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有了一就有二, 知青院的知青一个个安静下来学习。

他们安静了,知青院的事就少了,村长和村支书都松了口气。

虽然平时他们没表现出来, 但是知青院的事一点也不少。

今天不是屋顶漏了,明天就是几个知青吵架。

更可气的是, 这些知青仗着有学问, 还一副瞧不起村民的样子。

不过他们只敢私下这么做,明面上他们不敢对村民有任何的不满。

还因为赵家村的人对他们严防死守,赵家村的年轻姑娘没被他们的表象迷惑,从而嫁给这些知青。

其实原小说里有姑娘嫁的, 后来被抛弃了。

不过赵想的到来, 改变了许多。因为女主的早早离开, 从而让村子里的姑娘看清楚了这些知青的真面目, 于是她们没有被他们迷惑,更不要说嫁给他们了。

倒是有女知青和村子里的男青年谈起了恋爱,两人还去扯了证。

一开始村长怕她骗人,还暗中盯了好长一段时间,后来发现对方是真的喜欢村子里的青年,便没再盯着了。

赵想知道那个和村子里男青年谈恋爱的女知青是谁,也知道她不想回城。

或者说, 她不想回到那个重男轻女的家庭。

回去后, 她只会被父母随便嫁了,用来给家中兄弟换取彩礼。

留在村子里, 哪怕苦点也比回去后随便被父母嫁了强。

她也在学习,不过她打算考中专, 然后回来教书。

女知青没有瞒着自己对象,而是认真和他商量过后才做了这个决定。并得到了男方家中的支持, 她为了安对象的心,提前和对象把证扯了,也搬进了男主的家中居住。

虽然还没公开,但是村子里的人都清楚,可能高考真的要恢复了。

作为村子指向标的赵想对于村子里的这点猜测没发表任何意见,反正学不学是他们自己的事。

村民们也有分寸,只在自己村子里猜测几句,并没有跟外村人说。

所以从现在开始学习的知青也只有赵家村的这些人,外村知青以前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

时间就这样一点点地溜走,学习也不能落下春耕。大家都是白天干活,晚上回去学习。

赵想在自己学的同时,还要教导赵磊和赵玉,每天忙成了陀螺。

“阿想,要我们帮你教导那两个发小吗?”

在又一次教导赵想后,赵老师主动提出要帮心。

“不,不用的。我可以,老师你们就好好休息吧!你们每天要干的活一点也不轻松,除了我其他人不是你们的责任。”

赵想拒绝了,牛棚里的大家确实没有责任帮助赵磊他们。

而且他也不想让大家和自己不喜欢的人相处,当年村民对他们的伤害一直都在呢!

“那好吧!”

被拒绝后,赵老师他们反而松了口气。

他们想帮赵想的心是真的,可是不想和村子里的人打交道也是真的。

伤害就是伤害,可能在村民那里过去了,但是对当事人来说并没有过去。不怨恨,已经是他们心性好了。

张百草离开后,村民就再也没来过牛棚。当然,对牛棚众人的态度还是一样,没有怎么限制他们的活动地盘,走远一点也没事了。

可双方就是不来往,这一点上赵想也不愿意勉强大家。

赵想在师父走后,也经常送吃的喝的过来,并没有因为顾老和张百草的离开就不管他们。

赵想的行为得到了大家的喜爱,如果连赵想都变了,他们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幸好赵想还是那个他们记忆中的少年,大家都在变化,只有他一直是这样。

春天的河鱼很肥,赵想忍不住去河里抓了一桶回来。

他干活快,完成自己的任务后又帮赵爷爷干完,便直接离开了。

回家提了桶,便去河边抓鱼。

一个冬天没有人来抓鱼,鱼的警惕性都下降了。

撒了一点鱼饵在河里,没多久就有鱼过来吃饵。

把爷爷做的小渔网撒进河里,一次就捞了好几条上来,都是比成人巴掌还要大的大鱼。

赵想下网两次,捞了十条就收手回家。

现在的他已经不会再因为鱼腥味而不愿意杀鱼了,家中只有他们祖孙三人,他不做就要爷爷奶奶做。

赵想的想法是他多做一点,爷爷奶奶就少做一点。

大孙子的孝心赵爷爷和赵奶奶很受用,和村人聊天时脸上的笑容就没消失过。

“你们这一天天的开心啥子哦?”

趁着休息的时候,大家坐在一起聊天,见二人实在是太过高兴,就有村民问起二老。

“嘿嘿,心情好自然就开心啊!”

赵爷爷抽着烟说着让众人生气的话。

咋的,我们心情没你好,所以就不配开心了是吗?

虽然这么想,但是大家没说出来。

“是不是你家大孙子又做什么了?”

知情的一下子就猜出了赵爷爷想法。

“哎,我大孙子说去河边给我们两个老家伙捞鱼,然后炖汤给我们喝。”

赵爷爷一脸自豪地说道,他家大孙子无所不能。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阿想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

可恶,又来炫孙。

被炫了一脸的村民气坏了,他们也想炫,结果发现本来还算拿得出手的大孙子和赵想比起来,那可是天和地的差别,就不要说出来自取其辱了。

“你家大孙子再好,也不是亲生的。”

赵前坐在边沿,见不得赵爷爷得意。明明是他的亲孙子,结果现在和他没关系了,老头子十分不服气。

“和你有什么关系?亲不亲生的又怎么样?阿想孝顺懂礼,聪明又肯干,以后出息着呢!不像某人,阿想是亲生的,却养得跟非亲生的一样。”

赵爷爷可不怕他,赵前现在也只敢说一些酸言酸语了。

他以为赵爷爷会在乎,结果赵爷爷表现得一点也不在乎。

亲生的又怎样?还不是比不上他们家的阿想。

长相比不过,孝顺比不过,就连干活读书都差一大截。

“还有某人的宝贝大孙子,现在还劳改着,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放回来。”

别以为只有赵前会戳人痛脚,赵爷爷也会啊!

“起码我大孙子没有连累家人。”

因为赵大狗子的行为,赵前的大孙女亲事都降等了。要不是她实在长得好,现在这个都嫁不成呢!

不过人家也说好了,以后不准她随便回娘家,免得被娘家的人带坏了。就算有什么东西送给娘家亲人,也不用她回来,而是请人顺路带回来。

赵家大孙女这算是与娘家分隔开了,婆家也明事理,知道她是个好的,没迁怒到她身上。

换一个婆家就不一定有这么明事理了,赵雪花嫁进去后对丈夫和婆婆的话很听从。本来性子就柔顺的她,在婆家居然过得非常好。

她虽然也是老宅的人,可她性格好,从不挑事,跟公婆妯娌的关系都很不错,如此一来谁能不喜欢呢!

就是赵前他们不太高兴,可是每个月赵雪花都会派人送一些吃的回娘家,他们也不能指责对方不孝顺了。

用赵雪花的婆婆的话说,能用一点吃的把赵前他们安抚住,这些粮食就不算白给。

老宅的人也知道,为了这些吃的,他们也不敢去赵雪花婆家打扰她。

这些事都是村子里的村民摆出来给赵爷爷赵奶奶听,然后他们回来再说给赵想听的。

赵想默默听完,也不发表看法。不管是老赵家还是老宅,他们都和自己没关系,他也不想和他们扯上关系。

“爷爷奶奶,回来吃饭了。”

就在众人继续摆龙门阵的时候,赵想喊老人回家吃饭的声音在山坡上响起来。

“哦,到吃饭的时间了。那我和老婆子就先回去了,你们继续干哈。”

赵爷爷和赵奶奶乐呵呵地离开地里,携手把家回。

留下一群没有喊他们回家吃饭的村民。

“回去吧,该煮饭了。”

干什么干,他们没被气死都不错了。就算离散工还有一会儿,大家也干不下去了。

记分员也没勉强,上午没做完的,下午就会补回来。

村中老人回到家,把儿子儿媳,孙子孙女都骂了一顿,都是他们没出息,一群人比不过人家赵想一个人。

这人比人还真是气死人,赵老头没了儿子,结果又来一个过继的孙子,比亲孙子还孝顺,搁谁不羡慕啊!

无辜被骂的晚辈,只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低头认错。

赵想站在厨房门口,远远看到爷爷奶奶扛着锄头回来,才转回厨房把鱼汤盛起来。

他烧的鱼汤并没有把鱼肉叉烂,后世不缺食物才会这么做,现在是什么年代谁会这么浪费食物啊!

幸好赵想厨艺不错,每条鱼都煎得完完整整,即使是熬好汤最后也是完整的。

牛棚的鱼他早就杀了清洗干净送过去,还把鱼煎好熬在锅里才回来的。

所以这个时候牛棚众人回到牛棚后就有香香的鱼汤喝,配着野菜红苕肚子吃了个溜圆。

“阿想,以后煮饭等我回来再煮,你就别管了,白天干活晚上读书,人都瘦了。”

赵奶奶其实有些心疼大孙子,每天除了下地干活,家里的活也没拉下,还要辛苦读书。要是累坏了,她和老伴肯定会心疼坏的。

这一天天的就没个休息的时候,要是不小心病了,现在已经没有张医生给徒弟治病了。

“奶奶,我可以的。你别担心。”

赵想朝她笑了笑,“放心吧,我有分寸的。我记得师父的话,不会让自己太累的。”

“可是……”

赵奶奶还想说什么,赵爷爷在桌子下面轻轻拉了拉她的衣摆。

“行,村长说明天全村休息一天,那阿想你别累着了。明天我和你奶去镇上赶场,你需要什么?”

“爷爷要是可以的话,就去回收站看看有没有什么书籍字画之类的,有的话买回来吧!”

赵想在赵家什么也不缺,零食他也没少吃,所以还真没什么需要的。

“行。”

赵爷爷知道大孙子在收集那些古董字画,决定明天在回收站好好找找。

祖孙三人的对话告一段落,吃鱼的时候不能说话,不会容易被鱼刺卡住。于是下来的时间里,大家都没有说话。

第二天赵爷爷和赵奶奶去赶场,他们先去供销社用糖票买了两斤奶糖,知道没有奶粉后,二人就换成多割几斤肉。

他们去得早,肉铺还有不少肉,肥肉肯定是要买的,用炼油或是吃都很好。还有五花肉,大孙子爱吃红烧肉,这个得多买一点,两斤也够吃了。

除了这些,还有瘦肉和骨头也买了一些,用来给牛棚众人煮滑肉。

二老背着一堆东西回来,吓了赵想一大跳。

“爷爷奶奶,家里的肉票你们是不是都用完了?”

足足有五六斤的肉啊,最近几天赵家的伙食直线上升。

“乖孙放心,家里还有。现在农忙,在伙食上可不能省哈。”

赵奶奶提着肉走进厨房:“今天的菜我来煮,乖孙等着吃就好了。”

赵想本来想进厨房帮忙,被赵爷爷推了出去。

“乖孙你回屋继续看书,这里有我和你奶呢!”

连厨房都不让进的赵想,只能无奈地回屋继续背书。

不一会儿,浓郁的肉香味在赵家厨房飘出。

路过的村民站在远处闻了一会儿,带着不舍离开。因为农忙,他们也好久没有尝过肉了。

啥时候他们也能和赵家一样经常吃肉啊!家里那点腊肉,一次只切一点点下来炒,一大锅蔬菜只有一点腊肉,让大家尝个味而已。

被教训了的村民,已经不敢再乱传赵家的坏话了。

就连他们三天两头的吃肉行为,也只是在私下嘀咕两句,并不敢当着众人的面说出来。

煮好的菜,赵奶奶分了一些出来,加上瘦肉让老伴给牛棚的人送去。

他们祖孙三人,对牛棚的人向来大方。

别的不说,看在他们教导自己大孙子的份上,两位老人也不会忘记他们。

等赵想出来吃饭时,赵爷爷也已经回来了。

有他们三五不时地补贴,牛棚众人的脸色现在看着红润不少,村民们还面带蜡黄呢,而牛棚的人除了黑点,其他方面看着居然比村民还要好一点。

也靠张百草之前的努力,那些药可没白吃,他们的身体调养得不错,起码比前些年要好多了。

时间顺着河流一点点划走,育好了秧苗,割完了菜籽和麦子,又开始插秧。

赵家村人忙忙碌碌来到了九月。赵家村的人刚收完水稻,广播里消息让所有人都失了神。

怎么连他也走了呢?

所有人抱头痛哭,今年重要人物一个接一个地离开,让大家怎么不难过。

随着对方的离开,那些坏人也终于等来了他们的报应。当年十月碎粉碎了□□集团,十年风声鹤唳的日子也终于结束了。

百姓们在高兴之余,一个个都去打算吃顿好的庆祝一下。

等了好多年才等到这个消息,谁不开心呢!

起码赵家人是很开心的,她奶直接杀了两只鸡,一只老母鸡炖汤,一只仔鸡红烧。

过完年赵奶奶就多养了几只鸡,现在都开始下鸡了。赵家每天都有好几个鸡蛋捡,因为赵想会挖小田螺,捡蜗牛回来喂它们,因此它们几乎每天一个蛋。

五六只鸡一起下蛋,一天最少也有五个鸡蛋。

三个人一个一个鸡蛋还有多余的,所以赵家人的气色比之前好不少。

“阿想,来尝尝奶奶炸的酥肉味道怎么样。”赵奶奶在厨房里忙,赵想一边摆碗筷,一边烧火。

“哇,好好吃啊!奶奶手艺真棒。”

赵想尝了一块酥肉,觉得比起自己炸的,赵奶奶的手艺要好太多了。

“喜欢奶奶下次再给你做。”

看着大孙子高兴的脸,赵奶奶本来不错的心情就更好了。

今天赵家请客,请的还是牛棚众人。

他们随时都有可能离开了,随着动乱的结束,大家都预料到会有这么一天,因此在庆祝的同时,也是离别的宴席。免得和顾老、张百草一样打大家一个措手不及。

“赵老爷子,我们来了。”

赵老师带着活泼的声音在赵家响起。

“欢迎,欢迎。”

正在屋内打酒的赵爷爷听到声音赶紧出来。

“快进来,今天我们要不醉不归。”

“好啊,到时把你老的酒喝光了,可别心疼。”

赵老师听了立即说道。

“不心疼,我高兴着呢!”

“哈哈哈……”

众人大笑。

随着牛棚众人的到来,赵想开始上菜。

“吃饭喽!”

“今天有口福了,谢谢赵老爷子、赵老夫人,还有我们的阿想。”

卫老代表大家向赵家人道谢。

“不用谢,不用谢,这都是应该的。”

面对大家的弯腰行礼,赵爷爷和赵奶奶吓得后退了好几步。

“没有什么应不应该,我们这些啊,连妻儿都不理,这些年要不是你们照顾,我们早就没了。”

钱老等大家直起身后说道。

“大家客气了,我们都没帮上什么忙。”

赵爷爷赵奶奶急忙否认。

“你们二位就没否认了。隔壁的李家村,不就死了两个吗?我们差点也和他们一样了。”

钱老想到那两人死在黎明之前就一脸可惜,要是他们再等等,也许就不会死了。

“唉。”

说到这个,大家的心情立即变得低落起来。

“不说了,吃菜喝酒。”

赵爷爷见状,赶紧说道。

“对对对,今天老夫人做了这么大一桌子饭菜,我们可得好好尝尝。”

气氛又热了起来。

不高兴的事今天就不提了,免得扫兴。

果然,在庆祝后半个月,牛棚众人就一个个被接走。直到过完年,最后一位赵老师也离开了。

他们离开时,把自己最珍贵的东西留给了赵想。

有钢笔,有首饰。

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藏的,以前红小兵来搜查都没发现。

拿着钢笔首饰,赵想一个个把人送走,直到牛棚空下来为止。明明才过完年,正是热闹的时候,他却觉得好冷清。

看着空空如也的牛棚,就连里面的锅都被村民瓜分了。

幸好铁锅他们早就让赵家人搬走了,留下的陶锅随便吧!

刚长出来的木耳也没人摘了,赵想转身走出牛棚,把门关上。

再见了,牛棚。

再见了,那些苦难。从此以后,中国要开始改革,厚积薄发后开始腾飞。

七七年十月,当高考恢复的消息传来时,除了赵想早就知道外,其他人都愣住了。

“呜”

知青院的知青一个个蹲在地上痛哭,幸亏他们没有放弃学习。

他们终于可以回去了。

并不是说他们在赵家村过得有多差,不管怎么说他们好歹还活着,留在城里没吃的,早晚也是个饿死。

在赵家村起码没人饿死,没有粮食野菜也能让他们活下来。

只是他们全是城里人,干不了农活,每一天对他们来说都是折磨。

比起男知青拼命给家里人写信,女知青们却一脸冷漠,抱着书背起来。

写信?还是算了吧!她们考一个好学校,读几年书出来工作。至于家人,在他们选择兄弟让她们下乡时,就已经断了关系。

这几年也没见他们给自己写信寄东西,双方互不来往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于是在男知青一个个激动到睡不着时,女知青却在挑灯夜读。

赵想也在读书,不过他是背医书累了就换成课本学习。

赵老师他们在离开前就抽查过赵想的学习进度,抽查完后他和钱老非常高兴,觉得以赵想的成绩考一个好大学并不难。

大家纷纷对赵想说在首都等他,让他早点考到首都,大家又能聚在一起了。

是的,牛棚这些人,居然全都是从首都来的。

这个时候赵想都不由得感叹道缘分二字啊,妙不可言。

在背书的同时,赵想也开始考虑起自己是先高考,还是先下海。今天赵玉和赵磊来找他,询问他高考的事。

赵玉和赵磊肯定会参加第一次高考,特别是赵磊,只有在第一次时他考上的概率最大。所以他不会错过这次机会,他的父母已经接手了他平时的活,让他安心复习准备高考。

赵想却没急着回答他们,而是说自己要考虑考虑,最迟明后天就会告诉他们答案。

如果他参加的话,就三个人一起去考,不然就赵玉和赵磊二人去。

二人虽不知赵想为什么没有立即答应下来,却还是理解地离开了赵家,回家等消息。

他们不知道赵想承担着多大的压力,也就不能理解他的顾虑了。

赵想想着现在政策已经开始放宽,他去镇上或是县城市里做点吃食生意应该问题不大。

别的不说,这药钱他是要赚出来的,不然他的身体始终是个隐患。

再过一个多月就要开始第一次高考,两次高考相差不过半年,本来赵想是打算参加第二次高考的,如果要下海做生意赚钱,那么他明年就不能参加高考了。

可他要怎么和爷爷奶奶说呢?

要是直说,两位老人肯定不会同意。要是不说出真相,两位老人更不会同意了。

不参加高考,总该有个理由吧?如果说是功课差,赵老师、钱老他们抽查时,二位老人就在旁边,对自家大孙子的实力可是一清二楚的。

所以隐瞒不行,说出真相也不行。

两难啊!

赵想坐在书桌前开始走神,最后发现自己背不下去,直接站起来开始搞卫生。

拿了干净的抹布,先给堂屋他爹的遗照擦灰,黑白相片没后世的彩照好看。但是赵勇军的精神和气质,还是被摄影师全都拍出来了。

“不错。”

擦完跳下椅子,赵想对着相片看了又看,满意地点了点头。

“咚咚。”

敲门的声音。

因为要擦遗照,赵想把堂屋的大门关上了。主要是他不想让人看到自己给老爹擦遗照,回头不晓得又有啥子闲话说。

“谁啊?”

他只是关上了门,又没有锁上,如果是爷爷奶奶,直接就推门进来了。

“我。”

“你是谁啊?我不认识。”

陌生的声音让赵想疑惑,虽然不情不愿意,但他还是打开了门。

不过他把门背后的扫帚拿在手里,万一是坏人,就给他一扫帚。他力气可是很大的,就不信不把人打蒙。

“现在认识了?”

门打开后,站在外面的男人看到他手中的扫帚挑了下眉,然后语气中带着笑意问道。

碰~

门被关上了。

“爷爷奶奶,不好啦,我爹的魂回来了。”

赵想的声音很大,不仅门外的男人听到了,就连大半个村子的人都听到了。

其中也包括赵奶奶和赵爷爷,他们就在邻居家聊天,与赵家隔了百米远。

“不好。”

赵爷爷和赵奶奶脸色瞬变,立即朝着赵家跑去。

“阿想,我的大孙子,你可千万不能有事啊!”

两位老人急得额头直冒汗,他们害怕是坏人扮成了儿子,想害赵想。

他们家阿想长得好,学习也好,但凡不是烈士之子,早就被人害了。

不怪二位老人担惊受怕,以前也出过这样的事。

而此时,看着被关上的门,再听到自己那个过继来的乖儿子的话,男人终于忍不住抽了抽嘴角。

“阿想,开门。你爹还活着,不是魂啊!”

赵勇军没想到自己执行完任务,养伤回来后迎接他的居然是自家大儿子的怀疑。

看看他说的什么话?魂回来了?他大白天地站在门外,怎么看也不像是魂吧?

不过赵勇军却没有任何的不满,对于这个大儿子他心里是很喜欢的。估计是被自己突然出现给吓着了,毕竟在大儿子的心中他已经是个死人。

现在死而复生,当然会把人吓着了。

“勇军?”

赵爷爷和赵奶奶这时也到家了,看着门前熟悉的身影,两老的双眼开始朦胧。

“这不是眼花,也不是幻想吧?”

“爹娘,我是勇军,我没死,我回来了。”

赵勇军对着父母跪下,低头跟他们磕头。

“勇军啊!我的儿啊……”

赵奶奶扑下来抱住他,感受到他身上的温热,知道儿子真的没死,她哭得很伤心。

“呜,我的儿啊!”

“娘,我在。对不起,这些年让你们伤心了。”

赵勇军抱着母亲,看着双手握拳,双眼通红的父亲。

比起母亲大声哭喊,父亲的情绪更加内敛,可他还是看出了父亲的激动。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宽大又满是茧子的手落在了赵勇军的头上。

“爹,我回来了。”

听到声音赶来的赵家村村民,看到这一幕默默停下脚步站在远处看着。

没有人过来打扰他们一家三口的团聚,直到一声吱呀的开门声。

“你真是我爹啊?你真的没死吗?”

早在屋内听到全部过程的赵想,在爷爷奶奶哭了一会儿后,怕他们再哭下去伤身,便打开房门转移二位老人的注意力。

“是,我是你爹,我真的没死。”

赵勇军看着从门缝里露出张小脸的大儿子,泪中带笑地说道。

“我、我刚才不是故意的,你别生我气好不好?”

赵想怯怯的样子把家中三位长辈看得直心疼。

“阿想别怕,是你爹不好,谁让他不打招呼就突然出现,你被吓一跳是正常的。他要是敢生你气,奶帮你打他。”

赵奶奶一巴掌拍在儿子的背上,没好气地说他。

“娘,我错了。阿想,爹错了,爹不该吓着你。”

赵勇军赶紧道歉。

“你就该打,让你吓唬我大孙子。”

赵爷爷也拍了他一巴掌,语气中有一丝不满。

儿子回来是好事,可把大孙子吓着了就不好了。

“爷爷奶奶,别打老爹,他不是故意的。是我不好,我没弄清楚乱喊。”

赵想赶紧把门全部打开,出来拉着爷爷奶奶的手,不让他们再打赵勇军。

“嘿,我儿子还会心疼老子呢!等回部队后,看我怎么和他们炫耀。”

赵勇军一见乐了。

他之前虽然见过赵想,却没和他接触过。虽然只是远远看着,但是赵想在他这里的印象很好。这个过继来的儿子,也得到了赵勇军的认同。

挺不错的,无痛当爸。

他自己都不敢保证,能生出这么好的大儿子出来。一开始知道父母给他过继了一个儿子时,他是有些傻眼的。

好在他很快就自我安慰好了,毕竟在父母的眼中他已经死了。过继孩子,也不过是想在他们死后,有人给儿子上坟。

现在好了,儿子没事。这上坟就不用了。但是过继来的孙子,赵家三口也不愿意放手了。

这么好的孩子,谁不喜欢呢?

“呸,没个正经。”

还是赵奶奶看出了大孙子的不自在,拍了儿子一下。

“阿想别怕,他是你老爹,以前总担心我们不在了,会有人欺负你。现在好了,你爹回来,我看谁敢再欺负你。”

赵奶奶说这话时,看向村民。

“不、不敢,不敢。”

村民们急忙摇手摆头。

夭寿哦。

赵勇军那货死而复生了,他回来有些人的日子就要开始不好过了。

那些曾经得罪过赵家的人开始担心了,赵勇军可不是什么好脾气的人。或者说,他的好脾气都给了家人和认可的人。

“勇军回来了,回来就好啊!”

村长和村支书也赶了过来,二人和赵爷爷关系好,他们还看着赵勇军长大,他能去当兵也是二人帮着跑了关系。

所以赵勇军对他们很是感激,他不在这些年,父母孩子也是靠他们照顾的。

“大爷,幺爸,我回来了。”

一句我回来了,包揽了赵家村流言的前十名。

很快随着赵家村往周围的村镇传开,共河镇的人都知道赵家那个烈士他没死,他还活着回来了。

早就接到上面消息的蒋镇长笑呵呵地帮赵勇军解释。

“他啊,是接受了保密任务。因此不能让人知道他还活着,现在任务结束,他当然就复活了。”

听说是保密任务,想知道真相的人都不再追问。

不管怎样,赵勇军没事是好事。

烈士之名当然也就没有了。

至于之前部队给的抚恤金,除了是赵勇军的工资外,也有部队和国家的补贴,这钱当然也不会收回来。

至于他们市、县、镇送的节礼,也都当是照顾军人家属了,谁也没提还回去的事。

说到底,为了骗过坏人,他们根本不敢跟赵勇军的父母说他们儿子的没死,让他们不要伤心。

只有他们当父母的越伤心,在坏人眼中,赵勇军的死就越真。

因此在两位老人心中,儿子确确实实死了好多年,他们的伤心难过也不是假的。

“爹,吃饭了。”

赵想让爷爷奶奶陪老爹说话,他去煮了午饭。

“来了。爹娘,我们吃饭吧!有什么话,吃完再说。”

赵勇军扶着二老去厨房吃饭,现在天气冷,他们一家都是在厨房吃饭的。

“好好好。”赵奶奶拉着儿子的手不放,她害怕今天只是她的一场梦,梦醒了儿子会消失。

“娘,我在呢!你没有做梦,儿子真的回来了。”

赵勇军红着眼,心有愧疚地对母亲说道。

还有父亲,他的话虽然少,可眼眶一直是红着的。

赵勇军对得起国家,对得起人民,可他对不起父母,还有那个过继而来的儿子。

这两年一直是赵想在照顾家中的老人,除了他亲眼所见之外,还有翟民回去后说的,也有部队打听来的。

总之,他对赵家的事一点也不陌生,该知道的都知道。

翟民带回去的那些特产,他一个人分了一半,剩下的一半让战友们分了。然而他那一半,又被赵勇军截和了。

翟民看着带回去的辣椒酱被大家瓜分得一干二净,他连个皮都没看到,更别说狂舀三大舀了。

真的是什么也没有,连瓶底都被战友们用米饭滚得干干净净。

一群牲口,是一点也没给他留啊!

“你在赵家天天吃,为了你的身体好,这些我们就帮你吃了吧!”

面对翟民痛心疾首的指责,战友们也不是软柿子,轻轻松松反驳道。

最后留给翟民的只有空瓶子,还是那种连洗都不用洗的空瓶子。

现在回到家,吃着他做梦都想吃的饭菜,赵勇军低下头。

赵想捧着碗,担心地看着他。

“爹,别伤心了。眼泪掉进饭里,到时候吃起来可是咸的。”

“噗,阿想你别替他担心,咸的正好,盐都不用放了。”

赵奶奶忍不住笑了起来。

她现有大孙子在,他们伤心一阵子就会被逗笑出声。

“咳咳,勇军啊,你别哭了。”

赵爷爷也有点想笑,本来应该心疼儿子的,可是大孙子刚才的话确实太好笑了。

“……”

眼泪还在眼睛里,却一脸尴尬的赵勇军用袖子擦掉眼泪,吃着有点咸的米饭。

不知道有什么方法,可以让爹娘和大儿子忘记自己刚才的形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