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

从16世纪到18世纪,波兰翼骑兵的历史一共约两百年。这两百年中包括了波兰国土面积最大、军事实力最强盛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和周边强邻的战斗中,波兰以强大的军事实力威震东欧。然而,随着技术和战术的发展,在“大洪水”的冲刷下,波兰-立陶宛联邦这个强盛一时的大国走下了巅峰。在哥萨克人的轻骑和瑞典方阵的夹击下,翼骑兵和他们所代表的波兰国家一样,一步一步日薄西山。而北方战争的炮声,也预示着波兰国家的进一步衰弱。这两百年中,作为波兰军事力量主体和象征的翼骑兵,其兴衰也从一个侧面为我们展示了波兰如何走向极盛,又是如何走向衰落,乃至最终被曾经臣服于自己的邻国逆袭的历程。

尽管故事的结局不算圆满,但是作为昔日强大、独立的波兰国家战斗力最强同时也是最有特色的骑兵,翼骑兵不仅有理由成为波兰民族昔日辉煌历史的象征和标志,也有理由在世界强军中占有一席之地。直到今天,我们仍然能在波兰的军队标志等不同的地方,看到翼骑兵昔日飘扬的羽翼。

◎ 波兰发行的翼骑兵主题纪念币,一套三枚。

◎ 法国圣奥梅尔(Saint-Omer,在北部-加莱海峡大区)的波兰第一装甲师纪念碑。波兰第一装甲师(1 Dywizja Pancerna)是二战中西线由波兰流亡政府指挥的一支军队,该军参与了诺曼底登陆、法莱斯包围战等西线的一系列战斗。纪念碑上绘有波兰国徽(左上)和该师徽章(右上),该师徽章即为翼骑兵的头盔和翼饰。


[1]英文有时会称其为“Polish winged hussar”,以和一般的骠骑兵“Hussar”相区别。

[2]特兰西瓦尼亚(Transylvania,匈牙利语称艾尔德利,德语称齐本布根)在历史上属于匈牙利,由塞克勒人(匈牙利化的突厥人)、匈牙利人和萨克森人(即日耳曼人)共同统治当地的罗马尼亚平民(所谓“三族共治”)。一战后这一地区归属罗马尼亚。此地以吸血鬼的传说而闻名。

[3]斯特凡·巴托雷(波Stefan Batory),匈牙利语称巴托里·伊斯特万(Báthory István),1576年当选波兰国王,1577年5月1日正式加冕。传说中饮用少女鲜血或用鲜血沐浴的吸血鬼“血腥伯爵夫人”巴托里·伊丽莎白(Báthory Erzsébet)是他的表姐。

[4]此处的“统帅”其实就是盖特曼(波/英Hetman)。盖特曼这一称呼最初由捷克人使用,至今捷克的州长仍称为盖特曼(捷Hejtman)。波兰(及立陶宛)军队中的盖特曼是仅次于国王的统帅,最初为特设,后来变为常设,波兰王家(英the Crown/波koronny)、立陶宛(波litewski)军队中均有此职务,后又各有正、副之分,共4人〔分别称为大盖特曼(英Great Hetman/波Hetman wielki)和陆军盖特曼(英Field Hetman/波Hetman polny),前者为主,常居于首都;后者为辅,多负责野战〕,4人中以波兰王家大盖特曼(Hetman wielki koronny)为最高。同时,盖特曼又是乌克兰哥萨克军队首领的称号(俄Гeтмaн/乌Гeтьмaн),赫梅利尼茨基起义后成为乌克兰盖特曼政权(英Hetmanate/乌Гeтьмaнщинa)的首领,一战后德国控制下的乌克兰政权也使用过这一称号。本文中为区别,将波兰王家军队和立陶宛军队的大盖特曼和陆军盖特曼分别称为统帅和副统帅,而乌克兰的盖特曼仍称盖特曼。

[5]他在位期间将波兰首都从克拉科夫迁往华沙。

[6]克卢希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宇航员尤里·加加林少校的故乡。

[7]采措拉(Cecora/罗Țuțora),今属罗马尼亚雅西县。茹凯夫斯基战死后首级被奥斯曼人斩下送往伊斯坦布尔。值得一提的是,1595年,当时还是波兰王家副统帅的茹凯夫斯基曾经在此处大破鞑靼-奥斯曼军队。

[8]被俘贵族包括:斯·茹凯夫斯基之子武卡什·茹凯夫斯基、波兰将领斯坦尼斯瓦夫·波托茨基(未来的波兰王家统帅),以及当时尚臣服于波兰的乌克兰哥萨克军官、文书博格丹·赫梅利尼茨基。

[9]黄水,或译若尔特耶沃德(俄Жёлтыe Boды/乌Жoвтi Boди,黄水为意译)。战场在今乌克兰基洛夫格勒州黄水镇附近。该地为乌克兰铀矿产地。

[10]扬二世·卡齐米日·瓦萨在即位前是一名耶稣会的红衣主教,后来由于国内内战爆发,他被迫退位之后,选择去法国继续做一名教士,这在波兰国王中也算一个异数。他的心脏至今仍然安葬于法国巴黎的圣日耳曼德佩修道院(Abbaye de Saint-Germain-des-Prés)。

[11]白采尔科维(俄Бeлaя Цepкoвь,意译为白教堂),位于乌克兰基辅州。苏联农业学家特罗菲姆·李森科(Tpoфим Лыceнкo)、二战中第一女狙击手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Людмилa Пaвличeнкo)都是白采尔科维人。

[12]被处决的将领包括马尔钦·卡利诺夫斯基统帅的儿子萨穆埃尔·卡利诺夫斯基、炮兵将领齐格蒙特·普日耶姆斯基(Zygmunt Przyjemski),以及贵族马雷克·索别斯基(Marek Sobieski,未来的波兰国王扬·索别斯基的兄弟)等人。

[13]一般意义上波兰历史上的大洪水时期特指1655-1660年期间的波瑞战争(小北方战争,和18世纪初、彼得大帝时代的大北方战争相对),有时也称“瑞典大洪水”(Potop szwedzki);广义上的大洪水则包括了赫梅利尼茨基起义即随后的波俄战争等一系列战争。

[14]普鲁士的前身原为条顿骑士团。1410年坦能堡战役中,波兰-立陶宛联军击败条顿骑士团后,骑士团逐渐衰落,西普鲁士被并入波兰(称王家普鲁士)。1525年,仍然占有东普鲁士的骑士团国宣布世俗化,建立普鲁士公国,并改宗新教,为波兰的附属国。1618年,出身霍亨索伦家族的勃兰登堡侯国选帝侯约翰·西吉斯蒙德继承公国王位,勃兰登堡选候国至此与普鲁士公国联合,称勃兰登堡-普鲁士,即为未来普鲁士王国的前身。

[15]据说当奥斯曼人开始围城后就在夜间挖掘靠近城墙的坑道,一个住在城墙附近早起磨面粉的面包师听到了他们的动静,迅速将情报报告给守城将士。于是维也纳人得以提前做好准备,并成功挫败了奥斯曼人的进攻。当维也纳之战最终取得胜利后,城里的面包师们将面包制成土耳其人的新月(一说弯刀)形状,以表示是他们在战争中最先见到土耳其人。后来出身哈布斯堡家族的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路易十六的王后,在法国大革命中被处决)将这一食品带到了法国,这就是法国牛角面包的来历。

[16]和翼骑兵不同,波兰枪骑兵的起源是依附于波兰-立陶宛联邦的鞑靼人(即立陶宛鞑靼人)。“枪骑兵”一词也是来源于鞑靼语“青年”(Oglan)一词。因此虽然同样是以长枪为主要装备的骑兵,但说枪骑兵是翼骑兵的继承者,严格意义上并不正确。

[17]这个词来源于德语的“Rittmeister”。后来波兰军衔中的装甲兵/骑兵上尉也沿用此词(至1947年)。虽然本意是“骑兵队长”,但在波兰-立陶宛联邦军队中,拥有这个头衔的可能指挥一个骑兵或者步兵的连队,也有可能是大规模的部队,因此本文不翻译成“骑兵上尉”,而是译成“队长”。下文的其他称呼也同样处理。此词俄文中拼作“Poтмиcтp”,也是(沙俄)骑兵大尉之意。另外,苏联坦克兵主帅罗特米斯特罗夫(Poтмиcтpoв)的姓氏也来源于此。

[18]这个词即俄语的“同志”(тoвapищ)一词。

[19]后来波兰上尉军衔沿用此词。俄语拼作“Пopyчик”,也是(沙俄)骑兵上尉之意。

[20]现在波兰少尉军衔沿用此词。俄语拼作“Xopyнжий”,也是(沙俄)哥萨克骑兵少尉之意。

[21]或译为“披甲哥萨克”,他们的作用是辅助和配合翼骑兵作战。和翼骑兵相比,他们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身着链甲而非板甲,其装备除了长枪外,还有弓箭和盾牌。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Kozak(复数形式为Kozacy,和波兰语的哥萨克拼写相同)并非哥萨克,因此“披甲哥萨克”的翻译其实是错误的。

[22]亨里克·瓦罗亚(Henryk Walezy)即亨利·瓦卢瓦(Henry de Valois),法国人,1573年当选波兰国王,称亨里克三世。但是加冕时间不长,其兄法国国王查理九世去世,他便放弃波兰王位,回国即位法国国王,即亨利三世。在他之后当选波兰国王的即为斯特凡·巴托雷。他是法国瓦卢瓦王朝最后一位国王,也是波兰自由选王制实施后第一名由贵族议会选出的国王。

[23]后来波兰上校军衔沿用此词。俄语作“Пoлкoвник”,也是上校之义。

[24]黑骑兵(Reiter)是“黑色骑兵”(德语Shwarze Reiter)的省略,这是当时一种德意志式骑兵,身着黑色重甲,主要武器为佩剑和两把(甚至更多)手枪,因此有的地方也翻译成手枪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