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骑营擅长远程攻击,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近战之力,在武器的配备上面,越骑兵除了连弩和弓箭之外,每一名的骑兵还会配备一面盾牌和两柄马刀,就是让他们近身作战使用的。
而此刻蜀军被阻截在阳平关之下,有如笼中之鸟,砧板上的鱼肉,根本就无需越骑营用远程的弓箭进行破防,直接冲上来,就可以砍瓜切菜一样将他们给收拾了,所以文鸯下令采用最为直截了当的方式,对蜀军发起碾压似的攻击,不给他们任何的喘息之机,一举将他们给歼灭掉。
这是一场没有任何悬念的战斗,尽管说蜀军的人数还有一万多人,数量上是超过魏军的,但在这样的平坦地带作战,步兵的人数再多,也无法抵御骑兵的攻击,更何况魏军军心已乱,斗志全无,这样的军队,已经不再具备战斗的能力了,轻易地就被魏军分割包围,而后逐一歼灭。
绝望之下,大多数的蜀兵选择了投降,因为他们谁也清楚,不投降的话,那只有死路一条,普通的士兵吃粮当兵,多数是为了混口饭吃,尽管他们也会被灌输一些忠君爱国兴复汉室的观念,但什么也不可能比自己的性命更为金贵,所以舍生取义和苟且偷生这两种选择之间,大多数的人还是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一时间蜀军降者如云,整个战局也彻底地崩盘了,傅佥虽然还想着能抵抗一下,拼死杀出一条血路来,但魏军的动作实在是太快了,还没等到傅佥的命令下达到各营各部呢,魏军骑兵已经完成了对蜀军的分割包抄,像切豆腐一样将蜀军阵容切成了一块一块的,蜀军阵型完全支离破碎了,傅佥的命令自然也无法再传达下去了。
傅佥自然是不肯降的,对于蜀汉王朝,他绝对是忠心耿耿的,那怕是马革裹尸,战死疆场,亦无悔无怨,投降这种事,对于傅佥来说,是不可能的。
但现在形势所迫,傅佥想要夺回阳平关,已无可能,而且在魏军骑兵强大的攻击力之下,他就连自保的能力也没有了,现在唯一的可能性就是杀出一条血路来,突出重围,以求将来能报今日的一箭之仇。
可魏军能放过他吗?他能突破魏军的重重包围吗?傅佥此刻心里一点底也没有,他所能做的,也只有尽力而为,拼死杀出血路来。
但魏军可并不会轻易地就让傅佥离开,文鸯甚至专门安排了人对傅佥进行围杀,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傅佥给拦下来。
傅佥当然不会束手就擒,在蜀军大部分人都纷纷缴械投降的时候,傅佥则是率领着忠于他的嫡系部队,逆势而为,拼力死战,试图杀出重围,向西南方向撤退。
不过魏军骑兵对傅佥的一举一动盯得很死,无论傅佥向何处突围,总也有一部分的魏军骑兵死死地咬着他不放,一番血战之后,傅佥身边的人已经所剩无几了。
但傅佥依然是拼死而战,那怕是做困兽之斗,他也没有半点放弃的念头,身边的人越来越少,大部分都战死了,傅佥身上也是多处受创,血迹斑斑。
但他的眼神却是无比地坚定,面对着潮水一般涌来的魏军铁骑,傅佥浴血而战,一无惧意。
最终他身边的亲兵全部战死了,再无一人护卫,傅佥手中的那口大刀也砍得卷刃了,但依然没有放弃,依然厉喝着,向着魏军冲了过去。
突围已经成为了奢望,面对着人山人海的魏军兵潮,那怕傅佥就是天生的神力,亦不可能杀出重围,不过他此刻心中却有一份执念,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今天被他亲手所斩的魏兵,已经不下十余人了,突围无望的情况下,也只能是多拉几个垫背的,黄泉路上,也可以笑傲横行了。
文鸯看着傅佥如此骁勇悍不畏死,倒也生出一丝惺惺相惜之意,想当年他也是单枪匹马地在司马军中厮杀过,眼前的这一幕似曾相识啊。
文鸯下令魏军不得使用弓弩,否则的话,十个傅佥都会被射成刺猬,他命令魏军骑兵将傅佥团团围住,并且向他喊话,让他下马投降。
傅佥目光沉着坚毅,冷冷地道:“吾乃汉将,汉与贼势不两立,死则死耳,何饶舌也!我傅家绝没有贪生怕死之人!”
傅佥的父亲傅肜,当年就是为了掩护先主刘备撤退,战死于猇亭的,当时他也是身陷重围,吴将劝降,反倒被傅肜骂了个狗血淋头,最后战死疆场,尽忠尽义。
那时的傅佥尚在年幼,但他也为父亲的忠义之举而骄傲,傅肜的壮烈之举,也深得蜀人的赞许,称傅佥为忠烈之后,傅佥在这种环境之中长大,自然而然地对父亲傅肜也是敬佩有加,时时以父亲为楷模,立志要成为父亲那样顶天立地的男儿。
所以别人或许可降,但傅佥却是绝不能降的,一旦他投降,污了的,不仅仅只是他一个人的清白名声,而且足以让九泉之下的傅肜为之蒙羞了,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当然傅佥也不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如果他怕死的话,完全可以凭着和刘禅发小的关系,在朝中混个一官半职,清闲而优禄。
但傅佥没有选择在留在了朝中,反而是加入到了姜维北伐的行列之中,为兴复汉室尽棉薄之力。
既是打仗,战场之上刀箭无眼,那是随时都有可能会丢掉性命的,而傅佥自从军以来,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是蜀将之中打仗最拼的将领之一,深得姜维的赏识和器重,如此敬业的将领,那个统帅会不喜欢?
傅佥既然踏上征程,那就早已经做好了为国捐躯的准备,只是这一次他很不甘心,因为自己识人的失误,错信了蒋舒,导致了阳平关的失守,让他是追悔莫及。
就算是真得能突围出去,他还有何颜面去见大将军姜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