也许是有人带头让他们看到了好处,于是一群老古板开始反省起来。

一场旧派的反省,让华夏的中医引来了新潮。

从这一刻起,中医的出路和前世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那些本该消失的中医流传了下去,并且发扬了光大。

再加上国家的支持,中医断层不明显,国家对它们的了解也多了起来,中医不是巫术,和现代医学一样,是给人治病的重要医学。

中医得到重视,中药草自然也一样。药草产地比前世更早受到保护,无形之中环境的保护也比前世更早受到重视。

在发展经济的时候,环境污染没有前世的重。

而这些变化,如今还看不出来。等到十几二十年后,赵想回首才发现,原来华夏的变化这么早就开始了,只是那时他不知道而已。

此时的他正拿着师弟师妹们的作业,一个个开骂。从老二骂到了老五,没一个逃得掉。

“五师弟,你开的曼陀罗?你怎么不直接加砒霜呢?你想毒死谁?这药你拿回去自己熬了喝,别剩。”

先不说曼陀罗加得对不起,就说这剂量就足够让赵想气笑了?

先头被骂了的师弟师妹们,看着现在被骂的人偷笑。

他们再离谱,也没有这位大兄弟离谱啊!你这不是开药方,是直接开的毒方啊!

“你们还有脸笑,我要是你们羞都羞死了,这么大了还能开错药方,治死病人你们就高兴了是吗?”

张百草出来,看到那些徒弟还有脸笑别人,顿时拉着个脸骂起来。

“师父。”

赵想看到张百草出来,站到他身后。

“乖。”

面对大徒弟,张百草立即换了张脸。

那变脸的速度,即使师弟师妹们看过无数次,还是觉得他们师父变脸的速度太快了。

“师父,我们知道错了。”

哪怕在心里吐槽,面对张百草那张凶恶的脸,他们老老实实认错。

“哼,知道错了,但下次还敢是吗?”

张百草对这些徒弟真是一个也瞧不上,要不是迫于老友们的请求,他是一个也不想收。

和阿想不同,他们出生于医药世家,因此养成了自傲的性格。再加上他们不努力,就能得好工作,因此一个个在学习医术时,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就算赵想和张百草指正了他们的错误,可他们过耳不过心,下次继续犯。

光是这种散漫的态度,就让张百草非常愤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