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们怀疑这些娃不是自己的, 是赵大狗子的。”
住在那几家人附近的村民说道。
“……”
众人面面相觑,谁也不敢肯定那几个娃是不是她们男人的,万一是赵大狗子的儿子呢, 这不是替别人养娃儿吗?
“村长没有阻止吗?”
赵磊听到这里皱起了眉,他因为经常跟赵想混, 害怕那些小孩子被人卖了。
“我爹知道, 那几个孩子有被送去他们外家的,也有的直接过继了。”
赵红梅站在外围解释。
“我爹肯定不能看着他们被卖的哈。不过让他们留在家里,日子肯定不会好过,只要不是贩卖人口, 我爹也不会多管。”
赵红梅一脸无奈, 像现在把娃儿送人, 只要不是贩卖人口, 即使是村长也不好多管。
因为送给的都是无儿无女的家庭,就算公安问起来,也是过继。
没有收钱,就不是贩卖儿童。
再加上村长担心这些娃儿不送走,他们留下来的日子也不好过。因为身世存疑,那些男人肯定不会对他们好的,这一点所有人都清楚。
就算能证实这些娃儿是他们的孩子, 那些男人只要一看到他们, 就会想起他们的母亲,对这些孩子那肯定是不好的。
就连赵想在知道后, 也没说什么。
送给无儿无女的家庭,总比留下来天天挨打挨骂的强。
男人狠起心来, 可不会管他们是不是自己的孩子。
所以,离开是最好的选择吧!
虽然不喜欢他们的母亲和赵大狗子混在一起, 但是对于那些孩子赵想还是同情的。
而且连村长和村支书都没阻止,想必他们到新的家庭比留下来要好。
“阿想。”
赵想回来时,翟民手中捧着一套军装坐在屋子里发呆。
“翟叔叔,这军装哪里来的?”
赵想已经有一套军装了,不过是成年体型的,把裤腿和袖子收一下可以让他穿几年。
“我战友送来的,给你的礼物。还有一个军用水壶,你以后出门也不用你爹留下的旧水壶了。”
翟民想到那个漆都快掉光了的旧水壶,那是赵勇军当兵第一年寄回来给父母的,已经有十来年了,样子早就不能看了。
“旧水壶也挺好的啊!”
虽然这么说,赵想还是接过水壶喜滋滋地看了起来。
样式是很普通的军用样式,没有后世的水壶花样多,可赵想就喜欢这样款式的。这可是标准的军用水壶,质量就不用说了。原来那个旧水壶虽然漆掉了大半,但是装水一点问题也没有。
把它背在自己的身上,赵想转了一圈。
“翟叔,好看吗?”
“好看。”
翟民笑着点头,“要是换上军装,就像童子军了呢!”
“那我去换上试试。”赵想跑回屋子,把藏在箱子里的军装翻出来换上。
“我还想说你穿我手上这套,没想到你把那套翻出来了。”
“嘿嘿,一样的,一样的。”
赵想的声音从屋子里传出来。
“那还真不一样。”
翟民用只有自己听得到的声音说道。
“希望他不要生气,别到时又拿我出气。”
“翟叔,你说什么?”
赵想没听清楚。
当他走出来,活脱脱一个童子军出现在翟民的面前。
身上绿色的军装,把他衬托得更精神了。
“没什么。虽然这军装穿在你身上有些大,但是好看也是真的。”
翟民真心实意地夸奖道。
“翟叔叔,上次你战友不是送我了军装吗?怎么这一次又送?”
赵想觉得很奇怪,这都送了好几次东西给自己了。
“上次是上次,送的人不一样。”
翟民眨着眼睛说道。
“哦。”
以为是另一位战友送他的,赵想就没再多问。
他老爹和翟叔的战友都很神秘,几次来都没见到面。赵想也没多想,以为是他们不方便露面。
因为后世有些军种和警种是不能让人知道他们身份的,所以赵想能理解他们不露面的原因。
然而真实原因,翟民他不能说啊!于是赵想又错过了知道真相的机会。
等到后来他回想起来时,赵想后悔到肠子都青了。
可恶,他还是太年轻了,没想到翟叔会骗自己。
不过现在他不知道,所以就也没有所谓的后悔不后悔了。
“阿想,等下把这套也换上,看合不合身。”
翟民努力推销他手中的这套军装。
“啊?为什么啊?”赵想不解,赵想疑惑。
军装不都是一样的吗?
“试试吧,要是不合身,回头让大妈给你改一下。”
翟民感觉自己的后背都快被盯穿了。
“好吧!那我去换上试一试。”
赵想接过军装进屋换去了。
“咦,翟叔。这一套也太合身了吧?”
赵想穿着合身的军装走出来,之前那一套就大多了。虽然奶奶给他改了改,可成年人的尺码还是让他穿起来显得特别大。
但是今天这一套就不一样,仿佛是量着他的身高做的,穿在身上特别合适。
“合适就好,合适就好。”
翟民满意地点了点头,这下子他总该满意了吧!
“这是专门给我做的军装吗?”
太过合身的军装让他不由得问道。
“嗯,我那个战友在送军装前,问过其他战友,知道你的身高年龄,所以是特意制作的。”
翟民没有迟疑地说道。
“其实也不特意定做,只是在买军装的时候,在说了你的身高和体重,对方直接拿了一套适合你的军装。”
“原来如此。”
赵想知道,军装是这个时代最受欢迎的衣服,因此不仅有成年款式的,也有儿童版的,还有少年款的。在专门卖军装的地方买,什么样的尺码都有。
“就算是专门买的,那位叔叔有心了。”
赵想摸着身上的军装,他这一套穿出去,能把大半个镇上的人都羡慕死的。
要知道军装现在可是流行服装,一般人都买不到。
除非家里有人当兵,不然一套军装还真不好弄。
像这种合身的少年款军装,更是难弄,没点关系都不行。
“你就别夸他了,这是他应该做的。”
翟民瘪了瘪嘴。
“嗯?”
赵想不明白翟叔叔为什么要这么说。
“不说了,你今天就穿这套军装吧!”
翟民不愿意多说对方,打量起了赵想了。
别说,这套穿在身上比刚才那套还要精神。刚才那套始终有点大了,赵想穿在身上就像是小孩子穿大人的衣服,怎么都不合身。
“可以啊!”
赵想虽然不知道翟叔叔为什么一直让他穿上军装,但是自己满足了他的要求。
“对了,我去煮饭,翟叔我们中午吃凉面好不好?”
虽然已经过了立秋,可白天还是比较炎热的。
“我都可以,你问过大爷大妈了吗?”
翟民本人是没什么意见的,就是赵大爷赵大妈会不会想吃点别的?
“没事,我爷奶还挺喜欢吃凉面的。”
赵想对自家爷奶的口味还算了解,他们前两天都在说什么时候煮凉面来吃。
“我先去地里摘点黄瓜,已经是最后一茬,后面就没有了。”
赵想提着篮子就要去地里。
“我跟你一起去吧!”
翟民想出门活动活动。
“可是翟叔,谷子要人守着啊!”赵想指着坝子里醒着的谷子,这里可不能离人。
“……好吧,那你去吧!”
差点忘记自己的任务,翟民无奈地说道。
“哈哈哈,那我先去了。”
赵想提着篮子跑了。
他身上的军装没有脱下来,还背着水壶就这样去自留地摘菜。
绿色的军装在村子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看到的人都羡慕坏了。
特别是村子里的年轻人,他们偶尔在镇上会看到有几个人穿军装,每一次都让大家羡慕不已。
没想到他们村子里也有人能穿上军装,可不得引人妒忌羡慕恨啊!
“看到没有,是军装哎,什么时候我也能弄上一套军装穿啊!”
不管男女,都一脸渴望。
“看到了,还有军用水壶。”
又是一件让他们妒忌的东西。
“那赵想命是真好,苦了十几年,一朝被过继,成为村子最让人羡慕的人。”
年轻人恨不得把赵想身上的衣服扒下来换到自己身上。
“你说什么胡话,赵想要是命好,在老赵家也不会活成那样子。”
旁边年纪大点的人对年轻人说道。
“额,我错了。”
被年长者说了,年轻人很快就知错认错。
“我不是故意的,就是嘴瓢了。”
“下次可要注意了。他能有现在的生活,也是他自己争取来的。”
年长者比年轻人多吃十几年饭,他看得比年轻人要清楚得多。
赵想自从过继后,对老人孝顺,家里的事也从不推诿,抢在老人前面做,把两位老人照顾得妥妥当当,这足以说明赵想的本性就是好的,在赵家很快得到了爷爷奶奶的认同。
这一点和老赵家、老宅他们完全不同。
都说歹竹出好笋,这话以前是没人相信的。可是自从看到了赵想,村子里的人对这话倒是信奉了起来。
两个十好几口人,只有这么一个好的。偏偏这唯一的好笋,都让他们主动推了出去。
要是换成他们,不知道多喜欢这个儿子,只有老赵家和老宅从根子上就歪了,所以最不喜欢身为好笋的赵想。
不是说同类相吸,异类相斥吗?说明赵想和老赵家、老宅那边就不是一类人。
实际上原主和他们还真是一家人,大家认识的赵想并非原主,只能说赵想被原主占便宜了。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谁让他穿成了原主呢!
村子里那些酸言酸语赵想没听到,来到自留地,在黄瓜藤里找了又找,除了留种的老黄瓜,其他黄瓜都摘了,还摘了几根秋丝瓜和秋豇豆。
看到地里有草,也顺手拔了。
掐了一把红苕藤,晚上回家煮红苕叶子稀饭。
除了现摘的蔬菜,家里还有发好的黄豆芽,都可以用来拌凉面。
黄瓜切丝,豆芽焯水,凉面煮好抹上菜籽油扇冷。
红油是早前奶奶煎好的,吃的时候直接舀出来淋在凉面上就可以了。
做好这些,等爷爷奶奶他们回来就可以吃午饭了。
“阿想。”
爷爷奶奶回来了。
“爷爷奶奶,今天中午我们吃凉面,我都弄好了。”
赵想给爷爷奶奶送上凉了的凉茶。
现在是秋季,喉咙容易干,人也容易上火。所以家里煮了张百草配的凉茶,这种凉茶即可以解火气,也不伤老人的脾胃。
“我们家阿想真能干,全村没有人比得上。”
赵奶奶接过凉茶也不急喝,而是先夸了自家大孙子一句。
“嘿嘿,奶奶别太夸我,会骄傲的。”
赵想有点不好意思扭过脸。
“你奶说的是事实,不是夸。而且爷爷也相信大孙子不会骄傲,你一直是个好孩子。”
赵爷爷对自家大孙子可有信心了,不管外人怎么夸,大孙子也不会变坏的。
“咦,阿想你身上的军装不是原来那套吧?”
赵奶奶本来高高兴兴喝凉茶,突然看到赵想身上的衣服。她是做惯了衣服鞋子的人,一下子就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
“对,是翟叔今天拿给我的,说是他战友送给我的。”
赵想点了点头,还把翟民供了出来。
“啊对,是我战友送的。”
翟民没想到赵想会提到自己,还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承认。
“这么怎么好意思,你战友已经送了一套了。太过珍贵了,不能要。我拿钱,大民你帮我还给他吧!”
赵奶奶想给钱,不能白拿人家的衣服。
“大妈,这是另一位战友送的,他和赵哥的关系特别好,你要是给他钱就会生气的。”
翟民在心里叫苦,赵奶奶真要给钱,他肯定会被揍的。
对方才不会管自己是不是伤员呢!想到他威胁自己的话,翟民就想为自己抹一把同情泪。
“啊,他会生气啊!”
赵奶奶有些傻眼,这给钱怎么还生气呢?
“是的,会生气的。他和赵哥的关系真的特别特别好,这军装也是他特意给阿想买的,你要是还给他肯定会生气的。”
翟民一脸严肃地说道,必须打消赵大妈的念头,不然倒霉的就是自己。
“好吧!那我回头给他准备一点咱们这里的特产,你帮我捎给你战友吧!”
赵奶奶实在不想白拿对方的东西,虽然大孙子穿起来特别好看,但是白拿衣服心中始终有愧。
赵爷爷也不阻止老伴,因为他心里和老伴想得一样。
至于赵想,他早就明白这些东西拒绝不了,所以很爽快地就收下了。不过东西收了,以后对方有什么事他也会尽力帮忙的。
这情,赵想领了,有机会他会还的。
比起爷爷奶奶的不安,赵想就干脆多了。可能是因为他很清醒,知道自己以后有能力还这份情,所以收起老爹战友的礼物来才没有拒绝。
赵想的这种想法,反而让翟民很高兴,给他省了不少解释。
也不知道这孩子是怎么长的,总觉得和大家比起来,有种天生的大气。
要是在战争时期,必然是天生的领导者。不过看阿想的意思,他并不想从政,而是一心和医术杠上了。
即使农忙的时候,他每天也会抽时间背医书。
“大妈你准备吧,回头我给他。”翟民想了想答应了下来。
他那个战友,肯定会喜欢大妈准备的东西。
“好好好,我这就去准备。”
赵奶奶一激动立即就想去做。
“奶奶,先不急,我们先吃饭好吗?”
赵想把人拉住,就算在准备也得等饭吃了再说啊。
“哦对,吃饭吃饭。”
大家这才想起来自己午饭还没吃呢!
因为是吃凉面,赵想还烧了一个丝瓜蛋花汤,一家人就坐在堂屋,吃着凉面喝着蛋花汤。
“这日子是越过越有盼头了。”
赵爷爷端着汤碗抿了一口后说道,他对现在的日子很满足,从来没有这么满足过。
他唯一的遗憾就是儿子不在了,不过他也习惯了。等阿想长大了,成家立业后他就去找儿子,告诉他自己给他过继了一个很好的孩子。
“我听村子里最擅长看天气的老人说,过几天可能会下雨,这两天就要把谷子晒好收入仓库。”赵奶奶和村子里的妇人一边守谷子一边聊天,听一位年纪很大的老人说起的。
“那我也去帮忙吧!”
赵想暂时放下学习,要和大家一起做事,粮食早点入库早点安心。
“不用了,村长说现在人手够了,你就安心学习吧!”
赵奶奶拒绝了大孙子的提议,现在全村都在休息,只是晒谷子这点小活,根本用不着她大孙子出手。
“好吧!”
确定不用他去帮忙,赵想下午便没去晒谷场。
中午爷爷奶奶吃完饭就去晒谷场替换守谷子的人,让他们回家吃饭。
几乎每家每户前面的坝子都被占用,接下来的两天全村的谷子都晒好入库,只等交粮时运到粮站。
赵想在学习之余,也趁着没有下雨到山上挖了一些常用的药材。
他们这里没有多少珍贵的药材,有的话也是在深山,赵想根本不敢去。
虽然他力气大,跑得也快。但是野兽的力气更大,跑得比他还要快。
除了野猪,还有更厉害的熊,都不是赵想能撼动的。
至于后世最受欢迎的大熊猫,老实说他们这里虽然也是蜀省,却不是大熊猫的栖息地,几乎没有人见过它们的影子。
而且赵想也不会为了自己的好奇心,就去深山里找大熊猫的。
赵想承认,他是怕死,所以不敢去找。
赵想今天又去老地方捡山核桃,虽然它的肉比较少,但是味道是真的很不错。冬天没事做的时候,可以在家里敲核桃吃。
来到老地方,看着掉在地上的山核桃,高兴地蹲下捡了起来。
这一次他来得早,地上的山核桃大多数都是好的,他只需要往背篓里捡就行了,不用一个个看。
除了山核桃,他还捡了不少菌子。都是普通的食用菌,赵想把它们盖在山核桃上面,高高兴兴下山回家。遇到村民,见他捡了一背篓菌子,并没有产生怀疑。
“阿想。”
张百草也在附近挖草药,他现在没太大的限制,因此走远一点也不会被人举报。
“师父。”赵想看到师父,立即乐呵呵地跑过去。
“师父,你看我捡了不少菌子和山核桃,回头我晒干了给你们送一些过去。”
不管做什么都没忘记自己的师父,赵想的孝心让张百草心里很是安慰。
他收的这个徒弟是他有史以来最英明的决定。
“好,你自己在山上要注意安全,别逞能知道吗?”
虽然他相信自己的徒弟不是一个喜欢逞能的人,张百草还要叮嘱他几句。
“我知道的,师父。”
赵想乖乖点头,一点也不觉得师父的叮嘱是啰唆。
“那好,你先回去吧!我再挖一会儿药草,你要是有空下午来牛棚,帮我把它们处理一下。”
张百草拍了拍徒弟的肩膀。
“对了,你身上的军装很好看。”
“嘿嘿,是我老爹和翟叔的战友送的。”
赵想傻笑一声,师父的夸奖让他觉得自己特别好看。
“行了,赶紧回去吧!”
张百草听这军装是翟民他们战友送的,立即安心不少。
他就怕自家徒弟不小心被人算计了,军装可不是谁都能买到的。
“嗯嗯,那我先回去了,师父。”
赵想不知道老师父心中的担忧,高高兴兴把家回。
回到家,先把菌子晒起来,然后再来是山核桃,都用簸箕摊开晒着。
等到了冬天,都是家里的储备粮。
山上的山核桃还有不少,菌子只要认真找也能找到。所以赵想决定再去第二趟。
他动作快,力气大。又是走习惯了的山路,两个小时就能来回一趟。现在离中午饭还早,他扭头喊翟民。
“翟叔,你中午把饭煮锅里,我回来炒菜。”
“好。”
翟民坐在门槛上守家。
“我看天色有点不太对,你早去早回。”
翟民看了看有一点点乌云的天空,看来赵大妈提到的那位老人确实有点东西,他说这两天要下雨,看来是真的要下雨了。
“好。”
赵想也看到了天上少少的乌云,走路的速度更快了。
他来到山核桃所在地,先把核桃捡完,然后又找了一点菌子就急忙下山了。
菌子需要到处找,他不敢在山里耽误太久,爷爷奶奶在仓库帮忙,因为他们识字,需要把粮食称出来登记好。
交多少税,分给村民的又是多少,这些都要整理出来,免得交粮时再来手忙脚乱。
所以家里只有翟民守着,他看了看墙上的钟,十一点就去煮饭。
十一点半,外面开始有一颗颗小雨坠落。
“我回来了。”
赵想手上举着树叶从外面跑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