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就前几年的事, 村子里还有不少人历历在目呢!因为那几年太惨了,赵家村这几年都没有把粮食往外卖。

私下卖也不行,村长和村支书发过话, 卖了粮没人会借给他们,到时候饿死了活该。

见钱眼开, 也不是这种见法啊!

比起钱, 还是粮食和性命更重要吧!

而且全村都缺粮,大家能借的也有限,总不能把粮食都借你,让自己家人饿肚子吧!除了傻子, 没有人这么干。

哦, 真的有傻子, 所以对方在荒年的时候全家就饿死了, 他也疯了。

有了傻子这个例子在,赵家村的人已经不会再犯傻了。

做好事可以,却要在自己能承受的前提前。

现在家家户户都吃不饱,能借出的粮食有限。

赵四儿家当初跟赵家借的一背篓红苕,分到红苕的当月就还了。

靠着野菜和跟村人借的一些粮食,他们挺了差不多半年,全家现在都瘦得只剩下皮包骨了。

他弟妹怀的孩子也因为没有吃的, 身体太差流产了。

这件事赵奶奶没跟赵想说, 可他最后还是知道了,因为村子里爱说八卦的人很多, 他偶尔路过八卦群就听到了。

对于这个结果,赵想意外又不意外。本来就不够吃, 又生了一大堆娃,怀孕本来就是很伤身体的, 身体营养不够出现意外太正常的。

不是没人劝他们,只是他们不听,一个接一个地生,赵四儿家的孩子又瘦又小,都快赶得上原主了。

面对赵四儿家的执迷不悟,村民都放弃劝说了。

农村人讲究多子多福没错,可前提是你要养得起啊!养了一堆娃,一个也没养好。他们家的孩子,生下来福没享受到,罪倒是先受着了。

赵四儿他们粮食分到户后,狂吃三天,最后来赵想这里拿了治肠胃的药。

饿了大半年,突然暴饮暴食,肯定会出问题的。

赵想给药的时候劝过,只是看他们的神情,不会听的。

面对这种情况,赵想当然不会再多嘴了。

于是赵四儿家三天两头过来拿药,连村长他们都听说了,骂了赵四儿家一顿,才让他们停止了这种疯狂的举动。

不过他们在半个月的时间里造了不少粮食,估计明年又要断顿。

对于赵四儿一家,赵家人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既然不知道说什么好,干脆就不要说了。

赵想和张百草又上山抓野兔和野鸡,顺便采一些药草。

家里养的鸡要下蛋不能吃,赵想就打算弄几只野鸡回去剪了翅膀养起来。

养到过年杀了吃,也给大家添道肉菜。

“阿想,快来。”

张百草不知道发现了什么,语气突然变得很兴奋。

“来了。”

师徒俩今天比平时要深入山林一些,两人在附近寻找野生菌或是药草,当然有兔子能抓就抓,不能抓就算了。

“师父,你好厉害。居然找到了一棵红枣树哎!”

赵想看着树上已经红了的枣子,口水快流下来了。

“对啊,我们今天就摘它吧!”

张百草看着上面红鲜鲜的枣子,眼睛都快移不开了。兔子什么的已经全部忘记了,红红的枣子已经占据了他的大脑。

大枣的功效很好,而且很多方面都用得上。不管是生吃还是煮熟了都可以吃,特别是用来炖鸡,味道更鲜美了。

“好。”

赵想说干就干,当然爬到树上摘是不现实的,枣树有刺。

所以他捡了一根长棍子,站在高处打枣子。

“小心点,别摔着了。”

张百草在树上捡打下来的枣子,师徒二人配合得天衣无缝,很快一树枣子全被他们摘光了。

“师父,这些枣子够我们吃好久了。”

赵想拿起一个枣子随便擦了一下就吃了起来,大枣因为长在高山上,成熟时间比山下的要晚,不然早就掉到地上烂掉了,哪轮得到他们来摘。

“嗯,回去晒干后放着,慢慢吃。”

大枣可以补气血,正好赵家三口和牛棚众人都需要补一补,每天吃两颗对身体有好处。

“好。”

赵想取了宽大的树叶,把枣子盖住,他的背篓都快装满了,这一棵枣树很大,结的果也很多。

“奇怪,按理说这枣子是鸟儿们最喜欢的野果,怎么没见到什么鸟吃?”

赵想背起背篓,和师父下山。一边走,一边疑惑地问张百草。

“不知道。我们赶紧走吧,我怕这里有野兽。”

张百草担心地说道。

他怕枣树附近有猛兽,因此才没有小动物去吃枣子。

“好。”

师徒二人加快了下山的步伐,张百草一路上还撒了他自己做的药,除去了他们身上的味道。

两个小时后,吃饱了慢吞吞回来的猛兽,看着自己的水果被人摘了个干净。

“吼。”

气死熊了,谁偷了熊的水果?

四处闻味道,结果除了一些刺鼻的味道外,什么也没有。

“阿嚏,阿嚏。”

被刺激到不停地打喷嚏。

已经回到家的师徒二人,高高兴兴拿着簸箕把枣子晒起来。

“这是从哪里摘的?现在还有大枣吗?”

赵奶奶坐在门槛上,手上还拿着一把枣子在吃。

“山上摘的,师父找到的。”

赵想把枣子里的杂草和有虫洞的枣子挑出来扔掉,再把它们摊开。

“也是运气好,本来想和阿想寻一些菌子的,没想到会找到它。”

张百草坐在一旁和徒弟一起挑杂草,脸上的高兴显而易见。

“没被鸟吃光吗?”

赵奶奶和赵想不愧是祖孙,两人都发出了同样的疑问。

“不知道。”

师徒二人同时摇头。

但凡他们再往前走一点,就能看到一个山洞,那是某熊的老巢。

幸好两人的运气不错,再加上张百草又带了除掉他们身上味道的药物,不然某熊可是很记仇的。

因为找不到凶手,某熊只能气呼呼地趴在洞里睡觉,在梦里把偷枣贼咬死。

其实红枣,赵想也可以在药房买,只是药房能卖的也不多,毕竟它也算是一味中药。

又不是后世物资泛滥的年代,现在啥都缺啊!

所以这将近一背篓的红枣,可把师徒二人给欢喜坏了。

“师父,这些你带回去。爷爷他们喝药后,可以用它甜甜嘴。”

赵想用篮子装了一些给张百草。

之前定的药,张百草配了一些适合补身体的补药,除了牛棚的人,赵家人也在喝。

不过赵想不能喝,他现在的身体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平衡。一旦开始补身体,他就不能再停药了。

但是赵想需要用到的药材很多都没有,他手中的药还是不齐全。既然这样,还不如暂时放下赵想,给大家先补补。

别说,赵爷爷赵奶奶喝了一段时间的药后,晚上睡得都比以前香了。“剩下的药还够大家喝到年前,到时正好告一段落。”

张百草看着徒弟,那些药材都是徒弟花钱买的,用掉了二百多块钱。

“师父,你不用跟我说这些啊!你是我师父,我还能不信任你吗?”

赵想知道张百草的意思,这药毕竟是他花的钱,用在了什么地方总要给自己徒弟交代一下。

“我知道,可这不是我用了不跟你说的理由。”张百草不是那种把徒弟当成所有物的师父,更不会认为徒弟的钱就是自己的钱,他觉得亲兄弟都还要明算账呢,师徒当然也是一样。

而且作为师父,他才是那个应该要养徒弟的人。只是他现在没有实力养徒弟,只好让徒弟养自己了。

“我知道了。”

赵想无奈地说道。

下午没事,赵想继续学习把脉,和望闻问切中的望。

于是继把脉后,赵想又开始了见人就看对方脸的习惯。

知道的都明白这是赵想在学习医术,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有什么不好的习惯呢!

幸好赵家村的人都清楚这一点,倒是没有人怀疑他脑子不好。

就这样在赵想一边学习,一边和师父上山采药抓野兔的时间中溜过。

元旦过后,赵想一直在等,等那个特殊的日子。然而直到过年,他也没听到广播。以为对方度过了这一劫难,那几天赵想非常的开心,每天脸上都带着笑。

“过年了……”

小孩子们在村子里跑来跑去。

明天就是除夕,村子里家家户户都在大扫除。

赵家早就收拾好了,今天村子里杀年猪,赵家人一大早就去排队,分到了三斤五花肉,一斤肥肉,又买了两斤瘦肉,还有大家不想要的骨头,赵家也跟村里买了一堆回来。

没要猪蹄是因为它难收拾,而且爷爷奶奶年纪大了,不爱啃这些。

于是赵想直接买了一堆骨头,过年用来煲汤,煲好的汤用来吃面条或是饺子。

团圆饭是在赵家吃,牛棚众人都被邀请了。

赵想和爷爷奶奶分完肉后,回来就开始杀鸡。

现在的赵想是杀鸡的老手了,手起刀落野鸡就断了气。

鸡血也没浪费,接到碗里回头炒鸡血吃。

赵奶奶烧开水烫鸡,和赵爷爷一起拔毛。

等赵想把几只野鸡都杀了后,也过来和他们一起拔。

因为是开水淋在野鸡身上,所以拔毛的时候很烫手。

“呼呼。”

赵想一边拔,一边对着手指吹冷风。

祖孙三人忙了一下午,把几只野鸡都处理干净了。

鸡杂也没扔,打理干净后,明天可以炒个好吃的鸡杂。

对这个年代的人来说,只要是能吃的,再麻烦也不会扔,大不了多花一点时间处理干净嘛。

因此鸡内脏,鸡肠这些都留下了,还被赵想和赵奶奶收拾得很干净,加起来都快有一小盆了。

拿出一只野鸡单独放好用来炖汤,其他的都用调料腌起来,这样做好后才够入味。

第二天除夕,祖孙三人早早起来,早餐随便吃了一点,先把对联贴了。然后就开始忙碌起了团圆饭,今天做的菜有点多,所以三个人都不得闲。

赵想把五花肉切成片或是块,切块的用来做红烧肉,切片的则是用来炸酥肉。

原来这里的人有没有吃酥肉的习惯赵想不知道,原主当然也不清楚,他在赵家就没过一天好日子,对外面的世界知道的也不多。

赵想不清楚没关系,但是从今天后,赵家村渐渐流行起了过年过节炸酥肉的习惯。

炸好的酥肉捞起来放在盘子里,放凉一下拿一块起来吃,又酥又脆让人吃了还想吃。

“这东西真不错,就是有点费油。”赵奶奶看着锅里的油,幸好今天是除夕,不然这锅油得心疼死了。不过味道是真的好,她喜欢吃。

也幸好是过年,家家户户做菜都舍得放油了,做出来的菜味道比平时好了不少。

哪怕有人闻到赵家厨房传出来的香味,也没有人妒忌羡慕恨了。

家家户户都分到了猪肉,赵家两个满工分,一个八工分的,因此分到的猪肉不少。只要肯干,工分越多的家庭,分到的肉就越好越多。

相反,那些没有工分的,或是工分很少的家庭,分到的肉就很少,还全都一些边角料。

他们心里再不满,也不敢说出来。

自己赚得少,分到的自然也就少了,说出来也是他们没理。

孤儿寡母的家庭,有村子补贴,虽然只有一斤肉,可全是肥肉。炼出来的油可以吃好久了,油渣也能用来炒菜。

因此他们家这个年过得也不错,起码比另外几家过得要好。

赵四儿家粮食不够,用自己的名额和人换了粮食,就要了一斤五花肉,一大堆人过年就吃一斤肉。

见到的人,谁不笑话赵四儿一家啊!

“那个有人在家吗?”

就在赵家人忙着煮团圆饭时,赵四儿提着肉上门了。

“四大爷,你有什么事吗?”

听到声音赵想手上沾着油从厨房走出来,他刚才正在做滑肉,因此手上除了油还有淀粉这些东西沾上。

“就是想问问你们,能不能和我换些粮食,要白面。”

赵四儿尴尬地看着赵想,他不敢和村子里的人换,因为他们全是大嘴巴,不出一个小时,全村都知道了。

赵家就不一样了,他们嘴严,只要自己来的路上没被人发现,就不会传出去。

“可以。”

赵爷爷走出来,从他手中拿过一斤五花肉,正好家里的两斤五花肉不够吃,这一斤五花肉来得很及时,可以多做点红烧肉了。

“给你。”

不一会儿赵爷爷提着三斤白面出来,递给赵四儿。

“谢谢幺爸”

赵四儿向赵爷爷弯腰道谢。

一斤五花肉,换了三斤白面。

“爷爷为什么同意和他换?”

赵想不明白。

“你不是喜欢吃红烧肉吗?咱们家的两斤五花肉你分了一半出来做酥肉,剩下的一斤做成红烧肉就少了。”

赵爷爷慈爱地看着大孙子,只要是赵想喜欢的,他都想替大孙子满足上。

“谢谢爷爷。”

赵想举着手抱了一下赵爷爷,这才回厨房继续忙去了。

“唉,赵四儿一家真是让人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赵奶奶在厨房,把五花肉洗干净切成块,和他们原来的放在一起。

“不知道说什么就不要说了,今天这事我们要烂到肚子里,绝对不能从我们嘴巴里说出去。”

赵爷爷叮嘱老伴和大孙子。

“知道了。”

赵想和赵奶奶不是不知轻重的人,他们向来不爱说闲话,不用赵爷爷叮嘱他们也不会这么做。

赵想明白赵四儿他们的打算,一斤五花肉,他们一大家子一人顶多吃半块。换成白面包成饺子或是擀成面条,大家也能多吃一点。

没有肉吃肯定难过,可是饿肚子更难受。

因为和自家无关,祖孙三人浅浅提了一下就闭上了嘴。正好这个时候张百草他们来了,赵家出去迎接客人。

因为开饭的时间是十二点,所以快十二点时,张百草带着牛棚从人来到赵家,他们也没空着手,而是提了十几个鸡蛋过来的。

这鸡蛋是村民给张百草的诊费,他攒了好多天才攒够了十二个。

幸好天冷了,鸡蛋也能放,换成夏天放久了鸡蛋会坏。

“大爷大妈,新春快乐。”

大家一进门先说吉祥话。

“万事如意。”

“恭喜发财。”

“事事顺意。”

“兔年大吉。”

“同喜同喜。”

赵爷爷赵奶奶高兴得见牙不见眼。

“师父,除夕快乐。”

赵想把手洗干净,出来先抱了一下师父。

“除夕快乐。”

张百草把鸡蛋递给赵老爷子,这才抱了抱徒弟。

“阿想,新年快乐。”

赵老师他们也一个个上来和赵想拥抱。

“大家新年快乐啊!”

这么多长辈聚在一起,正好又停药,可不得多喝一点酒嘛。

赵家准备好一大桌子菜,有炖的风干兔肉和风干野鸡肉,还有菌菇炖鸡,蒜苗炒鸡杂,煮腊肉,红烧肉,糖醋鱼,炸酥肉。

再加两个素菜,一个是猪油渣炒豆芽,一个是醋熘白菜。

再加上一个滑肉豌豆苗汤,八仙桌被摆得满满的。

本来是十菜一汤,为了凑够双数,赵想还把煮肠肉的萝卜和干豇舀起来凑了一个菜。

总体来说,应该是近些年,或是赵家村最丰富的一个团圆饭了。

今天别的不说,肉是管够的。

“今天是除夕,大家有幸在一起吃团圆饭,不要跟我客气,吃好喝好。剩下的我就不多说了,在这里我敬大家一杯,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事事顺意,身体健康。”

赵爷爷举杯,所有人都举起了自己面前的杯子。

“谢谢赵大爷赵大妈请我们来家中过年,多余的话我也不说了,以后有机会再说。”

张百草代表牛棚众人也说了话,不过没说什么感激涕泪,来日必报的话。

不过他的意思大家还是懂的,现在他们没有能力报恩,等到他们有能力时,肯定会回报赵家的。

“唉,这些话就不说了,一切都在酒里。”

赵爷爷拍了拍他的肩膀,他不太懂什么大道理。

儿子和大孙子都说大家是好人,还是非常厉害的好人,所以他愿意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大家。

幸好他和老伴没有帮错人,大家确实都是好的。

“爷爷,师父不要说了,再说菜就冷了。大家新年快乐,干杯……”

赵想举起自己的杯子,和两人碰了一下,当然他杯子放的位置比二人的杯子矮上一些。

赵想和赵奶奶的杯子里白开水,一个是年纪小不能喝,一个是不会喝。

“干杯。”

所有杯子碰在一起。

农历七五年翻过,七六年来了。

新年的第一天,赵想穿着军装,穿着新鞋子,吃着奶奶和爷爷一大早起来包的腊肉豆干汤圆,心里别提有多美了。

“阿想,今天你就不要学习了,休息一下吧!”

吃过早餐后,赵爷爷对大孙子说道。

“……好。”

本来想继续回去学习的赵想,收回了迈进屋子的腿。

“那我去找三石他们玩。”

赵想在村子里玩得比较好的也就那几个。

“好,去吧!”

赵奶奶给他兜里揣了一包瓜子和花生,他们要在家里等小孩子来拜年。

瓜子和花生是买的,赵家没有种。

小孩子来拜年时,就给他们兜里抓一把。

“爷爷奶奶新年好。”

一进门小朋友们先磕头。

“好好好,新年好。”

瓜子花生揣进了小朋友们的兜里,有的小朋友还特意背了一个小书包,这样可以多装一点。

看到背书包的小朋友,那些没有背的就懊恼极了。

不过没关系,他们可以回去拿。

于是村子里的小朋友们都背着书包去村民家中拜年。

赵家只有赵想这个少年,他没有和小朋友们掺和,因此赵家最吃亏。给出的瓜子和花生有去无回。不像别的小朋友,自己家给出去了,自家的孩子也会再捞回来。

不过赵家人不计较,赵想更不会为了一些瓜子和花生,就不要脸到和一群十岁以下的小朋友们一起去别人家里拜年。

“阿想,你家的花生哪里买的?怎么比我家的吃起来要香?”

一群少年人坐在中央坝子边上的石头上,相互换着零食吃。过年他们也能耍几天,不需要在家里干活。

“我奶在镇上买的生花生,然后回来自己炒的。”

赵想解释了一下,比起熟花生,生花生价格上要便宜一些。而且赵奶奶手艺更好,炒出来的花生更香。

“怪不得,原来是幺婆自己炒的啊。”

赵磊点了点头,他和赵玉又从赵想兜里掏了一把花生出来吃。至于瓜子,就让赵想自己磕了。

“阿想,回头我拿一些花生给赵大妈,能不能请她帮我炒一些。”

赵玉喜欢吃炒花生,但是他母亲的手艺一般,所以过年都是在外面直接卖的炒花生。

要是没吃过赵家的炒花生,他也能将就。吃过后,他就不想再将就了。

“可以是可以,不过我要抽成。”

赵想一副奸商的模样,配上他那精致的容貌,不仅不难看,反而让人心生亲近。

“可以,我到时分你一半。”

赵玉大气地说道。

“那不至于,要是分一半,那我就真成奸商了哈哈哈……”

赵想大笑。

没有鞭炮的过年,总觉得有些寂寞。不过年代就是这样,后世还不允许随便放鞭炮呢!

于是有了电子鞭炮的发明,说起来也挺有趣的。

“不是奸商,是我主动给的。”

赵玉没笑,一脸认真地说道。

“……好吧!”

赵想接受了他的好意,大不了回头送他一些别的零食,他记得镇上送来的节礼里,有一袋奶糖。因为太难得,奶奶都没舍得摆出来,而是塞给了赵想,让他一个人吃。

别说,奶味比后世的要浓郁,不知道是因为赵想穿越后第一次吃,还是后世的奶糖偷工减料了。

反正,他吃起很不错,决定每天吃一颗。

赵玉大方,他也不小气,等下把人带到家里分几颗给他们。

“三石,今天怎么没看到核桃哥?”

本来也约了赵核桃,可他人没来。

“嗨,他去镇上陪未婚妻了。”

赵磊还真知道对方的下落。

“哦。”

赵想和赵玉。

行吧,有未婚妻的人,就不要掺和到他们少年人的中间了。

那奶糖,就没有赵核桃的份了。

赵想果然把二人带回家,一人给了四颗奶糖。

“哇,这就是传说中的奶糖吗?真好吃。”

赵磊迫不及待地剥开一颗塞进嘴里,好吃到他快把舌头吞掉了。双眼微微合上,享受起了嘴里的甜味。

“这个奶糖是供销社里最贵的一款,我爹也只给我买了一回,还是我上初中时吃的。”

赵玉也吃了一颗,剩下的他揣进兜里,拿回家给父母。

“你们知道的,镇长他们每年都会送节礼给我爷爷奶奶。”

赵想大致提了一下奶糖的来历,赵玉赵磊二人表示知道了,不再追问。

赵爷爷一家和他们是不一样的,这个全村人都知道。

他们不仅有儿子的抚恤金,过年过节时,镇上还会送节礼来。

都是普通人吃不到买不到的好东西,不然以前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打赵家的主意了。

钱就不说了,光是这些东西就足够让他们心动了。

幸好现在消停了,不然赵家还有得烦呢!

“剩下的我拿回家给弟弟妹妹他们吃。”赵磊这个哥哥当得挺称职的,他不是那种吃独食的人,还记得家中的弟弟妹妹。

他们从没吃过奶糖,他想让他们也尝尝奶糖是什么味道。

其实别说奶糖,村子里吃过普通糖的人家都很少。

大家不会因为孩子想吃,就专门给他们买。对大人来说,买糖的钱用来买粮食都能吃好多顿了。

吃糖又不能饱肚子,花钱买糖还不如用来买粮食。

所以村子里好多小朋友都没吃过糖,甚至连最最普通的白砂糖他们都没见过。

对此赵想也知道不能怪这些父母,还是年代的局限性让他们不得不做出这样的选择。

“那我再给你们拿一点吧!”

赵想听完便想多拿一些出来给他们。

“不用了,有这些就够了。”

二人阻止了他的动作。

“可是……”

赵想想到他们刚才的表情,忍不住想对他们再好一点。

他其实没那么馋糖,虽然这具身体没吃过,但是他的灵魂穿越前没少吃啊!

因此再分大家一点也没关系,他少吃一点就是了。

“阿想,你的情我们领了,只是过犹不及。”

赵玉摁住他的手,一脸认真地说道。

“对,玉哥说的就是我想说的。有几颗就够了,多了未必是好事。”

赵磊别看没怎么读书,可他为人处世这方面还是很不错的,知道升米恩,斗米仇的故事。

他不想为了几颗奶糖,以后和赵想走向陌路。

“……我明白了。”

赵想不笨,他刚才只是关心则乱,没想那么多。

有了二人的提醒,赵想终于放弃了自己的想法。

不过奶糖不能多给,花生可以多吃一点哈!

赵奶奶炒了一大麻袋花生,除了分牛棚一半,剩下的一半也够赵家吃许久了。

“来,我奶炒的花生。”

赵想用篮子装了半篮子进来。

“嘿嘿,谢谢阿想。”

赵玉已经迫不及待地拿起了把炒花生剥了起来。

“好吃。”

“我也要。”

赵磊把糖放好,也学赵玉抓起一把就剥起来吃。

三个少年人排排坐,花生壳吃完就扔在赵想让赵爷爷给他做的垃圾桶里。

用木头做的垃圾桶,还刷上了一层清漆,这样容易打理,也不易发霉。

赵想提出来后,赵爷爷不仅给他做了,还给堂屋,他和赵奶奶的屋子,甚至是厨房都做了一个。

有了垃圾桶,赵家的地也不用天天扫了。

有什么垃圾,直接扔到里面,每日天黑前把它们倒在坝子里,用火烧掉,灰可以用来当肥料,烟可以用来熏虫子,一举两得。

如果在里面扔一些艾草叶的话,效果会更好。

这是赵想实验出来的结果,于是赵家每次烧垃圾的时候,就会往里面扔一些艾草叶。

赵家的虫子也变得少了起来,周围的环境也变好了。

原来乱扔的垃圾都集中烧毁,剩下的灰都用在了自留地里。

草木灰这些除了可以当肥料,还能用来杀虫。

赵家的草木灰都没卖给村里,而是自家留着用了。

所以赵家自留地的作物长得比其他村民的自留地好,不是没有原因的。

农家肥赵家没卖,草木灰也一样。

那些抱怨赵家有秘诀的话,除了少数跟风者,大多数村民都是不相信的。

用足了肥的作物,那长势肯定比村子里的作物要好。他们家挖红苕的当天,许多村民也来围观了,发现产量就是比村子里的产量还要高。

不过一想到赵家所有的农家肥都用在了自家的自留地上,一时间又很能理解了。

村子里的红苕都没有用农家肥,产量不如赵家的多,这不是应该的嘛。

卫老在里面的作用,赵村家只有赵家人知道。

没有村民打扰,在张百草的调理下,卫老的身体比刚来时好多了。

其实不仅是他,牛棚其他人也是一样。

除了在伙食上赶上了村民外,张百草的功劳也是很大的。

只是……

“什么,师父你明天就要离开了?”

初二赵想来牛棚拜年,就接到了一个对他来说算得上是噩耗,但对张百草来说是好事的消息。

“是的。”

张百草看着徒弟,眼中的不舍都流露了出来。

“连初三都没过呢!”

顾老走之前就说张百草很快就会回去,没想到真的这么快。

“顾老的身体还需要我,所以我是被紧急召回去的。”

张百草抱了抱自己的大徒弟,要不是顾老真的需要他,也不会连年都没过完就把他召回去。

“那,我们还能再见吗?”

赵想抓着师父的衣角。

之前说要请顾老吃饭,结果他没吃上。甚至都来不及和自己道别,顾爷爷就被接走了。

现在师父也要离开了,连初三都没有过,一想到这里赵想的双眼就红了起来。

“阿想,肯定能见的。别伤心,你不是说要考首都的大学吗?师父在首都等你啊!”

张百草伸出手擦去徒弟脸上的泪水。

“好。那师父,晚上来家里吃饭,我给你包腊肉饺子。”赵想想在师父离开前,专门给他煮一顿好吃的。

师父是北方人,他喜欢吃饺子。

“好。”

张百草答应了。

他跟赵想来到赵家,看着徒弟在赵大妈的教导下和面,擀饺子皮。

因为不熟练擀皮慢,可是到了包饺子环节就快了。两只手合到一起,一捏就是一个饺子。

赵想还包出了花样,有元宝饺子,花边饺子,凤尾饺子等。

看着这么多花样的饺子,大家包括张百草在内都惊呆了。

比起北方的饺子,蜀省的腊肉饺子比较大,往往三个就是一大碗。

“吃饺子喽!”

赵想把饺子舀进放好调料的碗里,一个碗里有三个饺子。

“师父,吃完了锅里还有,今天我包了不少,大家都能吃饱。”

赵想对张百草说道。

“好,让为师尝尝徒儿的手艺。”

张百草夹起一个饺子,带着浓浓的腊肉香气,其中又夹杂着豆干和蒜苗味道的饺子,与他们北方的饺子大不一样。

不过都是一样的好吃。

“真好吃,我觉得还能再吃几个。”

张百草三个腊肉饺子下肚,对徒弟说道。

“好。”

赵想又往他师父的碗里盛了三个饺子,不是他不想多盛,而是一个碗只能装下三个啊!

这还是大碗,要是换成小碗一个饺子就是一碗。

“你也快吃吧!”

第二碗已经没那么迫不及待了,张百味开始慢慢品味起了这腊肉饺子。

香,怎是一个香字能形容。

腊肉、熏豆干和蒜苗,这三种味道混合在一起,就成了蜀省人最爱吃的腊肉饺子。

怪不得蜀省人爱吃呢?他尝过后也爱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