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阿想, 没淋到雨吧?”

翟民赶紧去拿毛巾给他擦头上。

“没有淋到多少,你看我头发只有一点湿。”

赵想随便擦了一下头发,就把山核桃和菌子倒出来。

虽说他在背篓上铺了一层树叶, 还是担心它们淋到雨。

幸好雨不大,下面的菌子和核桃都没有淋到雨, 不然沾上水容易坏。

“你去换套衣服, 我帮你把它们分出来。”

翟民推着赵想回屋换衣服,虽然只有肩膀上面有点湿,但是他也怕赵想生病。

“好。”

赵想也没拒绝,他也担心自己会生病。他的身体师父说过并不是很健康, 想要恢复到和正常人一样, 就得花大价钱用珍贵的药材补养。

原主在老赵家时受到的亏待太多了, 内里很虚。

张百草还告诉赵想, 他不能生病,一旦生病就很难好。

赵想平时也很注意身体,有点不对就提前喝点药预防。

把身上的军装脱下来,赵想拿出一套六七成新的衣服换上。这是他来赵家时,赵奶奶给他做的衣服,虽然过去快一年了,但是衣服也被保养很好, 比村子里大补丁套小补丁的衣服好看多了。

又把脱下来的军装拿出来放在盆子里用水泡着, 晚点他把它们洗了。

“阿想,没事吧?”

翟民也知道他这个战友的嗣子是个泡沫身体, 平时看着好好的,一旦生病就容易把隐藏在身体内部的不好全都引出来。

“没事。”

赵想摇头, 他确实没感觉到自己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

“没发烧。”

翟民用手探了一下他的额头,把人拉到灶前坐着。

“你烤一下火。”

一场秋雨一场凉, 随着雨水慢慢降下,温度也随之而降。

“好。”

赵想没拒绝翟民的好意,坐在火灶前烤火。而翟民则搬了一个小凳子坐在门口整理山核桃和菌子。

“等翟叔离开的时候,可以带些菌子回去,我们这里的菌子味道不错。”

赵想往灶里加了一把柴说道。

“好。”

翟民知道这事他拒绝不了,所以一口答应。

“中午我们可以炒一些菌子吃,用猪油炒,没有肉也很香。”

赵想穿越后,倒是享受了一把捡菌子吃菌子的乐趣。

原主唯一比他好的就是吃菌子不过敏,赵想原来的身体吃菌子超过五朵就会在身上长出许多红痘痘,又痒又痛。

穿越后反而没有了,他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要知道菌子的味道可好吃了,他原来那个身体愣是让他不敢多吃。

他那么喜欢吃鹿茸菇的一个人,每次只敢吃几根就停下筷子,说多了都是泪啊!

当然,他捡的都是杂菌,没有鹿茸菇。虽然是杂菌,却是可以吃的,原主记忆里,赵想不认识的都没敢捡。

他不想红伞伞白杆杆吃完躺板板,所以不认识的最好不要捡,哪怕它长得再诱人也不能捡。

“怎么还要焯水?”

看赵想把菌子切了,扔进锅里焯水,翟民很是不解。

“其实不管什么菌子,多少有点毒性。所以为了不中毒,我们要把它们彻底煮熟。”

炒菌子不容易炒熟,所以炒之前先焯个水,保证要让每个菌子都熟透为止。

“哦。”

翟民一边烧火,一边听赵想讲解,没想到连炒个菌子都有这么多的学问在里面呢!

等菌子焯好,赵想用竹漏把它们捞起来放在一边沥水。然后把铁锅里的水舀出来,铁锅烧干放油,再把葱姜蒜扔里头翻炒两下,然后把沥干了水分的菌菇倒里面。

拿着锅铲快速翻炒起来,觉得炒得差不多了,赵想就加一点盐在里面,再翻炒几下,用盆子装起来。

是的,盆子。

一大锅炒菌子,除了用盆装外,碗肯定是装不下的。

“翟叔,我先去牛棚给师父他们送菌子和核桃,爷爷奶奶回来后你们不用等我,自己先吃。”

赵想把分好菌子的小盆用小锅盖盖住,放在篮子里,又用口袋装了半口袋山核桃提着,撑起伞往牛棚而去。

至于爷爷奶奶不用担心他们没伞,因为他们早上出门时有拿斗笠,雨小斗笠就能遮水了。

赵想打着伞来到牛棚,张百草已经从山上回来了,他蹲在火塘边整理自己的挖的药草,赵老师在煮饭。

“爷爷伯伯们,我来啦。”

赵想走进牛棚。

“阿想来了,快进来烤火。”

张百草走过去把徒弟身上的东西拿下来,又把伞收起来,牵着徒弟走到火塘边。

“师父,这是我炒的菌子,可好吃了。”

赵想坐在火塘边烤了一下火,身上的那点水汽立即就消失了。

“好好好,今天中午我们又有口福了。”

牛棚众人可开心啦。

等赵老师把饭煮好,也不用另外炒菜,一群人围着那张烂桌子吃起了饭。

“阿想,你也吃点。”

张百草还想给徒弟打碗饭。

“不用了,我回去吃。爷爷奶奶应该也回来了,他们肯定在等我。”

赵想拒绝,师父他们本来就缺食物,他要是吃了,大家就得少吃一点。

“好吧,那你回去的路上小心点。”

因为下雨,他们没有多余的伞,没办法送赵想,只能叮嘱他几句。

“知道啦。”

赵想撑着伞冲进雨里。

“盆和篮子我晚点来拿,师父外面下雨你们就不要出门了。”

知道大家没有伞,赵想走之前还不忘记告诉大家不要出门。

“好。”

张百草追到门边,直到徒弟的身影完全看不见才回来。

“你们怎么不等等我,我徒弟炒的菌菇我还没怎么吃呢!”

看着没了大半的炒菌子,张百草急忙加入抢菜大军。

回到家的赵想,看到爷爷奶奶坐在桌子上,桌上摆着盛好的饭菜,却没有一个人动。

果然,大家都在等自己。

“爷爷奶奶翟叔,我回来了。”

赵想把伞放在门边,对家人喊道。

“没淋到雨吧?”

赵奶奶走过来摸了摸大孙子的头和衣服,没发现有湿的地方才放下心来。

“没有,奶奶别担心。”

赵想朝她笑了笑,挨着奶奶坐下。

“吃饭。”

赵爷爷端起碗,他一动筷子,其他人也跟着动了起来。

中午的炒菌子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觉得味道果然很棒。

可能和赵家人舍得放油有关系,再普通的食物经过赵想和赵奶奶的手,都比别人做得好吃。

一盆菌子分成了两半,一半送到了牛棚,一半家里人吃。结果大家都把它们吃光了,一点也没剩下。

“好饱。”

翟民捂着肚子,饭还是和平常吃的一样,就是炒菌子吃多了。

“我去煮点消食茶给大家。”

赵想把碗筷收进厨房,赵奶奶洗碗,他就用炉子烧了锅消食茶。

“大家都喝点。”

所有人都吃撑了,赵想第一个端起来喝的。

又不是正经吃饭,这个时候就不用讲什么老人先动筷的礼节了。

因为里面都是一些味甘的药草,因此熬出来的消食茶一点也不苦,甚至还因为加了山楂有点酸酸甜甜的,这消食茶意外地好喝。

“好喝,再来一碗。”

翟民把自己的碗递给了赵想。

“翟叔,别喝太多,小心肚子撑破。”

赵想没给他舀第二碗,怕他的肚子真的撑破了。

“好吧!”又不是几岁大的小娃娃,翟民立即收起了自己的馋样,不再问赵想要消食茶。

消食茶的效果不错,半个小时后所有人都感觉不到肚子胀了。

下午因为下雨也没什么事,大家就回屋睡觉去。

赵想趴在床上,打了个呵欠很快就睡着了。

翟民拿起旁边的大衣给他盖在身上,自己也盖着一件衣服睡觉。

现在白天温度还好,盖被子很热,因此大家中午睡觉都是盖衣服。

下午三点,赵想醒来。

“这一觉睡得可真舒服。”

赵想来到厨房打了温水擦脸,洗完脸后他整个人都精神起来。

“你是累着了,睡的可沉了。”

翟民最先醒来,可能和他的习惯有关。然后是爷爷奶奶,赵想是最后醒来的。

看他睡得香,大家都没叫他。就连聊天也都压低了声音,怕吵醒赵想。

“有可能。”

赵想也这么猜测,他上午上了两次山,而且最后下山的时候,他几乎都是用跑的。

累着也不奇怪,所以赵想下午才睡得那么熟。

“菌子我和你奶已经烘在灶上了,你就别操心了。”

赵爷爷对大孙子说道。

“哦,晓得了。”

赵想点头,他刚才去厨房打水就看到了。

现在下雨没有太阳,如果不烘干的话,很快这些菌子就会坏掉的。赵想辛苦采回来的,可不能浪费。

“山核桃能放,没那么容易坏,回头雨停了拿出去晒两天就干了。”

赵奶奶正拿着小锤子敲核桃,别看这山核桃肉少,壳还特别厚。但是味道却比一般的核桃要香。

“去年冬天阿想煮了几次核桃粥,那味道好极了。晚上咱们就吃核桃粥,好久没吃怪想的。”

赵奶奶把敲出来的核桃递给翟民后说道。

“真的啊,那我要尝尝。”

翟民一听喜出望外,本以为只能想象核桃粥的味道,没想到晚上就有机会吃了。

“嗯,你可以多吃一点。消食茶还有半锅,吃撑了就喝它。”

赵奶奶对晚辈向来很慈爱,知道翟民喜欢,这敲核桃敲得更高兴了。

“我去学习了。”

赵想跟大人说了一声,就回屋学习。

虽然是下雨天,但是他的书桌在窗户下,因此桌面上的亮度还是可以的。

因为农忙耽误的学习,赵想用了几天时间补了回来,还顺便又背了一本医书。

看着师父还回来的医书,赵想抚摸着上面的几个字。

太素九针之鬼针。

传说中的太素九针,有行针、飞针、气针、金针、银针、柔针、刺针、长针、鬼针。

根据不同的施针方式,每一种针法达成的效果也有所不同。

他师父只会其中的八针,鬼针失传了。

那天赵影给的几本医书里,就有丢失的鬼针,因此赵想才没忍住答应他的要求带赵玉玩。

两人之间相处得不错,赵玉现在看着比以前接地气多了,人也不在天上飘着了。

鬼针在张百草研究后,不得不承认自己没那份实力,他就算知道如何施针也不敢下手。

“阿想,鬼针是太素针法里最神奇的一支,它每一针都扎在人体最危险的穴位,一个不好就会害人。所以它才会失传,因为我们都不敢用它。”

张百草看完后跟徒弟说道。

“这针法你可以看,但是不能尝试,它太危险了。”

师父的警告犹在耳边,赵想沉默了一会儿还是翻开它看了起来。

我就算不学,也要了解它。

鬼针第一针,就是直接在百会穴。

扑面而来的就是针中的凶险,吓得他合上了医书。

过了一会儿,赵想平复自己的心情后,再次翻开医书。这一次他没有吓得合上医书,而是一页一页地翻看了起来。

鬼针基础针法一共有十八针,第一针都在人体最危险的穴位。而这十八针可以换着位置改变施针方式,再辅以其他穴位,就能治疗不同的病症。

赵想只看了最基本的十八针,也就是鬼针的基础鬼针,就为鬼针的大胆和危险而心惊。

其他针法是在这十八针上创造出来的,

创造鬼针的人,胆子也太大了。但是他的医术确实很厉害,鬼针也不是害人的针法。虽然每一针都很凶险,但是能从阎王的手中抢人。

据医书中记载,鬼针的创始人用它救了不少人,而每一个人都从死亡的边缘被拉了回来。

“了不起,真了不起啊!”一本医书只看了三分之一不到,赵想就没敢再看下去。

因为他现在连基本的针法都没记住,再看也是徒劳。

于是接下来他开始背前面的基础针法,只有把基础针法都记住了,他才会接着往下背。

本来不打算学的赵想,决定要把鬼针继承下来。

不为别的,就为它能救人。

当然想要真正学会鬼针,赵想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他只需要把医书背下来,等到以后有机会了再学习鬼针也不迟。

咳,真相是他手中没有针,他师父也没有。这鬼针他们也就只能背背医书,根本学习不了。

好在背医书也有背医书的乐趣,起码赵想对人体的穴位比之前了解的要多了点。

赵想学习速度快,他又是一个认真的人,人体全部穴位都让他背了下来,现在一些基本穴位,他也能快速地指认出来。

大概是赵想学得太认真,连张百草来了都不知道。

张百草站在门口,听徒弟把整本讲解鬼针的医书都记了下来,默默离开了屋子。

“怎么不进去?”看他在站口站了半天没进去,翟民端着水走过来问题。

“阿想在学习,不打扰他了。”

张百草接过水抿了一口,告诉他道。

“哦哦。”

翟民点头没再继续追问。

“谢谢你照顾阿想。”

翟民想了想又说道。

“嗯?他是我徒弟。”

虽然疑惑,但是张百草还是强调了赵想的身份。

作为师父,他照顾徒弟是应该的。反倒是翟民,他为什么突然说这样的话。

“我知道,只是在想要是我赵哥在的话,看到这样的儿子肯定很高兴。”

翟民也不知是故意还是无意,提到了赵勇军。

“阿想很好,我相信即使赵勇军同志还在,他也会喜欢阿想的。”

张百草不以为意地说道,如果不喜欢肯定不是徒弟的原因,是赵勇军的问题。

哪怕赵勇军是烈士,可是在张百草心中还是徒弟最好。

“是,他肯定很喜欢。”

翟民点了点头,这根本就不用说,谁能不喜欢赵想呢。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就分开了,赵奶奶和赵爷爷蹲在堂屋里搓绳子,对二人的交谈都没听到。

赵想背完书出来,张百草已经离开了。

“阿想,怎么出来了?”

翟民看到他出来,立即给他倒了一杯热开水。

“天黑了,再看下去会影响视力。”

赵想对自己的视力很看重,一点也不想成近视眼。

“哦哦,你不说我还没注意到呢!”

翟民看着比之前要黑的天空,外面的雨已经停了。不然张百草也不会过来,毕竟牛棚没有伞。

他会过来,也是想看看徒弟有没有事,发现他认认真真背书,观其气色也没问题才离开的。

“你师父刚才来过了。”

“他有什么事吗?”

赵想站了起来就想去牛棚。

“没事,你别着急。他来就是想看看你身体,发现你没事就离开了。”

翟民把人拉住,赶紧说道。

“哦。”

知道张百草来的原因后,赵想才放下心来。

“我没事的,你看我没发烧,中午睡了一觉精神也挺好的。”

赵想还让翟民摸自己的额头,证明自己的身体好好的。

“我知道,你师父也知道,所以他回去了。”

翟民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那我去煮饭了,奶奶中午敲的核桃派上用场了。”

赵想笑着走进了厨房,他不知道就在他煮核桃粥的时候,牛棚众人也在张百草的带领下敲了核桃出来,晚上吃核桃粥。

因为不用干活,晚上的粥每个人只分到了一碗,只吃了个半饱牛棚大家就这样睡了。

虽然不能一日三餐都吃到饱,但是和之前相比,现在已经好多了。

张百草的医术,给大家换回了许多食物。

不管是干菜还是野菜,只要是食物牛棚众人都来者不拒。

偶尔还会有几个鸡蛋的谢礼,大家伙食已经非常不错了。起码比许多贫农家中的伙食还要好,据说赵家村外,还有不少家庭连蔬菜都吃不起呢!

他们分到的自留地少得可怜,都用来种红苕土豆这些高产作物了。

红苕藤确实可以吃,但也不能薅太狠啊,不然下面就不结红苕了。

而且那些人家中人口多,那点食物根本不够吃,一年四季都要在外面挖野菜吃。

赵家村还好,每家分到的自留地还算多,用来种菜种红苕都能收获不少,在村子分配的粮食不够时,就靠自留地的那点食物做补充了。

所以赵家村的人即使是在荒年,也没饿死几个。毕竟连原主都活下来了,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

一连下了三天雨,赵想就在家里背了三天医书。那本鬼针已经让他完全记住了,甚至为了不错一字,他一边背一边默写,然后和医书对照,直到默写出来的没有一个错字才罢手。

“你已经比为师强了。”

张百草在检查了徒弟的背书情况后说道。

“师父说什么呢?我现在连把脉都把不准呢!”

赵想哭笑不得地说道。

“当然,我说的你比我强,是你在背医书这上面,不是说你的医术比我强。你想要超过我,还早八百年呢!”

张百草白了徒弟一眼,他可没说医术的事,是徒弟自己误会了。

“好吧,是我误会了,是我不对。”

赵想麻溜地认错,这是师父他说的话都对。

“接下来你要开始真正学习把脉。”

能交给徒弟的医书都交了,没让他背的不是不需要,而是他也不记得了,得等到他回首都后,把那些医书找出来给徒弟才能继续学习。

“好。”

赵想点头,开始跟师父认真学起了把脉。

“把出什么了?”

张百草作为师父,第一个贡献出了自己的手。

“它在跳。”

赵想话一落音,就挨了师父一巴掌。

“你这不是废话,要是不跳我已经死了。”

张百草没好气地说道。

“嘿嘿,我说着玩呢!师父~”

赵想道歉,然后认真把脉。

“怎样?”

“不行,还是区分不出来。”

面对师父的问题,赵想摇头。他平时也就给家人把把脉,并没有怎么学习把脉的医术。

不是赵想偷懒,而是比起医术,张百草让他先把所有的医书背完,再来跟他学习真正的医术。

“那继续吧,你不能光把我的脉,其他人的你也要把。”

张百草提醒徒弟,多把一点脉就能区分出来了。

“知道了,师父。”

于是接下来,赵想是看到人就给对方把脉。当然,这些人都是和赵家交好的人。

对于赵想的要求,对方欣然同意,借出了自己的手。

不管赵想把出来的是什么结果,他们都不生气。

当然,一开始他肯定是把不出什么问题来的,也老老实实告诉大家。大家也不生气,赵想才开始学习呢,众人都理解的。

渐渐地,随着他每天把脉的次数增加,赵想慢慢可以把出平脉、浮脉、沉脉、伏脉、虚脉等等。

虽然还不是太准,但是他能察觉出脉象的区别来了。

“浮脉,风寒。”

这一次,赵想把出了牛棚一位老先生的脉,他有点风寒。

“有进步。”

张百草夸了徒弟两句。

在徒弟来之前,他给对方看了病,正要开药方徒弟来了。

于是张百草让他给对方把脉,赵想也不负张百草的期望,把出了浮脉,还能准确地说出对方是得了风寒。

“不是还有风热吗?你怎么得出来的?”

风寒风热都是浮脉,徒弟却准确地说出了风寒。

“咳,因为我察觉到爷爷的手有些冷。”

赵想望天,他投机取巧了。

“臭小子。”

张百草知道原因后笑骂了一句。

“最近先生就别出去了,在牛棚休息。”

“好。”

张百草开好药方,扔给徒弟。

“去抓药。”

“哦。”

赵想拿起药方,跑回家抓药。

师父那些虽然也有药,但是不齐。

对着方子把药抓齐,赵想还捞了泡菜坛子里泡老萝卜,这个可以发寒。也不知道什么原理,但是一般农家有点毛病,就用它煮水喝,喝过后躺在被子里发一通汗就好了。

所以赵想抓好药,捞了几根泡萝卜就到牛棚。

“师父,药抓好了。”

赵想把药递给张百草让他检查。

“没问题,可以熬上。这个也煮上吧,大家晚上都喝一碗。”

张百草告诉徒弟。天越来越冷,特别是他们的牛棚晚上比村民的屋子更冷。

“好。”

赵想手脚麻利地把药熬上,又把泡萝卜切成丝放进锅里煮了起来。

牛棚里升起了火,很快屋子就暖和不少。

本来这些就潮湿,他们平时也都是靠生火取暖。

张百草平时给人看病,对方要是送不出什么食物,就让他们捡柴火来抵,因此牛棚现在都不缺柴了,平时也舍得烧火烤手了。

“明天开始要挖红苕了,你就别来了。”

张百草坐在桌子前,对熬药的徒弟说道。

“知道了,师父。”赵想点头,他知道师父他们也要上山干活,牛棚除了养病的爷爷,平时也没人在。

“顾爷爷是不是要走了?”

赵想问一脸淡然坐在床边的顾老,他的东西已经收拾得差不多了。其实也没什么好收拾的,除了身上的衣服,和几件物品外,其他的都不带走。

“对,三天后会有人来接我。”

顾老没有瞒着赵想,估计来接他的人已经在路上了。

“那,顾老爷爷回去后要保重身体。”

赵想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时间来送顾老,只能提前说了。

“好。”

顾老嘴角带着一丝淡淡的微笑,看着那个专注熬药的少年。他最舍不得的就这个孩子,也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再见到赵想。

“你也要注意身体,你师父的话你记在心上,别累着自己了。”

顾老很担心赵想的身体,张百草的话不仅赵想记得,他们牛棚这些人也替他记得呢!

赵想不能生病,他只要一生病,之前的努力就白费了。

“我知道啦,顾爷爷放心吧!”

赵想扭过身,背对着顾老,眨去眼中的湿气。

“好。”

顾老没有再说什么,他相信赵想有分寸。

三天的时间很快,快到牛棚那位老人的病好了,也快到来接顾老的人悄悄来到了赵家村,从牛棚把他接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