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二卷终

赵宝珠离开的那天,几乎全县的人都来送行。

百姓们知道赵宝珠馋嘴,都自家里拿了过年时制作存储起来的蜜饯,坚果,糕点,腊肉香肠等,像是孩子要出原门的父母,一定要让赵宝珠带上。

赵宝珠推拒不过,只能挑了些轻便的带上,忙对百姓们说:“行了行了,大家的好意我心领了,拿回去留着自己家里人吃吧。”

百姓们闻言,依旧十分地围在赵宝珠的马车周围,有人还在说:“老爷,我们家糟的蜜饯比老李家的好吃,带上我们家的吧——“

老李家听了这话哪能罢休,当即跟他拌嘴起来。众人也跟着七嘴八舌地说起来,现场一时十分混乱,赵宝珠无奈极了,不得不劝起架来。

邓云正帮他收拾百姓给的东西,看着马车中垒起的、小山一般的各类糕点蜜饯,一边收拾一边低声嘟囔道:“这可不能全吃了,要不然可是要牙疼的。”

说完,还意有所指般看了眼赵宝珠。

赵宝珠看见了,立即气冲冲地瞪回去:“你看我做什么,我难道会偷吃?”

他坐在车辕上,怀里团了一只绒球,随着他的动作,那毛球发出汪汪的叫声。

这是县衙旁边的老丘家送赵宝珠的礼物,一只刚出生没多久的小狗崽,是他们家之前摔断腿的狗儿刚下的一窝崽里最大最肥的一只。

小狗崽太小,赵宝珠怕冰天雪地的将它冻着了,用汤婆子暖了手,再将小狗崽团进大袄里。小狗崽活泼好动,叫声非常清脆,赵宝珠爱怜地低头亲它湿润的小鼻头:“雪球也觉得是我说得对,是不是?”

小狗崽浑身雪白,一丝杂色都没有,因而赵宝珠为它命名为雪团。*

雪团一个劲儿地往赵宝珠怀里钻,嘤嘤地朝他撒娇,接着又转头向邓云汪汪叫起来,大有耀武扬威之意。

邓云瞪着狗崽,心中暗道真是狗仗人势!真是跟主人一个样,小小那么一点儿,脾气却大得很!邓云懒得跟还没断奶的小狗崽计较,哼哼着转身走了。

雪团旗开得胜,得意洋洋,摇头晃脑地趴回赵宝珠怀里,没多久就睡着了。

赵宝珠爱怜地摸了摸它的脑袋。

就在此时,一股力量忽然从身后撞在了赵宝珠身上,差点没把他给扑倒在地上。

赵宝珠护住怀里的狗崽,转头向后看:“谁?干什么!”

“老爷……“

男孩儿的声音带着颤抖,委屈极了,双手抱着他紧紧不放手。赵宝珠一回头,便见阿隆眸中盛着泪光,憋着嘴巴,一串串的泪水顺着脸蛋滑下,顿时一晒,这儿还有只小狗被他忘了。

阿隆委屈极了,说话都是一抽一抽的:“老、老爷……你真的不要我了,我……”小孩心里难过极了,却也想不出什么太恶毒的话,只得一抹眼睛,梗着脖子大喊:“我以后死掉了,做鬼也不会放过你的!”

旁边的陶章闻言眉头一蹙,张嘴就要呵斥:“说什么胡话!”

赵宝珠却拦住了他,将怀里的雪团放下,将另一只小狗抱起来,抹了抹阿隆哭得脏兮兮的小脸:“谁说我不要你的?”

他垂下眼,看着阿隆长着嘴,表情茫然的阿隆,轻轻笑了笑,道:“我此番一走,便不会再回来了。你若想跟我走,就得和我回京城去。到时候我会送你去读书,若读书不成,就学着做生意,整天只憨吃贪玩可是不行的,你可想清楚了?”

阿隆彻底呆住了,他不可置信地看着赵宝珠,就像是被天上掉的馅饼砸傻了。好半天后,才骤然回过神,一把拽住了赵宝珠的衣袖:“我、我愿意!我要跟着老爷,跟老爷一辈子!”

他当然愿意,愿意的不得了。阿隆想道。他本就不是在这儿生的,被卖到这儿来,孤苦伶仃,只有赵宝珠来了他才有了靠山。阿隆将他当成主子,却也早就把赵宝珠当成了亲人,他什么都可以不要,只想跟着赵宝珠,对方走到哪,哪里就是他的家。

赵宝珠闻言,笑着摸了摸他的额头:“既然这样,你以后就算是我的弟弟,就叫赵隆,可好啊?”

赵宝珠刚来无涯县时,听闻阿隆是个被人牙子卖过来的孤儿,没有姓,也并未说什么。人生在世,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姓名也同样重要,赵宝珠将此事看得很重,提出让阿隆跟着他姓,他就做好了要为这个孩子的一辈子负责的准备。

赵宝珠有些紧张地看着阿隆,便见小孩儿愣了半响,接着忽然从他怀里挣了出来,’噗通’一声就跪在了地上,咚咚咚给他磕了三个响头。

“赵隆拜见兄长!”

小孩声音洪亮地道。

赵宝珠一愣,接着笑开了,赶紧将他扶起来,摸了摸小孩儿磕得发红的额头:“行这么大礼做什么?”

阿隆抬起头,不仅额头是红的,眼圈也红了。他久久地凝视赵宝珠,抽了抽鼻子,遂低下头将脸埋进他的官袍里,呜咽着道:“我还是想叫兄长老爷。”

赵宝珠似他的家人,又似师长。虽如今赵宝珠愿认他为弟弟,可阿隆骨子里还是觉得赵宝珠是自己的主子。他想伺候赵宝珠,等他长大了,可以保护赵宝珠。老爷和叶大人做了夫妻,若无后,那等赵宝珠老了,他再做他的弟弟,给兄长养老送终。

赵宝珠不知道阿隆的小脑子里将前头的一辈子都想好了,只是柔和地笑了笑,将小孩儿搂紧了些,哄道:“你想叫什么就叫什么吧,乖,别哭了。”

阿隆紧紧抱着赵宝珠,享受着这一刻的温馨。就在这时,他忽然听到一点响动,像是马车的帘子被掀开了,一点儿冷风透进来,吹到阿隆后颈上。阿隆觉得好像是有人进来了,但赵宝珠的怀抱太温暖,他舍不得回头。幸好那掀开帘子的人没进来,也什么都没说,默默地就将帘子放下了。

阿隆紧紧抱着赵宝珠,两人又依偎了好半天,外面才迟迟传来两下清脆的敲击声,似是有人敲了轿子。

“宝珠。”叶京华的声音从外面传进来,轻飘飘的:“差不多该启程了。”

赵宝珠听到了声音,抬起头,忙答道:“是少爷吗?快进来。”

听到’少爷’两个字,阿隆一个机灵,伸手利索地一弯腰从赵宝珠的怀中钻出来,找了个角落将自己缩了起来。

下一瞬,叶京华掀开帘子,玉面晶莹如雪,几缕乌发垂于浓睫之上,唇边呵出一缕白气。赵宝珠见了,赶紧伸手去将他拉到马车内,一摸到男子的手背,立即变了脸色:

“手怎么这样冷?”

赵宝珠赶紧将他的手拉进怀里,拿汤婆子捂着。叶京华垂下眼睫,落座在赵宝珠身旁,仍由少年揉搓着自己的双手,低低道:

“方才见你在跟人说话,就在外面等了一会儿。”

赵宝珠听了,立即埋怨道:“少爷怎么不知道说一声,那外头多冷啊,就生冻着。”随即心疼地就要将手炉放到叶京华怀里:“我再去给你烧个汤婆子去。”

叶京华拦住他,拉着他的手,让两人四只手捧着一个手炉,他的手覆在赵宝珠的手上头,将那略小一圈的五指完全包裹住:“不用,一个就够了。”

赵宝珠的脸红了红,睫羽颤了颤,不说话了。

阿隆见状,屏气凝神,捞起旁边睡得正香的小肥狗,一溜烟钻出了轿子里。雪团骤然落入个陌生的怀抱中,醒了,瞪着黑豆似的眼睛对阿隆汪汪了两声,却被他眼疾手快地捂住:

“别叫了!”阿隆恶狠狠地威胁狗崽:“你和我是一条船上的蚂蚱,要是没眼色,老爷就会被坏人拐走藏起来,就再也见不到了!”

小狗崽倒是很有灵性,闻言,似是听懂了,呜呜叫了两声,窝在阿隆怀中不动了,被他团在怀里抱到了邓云等人的轿子里。

·

日上三竿,暖阳照在雪地上,叶家的车队绵延横贯整座县城,终于装戴完毕,准备出发了。

赵宝珠一一辞别了陶章陶芮兄弟,翠娘等人,将年前还剩的俸禄都拿了出来,分给众人。几人都推拒着不接,然而在叶京华随即拿出整整多了一倍的银子,散给他们当做赏钱之后,众人遂呐呐不言,将钱银都收下了。

这位叶大人财大气粗,他们都看在眼里。赵宝珠纵然是一分俸禄都不挣,估计也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

赵宝珠辞别了众人,就到了要启程的时候了。然而就在这时,县衙前忽然出了变故,一个人影挣扎着从人群中挤了出来,’噗通’一声跪在了马车面前。

“小赵大人!”

来人头上戴着方巾,白皙的脸略微瘦削,冻得发红的耳廓上有一点不显眼的伤痕——竟然是程闻脩。

他跪在雪地里,看了神情惊讶的赵宝珠一眼,接着深深俯下身,额头埋入雪地中,向赵宝珠行了个大礼:

“大人高义,闻脩愿誓死跟随!请大人也带上小人吧!”

程闻脩人虽瘦,这次声音却铿锵有力,众人一时都被他的架势惊着了。赵宝珠也愣了愣,随即皱起眉,低声道:

“此事不可,闻脩,你快起来。”

他本想亲自下车去扶,然而叶京华忽得拉住了他的手,赵宝珠慢了一步,陶氏兄弟已经先一步将程闻脩从地上拽了起来。

程闻脩还想挣扎:“放开我!大人——”

赵宝珠见他如此,温声劝道:“闻脩,你不必如此。你的好意我心领了,可你还有父母弟妹在此地,怎好跟我走啊?”

他倒是不介意把程闻脩也一同带上到京城去,毕竟京中的学业资源比这小小无涯县不知好上了多少,但程闻脩全家都在无涯县,他是长兄,上有老父老母,下有年幼弟妹,怎么走的开?

程闻脩闻言,挣扎的动作一顿,面上极快地闪过一丝不自然。他当然知道自己家中的情况,对自己肩上的责任也心知肚明,他也知道,那些都是他甩不开的——可他就是不甘心,那股灼烧的妒火将趋势他来到了这里,做出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模样。说白了,就是无能之辈,要靠耍无赖才能博得高尚者的一丝垂怜。

叶京华没有错过那一闪而逝的羞愧。他看见了,什么都没说,眉目淡淡,垂首拿出了什么东西,递给赵宝珠:

“这是我的一点心意,你拿给他吧。”

赵宝珠不知所以,低头一看,见那是只薄薄的信封,没有封口。赵宝珠将信纸拿出一看,一目十行地读了,登时惊诧道:

“荥阳书院?”

他手上拿的,赫然是由叶京华亲笔所书,荐童生程闻脩入荥阳书院的荐信。

本朝学子中间,有一句流传甚广的俗语。国子监生多显贵,荥阳揽入天下才。其中点出了本朝两个资源最好的教育场所,一是大多由荫封贵子入读的国子监,二是不计出身,靠才华取用的荥阳书院。此两处培养出来的学子加起来,几乎占据了朝堂上官员群体的半数有余,民间甚至有在荥阳书院交了束脩,便已是半个举人的说法。

然而鲜少有人知晓,荥阳书院培养的第一个权臣,乃是当朝执宰,叶执伦。

叶家清贵,然而和京城其余的皇亲国戚相比,多出的这个’清’字,便是由于叶家上数几代皆是不出世的大儒。平生都避世而居,族人整日里就是研究典籍,著书,育人。而荥阳书院的缔造者算起来,正是叶京华的太祖爷爷。

叶执伦乃是叶家第一个出仕的嫡系子弟,故而虽位极人臣,却惯常被叶家老爷子嫌弃浑身都是官场浊气。反倒是自小就有出世之才,不染凡俗的叶京华更受叶老爷子的青睐。

“拿这封信去,他便能被纳作’甲’字生。”

叶京华在赵宝珠耳边轻声道:“他也算是为你挡了一灾,这就算是谢礼了。”

赵宝珠听了,非常高兴。就连他这般出身寒微之人,都听说过荥阳书院的大名,知道其中的教谕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儒,连翰林院出来的都有好几个。他自己在幼时连县学都读不起,于是万分珍惜能上学的机会,激动地将荐信递给程闻脩:

“闻脩,快拿着。这样一开春你就可以去上学了,能在荥阳书院求学,你的学问定然能在再上一层楼!”

程闻脩听到荥阳书院的大名,也愣住了。去大名鼎鼎的荥阳书院读书?这是往日里他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然而当他低下头,目光落在赵宝珠手中的信纸上,那翩若惊鸿般的字迹时,程闻脩的神情猛然一变。瞬间,屈辱混杂着不甘冲上他的心头,程闻脩咬紧后牙,红着眼圈抬头瞪向赵宝珠身后之人——

然而那人坐于赵宝珠身后,微偏着头,像是根本没看见他这个人。

他坐在哪儿,如同闲云野鹤一般,也未着官服,但坐在哪儿,就让人望而生畏。

这种畏惧并不是直接的恐吓,而是一种疏离,高傲,而冰冷的审视。说是审视也不太合适,毕竟叶京华压根没有正眼看他。

程闻脩油心中的屈辱和不甘忽然都消失了,反而油然而生一股深切的自卑。对方甚至不需要正视他,随意使某些小手段,就能将他如踢开路上的一颗石子般推开。

无数复杂的心绪在程闻脩心中翻滚,将他的双眼熏得通红。

他愣得有些久,赵宝珠眨了眨眼,神情逐渐浮现出些许疑惑:“闻脩?”

程闻脩紧紧咬着牙关,下颌都在微微颤抖,他紧紧盯着赵宝珠,张嘴像是想要说些什么。

这时,叶京华回过头来,伸出手,自后隐隐揽着赵宝珠的后腰。随着他的动作,原本闲散站在四周的叶家仆人以及镖局的伙计的神情都有微妙的变化,身体前倾,目光锁在程闻脩身上。

就在这时,人群中忽然走出一个老人,手搭在了程闻脩肩上:“收下吧。”

看见老人,程闻脩神色一变,眉尾都因为心中巨大的拉扯而微微抽搐。片刻后,他接过了赵宝珠手中的书信,低下头,退到一旁。

赵宝珠见状,虽觉得有些奇怪,倒也没放在心上,而是惊诧地对走出来的老人道:“程太爷,您怎么也来了?这天可冷呢!”

出面的正是程闻脩的太姥爷,老爷子今年已有九十三岁高龄,是无涯县上最年长的一位老人。

程太爷向前一步,代替幺孙朝赵宝珠弯下腰:“老夫替幺孙谢过赵大人,叶大人。”

“唉程太爷——”老人腰才弯下去一点,赵宝珠就扑上去将他扶住:“您这不是折我的寿吗,快起来!”

这次,叶京华没拦他,而是跟着赵宝珠下了车,扶起程太爷:“老人家不必多礼。”

程太爷缓缓直起身,看着赵宝珠和叶京华,饱经风霜的面孔上露出一个微笑,低下头,抬起手,似乎是想从包裹里拿出什么。老人家动作慢,赵宝珠站在一旁等着,还隐隐伸出手护在老人身后,害怕他摔倒。

“这个……”程太爷摸索了半响,终于颤颤巍巍地捧出了见什么东西,递到赵宝珠面前:“这是我全县上下的一点心意,还请赵大人收下。”

一点光亮照在赵宝珠脸上,他定眼一看,见老人手中的是一件宝蓝色的小坎肩,做工极为精致,由丝绸做面,棉花做里,锦缎表面上用金银丝线绣着栩栩如生的龙凤呈祥图样。赵宝珠惊讶地长大了嘴,讶异道:“太爷,这是——”

程太爷眼尾的皱痕弯了弯,已经有些昏黄的眼中闪烁的笑意,缓缓地说:“这是拿大人给我们的生丝做的,每家每户都出了一段,给大人缝了这个……今年冬天雪多,大人要出远门,穿在衣服里暖和,别病着了。”

在收缴尤家的家产之后,田地物归原主,这些强卖给百姓又当做税银收上来的生丝也兜兜转转,再次回到了百姓手中。

而百姓又用它制了衣,送还给赵宝珠。

无涯县的故事,自丝起,又由丝终。

赵宝珠哑口无言,半响都没说出一句话。周围的百姓见状,都道:“穿上吧,小赵大人,冬天可冷呢,别冻着了,穿上吧。”

他们看赵宝珠的目光似是在看救一县于水火之中的父母官,又似是在看自家要出远门的子侄。赵宝珠回过头,缓缓环视周围的百姓,他们有些人的手已冻得有些发红,粗壮又厚实,这些百姓也许一辈子都未穿过丝制的衣服,却交了几十年的生丝税,如今有了丝,却拿给他做了衣裳。

赵宝珠双眸发红,抿紧唇,一言不发地脱下了官府,将小坎肩穿在了身上。

周遭的百姓脸上露出了微笑,亲手做了衣服的妇人们慈祥地看着赵宝珠,嘴里低声喃喃’正好,做大一点儿,来年长高了还能穿’。

因着中间夹了棉,这小坎肩穿着极其暖和,赵宝珠眼眶发红,坐在马车里,跟随着长长的车队一路走出无涯县城门。

他们的车队很长,赵宝珠和叶京华的轿子出了城门,后面的车队却还在城里。百姓也一路跟着车队走到了城门前,左右分成两队,给车队让出道路,却完全没有要回去的意思。

赵宝珠由窗口探出头,看见远处百姓站在晴雪之中,身后是青雾般的远山。他们看见他,纷纷伸出手,在空中摇摆起来。

赵宝珠本想开口叫他们回去,声音却哽咽在了后头,言未尽,泪先流。

叶京华见少年神情怔愣,豆大的泪珠顺着通红的眼眶啪嗒啪嗒地落下来,还要死咬下唇不出声的样子,心碎成了一片一片。

“……宝珠。“

他伸出手,自身后小心翼翼地覆上赵宝珠的紧握住帘子的手,似是忽然惊醒了他。赵宝珠双眸含泪,怔怔回头,在看见眉心微蹙、满眼痛惜的叶京华时,像是终于不能承受似的,转身将面孔埋进了叶京华怀中。

尾卷:太子归掀京城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