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袁世凯的崛起

袁世凯是个聪明人,他知道慈禧对自己的崛起是很不放心的,他很想知道慈禧心里的态度,但是怎样才能知道呢?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慈禧身边的太监来了解,李莲英是慈禧最信任的太监,袁世凯首先要贿赂的是李莲英。不过,李莲英权倾天下,跟慈禧的关系太近了,一个不慎,可能就会好心办坏事。

北洋军的创始人

在慈禧眼里,戊戌变法是光绪用来跟自己争权的一个把戏,所以她不惜一切代价掐灭戊戌变法。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她才明白变法是唯一的宿命,不变法的话中国就要落败,自己的生死就操控在外国人手中。

变法最关键的一步是成立一支现代化的军队,这个任务非袁世凯莫属了。袁世凯一直热衷于维新,并且时时以改革派自居。在他担任山东巡抚期间,创办了济南大学堂,这便是山东大学的前身。袁世凯还在山东创办了商务总局,任命好友唐绍仪为总局局长。

袁世凯当上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红透半边天,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就相当于一国的总理了。1902年,袁世凯又身兼督办政务处大臣、练兵大臣、督办商务大臣、电政大臣、铁路大臣等职务,号称一身兼任八大臣。

袁世凯是在天津小站练兵发家的,这次手握大权,重中之重还是进行军事改革。在练兵上,袁世凯主要借鉴德国和日本的经验,综合制定了一套严格的训练方法。首先在兵源上,袁世凯就要求得非常严格,第一要求身体素质好,第二要求是良民,有固定的户籍。袁世凯不收游民,不收流氓,因为这些人不守纪律很难管理,再说了袁世凯准备提高士兵待遇,选择良民的话直接将士兵的工作与家庭的生活挂钩,不怕他们不认真。

在我们印象里,当兵的似乎很牛,但其实清朝的士兵境况并不好,工资待遇不高,社会地位不行,退伍后往往还会受到地痞流氓的欺负。对这些问题袁世凯也很清楚,他想出了一系列的解决办法。首先,他提高士兵的待遇,将士兵的每月工资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交给士兵,一部分寄给士兵的家里。同时,袁世凯还让各地方官善待士兵的家属,免除他们一部分徭役。

袁世凯专门成立了军政司,负责处理练兵事宜。同时,他还将军队分成常备军、续备军和后备军三种。

此外,袁世凯还对军营编制进行了一些改革。清军一般是以营为单位,袁世凯却建立了近于现代化的军队编制。他以两镇为一军,一个镇相当于一个师,每镇统辖步队二协、马队一标、炮队一标、工程队一营、辎重队一营,全镇官兵共12512人。统率一军的叫总统或军统,统率一镇的又叫做统制或翼长。

袁世凯将自己新建立起来的军队称为北洋常备军,王士珍担任第一协统,相当于旅长。第二支新兵练好后,冯国璋担任第二协统。袁世凯还有一个干才叫段祺瑞,袁世凯是很看好段祺瑞的,可惜段祺瑞是武人出身,不会笔试,尽管袁世凯很想让他当上第三协的协统,可惜他就是考不上。

根据袁世凯的规定,只有考试通过的人才有资格担任这个职位。段祺瑞的军事才能是得到袁世凯肯定的,可惜过不了笔试这关,怎么办呢?袁世凯后来想了个办法,将试题提前泄露给段祺瑞,就这样,段祺瑞当上了协统。

王士珍、冯国璋、段祺瑞就是所谓的北洋三杰。

由于袁世凯过人的练兵能力,朝廷精选出三千八旗子弟兵,让袁世凯训练。袁世凯将这三千八旗兵设置为京旗常备军,还提议让满人铁良带领这支军队。

当袁世凯把这支训练有素的军队交给铁良时,铁良深为佩服袁世凯,袁世凯这个人不仅会练兵,还会做官。他深知树大招风的道理,知道随着自己的崛起,慈禧一定会猜忌自己,所以千方百计让满人掌管京旗常备军。

随后,朝廷又命令各省督抚派人到天津学习袁世凯的练兵技术,这对袁世凯来说绝对是个好消息。但老于世故、久经官场的袁世凯多了一个心眼,他在想,慈禧让各省的人跟自己学习练兵,难道她不担心自己门生故吏满天下吗?所以保险起见,应该建议朝廷设立一个专门练兵的地方,由庆亲王奕劻提这个头,自己以顾问的身份来练兵,这样就可以避免太惹眼。

炙手可热的直隶总督

1904年,在征得朝廷同意后,袁世凯开始了扩军计划。他先在山东、河南、安徽招募了几千壮丁,练就了一镇的兵马。后来,袁世凯又盯上了张之洞的自强军,通过各种手段将自己之前的武卫右军一部分人马和张之洞的自强军合编为一镇,并接管军事领导权。

至此,北洋军已有六镇的兵马。袁世凯很清楚,这点兵力跟西方列强相比仍然不值一提,所以他不断派遣留学生到国外去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科学技术。

1906年,袁世凯在保定成立了陆军军官学堂,后来的民国“总统”蒋介石就是毕业于这个学堂,由此可见这个学堂对于近代中国军事的影响力。

袁世凯不满足于北洋新军的称号,请求朝廷将自己的六镇兵马改名为陆军一镇、二镇、三镇、四镇、五镇、六镇。为了向全国人民展示自己军队的战斗力,袁世凯决定找个时间来演习,演习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国内外很多军事家都在一旁观看,纷纷夸奖陆军六个镇的战斗力。

这次演习让袁世凯名声大噪,成为了国际军事界明星。随之而来的是军队的扩大,他的军队很快就扩展到九万人。由于这些军队很像是袁世凯的私人卫队,所以引起了朝中一些守旧派的不满,很多人向慈禧进言,说袁世凯已经威胁到大清的江山,最好是除掉。

不过,当时朝中第二把手奕劻是袁世凯的好友,他早已被袁世凯买通,所以使劲为袁世凯说好话。一时半会儿,袁世凯倒也没有什么危险。

袁世凯是个聪明人,他知道慈禧对自己的崛起是很不放心的,他很想知道慈禧的态度,但是怎样才能知道呢?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慈禧身边的太监来了解,李莲英是慈禧最信任的太监,袁世凯首先想到贿赂李莲英。不过,李莲英权倾天下,跟慈禧的关系太近了,一个不慎,可能就会好心办坏事。

所以,袁世凯把收买对象重点锁定在马宾廷的身上,马宾廷也是一个太监,地位比李莲英要低很多,跟慈禧的关系不是特别近,但是也能跟慈禧说上一些话儿。为了笼络住马宾廷,袁世凯甚至和这个太监做拜把子兄弟。由此可见,袁世凯这人做人做事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袁世凯毕竟是一个能力很强的人,慈禧就算怀疑他,也不敢拿他怎么样。再说了,袁世凯处处小心,也算是个识时务的人吧!就这样,袁世凯做了五年安稳的总督。

1906年,社会又开始动荡起来,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宣传“驱除鞑虏”的思想在全国各地得到响应,同时西方的君主立宪思潮开始涌入中国,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对君主专制感到不满。

排满潮流的出现引发了满族贵胄的恐惧感,袁世凯是当时最有势力的一个汉人,他们很担心袁世凯最后会成为端掉清朝的那个人。而且,袁世凯也是主张君主立宪的,他曾上书实行君主立宪制和责任内阁制,还要求清廷撤销军机处。

袁世凯的做法引起了慈禧的反弹,君主立宪制想也别想,撤销军机处也不可能。慈禧不仅没有按照袁世凯的要求去做,还将兵部改为陆军部,任命铁良担任陆军部尚书,此举等于是用铁良来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很多传统保守的汉人官僚也对袁世凯很不满,最典型的莫过于军机大臣瞿鸿机。瞿鸿机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士大夫,他是一个清官,信奉忠君爱国的思想。袁世凯想要拉拢他,几次给他送上厚礼,都被他拒绝。

除了瞿鸿机之外,朝中还有很多大臣指责袁世凯位高权重,已对君权构成威胁。

袁世凯看到自己终于引起了清廷的不满,也算是识时务,主动请求朝廷撤去自己身上八个兼差,还请求清廷收回自己陆军一镇、三镇、五镇和六镇的兵权。袁世凯这么做本是以退为进,希望慈禧信任自己的忠心,并继续让自己掌握兵权。他万万没有想到,慈禧居然连客套话都没说,直接接受了他的“请求”。

就这样,袁世凯一下子就失势了,不过他根基深厚,随时都有可能东山再起。

大起大落

很快,袁世凯的机会就来了。1906年,日本和沙俄在中国东北剑拔弩张,双方都不把清廷当回事。慈禧派遣贝勒载振和军机大臣徐世昌去东北了解情况。

徐世昌跟袁世凯是好哥们,他和载振先到天津,在天津拜会了袁世凯。袁世凯将载振伺候得舒舒服服,然后送他们上路。临行前,袁世凯还让手下的马仔段芝贵跟着他们去东北。

1907年1月,载振等人从东北回来,再次经过天津。袁世凯又行地主之谊,盛情招待载振等人。

袁世凯听段芝贵说,载振特别爱听戏,便请了一个戏班为载振唱戏。其中,有一个名角叫杨翠喜,这女人不光戏唱得好,长得也是千娇百媚。载振听戏听得入了迷,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杨翠喜。一旁的段芝贵立即看出载振的心思。

散场后,段芝贵让人找到杨翠喜的住处,花了一万两银子把杨翠喜赎出,还给了她一份丰厚的嫁妆钱,然后风风光光地把杨翠喜送给载振。

载振回京后,大夸袁世凯和段芝贵。没过多久,段芝贵又弄来十万银票孝敬奕劻。段芝贵的后台老板就是袁世凯,袁世凯之所以在此时不惜下血本是因为一桩重要的买卖就要来了。

日本和俄国在东北争锋,他们眼中虽然没有慈禧,但慈禧是不能不管的。东三省是所谓的满人龙兴之地,在东三省鼓捣等于是动大清的老巢。为了防止日本和俄国侵占东北,慈禧决定改革,将东北改成与内地一样的制度,设立总督和巡抚。

听说要在东北设立总督和巡抚,朝廷之上炸开了锅,东北是极为重要的地位,如果能谋上这个肥缺,就是花再多的钱也值得啊!

这样一来,当朝宰相奕劻的门槛差点被人踏破,大家知道,要想谋得这个肥缺,奕劻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说实话,袁世凯很希望去当东北总督,但他是慈禧重点猜忌对象,慈禧是不可能让他再去当这个炙手可热的东北总督的。既然袁世凯自己不能去当,就想着安排自己的人去东北。袁世凯跟奕劻的关系非常铁,奕劻最后让徐世昌当东北总督,段芝贵当黑龙江巡抚,唐绍仪出任奉天巡抚,朱家宝担任吉林巡抚。

这四个人全是袁世凯的党羽,名单一出来,朝廷里一片反对声,反对最激烈的要数瞿鸿机。瞿鸿机联合都察院的三个御史江春霖、赵启霖和赵炳麟共同反对袁世凯。瞿鸿机很清楚袁世凯有奕劻撑腰,便拉上岑春煊站在自己这边。

岑春煊可是一个了不得的人,晚清有三大屠夫,岑春煊就赫然在榜。民屠袁世凯,杀了大量的义和团团民;士屠张之洞,杀了大量的书生;官屠就是岑春煊了。

岑春煊是广西桂林人,老爹是广西巡抚,也算是官二代。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岑春煊带兵第一时间过来勤王,慈禧西逃的时候,他又一路保驾,所以慈禧相当信任他。因为这些出色的表现,岑春煊很快由布政司升到总督的位置。就性格来说,岑春煊跟瞿鸿机很相似,为人很正直,视钱财如粪土,这也是瞿鸿机拉拢他的原因。两人惺惺相惜,肝胆相照。

岑春煊担任两广总督期间,有一次弹劾了四十多名官僚,官场很多人都怕他。岑春煊弹劾那么官员,不小心得罪了奕劻,被贬为四川总督。听说岑春煊被贬为总督,瞿鸿机决定帮他一把。他想在岑春煊离京之前,安排他与慈禧见一面。

奕劻那边催促岑春煊赶快启程,岑春煊先到上海,到了上海他称病不走。在瞿鸿机的安排下,他又转道回到北京,重新秘密见到慈禧。

慈禧是个懂得感恩的人,和岑春煊聊着聊着她就动了感情,想起自己逃难期间,这个人不辞辛苦地保护和帮助自己,顿时感慨万千。当时光绪也在场,慈禧指着光绪说:“我经常对皇帝说,庚子事变那年如果没有大人,我们母子俩现在还不知道在哪里呢?”

岑春煊听了,神情颇为感动,倏地一下跪下,哭道:“微臣不想去四川啊,微臣想留着太后身边,侍奉太后和皇上。”

慈禧听了,大为受用,说道:“我懂,大人对我一片忠心,哀家心里是明白,你就放心地待在北京吧!”

慈禧立即给奕劻放话,奕劻无奈,只好允许岑春煊待在北京,还将他升为邮政部长。就这样,岑春煊和瞿鸿机正式结为反袁世凯同盟。岑春煊上任之后,首先弹劾自己的下属邮政部侍郎朱宝奎。朱宝奎是袁世凯和奕劻的党羽,岑春煊此举等于是向袁世凯发出进攻信号。

奕劻自然是力保朱宝奎,但岑春煊脾气硬得很,他一定要将朱宝奎革职,并表示如果不将此人革职,自己就不上任。慈禧没办法,只好迁就岑春煊,将朱宝奎调走。

朱宝奎离职三天后,御史赵启霖便上了一道措辞激烈的奏折,弹劾奕劻父子和段芝贵,背后矛头直指袁世凯。在奏折中,赵启霖将段芝贵买戏子给载振的事情挖了出来。慈禧本不知道这件事,看了赵启霖的奏折,她也很生气,心想下面这些人胆子太大了,瞒着自己做一些不法的勾当。岑春煊又借机在慈禧面前说奕劻父子卖官鬻爵贪污受贿,慈禧一气之下,撤销段芝贵黑龙江巡抚的职位,改命程德全为黑龙江巡抚,同时她还让醇亲王载沣和大学士孙家鼐成立专案组,调查奕劻父子的生活作风问题。

调查完之后,确实发现了很多问题。慈禧召奕劻父子当面训话:“你们作为皇亲国戚,竟然敢如此明目张胆地贪污受贿,你们干脆找根绳子把我们母子俩勒死算了。”

奕劻父子吓坏了,他们知道慈禧心狠手辣,惹怒了她,是很有可能对自己下手的。载振得知此事更加恐惧,他跑到天津去找袁世凯,让袁世凯想办法。

袁世凯是脑子特别灵活的人,立刻计上心头,说道:“我们首先应该把杨翠喜送回天津,找个隐蔽的地方藏起来,他们没有了证据,我们才好周旋。”

这件事办好之后,袁世凯还买通了天津的一家报纸,让他们为载振和杨翠喜的事情辟谣。

岑春煊和瞿鸿机等人一看报纸上登出辟谣的文章,立即感觉到事情有变,他们要求对天津报社进行彻查。慈禧只好成立一个特别调查小组去天津调查,等调查小组到天津后,杨翠喜变成了一个叫王益孙的商人的使女,王益孙还出示了买卖数据,日期是载振去天津之前。还有那个借钱给段芝贵的富商,也矢口否认。这个案子线索就这么中断了。

慈禧的心思没几个人明白,案子没查出个头绪,她居然拿御史赵启霖开刀,说他污蔑皇亲国戚,理应革职。慈禧是个非常精明的女人,奕劻是她一手提拔起来的,她难道还不知道奕劻是什么人?奕劻做的那些事情她是清楚的,但是她不希望有人弹劾奕劻,因为这也是在给她脸上抹黑。

慈禧袒护奕劻可不代表她就赞同奕劻的所作所为,她只是觉得这是自己的家事,外人不应该插手。慈禧选择私下里解决,她好好地教训了奕劻一顿,并让载振自己提出辞去一切职务。

扳不倒的总督

瞿鸿机和岑春煊主动出击,袁世凯巧妙地躲过这一招,接下来就是如何反击了。

瞿鸿机和岑春煊为官都很清廉,要想找他们的茬很难。袁世凯决定另辟蹊径,挖出他们的老底,一个人做官多年,难免会落下一下把柄。

奕劻让人去军机处调查瞿鸿机和岑春煊的档案,经过几天的搜索,终于抓住了他们的小辫子。他们发现,瞿鸿机写过三份保举康有为和梁启超的奏折,岑春煊保举过立宪党人张謇(翁同龢的门生)。

康有为、梁启超和翁同龢都是慈禧非常讨厌的人,但当时情况特殊,瞿鸿机和岑春煊保举立宪党人也可以理解,当时朝中许多大臣都是主张立宪的,连袁世凯也不例外。所以,如果光凭这件事就对瞿鸿机和岑春煊下手,那么慈禧就太昏庸了。慈禧自认为还算一个聪明的女人,当然不会因为这件事而打击瞿鸿机和岑春煊。

不过她心里已经有些动摇了:或许瞿鸿机和岑春煊并不那么值得信任!

袁世凯没有扳倒对手,心里很不甘。瞿鸿机和岑春煊在朝中强强联手,对袁世凯很不利,所以袁世凯很希望将他们中一人赶出京城。

机会很快就来了。

不久,广东衙门被革命党人袭击。袁世凯一看,立即给慈禧上奏说广东的革命党人特别麻烦,而岑春煊办事很有能力,只要岑春煊坐镇广东,革命党人必定服服帖帖。

慈禧也不是傻子,一听就知道袁世凯想把岑春煊从京城支开,慈禧犹豫了,要不要让岑春煊去广东呢?

袁世凯看慈禧犹豫,又进言道:“太后是领导,岑春煊是下属,领导需要下属去什么地方下属就应该去什么地方。现在广东很需要岑春煊,如果他真的忠于太后,应该立刻去广东。”

慈禧想了想,批准了袁世凯的意见,让岑春煊去广东。岑春煊也不是好惹的,临走前还参了奕劻和袁世凯一本,说奕劻和袁世凯勾结,想排挤自己,孤立老佛爷。看到岑春煊离去,慈禧心里很不忍,甚至动了拿掉奕劻的心思。

袁世凯早已买通慈禧身边的太监,听说慈禧想对奕劻开刀,袁世凯绞尽脑汁想对策。

那边,岑春煊离开北京后,先到了上海,在上海逗留了一段时间,仿佛是在等慈禧召他回京。岑春煊在等慈禧拿掉奕劻,只要瞿鸿机取代了奕劻,到时候自己一定可以回京。

可是岑春煊没想到,自己没有等来奕劻倒台的消息,反而等到瞿鸿机倒台的消息。

慈禧确实想拿掉奕劻。一天,奕劻生病没来上朝,慈禧单独召见了瞿鸿机,对他说:“我虽然老了,但还不糊涂,庆亲王那点事我还能不知道,我只不过是念着这些年他为我们孤儿寡母出力不少,不忍心法办他们。但如果他们父子还不知收敛的话,不给点颜色看看,他们倒以为我们孤儿寡母好欺负了。老大人,你觉得拿掉奕劻后,谁接替他最合适?”

慈禧是明知故问,瞿鸿机当然认为自己最合适,但人不能自夸,所以他嗫嚅了几声。他很清楚慈禧是想让自己取代奕劻,双方就这样达成默契。

没想到,瞿鸿机控制不住喜悦,回去后喝酒一高兴,就告诉了老婆。他老婆听说他要成为大清二把手,非常高兴,一高兴就管不住自己的嘴巴,竟然把这件事告诉自己的闺蜜。其中有一个闺蜜是汪康年的老婆。汪康年就是《京报》的创办人,还是瞿鸿机的门生。他听说自己的老师高升,自然很为老师高兴,竟把这个消息透露给英国《泰晤士报》。

几天后,《泰晤士报》中文版刊登了这个消息,说中国的政局将会有大的变动,奕劻下台,瞿鸿机取代他。慈禧从来不喜欢看报纸,报纸登了后,她也不知道。

但英国公使很担心,奕劻是亲英的,他们担心奕劻下台会影响他们在华的利益,请求慈禧验证一下这个消息的真实性。

慈禧一听,满脸变色,冷冰冰地说:“没有这事,我大清的事用不着你们来操心。”

事后,慈禧对瞿鸿机非常恼怒:这么大的事情你也敢随便泄露,闹得满城风雨,我若不好好治治你就不是慈禧了。

这边袁世凯听说慈禧对瞿鸿机动怒了,立即找到一个枪手弹劾瞿鸿机。这个枪手就是光绪的日讲起居注官恽毓鼎,文采相当好,但是在朝中很不得志。给瞿鸿机罗织罪名是非常困难的,若非才思敏捷的文人不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恽毓鼎不愧是一个文采过人的士人,他给瞿鸿机罗织了四条罪:暗通报馆,授意言官,阴结外援,分布党羽。弹劾一个人如果没有证据就毫无杀伤力,但瞿鸿机为官清廉,要找到切实的证据很难,所以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把一些捕风捉影的东西添油加醋,给人雾里看花的感觉。

暗通报馆是指瞿鸿机和汪康年勾结,授意言官是说瞿鸿机指使御史赵启霖弹劾奕劻父子,阴结外援是说瞿鸿机暗中跟《泰晤士报》的编辑勾结,分布党羽也有所指,是说瞿鸿机曾保荐自己的亲家余兆康当法部丞参。

慈禧本来就想整瞿鸿机,这个奏折好比是刀柄,她立即拿起这个奏折,将他革职。

瞿鸿机就这样下台了。

瞿鸿机下台后,奕劻说自己是“戴罪之身”,请求慈禧允许自己辞职。慈禧不同意,理由很简单,现在没有合适的人选取代他,奕劻这么做很高明。

瞿鸿机倒台后,朝廷成了奕劻和袁世凯的天下。这时,清朝的贵族们又开始担心了,铁良更是在慈禧面前进言,说袁世凯就是当世的曹操,不能不防。

袁世凯之前交出的四镇兵权就是由铁良接管,他早已把铁良看成眼中钉肉中刺。所以,接下来就是要搞掉铁良。

袁世凯主动给慈禧上奏折,说铁良身为兵部尚书,对军事一窍不通,担任兵部尚书后,没有做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这么搞下去国防事业迟早会功亏一篑。

铁良则说袁世凯这个人居心叵测。在这件事上,慈禧完全站在铁良这边,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何况慈禧本来就不信任袁世凯。

无奈之下,袁世凯又把矛头直指岑春煊,岑春煊虽然离开了京城,但终究是瞿鸿机的死党,又跟慈禧关系密切。如果不搞垮岑春煊,说不定有天瞿鸿机还能东山再起。

袁世凯和奕劻又在慈禧耳边进言,说岑春煊勾结康有为,还说岑春煊曾加入康有为的保国会。慈禧也不是傻子,对这些攻击全然不信。

整不垮岑春煊,袁世凯绝不放手。恰好这时他认识了一个照相业方面的高科技人才蔡乃煌,蔡乃煌听说了袁世凯的难处,立即计上心头,说自己懂得照片PS技术,可以把岑春煊和康有为的照片合成一张,看上去就好像两人合影一样。

当慈禧收到这张照片时,就是不相信也不可能了,可怜慈禧久居深宫,哪里懂得什么照片PS技术。不久,慈禧给岑春煊发了一道谕旨,说先生生病了,好好回家养病吧!

随着袁世凯的政敌一个个地倒台,朝中对袁氏集团也越来越警惕了。

慈禧也意识到必须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了,慈禧想的办法还是老一套,明升暗降。他将袁世凯升为外务部尚书和军机大臣,免去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的职务。跟袁世凯一同“升迁”的还有张之洞,张之洞也是因为权力过热,被调到京城担任军机大臣。

袁世凯和张之洞都是权臣,慈禧同时将他们调到京城,不仅限制了他们的权力,还让他们在朝中互相牵制,确实高明。

可惜,慈禧日渐衰老,很多事情力不从心,因而给了袁世凯不少机会。袁世凯虽然进京,但为了紧紧握住北洋军队的枪杆子,他动用各种关系让自己的心腹杨士骧当上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进京后,张之洞果然跟袁世凯斗了起来,慈禧安心了,她就怕张之洞跟袁世凯关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