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扑朔迷离的身世

乾隆上台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曾静的脑袋砍了,继承了爱新觉罗家族对舆论管制的优良传统,扭转了他父亲极其有限的人权倾向。即便如此,乾隆也无法回避自己的身世问题。

首先,乾隆的出生地就是一个谜。这个谜直接关系到乾隆是谁生的。

出生地之谜

乾隆是中国古代活得时间最长的皇帝,享年八十八岁,算上他当太上皇的时间,也是中国掌权时间最长的帝王。

乾隆在历史上的知名度是非常高的,但是他的身世却不明不白,稀里糊涂,直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确切的结论。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在浙江海宁,有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说乾隆是汉人,金庸把这个民间传说引入《书剑恩仇录》中,我们可以看到陈家洛与乾隆之间离奇曲折的故事。

乾隆身上的谜实在太多了,这些谜直接关系到乾隆继位的正统性与合法性。乾隆的父亲雍正曾被人怀疑继位不合法,对此非常头疼,不得不放下九五之尊的架子平心静气跟书生曾静辩论。最后是越辩越黑。

乾隆上台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曾静的脑袋砍了,继承了爱新觉罗家族对舆论管制的优良传统,扭转了他父亲极其有限的人权倾向。即便如此,乾隆也无法回避自己的身世问题。

首先,乾隆的出生地就是一个谜。这个谜直接关系到乾隆是谁生的。

关于乾隆的出生地,有两种说法:一个是雍和宫,一个是承德避暑山庄。这个说法在乾隆统治早期就出现了。

在清代的官方资料里,乾隆出生于雍和宫。《清高宗实录》里明确写道:“高宗纯皇帝,讳弘历,世宗宪皇帝第四子也……以康熙五十年辛卯,八月十三日子时,诞上于雍和宫邸。”

雍和宫位于北京城东北,现在是一座喇嘛庙。康熙年间,雍正住在这里,那时候叫雍王府。雍正当皇帝后,将自己的王府改成喇嘛庙,更名为雍和宫。

为什么官方记载得明明白白的资料会引起这么多不同的意见呢?

为了证明自己出生在雍和宫,可以说乾隆也是费尽心力,在《御制诗集》里再三提到自己诞生于雍和宫。

乾隆五十年(1785年)正月初七,也就是古代的人日节,女娲在第七天造人,所以这天也就是人的节日。这一天,乾隆到雍和宫礼佛,写了一首诗:

首岁跃龙邸,年年礼必行。

故宫开詄荡,净域本光明。

书室聊成憩,经编无暇横。

来瞻值人日,吾亦念初生。

乾隆在人日这天来雍和宫礼佛,想起了自己当年出生在这里——来瞻值人日,吾亦念初生。写得声情并茂,仿佛是为了告诉世人,我乾隆百分百是在雍和宫出生的。这方面的诗句还有很多,譬如:“斋阁东厢胥熟路,忆亲唯念我初生”“十二幼龄才离此,讶令瞥眼七旬人”“虽曰无生俞宗旨,到此每忆我生初”“尚忆初生我,忽来八十翁”“跃龙池自我生初,七岁从师始读书”……

类似的诗句实在是太多了,乾隆一再强调自己是出生在雍和宫的东厢房。不仅如此,乾隆还在一些诗中作注,强调自己确确实实是出生在雍和宫的。乾隆在诗句下写道:“我确确实实是在康熙辛卯年出生在雍和宫的……我在康熙辛卯年出生在这雍和宫里,到十二岁时离开,祖父把我召到宫里抚养。”

越是强调越是让人怀疑。当时,朝野上下有很多人对此表示怀疑,很多人认为乾隆并不是出生在雍和宫,而是出生在承德避暑山庄的狮子园,乾隆的儿子嘉庆就持有这种看法。说白了,这事可能连乾隆自己都不清楚。

最早对乾隆出生地提出质疑的是军机章京管世铭,管世铭曾多次跟着乾隆到承德避暑山庄打猎,并先后写下三十四首诗记录打猎的过程,其中在第四首诗中提到了乾隆的出生地点:

庆善祥开华渚虹,降生犹忆旧时宫。

年年讳日行香去,狮子园边感圣衷。

管世铭还在这首诗下加了一个注:狮子园是当今皇帝的降生之地,乾隆常常在先帝驾崩的忌日到那里小住几天。

狮子园是承德避暑山庄外面的一座园林,背靠着一座状如狮子的山,是雍正做皇子时的房产。在承德山庄避暑的时候,雍正一家就住在这里。管世铭担任军机章京的时间很长,消息灵通,他说乾隆出生在狮子园,还是有一定可信度的,绝不是信口开河的。嘉庆对此也是认可的。

嘉庆刚刚登基的那年,乾隆在避暑山庄过万寿节,嘉庆写了一首诗,开头两句是:“肇建山庄辛卯年,寿同无量庆姻缘。”嘉庆还在诗下面作了一个注:康熙辛卯年建立山庄,皇父在这年诞生于都福之庭,其中的因缘巧合实在不可思议。都福之庭是各种各样的福气汇聚的地方,意指承德避暑山庄。

第二年,乾隆又在承德避暑山庄过生日,嘉庆又写了一首诗,这首诗下面又有一个注解,明确说乾隆诞生于承德避暑山庄。

嘉庆写的这两首诗都是为乾隆祝寿的,乾隆应该看过。但是,史书没有记载乾隆的反应。估计乾隆是不太高兴的,又不能明说,而嘉庆呢,并不知道老父心中的死结之深。

乾隆的身世为何这么玄乎

雍和宫是乾隆自己坚持的出生地点,狮子园呢,是其他人的看法。那么,乾隆到底出生在哪里呢?

嘉庆十二年,编纂《清高宗实录》和《圣训》的时候,嘉庆审阅书稿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问题。他发现这两本书都把父亲的出生地点写成了雍和宫,嘉庆看着疑窦丛生,怎么会这样呢?皇父明明是出生在承德避暑山庄的。嘉庆心想,这些史官们也太粗心了吧!愤怒之下,嘉庆招来史官们质问:“你们怎么搞的,连皇父的出生地点都搞错?”

没想到史官们居然一点都不慌张,他们不紧不慢地拿出“证据”,所谓的证据就是乾隆自己写的诗文和注脚。很多史书说,面对白纸黑字,嘉庆的疑惑解开了。事实,恰好相反,他陷入了更大的困惑中。虽然他默认史书将皇父的出生地点写成雍和宫,但始终猜不透父亲为什么一定要强调自己出生在雍和宫,后来才想通了:关于父亲的身世,流言太多,只有出生在雍和宫才能断绝流言,如果是出生在狮子园,恰好可以给这些流言可乘之机。

当然,乾隆到底是不是出生在狮子园,嘉庆自己也不知道,也是听人说的。虽然嘉庆在官方文书中同意将乾隆的出生地改为雍和宫,但是并没有把这件事公之于众。

到了道光朝,乾隆出生地再次引起轩然大波。嘉庆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时年六十一岁的嘉庆在承德避暑山庄打猎,突然驾崩,事前没有任何征兆。在驾崩之前,嘉庆的身体很健康,没有什么病,所以关于嘉庆之死又成为清宫的一个谜案,有传言说嘉庆是被雷劈死的。

传闻描述得有鼻子有眼,说嘉庆到达避暑山庄后,稍微休息片刻,就率领大队人马奔向木兰围场。然而,这次非常特别,嘉庆等人围猎了几天,也没发现什么猎物,老虎、豹子、熊之类的根本没看到,就连平常遍地都能见到的麋鹿都很少。嘉庆非常扫兴,决定提前收工,结束秋狩。

没想到回来的路上,天气突变,原本秋高气爽,晴空朗朗,突然之间,雷电交加,大雨倾盆。那么多人,偏偏闪电就击中了嘉庆皇帝,将他击落马下,当场身亡。还有一种说法是嘉庆在承德避暑山庄处理政务,突然之间被闪电电死。这些说法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雷电跟嘉庆有仇,别人不劈,就劈嘉庆。

还有一个说法更八卦,说嘉庆喜欢一个小太监,经常跟那个小太监偷情。这天,来到承德避暑山庄后,嘉庆和小太监玩得更过火,两人在“烟波致爽殿”后面的一个名叫“云山胜地”的小楼里寻欢作乐。就在他们淫乐之时,忽然一道闪电从云层中劈下来,在嘉庆身上炸开,嘉庆当场丧命。

遭雷劈后,嘉庆尸体烧焦,面目全非,没办法收敛入棺。为了防止皇帝被雷劈这样的丑事被外界知道,大臣们经过商议后想出一个办法,把一个相貌和体型跟嘉庆相似的太监绞死,然后再进行尸体化妆。将嘉庆的遗骸放在棺材底部,上面躺着的是经过化妆的太监尸体,通过这种方式掩人耳目,然后将遗体运到北京埋葬。这个说法虽然广为流传,但是没有任何事实根据。

嘉庆这一死不要紧,他的遗诏可害苦了道光了,这份遗诏中再次提到了乾隆的出生地,仍然把乾隆的出生地说成是承德避暑山庄。遗诏说:“皇父乾隆当年就是诞生于承德避暑山庄,今天我死在这里,也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

大臣们都觉得遗诏没问题,把遗诏公开发布,还发往了清朝的各个藩属国。这个新继位的道光皇帝也认为乾隆出生在承德避暑山庄,所以没看出问题。后来,他查《清高宗实录》才发现了问题。出了问题后,他立即快马加鞭,命令以每天六百里的加急速度,让人把发往各藩属国的遗诏追回来。

为了使遗诏与《清高宗实录》一致,道光不得不改写遗诏,把遗诏中乾隆诞生于承德避暑山庄改写成乾隆的画像挂在避暑山庄。

道光为了结束争论,决定一锤定音,将乾隆的出生地定在雍和宫,从此不准朝臣有任何异议。道光甚至修改父亲嘉庆的诗集,把里面说乾隆诞生于狮子园的说法统统改了过来。道光企图断绝“谬种流传”,可惜嘉庆的这些诗早已流传开来,这种修改不但没有起到根绝流言的作用,反而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嫌疑,结果让乾隆的出身更加扑朔迷离。

至今,历史学家还弄不清楚乾隆的出生地究竟在哪里,我们可以作一个猜测:如果乾隆诞生在雍和宫会怎么样?如果乾隆诞生在雍和宫,那么清王室皆大欢喜,一切正统,乾隆是血统纯正的皇帝。站在乾隆的立场上,他肯定坚持自己是出生在雍和宫,不管是不是真的出生在雍和宫。确定了这一点,乾隆自己的《御制诗集》就不能作为他诞生在雍和宫的证据。除非能够找到其他一些证据,否则我们不能根据乾隆自己的说法断定他出生在雍和宫。

管世铭、嘉庆等认为乾隆出生在狮子园,他们都不是乾隆的仇人,没必要故意丑化乾隆,而且丑化乾隆会担很大的风险。所以说,管世铭和嘉庆说乾隆诞生于狮子园肯定是有一定根据的,虽然可以肯定他们都没亲眼见到乾隆出生于狮子园。我们也找不到直接的证据证明乾隆出生在狮子园,但是综合考虑,狮子园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离奇的生母

乾隆的出生地不明不白,难免让人怀疑他的生母出身。

关于乾隆的生母说法更离奇,至少有四种说法。

一、承德的贫家女

道光之后,第一个说乾隆生母有问题的是晚清著名学者王闿运,王闿运不仅是一个学者,也是一个诗人,曾经担任曾国藩的幕僚,交游甚广。在王闿运的《湘绮楼文集》中,有一篇《今列女传》的文章,里面说乾隆的母亲是钮祜禄氏——这点跟正史记载相同,所不同的是正史说乾隆的母亲钮祜禄氏是满族八大家之一,出身名门。但是在王闿运的记载中,不是这样的,钮祜禄氏只是一个满族的贫家女,老家在承德。

对此,王闿运作了非常详细的记载,他说乾隆的母亲住在母家,家里贫穷,没有奴婢。十三岁的时候,她来到京城,最后误打误撞居然被选为宫女,被分配到雍王府做使唤丫鬟。有一年,身为皇子的雍正生了大病,这个宫女悉心照顾他,接连几十天衣不解带,让雍正非常感动,事后,雍正对她非常好,生下了乾隆。

王闿运的这个说法引起了清朝遗老的一片反对声,遗老们提出的反对意见也很在理,他们认为清廷对皇室的血统非常重视,选秀女的要求也极为严格,想混入选秀的队伍是不太可能的。一些对清史素有研究的学者也不赞同王闿运的说法,有些人认为王闿运的文章喜欢自由发挥,没有太大的可信度。

王闿运这个说法之所以流传这么广,也有他的道理,他把乾隆的生母跟承德联系在一起,让人联想到乾隆出生在承德避暑山庄。这个说法是不是真相,或者距离真相有多远就没人知道了,反正它有一定的影响力。虽然信的人不多,却让乾隆身世越来越糊涂。反对者的意见是清廷对血统非常重视,选秀的过程非常严格,应该说这种反对意见不太给力。就血统来说,康熙是满汉混血儿;过程非常严格也不能成为否定过程中出疏漏的理由,美国的监控设施应该很严吧,“9·11”还是发生了。

二、热河行宫的傻大姐

王闿运的说法启发了一些人,有人开始猜测乾隆会不会是汉人女子的后代,这个汉人女子恰好住在热河一带,不正好跟乾隆出生在承德避暑山庄对应吗?

正像胡适说的“大胆猜测,小心求证”,即便是最离奇的猜测也是值得鼓励的,只要能自圆其说。还别说,这个说法还真跟胡适有关,虽然不是胡适提出来的,但是由胡适记录下来的。

1922年初春的一天,在香山双清别墅里有两个人在闲聊,一个是民国初年的国务院总理熊希龄,一个是大名鼎鼎的学者胡适。当时窗外正下着小雨,熊希龄告诉胡适,他曾去过热河行宫,看到行宫内“东宫”(太子园)之前有一座低矮的茅草屋。“东宫”是当年雍正居住的地方,怎么前面有一个茅草屋呢?不伦不类。熊希龄看到这一幕心中泛起阵阵疑惑,便到处询问其中的缘由,但是行宫之内没有人能说出个所以然。

最后,熊希龄找到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宫役,他告诉了熊希龄其中的缘故,胡适在日记中记录了这件事,我们不妨摘录下来:

乾隆帝生母为南方人,诨名“傻大姐”,随其家人到热河营生。时方选秀女,临时缺一名,遂把她列入充数。后来太子(雍正)病重,傻大姐在侍女之列,服侍最勤,四十余日衣不解带,太子感其德,病愈后遂与她有关系,她后来在一个茅棚内生一子,即乾隆帝也。后来乾隆帝就在产生之地作此茅屋,留为纪念。

胡适很赞同熊希龄的“傻大姐”说法,并且认为乾隆确实很像傻大姐的儿子,胡适的这个说法让人很怀疑,乾隆是中国最多产的诗人,怎么像傻大姐的儿子了?从遗传学来说,乾隆确实不像傻大姐的儿子,也许乾隆是一个劳民伤财的皇帝,但他绝对不是个呆滞蠢笨的人,所以从基因的角度来说,乾隆不像是傻大姐的儿子。但乾隆毕竟有雍正这样的父亲,即使母亲真是个傻大姐,也有可能会是很聪明的。所以,遗传学也不能否定乾隆是傻大姐的儿子。

那个老宫役说雍正是太子,雍正明显不是太子,一些人据此说老宫役说话漏洞百出不足为信。这些人过于书呆子了,老宫役是没什么文化的人,在他们眼里,最后当上皇帝的那个人在没当皇帝之前自然就是太子了,跟一个农民讨论茴香豆的茴四种写法,然后证明农民错误,这种做法毫无意义。

所以,老宫役虽然用词不当,但说法未必是错误,但是也没有其他有力的证据证明他说的话就是真相。

这个说法仍然存疑,有待考证。

三、丑女版国母

1944年,关于乾隆生母问题又出现了一个新的版本,《古今文史》半月刊上登载了一篇名为《清乾隆帝的出生》的文章,作者是上海著名的杂文作家周黎庵。

周黎庵参照清朝遗老兼清史学者冒鹤亭的说法,披露了乾隆的出生之谜。周黎庵的观点更具戏剧性,他认为乾隆的生母姓李,是个丑陋无比的汉人女子,在热河行宫里当丫头,干一些粗活。有一年雍正跟随康熙到木兰围场狩猎,射中了一头鹿。大家知道,鹿血有壮阳作用。满族人习惯用鹿血补肾,雍正回到行宫后,让人把鹿宰掉,然后用大碗接鹿血喝。喝着喝着,不觉喝过了头,雍正顿时浑身燥热,血脉偾张。雍正放眼望去,身边又没有妃子,突然一个拿着烧火棍的丑女走了过来。雍正顾不得那么多了,直接拉过这个丑女就地幸御。

之后,雍正就把这事忘在脑后了,他没有料到自己已经播下了种子,这个种子就是乾隆。当年的冬天,雍正跟随康熙回京。第二年秋天,这父子俩又来打猎了。这时,这个姓李的丑女大腹便便,孩子快要生了。她找到雍正哭诉,康熙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气,让人查出来后,痛骂了雍正一顿。

为了避免李氏亵渎了宫殿,康熙指定她到一个马厩里临盆,李氏就在这里生下了乾隆。乾隆登基之后,念念不忘出生时母亲的凄凉光景,每年都要拨款修这个草房,所以这个小小的草房两百多年来一直保存完好。据说,乾隆南巡的时候几次带着皇太后,见过太后容貌的人都说太后奇丑无比。

周黎庵的观点是建立在冒鹤亭说法的基础上,而冒鹤亭是一个有来头的人,他曾经担任过热河都统的幕僚,这个说法他也是从热河行宫的宫监口中得知。

如此一来,我们可以看到乾隆的生母经过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从满族贫女到汉族傻大姐,再到汉族丑女——整个过程中,清朝国力在不断下降,乾隆生母的身价也在呈不断下降的趋势。故事虽然越来越具有戏剧性,也显得越来越完整,更加能够自圆其说。

台湾地区学者庄练和历史学家高阳都赞同这个说法,并为此进行了论证。庄练经过大量考证后,认为正史中关于乾隆的身世记录是捏造的,乾隆应该出生于热河行宫,母亲是李氏。

庄练提出三条证据证明乾隆的生母是李氏。

一、根据《清圣祖实录》的记载,康熙五十年七月,皇子雍正曾专程到热河向康熙请安,这个时间恰好是乾隆生母临盆的时候,康熙召雍正到热河,就是为了向他询问这件事。

二、管世铭曾经再三提到乾隆诞生在狮子园。

三、官方史书《热河志》专门将这间简陋的草房写进史书中,并和其他典雅的楼阁一起写入狮子园的房屋中,这足以证明草房非同小可。

这三条证据足够证明乾隆的生母是李氏吗?说实话,不能够,证据不足或者说没有直接证据。雍正确实在康熙五十年去热河请安,但是史书没有记载康熙是让雍正和李氏对质,而是让他过去度假休闲。针对第二条证据,就算乾隆出生在狮子园,也不能证明他就是李氏生的。那个引起争议的草屋虽然疑点重重,但也不能据此猜测乾隆的母亲是李氏,她就是在这里生下乾隆。

有“历史刑警”之称的高阳也认为乾隆的母亲是李氏,他也有自己的证据:

一、根据《清会典》的规定,亲王可以封侧福晋四人,但雍正当皇子时只有两个侧福晋,分别是年氏和李氏,钮祜禄氏是满洲八大族之一,父亲是四品内大臣,如果她真的生下乾隆的话,理应享有侧福晋的名号,但是在雍正继位之前,她一直是格格,地位很低。

二、高阳的第二个证据是乾隆在给钮祜禄氏上尊号的时候,从来没有用“诞育”二字。高阳说,在清朝,凡是因为生子而被尊为太后者都会在尊号前加上“诞育”二字,但是乾隆在给钮祜禄氏上尊号的时候,只用了“鞠育”这样的字,高阳认为这是抚养而不是生养的意思。

高阳的第一个证据多少还有一些道理,第二个证据出现了漏洞,在古汉语里,鞠育既有抚养的意思,也有生养的意思,最早见于《诗经》:“父兮生我,母兮鞠我。”父母生我养我的意思,“鞠育”的正确解释是“生养”。

综合来看,认为乾隆的母亲是丑女也不是完全凭空捏造,但是缺乏强有力的证据。这个观点要想让人完全信服,必须挖掘出更多的证据。

四、正史中的版本——钮祜禄氏

正史中的白纸黑字写着乾隆的母亲是钮祜禄氏,钮祜禄氏是满族的一个豪族,出了不少大人物。不过,乾隆生母的这支钮祜禄氏则显得相对寒碜,没出现什么大人物,是大族中比较寒微的一支。钮祜禄氏的父亲只是个四品官,祖父没有一官半职。

根据正史记载,钮祜禄氏也是在十三岁的时候被选上秀女,进入雍王府伺候雍正。她的姿色和才貌都不是特别出色,身份一直是格格,相当于小妾。钮祜禄氏比雍正小十四岁,虽然年轻,可惜雍正对她没多少怜惜之情。雍正当上亲王后,钮祜禄氏的地位没有任何改善。

进入雍王府七年后,她生下了唯一的孩子乾隆。但是,她却没有因此而富贵,一直当着格格,直到雍正登基,她才被封为妃子,当时乾隆的地位已经很高了,在康熙生前,非常喜欢这个孙子,甚至有传言说康熙就是为了将来让这孙子当上皇帝才传位给雍正的。基于这一层原因,雍正登基后,钮祜禄氏的地位有了明显的改善,先是被封为熹妃,后来又晋升为熹贵妃。

乾隆登基后,钮祜禄氏被尊为皇太后,作为一个女人,她登上了至尊的地位,但是依然不改淳朴的本色。以前,在雍王府的时候,她的身份其实就相当于一个女仆,干很多粗活。当上太后,她并没有养尊处优,仍然保持着平常人的那种朴实。钮祜禄氏没多少文化,作为一个太后,她从不干涉朝政,而且生活节俭,是一个慈祥善良的老妇人。

这个钮祜禄氏的身体也非常健康,由于长期从事体力劳动,晚年时她仍然显得健朗,经常跟着乾隆出巡,游山玩水,爬山的时候健步如飞。这个老妇人活了八十五岁,乾隆的高寿显然是继承了她的基因。

钮祜禄氏是一个慈母,乾隆是一个孝子,母子的关系非常融洽。乾隆知道母亲早年受了不少苦,所以想极尽孝道,让母亲晚年享尽福气。乾隆经常去母亲那里请安,亲自伺候母亲吃饭,还常把母亲接到自己居住的圆明园里面来。每逢给母亲祝寿,乾隆都是极尽奢华,一定要把太后的寿诞做得比自己的生日更加隆重。乾隆的孝心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他居然让人把母亲掉的头发收集起来,然后存放在一个金塔里面,称为金发塔。

在乾隆的诗作里面,有大量歌颂母亲的诗歌,如果说乾隆的孝道完全是作秀的话,那一个人还不得累死,所以这里面肯定是有真情实感的。母亲病逝后,乾隆悲痛欲绝,穿孝服,跪在母亲灵前不起,昼夜不进食。此后近一年的时间,这个诗情满腹的皇帝居然没写什么诗。

母子之情如果可以作假的话,那我们只能感叹乾隆作秀的功夫太强了。所以,我们倾向于认为正史中记载的钮祜禄氏就是乾隆的生母。

那么,这是不是证明乾隆就是出生在雍和宫呢?不一定,一个折中的理解是乾隆出生在狮子园,生母就是身份相对低微的钮祜禄氏。乾隆之所以一再强调自己出生在雍和宫,就是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猜测和流言,这些流言不仅会玷污自己,也会玷污母亲,为此,他不惜编造一个善意的谎言。

陈阁老的儿子

关于乾隆身世最离谱的传说莫过于流传在浙江一带的偷龙换凤的传说。这种说法在清末开始流传,之前的传说都还肯定乾隆的父亲是雍正,只是母亲不明不白而已,这个传说干脆说乾隆的生父不是雍正,乾隆是浙江海宁陈阁老夫妇的儿子。

传说中,乾隆的生父是陈世倌,是杭州海宁的一个盐商,俗称陈阁老。这人在康熙年间入朝为官,与雍正的关系非常好,往来比较密切。某年某月某日,雍亲王的一个妃子和陈阁老的妇人在同一天都产下了孩子,雍亲王那边生的是女儿,陈阁老这边生的是儿子。听说两家同日生产,雍亲王非常好奇,让陈阁老把孩子抱到王府上来看看。

雍亲王夫妇看到这个孩子后,特别喜欢,竟然产生了调包的想法。

良久,雍亲王把孩子抱了出来,送还给陈阁老,然后就送他出府。陈阁老回家后,打开襁褓,发现之前的大胖小子变成了丫头。陈阁老大惊,但他很清楚这件事情关系重大,一旦漏了风声,可能会搭上全家性命。所以,他让家人不要声张。

没过多久,陈阁老就辞职回乡,精心抚养女儿。这个被换走的儿子,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

这个传说一出炉,就迅速流传开来,而且越来越多的人找到一些“证据”印证着这个传说。有人说,乾隆六下江南,四次住在陈阁老的家里,其实就是为了探望亲生父母。还有人说乾隆在海宁屡次召见陈家子弟,对他们勉励有加,如果不是关系特别,有必要这么好吗?更有人绘声绘色地说,乾隆为陈阁老亲自书写了两块匾额,一个叫“爱日堂”,一个叫“春晖堂”,我们还记得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诗句,春晖是用来歌颂父母之爱的。乾隆题的两块匾分明就是在暗示陈阁老是自己的亲生父母嘛!因为这层关系,陈家在雍正和乾隆时代飞黄腾达,得到了很多特殊照顾。

这个传说听起来非常动人,有鼻子有眼。那么,雍亲王的女儿后来怎么样呢?传说也给出了合理的结局。陈家对这个女儿非常好,给她最好的教育和优待,长大后,她嫁到常熟的大姓蒋家里,她的丈夫是大学士蒋廷锡的儿子蒋溥。蒋家对这个“公主”也非常看重,特地为她盖了一栋豪华的楼阁,人们称之为公主楼。这个公主嫁到蒋家后,还带来了自己的嫁妆,嫁妆里面有御赐的金莲花,可以证明公主的身份。

这个传说非常完整,很容易让人相信,在民间流传得非常广,从金庸的《书剑恩仇录》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其影响力。在《书剑恩仇录》中,乾隆是陈阁老的儿子,刚出生没多久就被雍正强行换走。陈阁老托红花会的总舵主于万亭秘密进宫,把自己的亲笔信交给乾隆,在信中,陈阁老将当年偷龙换凤的经过详细讲了出来,还指出乾隆左腿有一块胎记。得知身世后,乾隆向乳母求证,乳母所讲跟陈阁老一样。书中最精彩的一个地方莫过于乾隆的同胞兄弟陈家洛劝乾隆以民族大义为重,恢复汉人江山,可惜没有成功。虽然是亲兄弟,终因为环境不同造成了思想上的差异。陈家洛最后以悲剧收场。

对于这个传说,著名的清史专家孟森进行了严密的考证,得出结论:乾隆不可能是陈阁老的儿子。

我们来看看孟森的分析吧!

一、从历史记载的乾隆跟陈阁老的关系来看,他们不可能是父子关系。在清宫档案中,乾隆六年陈阁老因为犯错被革职,乾隆还当面责备陈阁老猥琐无能,不称职,总之是领导骂下属的话,丝毫不讲情面。而且乾隆对陈阁老的责骂并不只有这一次,很多时候都是在公众场合。如果是父子关系,这是很难想象的。孟森还指出,陈家鼎盛并不是因为跟乾隆的关系,这个陈家本来就是海宁的大族,在明朝末期就开始发迹,在康熙和雍正时登上了顶峰。在乾隆时期,陈阁老并没有得到特殊的关照,反而不断走下坡路。

二、陈阁老家里确实有“爱日堂”和“春晖堂”两块匾,但孟森考证出来这并不是乾隆题的,而是他的祖父康熙题的。所以,这块匾暗示陈阁老夫妇是乾隆父母就纯属瞎编。

三、乾隆六下江南,四次住在陈阁老家里,并不是为了探望什么父亲,而是为了视察钱塘江修坝工程。钱塘江大坝关系到国计民生,对国家的财政和漕运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乾隆才对此高度重视。在海宁县里,陈阁老家里的条件最好,乾隆住在他这里也就丝毫不奇怪了。乾隆第一次住进陈阁老为他修建的隅园里,就为这园子取名为“安澜园”,可见他的目的是希望钱塘江平稳,造福苍生。乾隆在安澜园确实住过四次,但从来没有召见过陈阁老的子孙。

四、雍正没必要实行调包计。在乾隆出生之前,雍正已经有了一个八岁的儿子弘时,而且有一个王妃正临盆。雍正又不是没有儿子,没有必要拿别人家的孩子来为自己增加筹码,再说了,当时皇位争夺激烈,到底谁继承大统谁都不清楚。如果雍正当不上皇帝,纵使抱来这么一个儿子又有什么意义呢?雍正是一个做事非常谨慎的人,这么精明的一个人不可能做出对自己不利的事情。他调换别人的儿子,这事一旦被揭发,前途尽毁,他有必要冒这么大的风险做这弊多利少的事情吗?

五、根据清王室的规矩,换子的可能性太小。如果王府中有皇孙诞生,必须立刻上报,宗人府再写专门的奏折给皇帝,然后皇帝为皇孙取名。如果雍正当年生了个女儿上报,后来又变成了一个儿子,他怎么跟上面交代呢?上报程序非常严格,雍正要想瞒天过海难度太大。

六、传说中雍正的女儿最后嫁给蒋家,而且蒋家为他修建了一座“公主楼”,但是经过考证发现,常熟人都不知道家乡有什么“公主楼”,连蒋家后人也不知道,甚至连“公主楼”的遗址都找不到。而且,那个所谓能证明皇女出嫁的金莲花,在清宫嫁女档案中也找不到这么个东西。

经过重重考证,孟森认定乾隆是海宁陈家的儿子纯属虚构,既没有事实的根据,也没有逻辑的说服力。

考虑到这个传说产生于清末,当时正值“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思潮兴起,这个传说的目的当然不只是娱乐,更多的还是汉人的排满意识,有浓重的政治意识,其目的是为了应和“恢复大中华”的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