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1章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杜预在云梦泽的处境十分的尴尬,五万大军,三分之一是骑兵,三分之二是步兵,如此强悍的战力组合,放到北方的平原上,那就是纵横捭阖,所向无敌的存在。

但是陷入到云梦泽的泥沼之中后,却是步履蹒跚、艰涩难行,看来还是自己低估了云梦泽的困难程度。

当年赤壁之战大败之后,曹操就是从云梦泽的华容道逃往南郡的,面对孙刘联军的围追堵截,曹操便驱使老弱残兵去修路,曹军的骑兵直接就从这些老弱残兵身上践踏而过,华容道上至今都是白骨累累,那泥坑之中,随处都是挖出尸骸来,可见当年的惨烈程度了。

曹操在逃亡之时,顾及的只是自己的性命,那儿还顾得上那引起老弱残兵的性命,不拿这些老弱残兵来填坑,他们一样也不可能走出华容道,所以将他们来填坑,等于是发挥点余热罢了,曹操一生杀人无算,视人命为草芥,自然不会在乎这些人的死活。

但曹亮不一样,不管在什么情况之下,曹亮都不会允许这样残暴不仁的行为发生,只有真正的爱兵如子,这些士兵才会效死以命,心甘情愿地为国出力。

杜预的行军慢就慢一点吧,反正陆抗的主力受到了王濬水军的隔阻,没办法渡江,一直滞留在长江的南岸,杜预的对手只有步协的七千人马,就算杜预无法追得上步协,但步协也是不敢轻易地去招惹杜预的,双方基本上是相安无事。

杜预提议步协的人马既然追不到,那倒不如放弃,右军团尽可能地早些赶往江陵,只要拿下江陵,步协的七千人便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纵然他们在云梦泽多方折腾,也掀不起什么风浪来。

云梦泽虽然地域广阔,但却是人口稀少,堪称是荆州腹地的不毛之地,步协虽然可以周旋其间,但粮草物资的供应必须会成为一个极大的问题,所以步协的军队想要在云梦泽生存,那就必须要得到江陵方面的补给,否则就会处境艰难。

如果魏军能拿下江陵的话,就等于是瓮底抽薪,一下子断了步协的后路,如果步协还滞留在云梦泽的话,那他便是自取灭亡。

不过想必步协也不可能坐视江陵失守,所以最大的可能便是步协会提前赶往江陵,协助江陵守军来守城,此举则正合杜预之意,聚而歼之,也就无需在云梦泽费力地云搜寻了。

曹亮很快便同意了杜预的作战方案,由杜预领军直袭江陵。

当然按杜预的行军速度,想要抵达江陵还是需要一些时日的,不过王濬的水军既然已经封锁了长江水道,曹亮也就不用担心陆抗会抢在杜预的右军团抵达之前先到达江陵了。

巴丘之战结束之后,王濬的水军便长驱直入,沿着长江逆流而上,无论是江陵还是西陵的水塞要,魏军水师尽皆摧毁之,一艘船只都不给吴人留下,魏军水师一路所向无敌,横扫了整个从巴丘到巫峡的水路,肃清了吴军残余的最后一丁点水军力量。

吴军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力量能与之抗衡了,那些较小的船只,他们还能拖上岸去,但凡大一点的船只,却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魏军将其摧毁。

看到魏军水师在长江水道上横行无忌的模样,直令许多的吴人是扼腕而叹,想当初吴国的水军可是这长江水路的上主宰,纵横无敌,无人能与之匹敌,吴国正是凭借着强大的水军,才有了和魏军相对抗的资本,几十年屹立不倒。

但谁有曾想到这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曾经辉煌一时的吴国水军,最后竟然能沦落到灰飞烟灭的下场,吴人在震惊绝望之余,都也忍不住唏嘘哀叹,吴国真得将亡矣。

几乎所有的吴人都清楚,吴国的存亡与长江天险有着莫大关系,北方的军队不善水战,源远流长宽阔浩荡的长江,便成为了吴国的一道天然屏障,魏人虽然时间地觊觎着江南之地,但有强大的吴国水军存在,魏人也只能是望洋兴叹,无所作为。

可谁曾想到曹亮仅仅用一年的时间,便打造出了一支无敌的舰队,横行于长江之上,吴军的几大水军舰队,被魏军逐次消灭,渡江之战时,建业水军遭遇到了魏军巨型投石车的攻击,几乎全军覆灭;彭泽湖水战之时,武昌水军同样也是遭受了灭顶之灾,包括主将步阐在内的水军船队,全军尽墨,两大舰队的失败,也就预示着一个属于吴国水军的时代,彻底地落下了帷幕。

这不得不说是一件十分悲哀的事,甚至比起建业沦陷,吴主崩殂更为令人惋异和心痛。

建业丢了,可以再夺回来,吴主孙休驾崩了,重新地换一个皇帝出来即可,但如果水军船队覆没了,那吴国的所有希望就都泯灭了。

由此可见水军在吴人心目之中的地位了。

以前吴国水军鼎盛之时,大江南北,任由他们往来,想渡就渡,想过就过,甚至无需渡口码头,在吴人看来,长江就是他们的最大通道,无论是南北横渡,还是东西贯通,他们都离不开长江。

可现在整个长江水道都落入到了魏军的掌控之中,吴人再想南北横渡,那就得先问问魏军的水师巡逻船队答不答应了。

曾几何时,吴人会如此的落魄,陆抗的吴军主力,被拦截在了长江南岸,根本就没有机会到达江陵了,吴军在荆州的军队,被这一条大江拦腰斩断,南北分离,再无缘会师。

或许陆抗明白这也许是魏人的企图,将吴军隔阻在长江的两边,让吴军首尾难顾,这样便可以各个击破了。

但明白归明白,陆抗却似乎没有任何的破解之法,毕竟他还被魏军骑兵一路咬得死死的,他疲于奔命,如何能有闲睱之余的时间去考虑吴军的出路问题。

不过在吴军快到了山穷水尽之时,又见到了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