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1] 美国人对物质福利的喜好[2]

美国人普遍爱好物质福利。虽然对于物质福利的热爱方式各不相同,但至少在美国这是一种人皆有之的情感。美国人普遍看重身体需求的满足,以及为生活创造一些小便利等。

在欧洲,我们也可以看到某些类似的现象,并且日益变得明显。

在导致两洲产生这种相同现象的众多原因当中,有几个原因与我讨论的问题比较接近,所以我在这里将会进行阐述。

如果有几个家族世代相传并且保有财富的话,那些享受到这些物质福利的人就不会认为他们在独享这种好处。

在顺利获得一种一直期望得到的贵重时,人们并非出于最激动的状态。最让人激动的时刻,是在想要得到这种贵重之物但却未能完全如愿的时候,这时人心会获得一点满足,但是却时刻担心失去这点满足感。

在贵族制社会,对于富人来说,他们从来不知道在他们的现实生活之外还存在一种不同的生活,他们也根本不担心自己的生活会发生变动。因此,对他们来说,生活的目的不在于物质福利,而在于生活的方式。可以说,物质福利在他们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东西,他们完全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他们天生就爱好物质福利,并且能轻易地得到满足,因此,他们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做那些更困难和更伟大的事情,而他们也乐于如此。

正因为这个原因,有些贵族对于物质福利的享受十分轻视,即使需要放弃这种享受,他们也会表现得十分坚毅。推翻贵族制度的几次革命都向我们证明了这一点,那就是过惯了安逸生活的人往往容易忍受清苦;而历经千辛万苦才得以享受安乐生活的人,在失去幸福的之后,反而很难继续生活下去。[3]

当我们将注意力从上层阶级转到下层阶级的时候,也可以发现类似的现象,但其产生的原因则不同。

如果一个国家被贵族所统治,并且社会安定,那么在这个国家中,一般老百姓会安于贫苦,而富人则惯于显摆。对于富人来说,他们之所以从未为物质享乐操心,是因为他们能轻易得到这些东西;穷人之所以没有致富的,是因为他们看不到希望并且没有强烈的享乐欲望。[4]

在这种社会里,穷人完全把想象力放在来世。他们的想象力受到现实生活艰苦境况的束缚,无法想现象在现世得到美好的生活,只好寄希望于来世。

相反,当等级的界限与特权都不复存在,财产日益变得分散,教育和自由变得普及的时候,穷人开始产生有追求享乐的想法,而这时富人则会害怕失去享乐。[5]结果,出现了许多小康之家。过上小康生活的人获得物质享乐后仍不会满足,因为他们历经艰辛得到这种享受,他们在享受这种物质生活时仍显得战战兢兢。

因此,他们会一直去努力地追求物质享受,在实现心愿之后会非常热爱并害怕再度失去这种享乐。

在我看来,人热爱物质享乐的情感最受出身低下和贫苦家世的影响和制约。从本质上讲,这种追求物质享乐的激情是属于中产阶级的一种激情。它随这个阶级的发展而发展,随这个阶级的壮大而壮大,当这个阶级占据优势地位时它也是如此。这种激情不仅存在于中产阶级,它还会逐渐向上层阶级和普通民众阶级扩散。

在美国,我遇到的所有贫穷公民,无一例外都对富人的享乐表示向往和羡慕,他们一心想着如何获得一些命运没有赠予自己的财富。

不过,另一方面,我在美国见到的富人,没有一个不重视物质享乐。但是这种态度却常常出现在最富裕和最放荡不羁的贵族身上。

美国的富人大部分都经历过贫穷。他们饱尝辛酸,长期处于困境之中,对贫困深有体会,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最终获得胜利,所以他们不会轻易失去奋斗激情,依旧会像以前一样沉醉于一些小小的享乐之中。

我并不是说美国和其他国家是不同的。大部分富人都不是凭借继承遗产或者不费心力就过上富裕生活的。但是,即便如此,他们依旧非常向往物质生活带来的享乐。在美国,对于物质生活享乐的喜好正在变成一种普遍和主流的社会现象,而且开始占据人心,将所有人都卷入这股旋涡之中。[6]

注释


[1]1. 在美国,人们对优越物质生活的喜好是非常普遍的。为什么会如此?

(1)在贵族社会中,由于生活在上层阶级的人从来就没有靠自己获得优越物质条件,或者说也不会害怕失去它,因此将自己的热情放在了其他的地方,其他更为高尚的地方。而生活在底层阶级的人也不会具有改变自己命运的想法,自己离物质财富也很远,因此不会产生对它的渴望,他们将自己的想象并没有投入到现世之中。

(2)在民主国家中则正好相反,每个人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物质财富,也唯恐自己失去它。这就让人们在这一点上总是感到十分焦虑。(YTC,CVf,第29页)

草稿中,这一部分的结构第一次是这样组织的:

美国人对物质福利的喜好。

1. 美国人对物质享乐的喜好。

2. 对物质享乐的喜好在贵族社会和民主社会中分别造成的不同影响。

3. 美国中出现的一些奇怪的教派。

4. 美国人永远躁动的内心。

5. 美国人对物质享乐的喜好是如何与对自由的喜好以及对公共事务的关系联系起来的。

6. (民主社会中)身份条件的平等是如何将美国人带上产业行业的道路的。

7. 美国人的宗教信仰是如何将他们对优越物质生活的过度喜好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的。(草稿,卷1)

[2]在草稿中有一卷,上面的标题是“关于物质享乐章节的草稿和一些观点”。这一卷包含了关于这一章和后面几章,直到第18章的草稿中的注解和重要文件,也包含第18章。这一章节的草稿中还包含了另一沓文件,封面上有着这样的注解:

“是什么让民主时代中的人对财富的喜爱胜过了其他热情。”

应当在本书的书写进程中加上这一章,大概放到产业事业的章节之前吧。

就抱负来说,让人们从雄心壮志中转移开来的东西,只是对钱财的一点点觊觎。

人们将自己投身于对钱财的一点点追求之中,只是对另一种事物追求的开端,当人们长期陷入对财富的追求之中时,便再也不可能从那里面挣脱出来了。

我认为将这一点放到关于物质享乐的内容之前。对财富的渴望与物质享受的渴望是很相近的,但是也有着区别。

这一沓文件中只有唯一的一页上有着如下特殊的注解:

“规律性,生活的单调性。

“这并不是民主的,而是商业的,或者至少它只是在民主推动工商业的范围中是民主的。

“在这当中也是存在宗教习惯的。”

在另一处也写着:“在贵族社会中,即便是工匠的生活也是多姿多彩的;他们有着自己的消遣,有着自己的礼节,有着自己对于热爱的诠释,这可以让他们从工作的枯燥之中将注意力转移出来。他们的肉体紧缚于他们的职业之上,他们的灵魂却是自由的。

“而民主国家中的情况则不一样。”(草稿,卷1)

[3]“拜伦曾谈论到,他在旅途当中,很容易就会感到厌倦,而他的贫困则是让他的侍者感到绝望的原因。还有千千万万的人也会做出这样的抱怨。”(草稿,卷1)拜伦1831年1月17日写给他母亲的信件;《拜伦勋爵与他一位朋友的通信》(巴黎:A与W. 卡里格纳尼出版社,1825年)I,第21—22页;这个出版社还出版了这部作品的法文版本。

[4]这两种不同的政府是怎样促进人们对金钱的喜好的。

在贵族国家中,人们追寻财富是因为财富意味着权力。在贵族阶层中,人们追寻财富是为了得到安慰,因为他们被权力排除在外了。而在民主国家中的人似乎才是最没有理由追寻财富的。正如在其他国家一样,民主国家中的普通人会毫无疑问地为了财富一直奋斗;但是有着巨大野心的人既不会将财富当作主要的目标,也不将它当作是一种权宜的临时替代品。

你也许会反对我,说美国人尽管建立了一个民主社会,但是他们对金钱的喜好已经过度,在每天都在朝着民主社会发展的法国,人们对金钱的喜好都在与日俱增,变为人们的一种主要情感。我会回答说,政治制度能人们的思想倾向中能起到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如果说在法国的人民和美国的人民都对金钱十分喜好,那只能说法国的道德观念,信仰和品行开始变得堕落了,而在美国,是因为国家的物质条件使得人们这种爱钱的欲望变得强烈。尽管在这两个不同的国家之中都存在有民主的制度,但是让人们产生对金钱的喜爱的并不是这种民主制度。(YTC,CVa,第53—54页)

1831年5月28日,托克维尔从纽约写信给他的哥哥爱德华,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我们所在的地方真的像是另一个世界一样;政治热情只是表面现象。人们内心深处的热情,那种唯一能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热情,是对金钱财富的追求,人们有一千种方法可以获得财富,而不会对国家产生影响。我想你一定是想盲目地将这种情况与欧洲的国家进行比较,然后找出能适应欧洲国家的方法吧;我在从法国出发之前也是这样想的;我在研究我现在所在的这个国家的社会时也更是这样觉得;这是一个商人的国家,当一个人的工作为他留出闲暇时,他会将自己置身于公共事务中。(YTC,BIa2)

[5]“让民主国家变得以自我为中心的,并不是组成这个国家的完全独立公民,也不是时常能够达到独立状态的公民。”(YTC,CVa,第7—8页)

[6]“另一个原因。在民主社会中人们在具有比他人更多的财富中只能享有‘可见’的好处。这能够解释人们对‘财富’的渴望,并不能解释人们对‘物质享乐’的喜好。这两者之间是非常相近的,然而却又存在着区别。财富在这里成为了欲望的工具,来源于贵族中的骄傲则站到了它的对立面;人们便想把自己同其他那些没有钱的人区别开来。”(草稿,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