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知道他是邓艾,曹亮又怎么可能放弃交往的机会,曹亮也是暗暗地庆幸,方才看到邓艾的马车陷在泥坑之中,邓艾费力地推车,自己心动恻隐,帮了他一把,如果自己刚才心硬一点,熟视无睹地策马而过,恐怕就和邓艾失之交臂了。
果然助人为乐是攒人品的事,曹亮表示以后扶老奶奶过马路之类的事一定要多做,指不定在那个犄角旮旯就能碰到一位名臣猛将。
邓艾虽然出身于南阳邓姓大族,但幼年丧父,家道中落,孤儿寡母的日子过得很艰难。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征,攻克了南阳新野,刘皇叔狼狈南逃,携民渡江,其中便有十岁的邓艾和他的母亲。
历史似乎和刘备开了一个玩笑,如果那一次刘备裹挟着新野百姓逃亡成功的话,那么五十多年后蜀汉亡国的一幕也许就不会上演了。
但危难关头,刘皇叔再次发扬他明哲保身抛妻弃子的一贯风格,独自跑路了,连娇妻弱子爱女都顾不上的刘皇叔,又怎么可能顾及到平民老百姓,邓艾母子在乱军之中得以苟全性命,也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其实说起来曹亮还应当感谢刘备,如果刘备不这么跑得毅然决然,恐怕他还真不会出现在这个世上。
邓艾母子成为了曹操的俘虏,被曹操强迁到了汝南,做屯田民。
东汉末年,战争连年不断,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土地荒芜,人口锐减,粮食短缺,形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建安元年,曹操采纳枣祗、韩浩的建议,在许都附近进行屯田。屯田的土地是无主和荒芜的土地。劳动力、耕牛、农具是镇压黄巾起义中掳获的,有一部分劳动力号称为招募其实是被迫而来的。据说当年屯田收获谷物百万斛,缓解了社会矛盾。于是州郡列置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并群贼,克平天下。曹魏屯田有民屯和军屯两种。民屯每50人为1屯,屯置司马,其上置典农都尉、典农校尉、典农中郎将,不隶郡县。收成与国家分成,使用官牛者,官6民4,使用私牛者,官民对分。屯田农民不得随便离开屯田。军屯以士兵屯田,60人为1营,一边戍守,一边屯田。
曹魏屯田对安置流民,开垦荒地,恢复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曹操统一北方创造了物质条件。但屯田制的剥削较重,屯田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身份不自由,屯田士兵则更加艰苦。曹魏后期,屯田剥削量日益加重,分配比例竟达官8民2的程度,引起了屯田民的逃亡和反抗。屯田土地又不断被门阀豪族所侵占,于是屯田制逐渐被破坏了。
邓艾就是这种环境之中成长起来的,不过他并没安贫认命,而是刻苦求学,决心通过奋斗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屯民之中,有才学的人很少,邓艾就被典农都尉提拨为典农学士,做了一个看守稻草的小吏,这一干,就是二十年。
邓艾畅读兵书,每见高山大川,都要在亲自勘测地理,指划军营住所,旁人每每嘲笑,都以为邓艾好高鹜远,不切实际,而邓艾则是不以为意,我行我素,依然如故。
此时邓艾已经被提升为典农功曹,此番到洛阳来,是向主管上司典农中郎将呈报兴修水利的公文。
“不知邓功曹有怎样的兴修水利计划?”曹亮饶有兴致地问道。
邓艾对曹亮并没有什么戒心,兴修水利的方案又不是什么军事机密,不需要隐瞒什么,见曹亮对此很有兴趣,他当下便取过一卷公文来,交给曹亮观看。
曹亮可不是什么水利工程师,对水利这一块他其实不并不在行,但再不在行,曹亮懂得知识也比邓艾要多的多,所以曹亮还是很轻易地看出邓艾的水利方案之中的一些疏漏。
于是曹亮一一把邓艾方案中的错误给指了出来,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他侃侃而谈,一口气就指出了十余处的错误。
邓艾惊讶的是无以加复,刚才互通过姓名,邓艾已经得知他是高陵侯府的小侯爷,现任七品期门督的禁军军官。
坦白来讲,邓艾很是羡慕曹亮这样的王侯子弟,年纪轻轻地就能出任比他还高的官职,而且他们这些世家子弟,几乎不用努力就能飞黄腾达青云直上,而象邓艾这样出身贫寒的庶族子弟,想出人头地何其之难,他在典农小吏的职位上已经苦熬了近二十年,至今仍旧是一事无成。
不过对于满腹才华的邓艾来讲,又是有些看不起那些拼爹上位的士家子弟的,满身纨绔之气,胸无点墨,论真才实学,哪一个比得过他们这些勤学苦练的寒门子弟?
但曹亮知识的渊博却让邓艾为之震惊,要知道水利方面的事务,就算是那些高级的官吏也几乎无人能懂,邓艾自信自己搞出来的这个方案已经是近乎无缺,但曹亮只是瞥了一眼,就随口指出了十几处的错误,而且并非是那种不懂装懂信口开河,他说得是头头是道,让邓艾心服口服。
邓艾连忙用笔给记了下来,曹亮的这些指正,无疑让邓艾的方案更加地完善,邓艾极为感激。
雨一直下个不停,曹亮看到前面有一家客栈,便建议邓艾一起前往避避雨,邓艾欣然同意,马车上颠簸不平,想好好修改一下文案也不行,到了客栈,一切就方便多了。
进了客栈,曹亮吩咐店家置酒,准备与邓艾痛饮一番。
邓艾则是忙着准备笔墨,一口气将先前曹亮提出来的错误一一更正掉,重新地写出一个方案来,并在方案的末尾,郑重其事地署上了他和曹亮两个人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