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4章 一念之事

雾战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传说上古时代黄帝与蚩尤大战,蚩尤精通妖法,降下大雾,抬手都不五指,如此大雾,让黄帝的军队完全丧了方向,黄帝特意地造了一辆指南车出来,利用指南车辨别方向,最后打败了蚩尤。

提到指南车,不得不说一个人,那就是已经过逝的马钧。到三国时期,人们只从传说上了解到指南车,但谁也没见过指南车是啥模样。

当时,在魏国作给事中官的马钧对传说中的指南车极有兴趣,决心要把它重造出来。然而,一些思想保守的人知道马钧的决心后,都持怀疑态度,不相信马钧能造出指南车。

有一天,一些官员就指南车和马钧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散骑常侍高堂隆说:“古代据说有指南车,但文献不足,不足为凭,只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骁骑将军秦朗也随声附和道:“古代传说不大可信,孔夫子对三代以上的事,也是不大相信的,恐怕不能有什么指南车。”

马钧说:“愚见以为,指南车以往很可能是有过的,问题在于后人对它没有认真钻研,就原理方面看,造指南车还不是什么很了不起的事。”

高堂隆听后轻视地冷冷一笑。秦朗则更是摇头不已,他嘲讽马钧说:“你先生名钧,字德衡,钧是器具的模型,衡能决定物品的轻重,如果轻重都没有一定的标准,就可以作模型吗?”

马钧道:“空口争论,又有何用?咱们试制一下,自有分晓。”

随后,他们一起去见魏明帝,明帝遂令马钧制造指南车。马钧在没有资料,没有模型的情况下,苦钻苦研,反复实验,没过多久,终于运用差动齿轮的构造原理,制成了指南车。事实胜于雄辩,马钧用实际成就,胜利地结束了这一场争论。马钧制成的指南车,在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不管战车如何的翻动,车上木人的手指始终指南,引起了满朝大臣的敬佩,从此,“天下服其巧也”。

大雾弥漫,所造成的视觉困难一直是困扰交战双方的难题,在寻常的情况下,大多数的人都会选择避而不战,等待大雾消散之后,再发起战斗。

这当然是最为稳妥的办法,毕竟身陷大雾之中,不辨南北,不知东西,一旦交战,就如同是无头的苍蝇一般,四处乱撞,其实这样的做法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这种特殊的天气条件之下,未知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谁者不敢去轻易地冒险。

但战场之上,往往是风险越大,收获就越大,比如这次魏军突袭鹰嘴崖,就是利用大雾天气,一举突破了蜀军的防线,成功地拿下了易守难攻的鹰嘴崖。

所以在接下来的的鬼牛坡之战中,司马伦必须要寻找到破解雾战的办法,避免重蹈覆辙。

这对司马伦来说,也算是一项挑战了,他出身于中原,对南方这种变幻莫测的雨雾天气并不十分熟悉,他思来想去,也拿不出一个比较好的办法来。

这日雨后,虽然没有大雾,但天气阴晦,暮霭沉沉,能见度也是很低的,原本从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的鹰嘴崖此时也再难寻觅,虽然魏军此时并没有发起进攻,但每日早晚他都会亲自巡视阵地,查阙补漏,发现问题及时地进行整改。

就在司马伦走近右翼的阵地之时,这里的士兵正在热火朝天的挖战壕,司马伦是便装前来的,只有带了几个随行的亲兵,再加上天色已晚,那些士兵都没有注意地司马伦的到来。

大部分的士兵正在挥汗如雨地埋头苦干,司马伦发现有两名士兵居然在战壕里闲聊。

随行的中军官不禁大怒,正欲上前斥责,司马伦却一把将他给拉住了,并拿手指在嘴唇上比划了一下,轻嘘了一声,让中军官不要出声。

中军官不禁有些纳闷了,面对这样的消极怠慢偷懒行为,一般情况下司马伦都是会重罚的,大敌当前,如果每个人都这样懈怠的话,那还得了?

不过这次司马伦却出乎异常地平静,原来他是听到了那两名士兵的谈话声,他们说得不是别的事,正是鹰嘴崖失守的事,而且从他们的语气之中,透着几分的不屑,似乎对魏军趁着大雾攻下鹰嘴崖很是不以为然。

司马伦闻听之后心念一动,吩咐中军将这两名士兵叫出来。中军官上前,跳入了战壕,重重地拍了两个的肩头一把,沉声喝道:“跟某来!”

这两人聊得正嗨,发现有人拍他们的肩膀,正欲发火之时,突然发现拍他们的居然是中军官,顿时吓得惊惶失措,以为被中军官捉住他们在闲聊偷懒要处罚他们,连忙赔罪求饶起来。

中军官冷哼了一声,道:“废话少说,快走!”说着,还一脚踢在了其中一个士兵的屁股上,将他们赶出了战壕,赶到了司马伦的面前。

那两名士兵发现他们面对的居然是骠骑将军司马伦,顿时吓得是魂飞魄散,跪伏在司马伦的脚下,连声大喊饶命。

司马伦的治军那是相当的严厉,他到达猇亭之后,就当众地宣布三条军规:违抗军令,擅自行动者斩!消极怠战,以慢军心者斩!造谣生事,惑乱军心者斩!

这三条军规,不光是针对司马伦的嫡系部队,凡是在猇亭防御序列中的所有军队,都必须要无条件地遵守,不管任何人违抗,都将严惩不贷。

虽然这两名士兵不清楚他们此前的行为是不是够得上死罪的,但如果被司马伦捉住了现形,要斩他们,不过是举手之事。

这也是这两名士兵吓得魂飞魄散的缘故,也许司马伦正缺这么一个典型呢,两个人被司马伦捉到在阵地上闲聊,一怒之下,说不定就可能会要了他们的脑袋,也正好可以起到杀一儆百,杀鸡儆猴的效果。

原本他们罪不至死,但司马伦想要如何处罚他们,那就是司马伦的一念之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