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州都督是蜀国的常设都督之一,和汉中都督、永安都督、庲降都督并称为四大都督,治所在巴郡腹地江州。
该地位于长江与嘉陵江的交汇处,三面环水、地形险峻,是巴郡地区遏制长江水道的咽喉所在,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
蜀汉在此地设都督的主要用意,除了能够戍卫蜀汉集团的权力中心成都之外,还能在发生战事时对汉中、永安地区进行驰援。自蜀汉集团设置该职务以来,先后有五人担任该职。
五人分别为费观、李严、李丰、李福和邓芝,其中邓芝任职的时间最长,达到十七年之久,只不过邓芝之后,江州都督的职位就被撤裁了,不复再设,江州也沦为了普通的郡城。
这是和蜀国的国力在着莫大的关系的,当初在蜀国鼎盛之时,四大都督并立,各御一方,蜀国的国力是蒸蒸日上,但随着姜维的穷兵黩武,不断征伐,蜀国的国力是日渐衰落,很难再维持四大都督的建制了,所以最先撤裁的就是处于蜀国内部的江州都督。
其后庲降都督也被撤掉了,蜀国最后能维持的,也只剩下了处于处境线上的汉中都督和永安都督了。
由于魏军兵分三路进攻蜀国,蜀国已经是调动能调动的一切兵力去前线了,处于后方的江州完全是空城一座,原本还驻守着一些郡兵也早就被调往了永安前线,对于魏军来说,此刻的江州,就是一座不设防的城池。
虽然从僰道到江州距离是远了一些,但对于骁骑营来说,日行三四百里,再远的距离也不是个事,三天之后,骁骑营就已经飞速地赶到了江州,空虚的江州根本无人来抵挡,骁骑营顺势拿下了江州。
江州的失守对于永安来说,简直就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江州不但和永安相邻,更是永安的后方基地,永安地狭兵多,所有的粮草辎重补给物资都必须要经江州从水路转运,魏军攻占了江州之后,无疑就切断了蜀军的后勤补给线,这简直就是要了蜀军的老命。
更为致命的是,魏军攻克江州之后,必然会对永安的蜀军形成前后夹击之势,原本防守起来已经是相当吃力的蜀军面对腹背之敌,永安的局势陡然之间变得艰难了起来。
姜维带兵离开永安之后,永安的防御能力就已经是大为衰减了,面对魏军持续不断的进攻,陆抗和罗宪是捉襟见肘,只能够做到勉力维持。
随着战事的不断进行,蜀军伤亡越来越多,兵力的缺口也自然是越来越大,陆抗不得不收缩兵力,放弃了摩天岭、鱼腹浦等外围的阵地,退守永安城。
永安之险,也并不全在永安城,而是外围有摩天岭和鱼腹浦这样的险要关隘,自从魏军进攻永安以来,双方的战斗基本上是围绕着摩天岭鱼腹浦来打的,那时候蜀军兵力充足,对于各个要害阵地的防守都能够投入足够多的人马,所以那怕是魏军的攻击力比较强悍,但蜀军始终也没有能让魏军攻击得手,双方战事一度陷入到了僵持胶着的状态。
但随着蜀军不断地被调离永安,蜀军在各个阵地上的兵力出现了严重的短缺,但魏军的攻势却一直是有增无减,这无疑让陆抗和罗宪是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尽管放弃外围的阵地让他们心有不甘,但现在的这种情况,却是他们迫不得已的一个选择,毕竟以现在蜀军有限的兵力,想要守住摩天岭鱼腹浦那是相当困难的。
退守永安有利于蜀军集中有限的兵力来做好防守,但同样也面临一个难题,那就是永安防线变得更加地单薄了,没有了外围阵地的缓冲,永安城将会直面魏军凶猛的攻击,蜀军必须要全力以赴,才有可能守得住永安。
但蜀军就算是打得再顽强,也不可能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之下再守住永安。
退一步说,拿下江州的魏军就算暂时没有东进合围永安的打算,但切断蜀军补给线的这一举动也足以让永安的蜀军陷入到绝境了。
江州失守之后,永安就成为了一座孤城,先前所有的粮草补给后勤物资都是得需要江州来转运的,如果这条补给线被切断的话,以目前蜀军在永安的粮草储备,蜀军就连三个月都坚持不下去。
当江州失守的消息传开之后,整个蜀军都陷入到了一片慌恐之中,人心惶惶,惴惴不安,谁都不知道这接下来的仗如何打?
陆抗和罗宪也是赶紧地召集众将商量此事,众将们自然是意见不一,有想守的,也有想撤的,莫衷一是。
陆抗和罗宪都没有想到姜维在僰道的失利是如此之快,不过这似乎也怨不得姜维,姜维率军赶到僰道防守,也是临时赶过去的,防御准备相当的不充分,而且僰道也谈不上有多少的险要,面对倍量的敌人,姜维的防守难度是相当的大,僰道的失守也就是在情理之中的。
不过僰道的失守,也让蜀国的战局形势彻底地崩坏了,魏军渡守泸水之后,就似乎成为了一匹脱缰的野马,再以难以驯服了,江州这座蜀中重镇,由于无兵守御,自然而然也就轻易地落入到了魏军的手中。
现在陆抗和罗宪必然要面对一个守或撤的难题,失去了后勤补给,蜀军就算是再有极大的勇气,也不可能在无粮无草无援的情况下,继续地坚守下去。
以目前蜀军全部的粮草储备,撑死也就再坚持三个月的时间,然后,也就没有然后了,没有任何一支军队能在粮草耗尽的情况下继续作战,蜀军也当然不会例外。
守,注定是守不住的,但撤退的话,永安城外十几万的魏国大军也必将会随之涌入蜀中,不管蜀军撤往何处,魏军都会穷追不舍,蜀中总共就那么大的一个地方,根本没有多少的回旋余地,蜀军一旦撤退,陆抗也不知道该撤往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