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改变天下读书人的命运

堂下瞬间鸦雀无声。

那个年轻商人被陈北芒的目光盯得浑身冷汗直冒,颤颤巍巍地跪了下来:"陛下恕罪......"

陈北芒没有理会他,而是环视众人:"诸位应该都认同他的话吧?"

无人应答,但他们躲闪的目光已经说明了一切。

"呵。"陈北芒冷笑一声,"治理愚民容易,所以你们就打算世世代代都让他们做愚民?"

黄昌运见势不对,连忙出声打圆场:"陛下息怒,他年纪小,不懂事......"

"不,他很懂事。"陈北芒摆摆手,"他说出了你们心里话。"

"可悲啊。"陈北芒轻叹一声,"你们可知道为何这天下,改朝换代无数,却始终无法真正走向文明?为何人人都想当人上人,却不愿给别人当人的机会?"

"就是因为你们这种想法!"

他的声音陡然提高,震得众人心头一颤。

"一代代人都在重复着同样的错误。上位者为了便于统治,刻意压制民智。可他们不知道,正是这种短视,才会让天下永远陷入轮回。"

"你们也一样。为了一己私利,不愿分享知识。可你们想过没有,若是人人都有机会读书,这天下会是什么样子?"

黄昌运犹豫道:"可是陛下,这...这不合规矩啊。"

"规矩?"陈北芒冷笑,"那我问你,你们家的藏书,可是你们自己写的?"

"这...自然不是。"

"那不就是了。"陈北芒正色道,"这些书本就是先贤留下来的智慧结晶,他们写书的目的,难道是让你们独占?"

众人面面相觑,无言以对。

"朕知道,这种观念一时半会改变不了。"陈北芒语气缓和下来,"但若是连这一小步都不愿迈出,我们与禽兽何异?"

这番话说得众人羞愧难当。

可还是有人不死心:"陛下,若是您非要建私塾,我等自然支持。只是这书......"

"我明白了。"陈北芒站起身,"你们是觉得,借出书籍于你们无利可图是么?"

众人不敢应声。

"也罢。"陈北芒踱步道,"诸位可知道,北面局势如何?"

黄昌运心中一凛:"听闻...匈奴大军南下,已破三城。"

"不错。"陈北芒点头,"那诸位可知道,宋国现在什么情况?"

"据说...朝中大臣蠢蠢欲动,不少人想要投奔陛下。"

"所以呢?"陈北芒意味深长地看着他们,"若是这些人来了,你们觉得,他们会不会带来藏书?"

此言一出,众人心中一惊。

是啊,若是朝中大臣纷纷来投,他们带来的藏书岂不是比自己家中的更多更珍贵?

到那时候,自己这点家底,还算什么?

看着他们变换的神色,陈北芒继续道:"所以,你们现在借书,反而是占了先机。"

"这...这是何意?"黄昌运小心翼翼地问道。

"很简单。"陈北芒淡淡道,"你们若是现在借书,便是为教化百姓做贡献。日后那些人来了,你们便是开创之功。"

"而且......"他看向众人,"你们应该都听过一句话吧?"

"儿孙自有儿孙福?"有人试探着问道。

"正是。"陈北芒点头,"你们可见过千年世家?"

众人摇头。

"可若是你们愿意分享知识,让更多人读书识字。你们的后人便能凭真才实学,一代代领先他人。"

"如此,未尝不能成为千年世家。"

这番话说得众人心中一动。

确实,若是能让后人真正有本事,岂不比守着这些书要强?

"再者。"陈北芒继续道,"这些书借出去,自然会有人抄录。书多了,反倒能让更多人读到。"

"到那时,你们的付出,便是功德无量。"

众人听到这里,终于意动。

"臣愿献出家中藏书!"黄昌运第一个站出来。

"我等也愿意!"其他人纷纷响应。

看着众人的表态,陈北芒心中暗叹。

他知道,这些人大多是被利益打动,而非真心认同他的理念。

可这又如何?

只要能迈出第一步,就总比原地踏步要强。

变革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循序渐进。

"好。"陈北芒满意地点头,"既然如此,那便着手准备吧。"

正当众人准备退去时,陈北芒突然叫住了众人。

"等等。"

书固然要借,但要让知识真正传播开来,光靠抄写远远不够。

前世造纸术、活字印刷的制作工艺,他再熟悉不过。

只是他打下宋朝江山后,一直在战场上,没时间去做这些。

如今有了这个机会,何不好好利用?

"诸位。"他转身问道,"可有人做过纸商?"

"回陛下,小人家中世代经营纸行。"一个中年商人出列,拱手道,"只是近些年纸价飞涨,利润微薄,已经不做了。"

陈北芒点点头:"那造纸的工艺,你可知晓?"

那商人摇头苦笑:"造纸作坊戒备森严,外人根本无法靠近。我等只能做个中间商罢了。"

"若是我教你们造纸,你们可愿意试试?"

此言一出,在场众人无不动容。

特别是那个纸商,更是激动得声音都颤抖起来:"陛下当真懂得造纸之法?"

"不仅懂。"陈北芒淡淡一笑,"而且我知道的方法,比现有那些作坊更好。"

见众人将信将疑,他也不多言,直接开始讲解起来。

"造纸首先要选料。竹子、树皮、草麻皆可。其中以青竹为上,其次是桑皮。"

"将原料剁碎后,加入石灰水浸泡。时间要恰到好处,泡得太久会烂,太短则难以分解......"

他娓娓道来,从原料处理到漂洗工艺,从纸浆调配到晾晒技巧,事无巨细,如数家珍。

那个纸商越听越是震惊。

这些工序,虽然他不曾亲眼见过,但透过南方工匠们的只言片语,也略知一二。

可陈北芒说的这些,明显要精细得多。

"不仅如此。"陈北芒继续道,"若是在纸浆中加入明矾,纸张便不会洇墨。若是加入蛤粉,纸张便会洁白如雪。"

说到这里,他意味深长地看了众人一眼:"你们觉得,这样的纸,能卖多少钱?"

纸商倒吸一口凉气。

不洇墨的纸?

那岂不是可以在纸的两面都写字?

至于白如雪的纸张,那更是可遇而不可求啊!

"陛下!"他噗通一声跪下,"求陛下收我为徒!"

其他人也纷纷意动。

这可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啊!

"不急。"陈北芒示意他起身,"光有纸还不够。借下的书,抄写费时费力。可若是有一种方法,能让书籍像印章一样批量印制......"

"印制?这不是不行,不过每次一版,造价……"有人迟疑。

"确实,每次一版造价高昂,但是每个字都刻成一个小印,活动拼凑,反复使用呢?"

"陛下当真非凡人!如此一来,不但印刷方便,就连字体也能统一。"

这一番话下来,众人已是目瞪口呆。

造纸、印刷、字体统一......

这每一样,都足以改变天下读书人的命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