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八

平叛大捷后的第三天午后,城西下松园一带戒严。一支禁军在夏永济的指点下,对戒严区内的某处坡岗进行了开掘。

在这个坡岗下面,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石窟,那是一座说不清是建于何朝何代的墓穴。由其建筑格局建造工艺上看,那位墓主的身份不凡。据夏永济指称,这座湮没尘埃的地下墓穴,就是蔡京的藏宝之地。当年蔡京派人把他弄到这里,就是为了让他修复里面的残破石壁。

参与挖掘的禁军官兵,都对即将呈现在眼前的神秘瑰宝充满了好奇和期待。宗泽和闾勍都亲临了现场监工。经过数百名士兵的轮番奋战,墓穴的入口终于在子夜前后被挖开。

然而当人们按照夏永济所说的方法打开拱门进入墓穴后,却是大出意料、大失所望。

原来,此墓中尽管墓道曲折面积阔大,却是除了一个石棺和数尊石雕外别无长物。那石棺里也是只有一堆残骸。人们所想象的金堆银山,根本不见踪影。

在大家疑云密布的神色中,宗泽当众质问夏永济所提供的情况是真是假。夏永济斩钉截铁地表示,他有几个脑袋,胆敢欺骗宗留守?此处就是当年他改造过的墓穴,绝无半字谎言。

宗泽指着那空荡无物的墓室问他,这当如何解释?夏永济苦着脸叫屈道,这却怨不得他。因为他只是负责墓穴的加固工程,至于墓穴的用途,他是一无所知。穴中藏宝只是人们的猜测,当然也是他的猜测。至于为什么空无一物,他也是弄不明白。

宗泽又问,是否此墓已遭盗掘?夏永济很认真地观察过后,说看来不像。

宗泽命人举着火把又在墓室内巡视了一番,而后忽然拍额一笑道,蔡京老贼太狡诈,看来世人皆被他蒙蔽了。他煞有介事地在这里虚晃一枪,很可能只是为了转移视线。其真正的藏宝处,恐未必在汴京。

夏永济恍然道宗留守所断不差,肯定是这么回事。草民愚不可及,让各位大人和弟兄们空忙一场,实在是不安,恳望宗留守恕罪。

宗泽颇显大度地挥挥手道,这也怪不得你,你的本意不差。这个藏宝传说由来已久,本官也很关注。如今水落石出,也算是件好事,否则本官尚不知还要再费多少无用之功。在这汴京城里找来找去。遂命部队撤出,戒严解除。

于是,那个所谓的蔡京藏宝之谜,至此便画上了句号。

其实这又是宗泽设计的一出戏,其意就在于更妥善地保护那批宝藏、保护夏永济,也保护他自己。

夏永济所提供的真正的藏宝处,并不在下松园,而是在城西北药朵园附近一个破败的庄园中。当年,势焰熏天的权相蔡京,在汴京除了拥有气象宏伟的名园甲第,还置有多处别院。药朵园附近的这座庄园,就是蔡京的别院之一。但据说是由于这座别院的风水有点问题,蔡京始终未去住过,也没对它进行过整修,因而它显得很不起眼,甚至很少有人知道此园属于蔡京。

靖康之变时,该地曾被辟为金军兵营,整个庄园被金兵糟践得一塌糊涂。当时那些金军兵将们日日在城区里强掠狂搜,却不知就在他们的脚下,便掩藏着极其惊人的财富。

金军撤离汴京后,这里就成了无人问津的废墟。如果企图盗掘,那是方便得很。然而若非真正的知情者,谁能想象到,在这块已经被金军铁蹄践踏得寸草不生的地方,还能留下点什么值钱的东西。

时隔两日后的深夜,真正的掘宝行动在这个庄园里悄悄地开始了。

这次行动没有调集禁军搞戒严,但安排得异常机密。除了预定的参与者,可谓神鬼不觉。

参与这次行动的人员,除宗泽、宗颖、夏永济外,只有包括甘云在内的数十名宗泽的亲兵队员。那些亲兵队员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甘云带领,在庄园内进行挖掘;另一部分由宗颖带领,负责在庄园外布哨警戒。当然所布之哨,均为暗哨。

闾勍没有参加这次行动,甚至故意对此佯作不知。

因为他很清楚,作为前朝罪臣的匿藏财产,一经查没,即应收归国库。况且眼下朝廷囊空如洗,正愁没有进项,若知有此珍宝,岂容截留挪用。可是从宗泽的态度上看,显然是不想将此事上奏朝廷。理由很简单,这笔财富一旦上交朝廷,必将成为赵构之行在的享乐之资,而坚守在抗金前线军旅所急需的军费军饷,还是会没有着落。这是宗泽绝不会甘心也绝难容忍的。毫无疑问,这笔资财落到宗泽手里,必将是要坚决用于对金作战。

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事一旦被朝廷风闻,麻烦就少不了。莫说他闾勍还负有监视宗泽之责,就是没有这项任务,亦是难逃知情不报的罪名。闾勍从内心里是支持宗泽的做法的,但是也不能不顾及自己的处境,那么最好的办法,就只能是装聋作哑置身事外。

因而他主动对宗泽表示,目前由于他正忙于应付平叛后的诸多事务,其余事项无暇参赞,就请宗留守多为担待。宗泽自然是颇会其意,认为闾勍如此处理十分明智,并对闾勍的大力配合充满感激。

至于是否将此事告诉赵榛,宗泽思忖再三,还是决定不说。道理是相同的,如其知情不报,那么这个挪用逆产的主要责任,便被转嫁到了赵榛头上。当下赵榛与赵构的关系十分微妙,最好不要使其间再添嫌隙。因而宗泽考虑此事只可由他一人独担。宗泽知道自己在朝廷中的对头不少,如果得此把柄,不大肆兴风作浪把他整得身败名裂才怪。但为解燃眉之急,他不得不先顾眼前。至于那些后患怎么防范,只能是走一步说一步了。

真正的藏宝地点,在庄园中的马厩下面。

那也是一座不知建造于何朝何代的暗穴。暗穴入地很深,洞口开在一口枯井中。不知底细者,即使在它上面破土建房,也发现不了地下的秘密。宗泽推测,蔡京很可能就是因为知道有此暗穴,才买下的这座庄园。

暗穴分上下两层,宝藏储于下层,上层是为防盗掘而设置的诡道。诡道中机关重重,杀机四伏。但有了夏永济的指点,那些致命的机关便形同虚设了。

将近平明时分,开掘工程顺利完成。等到甘云带人随夏永济入内谨慎探查过、确认已彻底排除了暗藏的危险后,宗泽便亲自援梯而下,进入了藏宝密室。

密室中的宝物令所有的目睹者都眼界大开。

原来密藏于其中者,不仅是金银珠玉,最可贵的是历朝遗宝。其藏品上至商周钟鼎,下至当代均汝,无论汉晋隋唐,可谓应有尽有。毫不夸张地说,从中随便拿出一件,便足以使一户百姓上下几代衣食无忧。宗泽在心中感叹,这只是一个蔡京,这只不过是蔡京庞大财产的一部分。似蔡京这样的贪官墨吏,在朝廷在全国不知有多少。天下的财富都被聚集到了这帮国蠹手里,国富民强从何谈起。

对于那些传世之宝,宗泽认为不可擅动,将来朝廷回銮,应当归存国库。因此他命令,只将金银搬出,而对于那些历代瑰宝,依然就地掩匿。

包括宗泽在内的全体参与此次行动者,在行动前都曾严肃起誓。此刻宗泽神色严峻地再次重申,各位弟兄务必牢记誓言,哪个敢泄密,天地共诛之。后来这些义士无一违誓,皆至死将秘密烂在了肚子里。因而随着日后中原的彻底沦陷,这个秘密便永远地湮没在了世间。

宗泽取出的那批金银,在后来的两河抗金战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若无这笔财富支持,莫说装备平叛之后收编过来的大量义军,就连区区数万留守司军的军需,也是很难解决的。

对于东京留守司何来如许财力竟能保证了沉重的军需,宗泽和闾勍的一致口径是,来自豪门大户的慷慨捐助。朝中有人对此说颇有疑惑,觉得其中恐怕是另有奥秘,然因没有凭据,却也难以妄猜。而皇上赵构则是乐得宗泽不伸手向他要钱,至于宗泽是如何做出的无米之炊,那就懒得多想了。

关于夏永济父女后来的归宿,在此做个简略的交代。

虽然宗泽使用障眼法宣告了蔡京藏宝之说纯属子虚乌有,但出于种种顾虑,夏永济觉得自己还是远走高飞为妙。宗泽也主张他仍须保持谨慎。于是宗泽便付给了他一笔丰厚的酬金,派人将他父女秘密送出了京城。

随同夏氏父女一起离京的还有毛娃。对毛娃这个看似木讷实则机敏且又品性厚道的年轻人,夏永济一看便打心眼里喜欢,在了解了他的身世之后,即生招婿之意。毛娃原就对莲儿暗慕于心,于是这段姻缘一拍即合。

夏永济带着莲儿和毛娃南下后,先去荆湖,后入广南。但尽管一迁再迁,他总是感觉有某种危险如影随形飘忽左右,令他心神不宁。

某夜,他梦见有人言之于他,告诉他如欲彻底避祸,最好移居异域。夏永济一向深信梦谶,便将这话记在了心里。

数日后,他遇一褐面凸额外商,对他的雕石手艺赞不绝口,力邀他去南洋合作。夏永济欣然允诺,携莲儿毛娃跟随那外商途经大越漂洋过海,抵达了一个景色旖旎的神奇岛国。

到了那里,夏永济方知,那个位于南海之中的岛国名唤渤泥,古称婆罗、婆利,早在千年之前,便与西汉王朝互有贸易往来,且对中华文明仰慕至深。那个所谓的外商,实为该国使者,他去宋朝游历的目的,乃是奉命为该国之王宫整修工程寻访民间的能工巧匠。凭着夏永济和毛娃的精湛技艺,在这个伊斯兰国度安居乐业绝无问题。

从此,夏永济一家人便在渤泥落地生根,繁衍下来。

那个唤作渤泥的古国,如今的名称是文莱达鲁萨兰国,简称文莱。在文莱的首都斯里巴加湾市,有一条街道在历史上被冠以中国人名称,沿袭至今未变,其名曰“王三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