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想, 家里还有两块腊肉,你给张师父带上吧!”
赵奶奶把家里还没吃完的两块腊肉用油纸包起来,递给徒弟。
“谢谢奶奶。”
赵想放下碗, 从奶奶手中接过腊肉,放进给师父准备的干货袋子里。
“不不不, 大爷大妈你们已经给我拿了许多东西, 这腊肉就不拿了哈。你们和阿想留到自己吃就行了。”
张百草一着急,蜀省话都冒出来了。
在这边待了好些年,本地话也学了不少。
“要拿,要拿的。你是阿想的师父, 好不容易回家, 总要带点当地的特产吧?难道是我家做的腊肉不好吃吗?所以张师父你才不愿意要?”
赵爷爷在一旁帮腔, 总之就是一个字, 不拿不行。
“不不不,腊肉很好吃,只是这……”
张百草赶紧否认,最后也没能拒绝成功,离开的时候大包小包,其中除了身上的衣服,他带着的包里全都是赵家人准备的特产。
张百草离开不像顾老悄悄地不让人知道, 他离开时大半个赵家村的人都来送行。
“张医生, 你要是有空就回来瞧瞧。”
这是舍不得他的村民,好不容易村子里有位神医, 以前不知道错过了。现在知道了,对方又要离开了。
知道张百草被平反要离开, 那些经常生病的村民就跟死了爹妈一样难受。
以后看病得去镇上,张医生说了, 他徒弟连半吊子都不是,卖点药可以,看病不行。
赵想那傻孩子居然还站在一旁笑着点头。
是的是的,他不会看病,你们就不要找我看病了。不过我可以给你们包扎伤口,兼职再卖点药。
“好。我只有阿想一个徒弟,他就有劳乡亲们照顾了。”
张百草虽说要离开了,也不想和村民们交恶,他徒弟还要在这里生活呢!
好听的话当谁不会说哟?下乡这些年,他以前的清高倒是都被磨没了。
“张医生放心,我们一定会照顾好赵想的。”
村民们不管是有心还是无心,说出来的话还是让人听了很舒服的。
“那就谢谢大家了。”
张百草感激地朝众人笑了笑,摸了摸徒弟的头。
“阿想,别让为师首都等你太久。”
张百草看了看时间,该离开了,不然就赶不上班车。
“我知道了,师父。”
赵想一路把张百草送到了河边,不是他不想再送,而是张百草不让他再送了。
“不用送了,回去吧!”
阻止徒弟再送下去,再送就到镇上了。
“哦。”
赵想停下脚步,也没回去。而是目送师父离开。看着他跟来接他的人爬山坡,赵想转身往另一边爬去。
等到他爬到最高处,张百草、他们也爬到了最高处,只要过了那个山梁,就再也看不到对方的身影了。
张百草站在山梁上,朝对面的徒弟挥了挥手。
“阿想,回去吧!”
“知道啦,师父。”
赵想双手放在嘴边喊道。
张百草走了,带着赵想和大家的不舍。
不过牛棚众人却很兴奋,因为随着顾老和张百草的平反,证明情形开始好转,离他们平反也不会太久了。
顾老肯定不会不管他们,他们接下来只需要等待就了。
然而还没等大家的兴奋劲过去,一个噩耗传来。
“他还是走了。”
听到广播上传来的噩耗,赵想脚下一软,半跪在地上。
只是这一次在时间上比他穿越前多拖了一个月,过了最后一个春节才走的。
赵家村家家户户把红对联取了下来,身上鲜艳的东西也摘了下来,新衣服都换成了旧衣。
“呜……”
赵家村到处都能听到哭声。
扶着墙,赵想眼泪不停往下流。
爷爷奶奶更是虚弱到躺在床上,赵想不得不打起精神去照顾和安慰他们。
“爷爷奶奶,喝点水吧!”
喂二位老人喝了盐水,他们已经哭了好几个小时了。
赵想眼睛也是红的,只是他穿越前就知道会有这么一遭,所以还能忍住悲伤。
“好啦,你也去休息一下吧!我们没事了。”
看着大孙子,赵奶奶心疼地说道。
“奶奶,我没事,你快躺下。”
赵想拿了枕头给赵奶奶垫到腰后,让她能舒服一点。
“我躺了半天了,再躺就废了。乖孙孙,奶奶和你爷已经没事了,你去休息吧!”
赵奶奶继续劝说。
“你奶说得对,去休息吧!我们没事的,有事会叫你的,去吧!”
赵爷爷也劝说。
“好,那我先去躺一会儿,有事爷爷奶奶你们记得叫我。”
赵想确实累了,听劝回屋休息去了。
躺在床上,他想到了今年还有一位也会离开,他的离开也代表着这十年的动乱的结束。
坏人都会得到处罚,牛棚里的爷爷伯伯们也都会被平反,回到自己原来的工作岗位上去。
到时整个国家也将迎来重大的变化,从此华夏开始改革,直到后世腾飞。
难过了好几天,大家把悲伤掩埋在心底。
日子总是要过的,大家开始准备起了春耕,悲伤也不能耽误种地。
“阿想,邮局有你的包裹。”
去赶场的人回来告诉赵想。
“谢谢二婆,我马上去拿。”
谢过了对方的告知,在家学习的赵想锁好门,带着背篓去镇上的邮局取包裹了。
当然他还带了身份证明,不然人家邮局的同志是不会给他的。
“小同志,这就是你的包裹。很重,背得动吗?”
验证过身份无误后,邮局的工作人员把包裹递给了赵想,有些担心地问道。
“谢谢叔叔,我力气大,背得动。”
赵想接过包裹,好大一包啊,都快赶上他人高了。
看了看上面的地址,是首都寄来的,名字写的是张百草。
师父寄的,也不知道寄了些什么,又大又重。
赵想把包裹放进背篓,又用绳子捆好,这才走出邮局。
邮局的工作人员见他轻轻松松背起来,这才放下了心。赵想是他们共河镇的名人,因此他才多关心了几句。
“赵想,你来取包裹吗?”
赵子苏来邮局寄信,正好撞上背着包裹往外走的赵想。
“是啊赵大哥,你是来寄信的吗?”
赵想看到对方手中已经贴好了邮票的信封,外面就有邮箱,只要把信投进里面,回头会有邮局的工作人员来收。
“是的,有封信寄给我哥,他在市里工作,平时我们都是写信联系。”
赵子苏把信投入邮箱,见赵想下台阶还伸手扶了他一把。
“是啊,我师父给我寄的,也不知道寄了些什么。”
赵想见有好些人不停地看着他,知道不说清楚,还不知道这些人会传成什么样呢!
“哦,你那个神医师父是吗?他可是首都人,肯定是给你寄了首都的特产。”
赵子苏是个人精,立即配合赵想,把这包东西的来历说得清清楚楚。
以前不敢大声说自己拜了个住牛棚的人为师,可对方平反了啊!现在说出来也没关系了,红小兵就算知道了也不会找赵想的麻烦。
“是,回头我整理好了送你一些,让赵大哥也尝尝首都特产的味道。”
“好啊!那我肯定要好好尝尝。”
二人有说有笑的地离开了邮局,不过他们对赵想的好奇心也消失了。
都知道包裹是赵想的师父寄来的,那就没什么好八卦的了。
走到镇中心,两人分开来。
赵子苏回药房,赵想离开共河镇。
包裹还挺重的,赵想路上歇了两回才到家。
不知道师父寄了些什么东西,都有上百斤了。
赵想那么大力气的人,都需再歇上两回才能背回来,这重量肯定不轻。
“阿想,你背上的是什么?”
赵爷爷赵奶奶回来看到门被锁着,以为大孙子上山采药去了,二老也没有多想。
结果他们等回一个背着大包裹的大孙了。
“包裹,师父从首都给我寄回来的。”
赵想把背篓放下,去厨房打了热水擦了擦脸上额头脖子上的汗水。
“张师父也太客气了,这么大一个包裹肯定花了不少钱吧!”
二位老人说悄悄话,阿想的师父才回去就花这么多钱,会不会引起家庭纷争啊?
赵爷爷赵奶奶可担心了,然而他们的担心对远在首都的张百草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他回去后,上面补发了他这些年的工资不说,还另外有一些补偿,他家的院子也都还给他了。
张百草可是医学世家的嫡长子,他名下有几座四合院。其中有两处被分给了职工居住,不过在张百草回去后,这些人都搬走了。
看着被弄得破破烂烂的四合院,张百草找人来收拾。
他打算把其中一座虽然不大,但是五脏俱全的四合院给大徒弟。
“老张,要不咱们另外挑一座,这也太小了。”
张百草的妻子解英红看着只有五房正房和东西两间厢房,外加两个倒座房的四合院,觉得有些拿不出手。
“不了,这个就很好。大了,阿想那小子不一定会收。”
张百草摇头,除了这一点外,这座四合院离阿想以后要读的大学也近,他以后不用住校,可以住在家里。
“我现在非常好奇,可惜你连张照片也没带回来,不然我就能看看你嘴里那个好看到不行的徒弟是什么样了。不过听你的形容,我知道他是个很好的孩子。”
解英红和丈夫的感情好,一座房子给就给了,就当是谢谢那个孩子对丈夫的照顾。
当然还有一点,赵想是丈夫的开山大弟子。
自家的两个孩子不愿意学习中医,跑去学了西方医学,丈夫一直很遗憾,担心自己的家族医术失传。
现在好了,丈夫平反回来后,再也不逼两个孩子学习中医了,因为他有了更好的继承人。
对此解英红很大气,并没有因为丈夫时常念着自己的大徒弟就吃醋,觉得丈夫对徒弟好过自己的孩子。
特别是听过赵想的事迹后,她对这个孩子的印象特别好。
“阿想啊,是我见过长得最好看的人,你见了一定会喜欢他的。”
张百草提起徒弟,眉毛眼睛嘴巴都在笑,看得出来他确实很喜欢自己这个大徒弟了。
“我没有想到你会在乡下收徒弟,看得出来他确实很优秀才会你心动。你回来后有好几家想送儿子给你当徒弟,你想也不想就拒绝了,是没瞧上他们吗?”
解英红对丈夫拒收徒弟的行为有些不解,既然都已经收了一个开山大弟子,再多收几个也没差啊!
“要收也要等阿想来首都后我再收,要让大家都知道我很重视这个大弟子,继承我衣钵的只有阿想。”
他怕世人知道自己的开山大徒弟是个乡下人就瞧不起他,只有自己表现出对赵想的重视,那些人才不敢对赵想有任何的不敬。
而且他收徒弟,大徒弟又怎么能不在身边呢!
“好吧,你自己心里有数就行。”
解红英对此没什么意见,她在学校教书,对医学这方面的事都不太懂。但是有一点她知道,就是赵想在丈夫的心中地位很高。
因此,接下来找人收拾四合院的事,她没有交给外人,而是亲力亲为,直到四合院被收拾好。
她还重新买了一些家具布置,更重要的是她还让人在四合院的倒座那里盖了一个厕所和冲凉房,这样等赵想一家搬进来,就不用去外面跟人抢公厕了。
不得不说她的这些做法,确实挠中了张百草的心。
本来就和妻子的感情就好,现在更是蜜里调油,他们的儿女结婚了还要吃父母的狗粮。
与此同时,远在蜀省乡下的赵想,终于整理好了师父寄给他的包裹。
除了首都有名的特产外,还有衣服鞋子,都是给赵想的。
一套合身的军装,一套白衬衫加西装裤,还有一双皮鞋。
除此之外,一小部分是首都特产和给老人的营养品,剩下的全是医书了。而且还都是大部头,怪不得那么重。
包裹里还有一封信,是张百草写的。
给赵想治病的药材他已经在收集了,只等赵想去首都就能医治。
看着这些药草的名字,赵想沉默了。
全是名贵草药,以他们蜀省的药价算了一些,他需要两千左右的药费。
家里虽然有点钱,但是远远达不到两千。
他不能让师父出这个钱,所以赵想现在就得开始考虑起来。
是先去读书,暂时由师父垫这笔钱呢?等工作了慢慢还。还是先下海赚足了医药费,再回去参加高考上学?
鱼和熊掌不能兼得,他只能选择其中一样。
这个打算赵想谁也没说,就连赵爷爷和赵奶奶都不知道自家孙孙的打算。如果知道,他们砸锅卖铁,也要凑够两千块钱。
算了,离去首都的时间还早,要去也要等到明年了,还是先学习吧。
赵想合上信,拿出医书背了起来。
他现在课本上的都学完了,隔两天去牛棚学一些其他知识就行。剩下的时间都是靠赵想自学,除了医书要背,他在望闻问切方面也开始学了起来。
当然,赵想没有胡乱学,都是张百草在离开前给他布置的作业。
遇到不会的,要么写信给他,要么去镇上的药房问那位老医生,或是自己看书也行。
张百草寄来的包裹之所以大,就是因为他还寄了许多医书给徒弟。
吃的赵想留了一小盒回头给赵子苏,剩下的拿出去给了爷爷奶奶,像是那些营养品,一看就知道是给两位老人和牛棚众人的。
赵想收到的东西最多,可大家一点也不羡慕,因为全是书啊!
张百草还让他把这些书都背下来,特别是他家传的几本医书,一个字都不能错。
赵想还能怎么办呢?当然是背啊!
所以他又开始天天背书的日子,赵磊和赵玉来找赵想玩时,都忍不住害怕到后退几步。
同时,赶在春耕前,赵家村有好几户人家忙着嫁女儿和娶儿媳妇。
其中就有赵核桃,他娶媳妇时,赵想被拉去帮忙了。
他别的也不用做,就是写礼单。他的字好看,更重要的是长得也很好看。
把大家送的礼物都记下来,以后好回礼。
赵家祖孙三人送了五块钱的礼,这在村子里可是大手笔。
这是赵爷爷赵奶奶感激赵核桃对赵想的照顾,所以才会送重礼。
赵家一出手,把全村人都压下去了。
不管大家心里怎么想的,面上肯定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反正现在也没人敢正面得罪赵家,因此羡慕了一下就抛开不管了。
赵核桃一家在晚上对礼单时才知道赵家送了重礼,一时间面面相觑。
“核桃哥,这赵家是什么人啊?送这么重的礼?”
小夫妻回到自己的房间后,赵核桃的媳妇拉住丈夫问道。
五块钱看着好像不多,可是村民们大多数不是送几个鸡蛋,就是送几毛一块钱的,两块都很少有人送,这还是自家近亲。
赵家与核桃家已经出了五服,血缘关系很远了。
“赵家啊……”
赵核桃给自己的媳妇说了赵家的事。
“总之,你千万不能惹阿想生气,不然我会生你气的。”
赵核桃提醒自家媳妇,不是他偏心一个外人,而是他知道以赵想的品性,是不会主动惹事的。
而且赵想对他够兄弟,赵核桃当然也拿赵想当弟弟对待了。
“好好好,我知道了,我肯定不招惹你那个兄弟。”
赵核桃媳妇是个识趣又有见识的女性,知道男人最在乎什么,她也不会故意去犯丈夫的忌讳。
而且她也不觉得自己有赵想有什么不和的地方,对方又不是她情敌。
听丈夫的意思,赵想以后肯定是有大出息的人,她不仅要对他好,还要拿他当自家兄弟对待。
赵想好了,也能提拔自家丈夫,她又不是脑子有病,傻到去招惹对方。
等到赵核桃带新媳妇回门后,赵想几人才见到她的真容。
额,结婚当天女方的脸被涂成了红屁股,根本看不出她长什么样。
“哎哟,这赵想兄弟长得也太好了吧!”
赵核桃媳妇看到赵想的脸,整个人都惊呆了好吗?过了一会儿惊呼出声,吓了大家一跳。
“嫂子结婚当天没看到吗?”
赵玉纳闷,阿想当天可是在赵核桃家写了一天的礼单啊!
“别提了,那天光顾着忙和害羞了,根本没注意到周围的情形。”
赵核桃媳妇提起结婚当时的事就无语,赵家村的人还好,主要是她娘家那边的亲戚特别烦人。
一直批评赵核桃家这不好那不好的,那天要不是她结婚,早就和对方吵起来了。
不过等到婚宴后,他们也被女方的父母骂了一通。
请你们来吃席的,不是请你们来男方家挑刺的。
女主的父母祖父母都没意见,你们一些亲戚架子倒是摆得够足啊!
因为这件事,女方那边的亲戚弄得很不愉快,不过他们也不敢回嘴就是了。
赵想当天写礼单,他听到了不少这类的发言,只是对方也有所顾忌,没在大庭广众之下闹出来,赵想作为一个请来帮忙的人,自然也不好多管。
“那天他们没给你添麻烦吧?”
赵核桃媳妇有些惴惴不安地看着赵想。这张脸看多了,容易犯罪。
“额……”
赵想不知道该不该回答她的问题。
麻烦肯定是添了的,只是很快就被平息了。
女主家的亲戚因为看到了赵想,想把女儿嫁给他。
哪怕赵想看着年岁小对方也不在意,特别是听说赵想是烈士之子,就更积极了。
对方住的地方比赵家村还偏,很多事都不太了解,所以他们才敢生出把女儿嫁给赵想的想法。
不过很快他们就被赵家村的村民打消了这个想法。
想让赵想给他们当女婿的人大把,还有愿意出三十六条腿的,结果赵家一个也没同意。
你家的条件难不成比对方还好?
就这一个出来,就把对方打击得不轻。
别说三十六条腿了,他们四条腿都凑不出来,今天送礼也只送了四个鸡蛋。
所以最后当然是他们远离赵想,再也不敢凑上来了。
不过有些年轻的小姑娘喜欢围着赵想,哪怕他不和她们说话,也想多看几眼。
赵家村的小姑娘们可不干了,纷纷把自家的哥哥幺爸幺爷爷遮起来,不给外村的小姑娘看。
赵想也没想到,自己居然这么受欢迎,因此他写好礼单吃了几口酒席就赶紧跑了。
他怕再待下去,他们村的小姑娘就得和外村的小姑娘们干架了。
赵想离开后,小姑娘们也消停了,也不针锋相对了。
要不是赵核桃的媳妇问起来,赵想都不记得当天的事了。
结果她一问,气氛就有些尴尬。
“好吧,我知道了,他们确实给你添麻烦了。”
赵核桃媳妇叹气,自家亲戚真是不争气啊!
“还,还好。”
赵想挠了下脸,有些客气地说道。
“对不起,我在这里代替他们跟想兄弟你道歉了。”
赵核桃媳妇弯腰。
“嫂子快起来,这和你没关系啊!核桃哥,赶紧把嫂子扶起来。”
赵想推了赵核桃一把。
不是他不想扶,而是兄弟的妻子他们这些当兄弟的得避嫌。
“行了媳妇,阿想不是小气的人,不会迁怒于你的。”
赵核桃慢了半拍扶起妻子,同时也安慰了她几句。
“是,我现在知道了。”
赵核桃媳妇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兄弟几个又和他们说了几句话才分开,看着和媳妇亲亲热热离开的赵核桃。
“这结了婚的男人就是不一样了。”
赵磊双手抱在身前,一脸不屑。
“?”
赵想和赵玉看着他。
“眼里只有媳妇,没有兄弟了。”
不爽,特别不爽。赵磊觉得赵核桃是见色忘弟,有了媳妇不要兄弟。
“行了,你在这里吃什么醋?赶紧回家,家里还有活要干呢!”
赵想两人哭笑不得,推了推他。
“哼。”
不服输的赵磊,他还不知道结了婚的男人,和一群还不知道结婚好的少年人是不一样的。
从此以后赵核桃要以家庭为重了,他不仅要养活自己,还要养活家人。
就在赵核桃结婚半个月后,他得到了一个工作,在县邮局当正式工。
这个工作是蒋镇长一直为赵核桃留着的,就是为了报答他的救命之恩。
这消息一出来,可把赵家村的人给震惊的啊!
“我怎么没这么好的运气?当镇长的救命恩人。”
这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人。
“叹,以后人家吃的是公家饭了,和我们这些泥腿子不一样了。”
这是羡慕的人家说的话。
“恭喜啊!核桃哥。”
赵想几人提着鸡蛋和鱼,去跟赵核桃道喜。
“同喜同喜。”
已经欢喜到傻了的赵核桃。
“……”
要不是看在他高兴傻了,赵想几个非得怼他一怼几句。
什么叫同喜?大哥,你要不要听听你自己在说些什么?
无语他、妈给无语开门,无语到家了。
不过赵核桃家确实很欢喜,已经高兴到语无伦次的那种了。
赵核桃有了工作,对他们家来说可是个天大的好消息。以后家里也能减轻不少负担,他不仅有工资拿,而且正式工的福利也很好。
赵家村的人已经开始跟核桃说了,以后村子里的信和包裹,就由他顺手带回来了。
说这种话的人还不少,没看到赵核桃一家渐渐消失的笑脸。
“你们住嘴,不许再说了。”
村长听他们越说越不像话,立即张口制止。
“村长,我们怎么了?”
还不知道自己哪里错了的村民傻眼中。
赵想拉着赵核桃几个悄悄离开。
“核桃哥,你别听他们的。”
赵想拍了拍赵核桃的肩膀。
“就是,凭什么要你帮他们带啊?你又不是他们家的牛马,一次两次就算了,村子好几百口人,这包裹和信都不少,你白天要上班,累了一天晚上回来还要帮他们带东西,想什么美事呢?”
赵玉一点也瞧不上这些人。
“我们村离镇上又不是很远,这点路他们都不愿意走,万一哪天你有事没帮他们带,肯定要遭埋怨的。”
赵磊也不支持赵核桃这么做,这绝对是吃力不讨好的事。
“谢谢弟弟们,我知道该怎么做。”
赵核桃一脸感动地看着大家,他没想到最后理解他的还是兄弟们啊!
因为兄弟们的理解和安慰,赵核桃的脸上终于没有了郁闷。刚才他不知道该怎么拒绝他们,因为大家都是同族,有些话开不了口。
幸好村长阻止了他们继续说下去,兄弟们也能理解自己的难处。
就连最亲近的人都没让赵核桃帮他们带信和包裹回来,其他人就更不要说了。
信还好,主要是包裹,这玩意又大又重,不是顺不顺手的事。
被村长批评过后,村民们也不敢再说这种话了。不过赵核桃也主动跟村民们说,有信的话他会帮大家带回来的,包裹需要本人去取,不是他不愿意帮忙,而是做不到。
“好好好,那就麻烦核桃了哈。”
有了这个台阶给大家下,一时间气氛又热闹起来。
看着赵核桃游刃有余地和村民们聊天,赵想三人相视一笑,悄悄离开了这热闹的地方。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三人排成一条线。
“核桃哥有了工作,你呢?”
赵磊看着赵玉,他已经十九岁了,总不能一直在家里让父母养着吧!
“我爸让我跟他学记账。”
赵玉嘴里叼着一根杂草说道。
“你不上学了?”
赵想惊讶地看着他。
“要上,我课业也没落下,只是我爸希望我多一条路子。”
赵玉点头又摇头,把赵影的打算跟两个小伙伴说了。
“倒是三石,我觉得你还是继续上学比较好。”
赵玉真诚地向小伙伴建议道。
“可我读不进去啊!”
赵磊双手抱在脑后,他要是能读得进去的话,就不会中途退学了。
“读不进也要读,以后你就跟我和赵玉一起学习,我就不信把你这个榆林脑袋掰不过来。”
赵想发狠到,第一次高考的题目最简单,如果连第一次赵磊都考不中的话,以后只会越来越难。
不管怎样,赵磊有一个好的文凭,对他以后的发展是有好处的。
哪怕只是一个普通的专科,也让赵磊以后不至于在土里刨食。
即使分产到户,农民的生活也没多好过,顶多是不挨饿,可辛苦是真辛苦。
不像后世,当农民还有补贴,这个年代是没有的。种地除了自家留的粮食,还要上交公粮。
所以只要有机会,赵想还是希望赵磊能上一个好学校,哪怕拿个死工资以后也
没那么辛苦。
而且有了学历,就算是未来的下岗风波都不容易波及赵磊。
“你们来真的啊?”
赵想的话让赵磊放下了手,咽了咽口水看着二人说道。
“当然。”
赵想和赵玉一左一右把人夹在中间。
“也不用等了,就从今天开始吧!”
被夹裹在中间的赵磊欲哭无泪,开始了对他来说惨无人道的学习生涯。
其实也没他自己说的那么差,只是脑子和普通人一样,学习是慢了点,不是完全学不会。
而且赵想、赵玉都是那种成绩好的学生,二带一比一个老师教五六十人要容易多了。
特别是赵想讲解得比老师还要清楚和风趣,如果他没时间就由赵玉教。
赵想没想让赵老师和钱老他们教导赵磊,因为他知道大家对村民有隔阂,也不愿意和村民打交道。
所以这教导赵磊的事,就由他和赵玉负责了。
而且说句不好听的,两位老师的教导方式,未必就适合赵磊。
他们是很正经的老师,讲课是很无聊的,赵想脑瓜子够,记忆力也好,所以他们教赵想能学会,赵磊就不一定了。
赵磊基础很差,不像赵想是装出来的。
所以他不能用常规的方法来教,得用一些带着趣味的方式进行引导,让他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赵想教赵磊的时候就是这样,所以他教的时候赵磊的学习进步是最大的。
赵玉见状,便来和赵想取经。在赵想教导赵磊的时候,在一边学习他的教学方式。
听过几节课后,赵玉也学到了不少东西。
随着他听得越多,赵玉的眼界被赵想打开来了。
“阿想,我想当外交官。”
一赵玉拦住远点想对他说道。说这话时他的眼中有光,这是赵玉第一次明确地表达出了自己的想法。
“好啊!外交官好。”
赵想欣慰地笑了。
玉哥终于不是影大爷说什么,他就做什么了。他有了自己的想法,并且这个想法还挺好的。
赵玉在语言方面是有天赋的,便让他跟自己学外语。
虽然他不是很精通,但是对目前的赵玉来说已经足够了。
于是跟着赵想学习的人又多了一个,只是他学的不是课本上的知识,而是外语。
作为外交官,肯定是要会多国语言的。
赵玉既然有了这个想法,他学习外语的时候就很认真,那精神比他平时学习时的干劲还要足。
赵影在知道儿子的想法后,默默收回了让儿子跟自己学记账的想法。
儿子有志气,他也不能拖后腿不是吗?
而且他相信赵想,赵想都在认真学习,自家儿子跟着他学准没错。
高考,也许真的要恢复了。
赵影虽然一辈子没离开过他们县,可是他的脑子好使。赵想平时和什么人来往最多?牛棚里的人就不说了,阿想的师父可是首都的神医。
人家知道的肯定比他们这些乡巴佬多,说不定张医生暗中跟赵想说了什么,不然他也不会抓着自己儿子和赵磊一起学习了。
赵磊的爸妈为此还专门送了谢礼给赵家和赵影家。
知青院里也有聪明人,发现这一情况后,便开始写信让家里人给自己寄书和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