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他们也算是苦尽甘来了。”

同样还在田里干活的老人们说道, 他们心中有说不出的羡慕。

“你们孙子不是也很孝顺吗?有啥好羡慕的。”

旁边的人劝道,现在家里煮饭的都是自家的孩子们,他们年纪不大不小, 还不能下田插秧,因此被家长留在家里干家务。

煮饭这个活差不多七八岁的小孩子都能做了, 只是他们年纪小, 干活不如赵想利索,因此赵想都做好了,他们才煮到一半。

“爷爷奶奶,吃饭。除了菜, 锅里还有骨头汤。”

赵想给二位老人盛上饭, 然后说道。

难得家里煮混合饭, 虽然不是全白米饭, 里面甚至有一大半是玉米渣,但是对两位老人来说也很好吃。

“好好好,你不用管我们了,我们自己晓得,快坐下来吃吧!”

两位老人看着忙里忙外的大孙子赶紧把人拉到身边坐下。

“好。”

赵想在赵爷爷和赵奶奶动筷子后,才端起碗吃了起来。

别说用肥肉炒的土豆丝确实很香啊,赵想不爱吃肥肉也吃了几片。

至于瘦肉他晚上打算做滑肉汤, 用骨头汤做。

最近大家的干活很卖力, 但是吃得都不太好,一个个都瘦了, 所以要补一补。

于是晚上牛棚的众人也难得吃了一顿大餐。

“好啊,我第一次知道肥肉会这么好吃, 以前我都不吃的。”

赵老师夹起一块肥肉和大家说道。

之前赵想和赵奶奶都是把肥肉炼成油渣,像这样还留着几分油的肥肉还是第一次吃。

因为赵想经常送些带油水的食物给他们, 牛棚的大家也不怕突然吃太油而肚子痛了。

“吃都堵不上你的嘴。”

张百草没好气地说了一句,他下筷子的手可一点也不慢。

“阿想,明天开始你要尝百草了,不光要背下药材的药性,还要知道它们的味道。”

张百草吃到一半突然想起。

“好。”

赵想从课本中抬起头应道。

他之前因为生病吃药的关系,师父一直不让他尝药,怕会影响到药性。

现在终于松口让徒弟尝百草,估计也是因为如今吃的药已经不怕影响了。

是的,现在赵想吃的药只是巩固他的身体,靠着有限的条件,张百草只能做到如今这个地步。

想要彻底把赵想身上的病根去除,就得等他回到京城,因为有好多药在小镇上根本找不到。

而且那些药还特别的贵,赵家吃几副都得破产那种。

“吃饭吃饭,吃到一半还布置任务,还让不让人吃了?”

“你管我,我徒弟都没说什么。”

“你也知道他是你徒弟,阿想敢说吗?不怕你罚他?”

“阿想才不是你,我的徒弟我想怎么教就怎么教。”

两人就这样斗起了嘴,相比牛棚其他人,赵老师和张百草是属于年纪比较小的两人,因此他们偶尔会斗嘴,让大家看够了热闹。

一心学习的赵想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他把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提前复习一遍,不管是课本上的内容,还是医书他都提前复习一遍。

赵想确实不是天才,他的智商和普通人差不多,顶多记忆力好一点。

记忆力好,自制力强,又愿意刻苦的人,学习起来事半功倍。

有老师们和师父的教导,赵想进步得非常快。顾老他们偶尔也会教他一些人情世故,让赵想受益匪浅。

可惜最近他白天没时间学习,晚上除了送一些吃食来牛棚,其他时间都是在复习以前学习过的内容。

毕竟农忙嘛,就算他小孩子精力旺盛,牛棚里的人也需要休息啊!

他们比村民还要辛苦,赵想再不懂事也不会在这个时候缠着他们要学习。白天那么累,晚上再教导赵想,他们绝对会被累坏的。

今天也是因为农忙结束,剩下的那点尾巴明天就能收拾好了。

村子里从明天下午开始,就会给大家放三天的假。

让大家好好休息一下,让他们有时间去弄点好吃的给自己补一补。

这叫劳逸结合知道吧?

赵想回想起这件事,都觉得很不可思议,原来七十年代的村子里,村干部也会给大家放假啊!

不仅村民们放,知青院和牛棚里的人都放。

只是牛棚里的人需要放牛,再给他们准备一些草料。

虽然还是要干活,可是相比农忙的时候,放牛和割牛草的工作真的算是在休假了。

因为活不多,还不累,赵想便没有帮他们干活。

第二天在山上遇到了,双方假装不认识,错身而过。

“阿想,你这是在做什么?”

来山上掏兔子窝的少年们,看到赵想一边挖药草一边尝味道,尝过后的药草都丢了。

“我在尝百草,了解它们的药性。”

赵想今天的目的不是为了挖药草,而是为了尝百草,每一种药的味道都有区别。

相比晒干后没那么容易尝出味道,新鲜的药草味道很浓。

当然它们也很苦,赵想明明嘴巴里都是苦味,他还要从这些苦味中分析一种药草的味道。

有些药草偏酸,有些药草偏苦,还有些药草是苦中带着丝丝甜味。

反正第一种药材的味道都是有区别的,哪怕在《百草集》上面写着差不多的形容词,实际上它们的味道还是有出入的。

而赵想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出入尝出来,以后不用看,闭着眼睛尝一下味道就知道药汤里加了什么药。

除了直接尝新鲜的药草,他以后还要吃干药材来分辨,最后的最后是从药汁里分析出里面有多少种药材,每一种叫什么?

这个学习任务很重,赵想要把它们确确实实掌握了才算在尝百草这一块出师。

所以他还要学习很多年,直到张百草认为他可以出师后,赵想才能独自出诊给人看病。

一想到还要学习很多年,估计在听说后想学中医的人有一大半都要打退堂鼓了。

可是赵想却是越来越兴奋,他在尝百草时别提有多努力了,就算是杂草他都要挖起来尝一尝它们的味道。

第一天赵想经验不足,不小心咽了许多药材汁液。

幸好它们不影响赵想喝的药,不然他现在就得去牛棚找张百草救命了。

半夜,一个黑影进了老赵家,熟练地扛出了两个人,在竹林里把他们揍了一顿,这才心舒气爽的离开。

至于天亮后的哭声骂声,他才不在乎呢!

某一天,赵想从山上回来,看到自家树上的杏子变成了深黄色,还有熟透了的杏子从树上掉了下来。

“奶奶。”

赵想捡起摔得半烂的杏子就往家跑。

“阿想,怎么了?”

赵奶奶从屋子里走出来,手上还拿着鞋子,她正帮牛棚的人给新鞋子外面蒙上一层破皮,让它看上去就像是烂鞋子一样。

“奶奶你看,咱家的杏子熟了,我去摘杏子。”赵想拿那个半烂的杏子递给赵奶奶,自己跑到厨房去拿菜篮子和绳子。

“哎哟,还真是哈!”

奶奶心疼地看着摔烂的杏子,现在每一个食物都很珍贵,杏子那摔得稀烂的半边已经让她扔掉了,和泥巴混在一起洗都洗不干净,更不要说吃了。

不过完好的一边让赵奶奶洗干净后吃掉了。

而此时的赵想已经挎着篮子爬上了杏子树。

“小心点,别摔着了。”

赵奶奶站在对下,小心翼翼地提醒大孙子。

“知道了,奶奶。”

赵想一边爬一边答道。

爬树对生活在乡下的孩子来说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赵想几下就爬到了树的中央。

“哇,好吃。”

先摘了一个熟了的杏子吃了起来。

“还没洗呢!小心吃了不干净的东西肚子疼。”

赵奶奶在树下哭笑不得地说道。

“没事,不干不净,吃了不生病。”

赵想胡说八道。主要还是前两天才下过雨,果子上没啥尘。

“行了,别耍嘴。等摘下来洗了再吃,可别在树上吃了。”

赵奶奶提醒孙儿。

“知道了,奶奶。”

赵想可不是那种是非不分的大涂糊虫,自然不会拂了奶奶的好意。

他在树上把熟了的杏子摘下来,现在正是吃杏子的时候,树上有不少杏子都熟了,赵想不一会儿就摘了一篮子。除了少数摘不到的位置,完全成熟的杏子差不多都让赵想摘了。

“奶奶,我要下来了。你把杏子接到起,我先把它放下来,我才好下来。”

赵想用绳子吊着篮子,一点点把篮子放到树下。

“哎,奶奶接住了,你赶紧下来吧!”

赵奶奶接住了篮子,收了绳子对树上的孙儿说道。

“好嘞。”

赵想咻咻几下就从树下滑了下来,从头到尾两分钟都没有。

“咱家的杏子是甜杏,往年我和你爷还拿去镇上卖过。”

赵奶奶捡了一盘杏子洗干净放在桌子上,顺便跟孙儿说一下自己往年对杏子的处理。

“现在正是吃杏子的时候,也卖不上价格。”

赵想直接拒绝了这个提议,牛棚还有爷爷伯伯们,这一树杏子几下就吃光了。而且拿到镇上去卖,还卖不了几个钱,杏子比枇杷还便宜呢!

一树杏子最多也就几块钱,不如留给自家吃算了。

“你是家里大孙子,你说了算。”

赵奶奶听了也不生气,她知道大孙子心中有成算,这杏子确实卖不了几个钱,也就不折腾了。

往年她去卖杏子,买杏子的人挑来拣去不说,还弄坏了她好多杏子。杏子熟透了的都软乎乎的,一不小心就弄烂了。

这烂了的杏子当然不能卖啦,最后只能由她和老伴吃了。

说起来也是让人生气,每一次都会被人弄坏两三斤,最后全进了她们老两口的肚子。

最最重要的是,他们还会被人骂。看到又长开不少的大孙子,她可舍不得让这么好的孙儿去给人骂。

“哈哈哈,那我谢谢奶奶。”

得到奶奶的支持,赵想高兴坏了。

把杏子从篮子里拣出来分好。

大份的杏子给牛棚的众人,中份的给赵核桃,小份自家留着吃。

自家有杏子,赵想只留了几个。倒是给赵核桃的有十来个,剩下的全都是给牛棚的众人。

一篮子杏子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如果想吃饱的话,一篮子是不够几个大男人吃的。

不过后面还会有杏子陆陆续续成熟,天天吃会不会腻这个问题,只有小白才问得出来。

腻肯定是会腻,但是没有人会因为吃腻了而嫌弃不吃。

这个年代但凡是能吃的,哪怕是吃再腻也会硬吃下去。

因为不吃就会饿肚子,谁也不想饿肚子。早些年没有吃的时候,那可是连草根都挖出来吃了。就连吃多了会死人的观音土也有人吃。

所以谁会嫌弃食物呢?

哦,你们说女主啊!

就算变成了阶下囚都还想吃米饭的人,估计只有她才会嫌弃这嫌弃那,也只有白米饭才能入她的眼吧!

最后这一树杏子确实和赵想说的一样,没有拿出去卖。

倒是村子里有大人拿东西来换了一些杏子,赵家的杏子是出了名的好吃,村民们也愿意换一些回家给孩子尝尝味道。

因此赵家一树杏子最后就这样被摘光了,最后留下的只有树叶。

这是所有人都没有料到的,往年赵奶奶和赵爷爷都没有和人换过,他们也从不找赵家人。

“三石,你知道他们往年为啥不来我家换杏子吗?”

赵想知道后,在赵磊来找他玩时问道。

“知道吧!一开始是你因为你老爹,他在家时树上的杏子都被他祸祸光了。后来你爹出去当兵,杏子没有人祸祸了,赵爷爷赵奶奶就想着多攒几个钱,于是拿着它们去镇上换钱了。”

因为杏子不能放,所以供销社也不收。这种不适合运输的农副产品,都是当地赶场的时候自我消化的。

原来如此。

赵想懂了,以前是爷爷奶奶没想过和人换杏子,村民们也不会上门自讨没趣。

而今年他出现了,一开始就主动和人换了东西,有了第一个口子,就有第二个第三个。

于是村民们都来找他换杏子了,很快树上的杏子就被换完了。

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应,把最后几个杏子送给了赵磊,这才把人放走。

“谢谢阿想,回头我再来找你玩。”

赵磊兜里揣着杏子,急忙往家里跑。

家中还有比他更年幼的弟妹,他要拿回去给他们吃。

大多数兄姐都比较爱护下面的弟妹,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会想着大家。

看着跑远的赵磊,赵想忍不住露出了会心一笑。

这才是正常的兄长不是吗?老赵家的那几个呵呵……不提也罢。

话说,上回揍了赵家兄弟两次后,最近他们安分了一段时间,赵想觉得又该到揍人的时间了。

于是晚上拿着自己求师父配的迷药,悄悄摸摸来到了老赵家,把老赵家的人都放倒了。上次赵家兄弟挨揍的事后,张百草他们就猜是赵想动的手了。

不过没人圣母说教赵想,反而让张百草多配一点迷药,就怕赵想不够用。

赵想翻身进了屋子,把赵家兄弟提起来,扛到竹林对着他们又是一顿狂风暴雨,直到二人的脸全肿了起来,这才心满意足地回家。

对于二人第三次躺在竹林里的事,赵想觉得现在天气越来越热,睡在竹林还可以消暑,自己也是为了他们好。

第二天周菊花又在村子里骂人的事,赵想掏了掏耳朵表示没听见。

他忙着呢,师父布置的任务可多了,他光是每天要尝的药草就有无数种,就算是尝过了的也要温故而知新。

蜀省的植物还是很丰富的,赵想这一尝就尝了大半个月,夏天到来才结束自己野外的尝百草活动。

当然这只是野外,家里晒干了的药材还没有尝呢!

等以后他正式学习医术时,需要尝的药草只会更多。

镇上的干药材,他每一样都买了一点,药房里的药材比他家里的种类还要多。

赵想在夏天也不出门,不是在家尝药材,就是学习。

“好热。”

赵爷爷从外面回来。

“爷爷,这是凉茶,你喝一碗解暑。”

赵想从厨房把放凉的凉茶端了一碗出来,是他用枇杷和几味消暑的中药一起叶熬的凉茶。

“阿想,家里只有你一个人吗?”

赵爷爷刚从田里回来,村子里每天都有安排人巡视水稻,今天正好轮到他。

“奶奶出去串门子去了,我在家里学习。”

赵想指着屋檐下的桌子,现在天气热,外面有风,他就把书桌搬了出来,在屋檐下学习。

“那你继续学习吧!爷爷不打扰你了。”

赵爷爷喝了凉茶,又去打水给自己擦了擦汗,到堂屋的躲椅坐下。

“……”

赵想伸个头出来,见爷爷闭上眼睛也不打扰他,缩头继续学习。

大概十一点时奶奶回来了,一回来就去厨房煮饭。

“你奶回来了?”

赵爷爷迷迷糊糊睡了一会儿,醒来看到厨房有烟子冒出来。

“嗯,爷爷你睡得好吗?”

赵想放下课本,回答赵爷爷的问题。

“没睡好,一直迷迷糊糊的,好像睡了,又好像没有睡。”

赵爷爷无奈地说道,这种睡觉最恼火了。

“那你要不要继续睡一下,午饭还要过一会儿。”

赵想看赵爷爷还一副没怎么清醒的样子说道。

“也行,我再睡一会儿。”

赵爷爷也是累了,早上吃完早餐就去巡视各个水田,看到田里有杂草还要进去拔了它们。

等到他回来时都快十一点了,在太阳底下足足干了三个多小时。

“好。”

远赵想等赵爷爷睡着后,来到他身边轻轻把手指搭在他的手腕上。

又看了看他的脸色,赵想觉得老人家可能有点生病。

他不放心,趁着外面太阳大,所有人都回家了,赵想悄悄跑到了牛棚。

“师父。”

赵想中午过来,牛棚众人都被吓了一跳。

“阿想,发生了什么事?”

从没大白天来牛棚的赵想突然出现,肯定是出事了。

“我爷好像生病了,我不太放心,想让师父去看一看。”

赵想额头上都是汗,是他跑出来的。

出来时也没戴草帽,哪怕不是最热的时候,大中午的太阳还是很毒的。

“我跟你去。”

张百草站了起来。

“先生,我去看看。”

张百草对顾老说道。

“去吧!”

顾老点头,赵老爷子对他们牛棚的人十分照顾好,之前他们断粮时,都是赵老爷爷和他老伴两人时不时送来的红苕才撑过来的。

“我们走吧!”张百草抓起徒弟的手,大步走出了牛棚。

“爷爷伯伯们,我晚上再来。”

赵想出牛棚前,还和他们挥手。

“好。”

大家看到这一幕,不知怎么的有点想笑。

赵奶奶煮好饭,却没看到孙子和老伴进来,疑惑地出了厨房。

“阿想呢?”

只有摆在书桌上的课本,赵想已经不见人影。

而老头子还在睡,脸上甚至还有一点潮红。

“哎呀,老头子这是发烧了?”

赵奶奶伸手摸了一下,立即着急地叫了出来。

“奶奶。”

正好赵想带着张百草回来。

“阿想,不好了,你爷生病了。”

赵奶奶本来有些六神无主,看到大孙子立即有了精神依靠。

“奶奶别担心,我去找师父了。”

赵想安慰她,同时也给张百草搬来一个小凳子,让他可以坐在凳子上替赵爷爷把脉看病。

“没大问题,老爷子前段时间农忙太过劳累,又没能好好休息,今天上午又累着了吧!于是积压在他身体里的不适一下子全都爆发了出来。我开几副药,阿想你去镇上捡了回来熬了喂你爷喝。他现在有些发热,你上次不是买了退烧药吗?喂他吃一颗,很快烧就能退下去了。最近不要让他再劳累了,要多休息。”

把过脉,看过眼睛和气色的张百草对担心不已的祖孙说道,同时接过徒弟递来的纸笔,把方子写在上面。

“谢谢张师父,多亏有你啊!老婆子刚才都吓坏了,幸好阿想想到了你。”赵奶奶一听心口立即轻松不少。

同时在心里感激张百草,要不是有他在,她现在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以前都是老伴替她拿主意,她也被赵爷爷护了一辈子。其实正常出事时也有理智,知道怎么做。

可事关老伴,赵奶奶一下子就慌了,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幸好孙儿带回了他师父,现在一听要吃药,她赶紧去厨房把之前牛棚还回来的药罐洗了。她要亲自给老伴熬药,他要是有个什么意外,她也活不下去了。

“谢谢师父。”

赵想也松了口气,爷爷没事就好。

再一次感觉到自己的无力,他什么也帮不了。

爷爷生病,就他这个连二把刀都算不上的学徒,只能眼睁睁看着他生病。他的医术要是好一点,能早一点发现爷爷的不对,说不定就没有这一次生病了。

赵想心里很自责,说好了要照顾好爷爷奶奶的,现在把人照顾到生病了。

“你我师徒之间不用说谢,比起自责你应该打起精神,他们还要你照顾呢!”

看出了徒弟心中的自责,张百草伸手揉了揉他的头发安慰道。至于徒弟的谢意他不接受,真要算起来也是牛棚里的人要对两位老人感恩。

历来都是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

在他们危难时还记得给他们送吃的赵家两位老人,才是他们的救命恩人。

靠着两位老人送去的红苕,他们活过了一年又一年。

同一年被关进牛棚的,在其他村子已经死了好几个了,而他们连生病都很少。上次生病,赵想又是送药,又是送粉奶和食物,除了生活的环境差一点外,其实他们已经比大部分人过得要好了。

虽说这里面有张百草的原因,也与两位老人暗中相助脱不开关系。

所以一听赵老爷子病了,张百草没多想就答应来替他看看。

他甚至都没想过,大白天出牛棚,让人看到他和赵想在一起,会给赵想和自己带来什么样的麻烦。

幸好他们一路上都没碰到人,顺利来到了赵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