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治理愚民更容易些

陈北芒带着洛青衣来到城外一处僻静的山坡。

"这里地势平坦,四野空旷,最适合试验。"陈北芒环视四周,从马背取下几根早已准备好的木桩。

他将木桩深深钉入地面,用绳索缠绕出一个简单而稳固的支架。接着,又将那支火铳稳稳地固定在支架之上。

"陛下这般谨慎?"洛青衣看着他小心翼翼的动作,不禁掩口轻笑。

"第一次试验,谁也说不准,会不会炸膛。"

陈北芒一边调整着火铳的角度,一边解释道,"这东西要是炸了膛,内膛的螺纹,会让炸裂的铁片变成无数利刃。"

洛青衣闻言,脸上的笑意瞬间收敛:"那你......"

"放心,我早有准备。"陈北芒指了指火铳后端加长的火绳,"这样我们能在远处点火,就算真出了意外,也伤不到人。"

听到这话,洛青衣这才松了一口气。

陈北芒专注地开始装填火药。

他的动作极为小心,先将定量的火药倒入枪管,用通条一点点压实,最后装入铁弹。

"退后些。"他牵着洛青衣后退数步,"第一次试验,安全要紧。"

加长的火绳被点燃,火星缓缓爬向火门。

"轰!"

一声巨响过后,硝烟弥漫。

百步之外的木靶应声而碎,木屑纷飞。

"这......"洛青衣美目圆睁,"威力竟如此之大?"

陈北芒大步走向靶子,仔细查看。

只见木靶上赫然出现一个拳头大小的洞眼,更让他惊喜的是,弹着点与瞄准的位置偏差不大!

"怎么样?"陈北芒转身看向洛青衣,眼中带着掩饰不住的喜色。

"威力确实惊人。"洛青衣若有所思,"不过陛下,我还是有几个疑虑。"

"说来听听。"

"其一,这火绳受潮便无法使用,若是阴雨连绵,岂不是成了无用之物?"洛青衣凝眉道,"其二,威力是大,可装填如此麻烦,速度远不及弓箭。其三,这精度虽高,可若是大规模制造,能保持一致性么?"

陈北芒闻言大笑:"不愧是我的青衣,一下就说到了关键处。"

他轻抚着火铳,缓缓道:"火绳的问题也好解决,用燧石撞击铁片,能打出火星,若是能改进这个击发机构......"

"至于制造,确实是个大问题。这内膛的螺纹,毕竟是张伯手工做的工具才能弄出来,而且工具会有损耗,但日后每个工具做十把,纷纷试射,看稳定性即可。"

"至于填充速度......"陈北芒眼中精光闪烁,"你想想,若是竖列三排,前排卧姿,中排跪姿,后排立姿,成阶梯队形。第一排开火后填装弹药,第二排再开火......"

"如此交替,便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洛青衣眼前一亮。

"没错。"陈北芒点头,"当然,这需要极为严格的训练。每个人的心理要强大。一个人乱了,整个队列就会乱。但若是练成,百人队列,便是冲击波浪,连绵不绝。"

"不过陛下......这般密集队形,若是敌军火箭齐射......"

所以说,要因势利导,三排中的第一排,要配盾。若遇险情,前排舍弃攻击,用盾牌掩护队友,而身后两排借着他们的掩护,继续开火。"

洛青衣听闻此言,不由心头一颤。

她仿佛已经看到了那样的战场:面对漫天箭雨,前排士兵举盾掩护,后两排在箭矢不断撞击盾牌的密集声中,依然稳稳开火。

这种战阵一旦形成,将是何等可怕的存在?

洛青衣不禁打了个寒颤。

"陛下,有此等武器在手,我们是否要加快征战天下?"

"不急。"陈北芒望着远方,"以前是天下大乱,为了尽快结束乱世,不得不急于求成。现在嘛......"他转身看向洛青衣,"你可知道这落霞县,最缺什么?"

"最缺?"洛青衣思索片刻,"难道是人才?"

"正是。"陈北芒点头,"一个地方要发展,光有军械是不够的。这里缺医者,百姓小病小痛都得扛;缺私塾,孩子们连认字都难。"

他望向城中的方向:"难得宋采薇焦头烂额的,顾不上我们,别国也不会视咱们为威胁,我们先把这些基础打好,等开春后再修路、治水、规划城市。"

"陛下说得是。"洛青衣眼前一亮,"如此一来,咱们根基稳固,只会越来越好。"

"正是此理。"陈北芒笑道,"走吧,回城准备准备,召集城中父老,议一议如何建私塾的事。"

"对了。让蝶影阁打探一下,大宋境内可有落魄的名医?若是有,想办法请来。"

洛青衣轻笑:"陛下这是准备从根本上笼络民心?"

"这可不是笼络。这里的百姓对我已是忠心耿耿,何须再笼络?"

洛青衣看着陈北芒坚定的目光,心中不禁一暖。

这才是她认识的那个男人,不为利益所困,不为权势所扰。

……

黄昏时分,落霞县衙。

大堂之上,本地大大小小世家的家主齐聚一堂。

"诸位。"陈北芒开门见山,"朕想在城中建私塾,让更多孩子能读书识字。"

此言一出,堂下众人面面相觑。

"陛下......"城中最大的盐商,黄家家主黄昌运迟疑开口,"建私塾自然是好事,只是......"

"黄老爷有什么顾虑,不妨直说。"

"是这样的。"黄昌运斟酌着用词,"私塾需要教书先生,更需要书籍。先生好请,可这书籍......"

他看了看其他人,见无人说话,才继续道:"我等世代传承的藏书,那可都是祖上拼了性命才积攒下来的。"

"确实如此。"另一位商贾附和,"这些书籍,在我等眼中,比性命还重要啊。"

陈北芒不动声色:"所以诸位的意思是?"

"若是陛下要建私塾,我等自然支持。"黄昌运拱手道,"只是这书籍......"

"不肯借是么?"

"不敢。"众人连忙摇头,"只是这些书实在太过珍贵,若是有个闪失......"

陈北芒闻言,忽然笑了:"诸位可知道为何你们家的藏书如此珍贵?"

众人一愣。

"正是因为书少。"他继续道,"可若是人人都能读书,书籍遍布天下,它们还会如此珍贵么?"

"这......"

"更何况。"陈北芒目光如炬,"诸位的子孙,将来是要做官的。可若是底下的百姓连字都不认得,你们的子孙如何治理?"

"治理愚民更容易些......"一个年轻些的商人下意识说道。

话音未落,陈北芒冷冷扫了他一眼:"你说什么?"

那人顿时噤若寒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