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南周和长安的眼泪

南周。

杨略站在院子里,南贺在身边。

“郎君答应了造反,不,是讨逆。”南贺难掩欢喜之色,“将军,咱们何时能回到大唐?”

杨略右拳一握,“等郎君登高一呼之时。”

南贺抬头伸手。

隼鸟闪电般的从空中落下,抓住了他裹着兽皮的手臂。

解下小筒子,打开,取出纸条递给杨略。

南贺安顿好了隼鸟,回来见杨略少有的发楞,就问道:“将军,可是不妥?”

“不。”杨略说道:“郎君已经做了不良帅。”

“这般快?”南贺不禁一喜,“可是寻了谁帮忙……王氏?”

“郎君破了南周密谍的圈套,记功升职。”

杨略回身,“金吾卫副将周岩抢功未遂,便出动军士清查长安城,结果……郎君带着国子监诸人设伏,在北门灭杀三十余密谍,截获大批金银。”

南贺一怔,“这……”,他旋即就欢喜了起来,竟是蹦跳了一下,随后又觉得自己有些孩子气,难为情的看了杨略一眼。

“将军……”

他从未见杨略软弱过,可此刻这位坚韧的将军却虎目含泪。

杨略冲着长安跪下,叩首,叩首,叩首……

“陛下,臣……不负所托!”

……

宏伟的宫殿让人不会产生压抑感,当你站在宫殿之外时,一种大气磅礴的感觉油然而生。

韩石头恭谨的站在皇帝身后,低声说道:“晏城的家人今日扶棺回老家,何氏的何欢还在床上躺着……万年县不良人与国子监联手,在北门截杀南周密谍,灭杀三十余,截获大批金银。”

皇帝负手看着宫殿,淡淡的道:“何欢?杨氏的这条狗咬人倒也犀利。”

韩石头微微低头,看着自己的脚尖。

“南周密谍每年都来长安……照此看来,藏宝怕是不止一处。以往他们定然也成功过。”

皇帝的声音有些漫不经心,仿佛那些财物只是一串铜钱。

“是,万年县不良帅杨玄……”

韩石头的禀告被皇帝的一声轻哼打断了。

“贵妃上次说的果子可有?”

韩石头应声,“奴婢令人去问了,有,不过在南方,太远,路上怕坏了。”

皇帝轻哼一声,“驿站难道是摆设?”

大唐驿站遍及交通要道,每个驿站都养着马,供给信使换乘,千里之外的消息也能快速传到长安。但用驿站来送果子却没有先例。

韩石头也不禁为之一愣,随即应了,“是,奴婢晚些便去和兵部说。”

“兵部……宋震是员悍将,悍将,人也倔。荫宋震子孙两人。”

“是。”

一个内侍小跑而来。

“陛下。”

皇帝问道:“可是贵妃有事?”

内侍束手而立,“贵妃说今日天气有些热,担心陛下被晒着了。”

皇帝大笑,“哈哈哈哈!”

笑罢,皇帝点头,“去看看贵妃在作甚!”

韩石头轻声道:“陛下,太子殿下来了。”

皇帝微微蹙眉,回身,见数名内侍簇拥着太子李敬缓缓而来。

李敬微胖,脸上总是挂着让人如沐春风般的微笑。

近前行礼,李敬说道:“阿耶今日看着精神了许多。”

——阿耶:父亲。

皇帝微微颔首,看着他,有些漫不经心的问道:“最近在忙些什么?”

李敬微笑,“最近我在家中与几位大儒探讨学问,今日幸而被人提醒,否则险些忘了来给阿耶问安。”

韩石头瞥了太子一眼。

这话暗示自己最近沉迷于学问中而不可自拔。

皇帝嗯了一声,淡淡道:“学问不可一日荒废,你若是有不解之处,也可去国子监请教一番。那宁雅韵……朕记得乃是个雅人。”

太子一拍脑门,欢喜的道:“阿耶不说我还忘记了,玄学中颇有些令人茅塞顿开的学问,我明日就去看看,多谢阿耶点醒……”

皇帝转身,“去贵妃那里。”

“是。”有内侍在前方开路,韩石头跟着,不经意的看了太子一眼。

太子笑的是如此的欢喜,眼中的感激之情和孺慕之情并存。

可那位备受皇帝宠爱的梁贵妃,便是这位太子为献王时的王妃。

韩石头回身,看到了一抹绿。

太子低头,依旧微笑。

他的微笑一直保持到了东宫。

……

“都好了?”

晏城的老妻张氏回身问道。

两个儿子,两个儿媳,还有五个孙儿都站在马车边。

马车上,一口薄棺。

大儿子说道:“阿娘,好了。”

张氏走到棺木前,轻轻抚摸着,良久,她轻声道:“走,我陪你回家。”

大门打开,马车缓缓出来。

巷子里空荡荡的,阳光下,仿佛连墙角的青苔都多了些眷恋。

几个孙儿跟着母亲在后面,两个儿子一人一边护着棺木。

马车辚辚,一家人的脚步声很轻。

马车出了巷子。

大儿子过来,“阿娘,你上车辕坐着吧。”

“你阿耶最喜饭后在坊中散步,看着那些炊烟和人,就觉着这便是幸福。”张氏摇头,“我上去了,怕会挡住他的视线。”

前方走来一个妇人,抬头见到了这一家子,先是愕然,然后扯着嗓子喊道。

“晏公要回家了。”

一家子愕然,大儿媳有些慌,“阿耶的画像呢?赶紧拿出来,就说是扶灵回家,快……”

她慌里慌张的寻找画像……

脚步声从四面急促而来,接着变缓。

仿佛是怕惊醒了什么。

一个男子从侧面的巷子口出来,身后,一个接一个的人。

周围渐渐涌出许多人,黑压压的一大片。

人群沉默着缓缓走来。

大儿媳慌乱中举起一张画纸,喊道:“我们只是回老家……”

前方太过拥挤,有许多人被堵在了巷子里。

“说是有人夜里砸晏家的大门,看看把这家人吓成什么样了。”

前方,杨玄默默的听着。

斜对面的巷子口中,赵三福也在听着。

“晏公留下了遗书,提了几件事……其一,失地农户可免五年赋税……”

土地兼并越发的严重了,加之人口日增,以至于土地不够。越来越多的百姓失去了土地,沦为赤贫。但即便是如此,依旧还得缴纳赋税。所以逃户也越来越多。

何为逃户?失去土地,不堪赋税重压后,逃亡不知所踪的人家。

“其二,允许坊内经商……”

虽说坊墙被推倒了许多,坊内也出现了许多生意,但按照大唐的律法,坊内经商是违律。那些胥吏和恶少最爱用这个理由去敲诈勒索那些坊内做生意的人家,不给钱就去两县告状。

“其三,减免粗布的赋税。”

粗布谁用?百姓。减免粗布的赋税,百姓置办衣裳就便宜了。

三条看似很简陋的建言,却条条都在为百姓考虑。

“有御史在宫门外下跪,叩首出血,恳请陛下和朝中照此施行……成功。”

“这个大唐啊!”身后传来了老人的哽咽,“不论何时,总会有人站出来为我等说话。”

这时晏城的大儿媳上了马车,高举画纸,喊道:“我们只是回家……”

画纸上,晏城微微蹙眉看着这些百姓,仿佛是恨其不争,又仿佛是怜其困苦。

“晏公!”

一个老人跪下。

杨玄重重的拍了一下胸口,垂首。

这是军中为同袍送行的礼节。

斜对面,赵三福双手合十,高高举起。

乌压压的人群缓缓跪下。

“晏公,一路走好!”

声音恍若山呼海啸。

张氏的身体摇晃了一下,她回身拍打着棺木,老泪纵横的道:“他们记得你,他们还记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