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洗运动的逐渐结束
1930年代苏联出现的大清洗、大镇压运动同当时的国内外形势以及联共(布)缺少执政经验有关,但达到如此骇人听闻的地步,斯大林应承担主要责任。他提出阶级斗争日益尖锐化的理论来说明镇压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并以至高无上的领袖权威亲自领导了这场大清洗,迫害一切他不信任不喜欢的人,包括他的亲属、密友和得力部下。斯大林亲自批准枪决的有:他以前在民族事务委员部的副手布罗伊多,他的朋友、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阿·叶努基泽,曾被斯大林称为“真正青年领袖”的亚·科萨列夫,他的“哲学老师”扬·斯特恩,同他一起做过地下工作的亚·索尔茨,他十分器重的著名侦察员乌里茨基,被他树为标兵的副外交人民委员列·卡拉汉。
斯大林充分利用苏维埃体制的缺陷,依靠内务部和检察院,破坏法律,恣意横行,无人能拦,也无人敢拦。他还利用群众对官僚的不满,对国际局势日趋紧张的担忧,制造遍地有间谍特务的谎言,把矛头指向一切他所称的人民敌人,把一场灾难和罪行导演成保卫革命的战斗。
斯大林亲自坐镇指挥镇压行动。1937~1938年,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接见内务部领导人278次,时间多达834小时。[166]斯大林和他的左右手批准处决大批领导干部。在俄罗斯总统档案馆里,保存着叶若夫在1937~1938年间向党中央政治局呈报的383份名单,涉及44465名党政军领导干部,其中39000人被确定为枪决。就目前可以看到的档案,在所有上报的名单中,斯大林签署批准名单的362份,莫洛托夫373份,伏罗希洛夫195份,卡冈诺维奇191份,日丹诺夫177份。[167]斯大林和莫洛托夫在1938年12月12日一天就批准枪决3167人。斯大林等人批准的名单实际要比上面提到的多。因为在这些名单上常常还有其他领导人的签名,有许多文件在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后失踪了。[168]
在大清洗大镇压中,斯大林的助手起了恶劣作用。莫洛托夫积极参与和组织大清洗运动,特别是对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镇压。伏罗希洛夫则对镇压军队将领负有直接责任。卡冈诺维奇亲自组织了许多镇压行动,扮演了一个瘟神的角色。叶若夫、亚戈达、贝利亚、乌尔利赫、维辛斯基等则是第一线的刽子手。此外,日丹诺夫、赫鲁晓夫、米高扬、马林科夫都卖力推行清洗镇压活动。可悲的是,后来被迫害处死的波斯特舍夫、柯秀尔、邱巴尔也积极参与了镇压行动。1938年秋,苏联民间流传说,苏联全境只有5个人确保不会遭镇压——斯大林、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卡冈诺维奇和叶若夫。当1938年2月叶若夫被解除内务人民委员职务时,人们既惊讶又困惑。后来将5人改为6人,用贝利亚和日丹诺夫替代了叶若夫。[169]
这场漫无节制的清洗和镇压不仅引发人民的不满和恐慌,而且造成社会的动荡和危机。直到1938年9月慕尼黑协定签订使苏联处于严重的战争威胁之中以后,斯大林才不得不控制和收缩镇压的行动。
1938年11月17日,人民委员会和联共(布)中央作出《关于逮捕、检察机关的监督和侦讯行动》的决议,指出“在内务人民委员部机关和检察机关的工作中,出现重大的缺点和歪曲事实的现象”。[170]内务部于11月26日发布命令,“立即停止所有大规模逮捕和强行迁出行动”。[171]
斯大林精心安排了结束大规模清洗镇压的进程。早在1938年8月,拉·贝利亚就被委派为内务部第一副人民委员,准备全面接管内务部的工作。11月17日的决议又进一步宣告,“人民的敌人和钻进中央以及地方的内务人民委员部机构的外国间谍机关的特务分子,继续进行自己的破坏活动,千方百计地搞乱被侦查的案件和间谍案件,故意歪曲苏联法律,进行大规模的、毫无根据的逮捕,同时也保护自己的伙伴,尤其是钻入内务人民委员部机关的同伙免于被粉碎。”[172]11月19日,党中央政治局开会讨论伊万诺夫州内务局局长关于内务部内潜伏有间谍特务问题的声明。叶若夫知道这些行动都是针对他的,便于11月23日主动请辞内务人民委员职务。第二天,政治局决定“满足叶若夫同志的请求”,免去他的内务人民委员的职务,但保留党中央书记、党的监察委员会主席和海运人民委员的职务。几个月后,1939年4月10日,叶若夫被捕。恶贯满盈的叶若夫自知“性命当然保不住了”,在法庭上说,“我只有一点请求,请从容地处决我,不要折磨我”。为了表白他至死都是忠顺奴才,他最后说,“我请求转告斯大林,我一生在政治上从未欺骗过党”,“请转告斯大林,我将高呼着他的名字去死”。[173]1940年2月4日,叶若夫以钻入内务部的间谍特务分子的罪名被处死。
叶若夫被撤职后,大规模的镇压停止了。几十万个案件本已在内务部机关做了准备,现在被搁置到一边。还成立了以А.А.安德烈耶夫为首的委员会调查内务部的工作。1939年3月,斯大林在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含糊地表示,“决不能说,在进行清洗时没有犯过严重的错误”。[174]日丹诺夫在发言中更列举了诬陷好人的例子。平反工作随之展开。
首先被平反的是红军的中下级指挥员。这显然同国际形势紧张、军队干部缺乏有关。被平反的人很多后来成为著名的将领,如К.К.罗科索夫斯基、К.А.梅列茨科夫等。
部分科学家和工程师也得到平反。如有名的物理学家Л.兰道和阿·贝格在战争爆发前夕被释放了。图波列夫等10多名航空设计师和工程师,细菌生物学家П.兹德拉多夫和Б.А.季利别尔等人在战争初期获得自由。
这次平反规模有限,只涉及几万人。而在平反的同时,新的镇压一直在继续。一批又一批的新人在运动的尾声中断送了性命。1938年12月12日,斯大林和莫洛托夫批准枪决3167人。[175]1939年3月6日,乌尔利赫向斯大林报告,“苏联最高法院军事法庭于1939年2月21日至3月14日在莫斯科不公开地审理了436人的案件。413人被处枪决。判决已根据1934年12月1日的法令予以执行。”[176]前面提到过,政治局候补委员埃赫就是在1938年被捕,1940年被处死的。著名生物学家瓦维洛夫也是在1940年被捕的。
尽管清洗镇压活动在1939年以后仍在继续,但随着战争的逼近,大清洗、大镇压作为一场全国性的政治运动最终还是逐渐结束了。
大清洗的惊人规模
1930年代的大清洗大镇压运动涉及的面极为宽广,受迫害的人数多得惊人。В.П.波波夫根据苏联内务部特别处代理处长帕夫洛夫上校整理的资料绘制了苏联被判刑人数统计表。制表日期注明为1953年12月11日。
这份资料中有两处显然不准确。一是表中第8栏所注1937年被国家政治保卫总局局务委员会判刑的人数,因为国家政治保卫总局已于1934年撤销。二是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特别会议判刑的人数(第9栏)从1924年即开始列入表中,但是内务人民委员部特别会议到1934年11月5日才成立。因此,列入上述年份的判刑人数应计入该期间存在的国家政治保卫总局—内务人民委员部。在一份资料上有铅笔写的标注:“1921~1938年判刑人数共计2944879人,其中30%(1062000人)是刑事犯。”
全俄肃反委员会—国家政治保卫总局—内务人民委员部判刑人数统计(1921~1940年)
苏共中央特设委员会根据国家安全委员会现有的档案资料,于1956年2月9日向苏共中央主席团提交报告,列表说明1935~1940年镇压从事反苏维埃活动分子的规模如下表。[177]
从上面的两表可以看出:1930~1940年判刑人数总共为2871711人,比1921~1929年的208843人增加10多倍;其中判处死刑的相应为726030人和23391人,扩大了30多倍。
1935~1940年共逮捕反革命分子1920635人,其中被处决的有688503人。1937~1938年是高潮,每年逮捕和处决的“人民的敌人”比此前的1936年陡增约10倍。两年被逮捕的共1548366人,其中被处决的有681692人。
需要指出的是,判决多数不是法院做出的,而是公安机关(内务部的特别会议、三人小组)决定的。据俄国学者波波夫统计,1937~1938年判刑的1344923人中,134751人是司法机关做出的,1210172人是非司法机关做出的。[178]
关押在监狱中的犯人,1939年多达352508人,远远超过沙皇时代关在监狱中的囚犯数目:1901年为84600人,1912年达到高峰——184000人。[179]除了监狱外,苏联还在边远地区设置了集中营。1930年4月25日,国家政治保卫总局根据苏联人民委员会4月7日的决议颁布了130/63号命令,成立劳改营管理局。后改为劳动改造营管理总局(古拉格)。劳改营最初设在极北和远东地区如白海的索洛维茨岛,进一步发展成为遍布全国的集中营系统。后来又设立了劳改区,关押刑期在3年以下的犯人。集中营和劳改区之间的这种区分并不严格,经常得不到遵守。1932年全苏有11个劳改营。1940年3月1日,扩展为53个劳改营,475个劳改区,在押犯人共有1668200人。[180]这一年年初,劳改营中有7124名18岁以下的孩子,19497名60岁以上的老人,108898名妇女。犯人由于生活条件恶劣和劳动繁重,成批死去。1935年死去32659人,1936年26479人,1937年33499人,1938年猛增到126585人,1939年65301人,1940年56703人,6年共有341226人死于劳改营和监狱之中。[181]
依据俄国现有档案资料整理出来的数字是,1937~1938年有案可查的被逮捕的反革命分子大约为150万人,被处死的近70万人。但是这并不是最后定论。俄国学者泽姆斯科夫依据档案资料计算出,1937~1938年共逮捕3141444人,其中指控犯有反革命罪行的1575259人,犯有刑事罪行的1566185人。由于刑事罪的内涵不清,能确定为单纯刑事犯的(如流氓小偷等)为647438人,剩下的918747人究竟犯了什么罪尚需研究。如果把他们归为第一类,则遭政治迫害的大约有250万人。[182]另外,除被处决的外,1935~1940年死在监狱和劳改营的囚犯还有341226人。[183]
上述数字并没有全面反映斯大林的迫害镇压规模。如果从整个1930年代看,遭迫害的还有人数众多的富农和富裕农民。在全盘集体化和消灭富农的1929年到1933年间,共有519600富农分子被逮捕[184],其中仅在1930年就有20201人被枪决。[185]另外,大约有120万户富农被剥夺财产并被强制迁徙到中亚和西伯利亚,成为特殊移民。许多人在恶劣条件下死去。[186]
此外,1937~1938年还开展了反民族主义分子的战役。1937年8月21日,苏联人民委员会和联共(布)中央通过决议,将远东边疆区的全部朝鲜人迁出。到年底,大约有17.5万朝鲜人被强制迁到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187]
关于大清洗中遭迫害的人数,还有其他的说法。米高扬提出,从1935年1月1日到1941年6月22日有1900万人遭迫害,其中700万人被处死。[188]前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克留奇科夫在1990年说,从1930年到1953年有3778254人受迫害。雅科夫列夫在1997年把这一数字扩大为480万。[189]
罗伯特·康奎斯特在《大恐怖:斯大林在三十年代的清洗》一书中说,1936~1938年的大恐怖至少有600万人被捕,300万人被处死,200万人被埋葬在集中营。[190]而《共产主义黑皮书》认为,1930年代被镇压的人数大约为1600万,其中:1932~1933年有600万人死于饥荒;1937~1938年有68万人直接根据国家政治保卫局和内务人民委员部的判决被枪毙;1934年至1940年之间的集中营登记的死亡人数为30万人;有将近220万的被驱逐者或特别移民;1934~1941年间有600万人被关进集中营和流放区。[191]
大清洗的严重后果
1930年代的大清洗、大镇压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罕见的大浩劫,极大地败坏了苏联和社会主义的声誉。
大清洗使数百万上千万的干部和群众蒙受各种不白之冤,无辜遭受迫害甚至被夺去宝贵生命。它使国家失去众多久经考验的领导者和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极大地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文化事业的进步。还使大批红军将领遭清洗,导致军队战斗力下降,在卫国战争初期接连败退。
大清洗严重破坏了民主与法制,把阶级专政发展成为国家对社会的恐怖,把公民的所有活动都置于国家监管之下。它破坏了社会的正常运转,片面依靠暴力手段来调整社会关系,克服危机,实施目标。清洗和镇压最终成为斯大林模式的基本内容、本质特点。它使初创的、本身存在严重弊端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日益僵化,失去了自我改进的动力。
大清洗还败坏了社会风气。人们被卷入迫害镇压的浪潮中,失去人格,不敢坚持正义,甚至还会造谣中伤他人,以告密求安求荣。干部没有安全感,唯上是听。个人崇拜盛行,国民素质下降。所有这些,都展现了斯大林模式的致命缺陷。大清洗表面上加强了团结一致,实际是加深了社会的内在矛盾,使苏联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只是战争的逼近才使危机在1930年代没有爆发出来,但矛盾也越积越大越深,埋下了苏联解体、苏共丧权的祸根。这一教训值得认真总结和汲取。
[1] 参见Афанасьева Ю. Н. (под ред. )Советская историография. Москва,1996. c.524。
[2] Архивы новейшей истории России. т. 5. Приказы НКВД СССР 1934-1941гг. Каталог документов. Москва,1999.
[3] 参见Афанасьева Ю. Н. (под ред.) Советская историография. c.525;德·安·沃尔科戈诺夫:《斯大林:胜利与悲剧》中册,张慕良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第557页。
[4] 参见相关的俄文杂志Известя ЦК КПСС、Вопросы истории КПСС、Источник、Исторический архив、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 история、Кентвр,以及沈志华总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第12、30、15等卷。
[5] Козлов В.А. Неизвестная Россия XX век. Москва,1992;Хлевнюк О.В. Сталинское политбюро в 30-е годы. Москва:АИРО-XX,1995;Покровский Н.Н. и Петров С.Г. Архивы Кремля,Политбюро и церковь. Москва:РОССПЭН. 1997.
[6] Уроки гнева и любви. Петербург. 1990;Жизнь против смерти. Рига. 1993;Мартиролог Башкортостана. Уфа.1999;Реквием. Орлов. 1999;Белая книга.Самара.1997-1999;Мемориальная книга. Екатеринбург. 1994;Дворянское собрание. Москва.1995.
[7] Военные архивы России,Вып. 1. Москва,1993,c.29-113.
[8]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3卷,第524~644页。
[9] Извесття ЦК КПСС. 1989,No.4、6、7、8、9、11.
[10]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2卷,第574~790页。
[11] Солженицын А.И. Архипелаг ГУЛАГ. Москва,1991.
[12] 罗·亚·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赵洵、林英译,人民出版社,1981。
[13] Реабилитация. Политические процессы 30-50-х годов. Москва,1991;Хлевнюк О.В. 1937год. Москва,1992;Степанов В. Свидетельство обвинения. в3-х т. Москва,1993;Роговин В.З. 1937 год. Москва,1996;Стецковский Ю. История советских репрессий. 1917-1995. Москва,1997;Роговин В.З. Партия расстрелянных. Москва,1997;Гетти А. и Наумов О. Дорога к террору. Москва,1999;Росляков М. В. Убийство Кирова. Политические и уголовные преступления в 1930-х годах. Л.,1991;安·弗·安东诺夫-奥弗申柯:《斯大林时代的谜案》,彭卓吾译,红旗出版社,1992。
[14] Иванов В. М. Маршал М.Н.Тухачевский. Москва,1985;Сувениров О.Ф. Трагедия РККА 1937-1938гг.,Москва,1998;Карпов В. Расстрелянные маршалы. Москва,2000;Лесков В.А. Сталин и заговор Тухачевского. Москва,2003;Минаков С.Т. Сталин и заговор генералов. Москва,2005.
[15] Звягинцев А.Г. и Орлов Ю.Г. Распятые революцией:российские и советские прокуроры,XXв. 1922-1936гг.,Москва,1998;Иванова Г.М. ГУЛАГ в системе тоталитарного государства. Москва,1997;Брюханов Б.Б. и Шошков Е.Н. Оправданию не подлежит:Ежов и ежовщина. 1936-1938гг. СПб.,1998;Петров Н.В. и Скоркин К.В. Кто руководил НКВД в 1934-1941гг. Москва,1999;Иванова Г.М. История ГУЛАГа. 1918-1958. Москва:Наука,2006.
[16] R.C.Tucker and S.F.Cohen(eds.),The Great Purge Trial,New York:Grosset and Dunlap,1965;Robert Conquest,The Great Terror:Stalin’s Purge of the Thirties. Rev. Ed. New York,1973;Robert Conquest,The Great Terror,Reassessment,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J.A Getty,The Origins of the Great Purges:The Soviet Communist Party Reconsidered,1933-1938,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J.A.Getty and R.T.Manning(ed.),Stalinist Terror. New Perspectiv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Robert Thurton,Life and Terror in Stalin’s Russia,1934-1941,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96;Wendy Goldman,Terror and democracy in the age of Stali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Куртуа С. и др. Чёрная книга коммунизма. Москва,1999.
[17] 吴恩远:《苏联“三十年代大清洗”人数考》,《历史研究》2002年第5期;郑异凡:《论斯大林镇压问题研究中的某些概念和方法》,《历史研究》2005年第5期;马龙闪:《苏联“大清洗”受迫害人数再考察》,《历史研究》2005年第5期;吴恩远:《苏联“大清洗”问题争辩的症结及意义》,《历史研究》2006年第6期。
[18] 参见Суворов В. Очищение. Зачем Сталин обезглавил свою армию?М-АСТ.,2000。
[19] A.J.Getty,“The Politics of Stalinism”,in A.Nove(ed.),The Stalin Phenomenon. London,1993. p.118.
[20] Павлова И.В. Современные западные историки о сталинской России 30-х годов// 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 История. 1998г. No.5.
[21] J.Baberowski,Der rote Terror:Die Geschichte des Stalinismus. Munchen:Deutche Verlags-Anstalt,2004,s.8.
[22] 弗拉基米尔·卡尔波夫:《大元帅斯大林》,何宏江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第120页。
[23] 《苏共决议汇编》第4分册,人民出版社,1957,第52,49、48页。
[24] 参见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上册,第185~187页;Robert C.Tucker. Stalin in Power. New York,London,1992,pp.76-80、99-101。
[25] 参见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上册,第188页;ДмитренкоВ.П.(отв. pед.) История России XX век. Москва-АСТ,1997,с.373-374。
[26] 1987年8月5日,苏联最高法院宣布为康德拉季耶夫等人恢复名誉。
[27] 参见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上册,第188、201~202页;陈启能主编《苏联大清洗内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8,第236~242页;ДмитренкоВ.П.(отв. pед.) История России XX век,с.374。
[28] 参见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上册,第189~190、194~201页。ДмитренкоВ.П.(отв. pед.)История России XX век,с.375。
[29] 转引自Богданова,Н. Б. Судебный процесс “Союзного бюро ЦК РСДРП(меньшевиков)” в 1931 году // 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 история,2001,No.2,с.44。
[30] 参见Богданова,Н. Б. Судебный процесс “Союзного бюро ЦК РСДРП(меньшевиков)” в 1931 году // 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 история,2001,No.2;Robert C.Tucker. Stalin in Power. pp.167-170;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上册,第191~193页。
[31] 参见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上册,第217页;ДмитренкоВ.П.(отв. pед.) История России XX век,с.375。
[32] 参见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上册,第224页;ДмитренкоВ.П.(отв. ред.)История России XX век,с.376。
[33]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2卷,第662页。
[34] Правда,11 октября,1932.
[35] 参见《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2卷,第677页。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上册,第224页;Robert C.Tucker,Stalin in power. pp.211-212。
[36] 参见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上册,第248~249页。
[37] 参见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上册,第222~223页;鲍里斯·列维茨基编《三十年代斯大林主义的恐怖》,克雄、达洲、代军合译,人民出版社,1981,第457~460页。
[38] Дмитренко В.П.(отв. ред.) История России. XX век,с.377.
[39] 斯大林:《联共(布)中央全会:论工业化和粮食问题(1928年7月9日的演说)》,《斯大林全集》第11卷,人民出版社,1955,第150、149页。
[40] 斯大林:《论联共(布)党内的右倾》,《斯大林全集》第12卷,第35页。
[41] 斯大林:《联共(布)中央委员会向第十六次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1930年6月27日)》,《斯大林全集》第12卷,第265、307页。
[42] 斯大林:《联共(布)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监察委员会联席全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总结(1933年1月7日的报告)》,《斯大林全集》第13卷,第190~191页。
[43] 参见斯大林《在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关于联共(布)中央工作的总结报告(1939年3月10日)》,《斯大林文集》,人民出版社,1985,第263页。
[44] 斯大林:《论党的工作缺点和消灭托洛茨基两面派及其他两面派的办法》,《斯大林文集》,第144、153页。
[45] 参见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上册,第476、413~434页。
[46] Известия ЦК КПСС,1989,No.9,с.40.
[47] Правда,1 сентября,1929.
[48] Росляков М. В. Убийство Кирова. Политические и уголовные преступления в 1930-х годах. Л.,1991,с.109.
[49] 斯大林最亲密圈子里的人是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和伏罗希洛夫。
[50] Вопросы Истории,1990,No.3,c.67.
[51] Известия ЦК КПСС,1989,No.7,с.114-121.
[52] 参见安·弗·安东诺夫-奥弗申柯《斯大林时代的谜案》,第164~165页。
[53] Роговин В. Сталинский Неонэп,Москва,1994,с.47.
[54] Убийство Кирова. Материалы расследования комиссии Комитета партийного контроля,КГБ,Прокуратуры СССР. 1990-1991(приложение к газете),“Гласность”,с.74-75.
[55] 基洛夫被刺后,他遭逮捕流放。1956年平反回家,1970年写成回忆录,1985年逝世。
[56] Вестник Верховного суда СССР. 1991. No.5 с.17.
[57] 参见Известия ЦК КПСС,1989,No.3,с.138;安东诺夫-奥弗申柯:《斯大林时代的谜案》,第186页。
[58] 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上册,第259页。
[59]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2卷,第700页。
[60] Robert C.Tucker,Stalin in power, p.298.
[61] 参见安·弗·安东诺夫-奥弗申柯《斯大林时代的谜案》,第191页;Robert C.Tucker,Stalin in power, pp.299-300。
[62] 格·叶·叶甫多基莫夫,1903年入党,先后任列宁格勒省党委书记,党中央书记,中央组织局成员。1927年因进行反对派活动被开除出党,1928年恢复党籍,任食品工业部乳品工业管理总局局长。1934年再次被开除出党,12月8日被捕。1935年因“莫斯科总部”案被判处8年监禁。1936年被判处死刑。
[63] Известия ЦК КПСС,1989,No.7,с.81.
[64] 参见《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2卷,第789页。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上册,第261~264页;沃尔科戈诺夫:《斯大林:胜利与悲剧》上册,第377页。
[65] Плимак Е.Г. и Антонов В.С. 1 декабря 1934-год:трагедия Кирова и трагедия Советской России// 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 История. 2004,No.6,c.32.
[66] Петухов Н. и Хомчик В. Дело о Ленинградском центре// Вестник Верховного суда СССР. 1991,No.5、6;Росляков М.В. Убийство Кирова. Л.,1991;Кирилина А. Неизвестный Киров. СПб. Москва,2001;Лордкипанидзе В. Убийство Кирова// Аргументы и факты. 1989,11-17 февраля;Плимак Е.Г. и Антонов В.С. 1 декабря 1934-год:трагедия Кирова и трагедия Советской России// 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 История. 2004,No.6.
[67] 转引自沃尔科戈诺夫《斯大林:胜利与悲剧》上册,第377~378页。
[68] 参见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上册,第299页;沃尔科戈诺夫:《斯大林:胜利与悲剧》上册,第383页。
[69] Россий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архив социально-политической истории.(РГАСПИ),ф.17,оп.2,д.571,л.194,Жуков Ю. Н. Репрессии и Конституция СССР 1936 года//Вопросы Истории,2002,No.1,с.11.
[70] Хлевнюк О.В. Политбюро. Механизмы политической власти в 1930-е годы. Москва,1996,с.149.
[71] РГАСПИ,ф.17,оп.163,д.1106,л.134,Жуков Ю. Н. Репрессии и Конституция СССР 1936 года// Бопросы Истории,2002,No.1,с.8.
[72]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2卷,第725页。
[73]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2卷,第733页。
[74]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2卷,第732~733页。
[75] 参见《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2卷,第678~691页。
[76]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2卷,第733页。
[77] 参见《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2卷,第734页。
[78]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2卷,第735页。
[79] Реабилитация. Политические процессы 30-50-х годов. Москва,1991,с.216-217.
[80]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2卷,第736页。
[81] 斯米尔诺夫,1899年入党,1923~1927年任苏联邮电人民委员。因进行反对派活动,1927年被开除出党。1930年恢复党籍,1933年再次被开除出党并判5年监禁。
[82] 德赖采尔,1919年入党。先后任师政委,车里雅宾斯克州菱镁矿厂副厂长。1928年被开除出党,1929年恢复党籍。1936年7月被捕。皮克尔,1917年入党。在共产国际执委会秘书处工作。1927年被开除出党,1929年恢复党籍。1936年6月被捕。
[83]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2卷,第742页。
[84]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2卷,第743页。
[85] 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上册,第396~397页。
[86]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2卷,第745页。
[87]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2卷,第748页。
[88]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2卷,第749~750页。
[89] 谢·维·姆拉奇科夫斯基,1905年入党,历任乌拉尔军区和西伯利亚军区司令。1927年因进行反对派活动被开除出党。
[90]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2卷,第731~732页。
[91]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2卷,第768页。
[92]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2卷,第769页。
[93]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2卷,第769页。
[94] РГАСПИ,ф.17,оп.2,д.571,л.194。转引自Жуков Ю. Н. Репрессии и Конституция СССР 1936 года//Вопросы Истории,2002,No.1,с.11。
[95]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2卷,第770页。
[96]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2卷,第772页。
[97] ГусейновЕ.Сироткин В. Лицо и Маски Карла Радека // Московская Правда,14 Мая,1989.
[98] 沃尔科戈诺夫:《斯大林:胜利与悲剧》中册,第573页。
[99] ИвановВ. М. Маршал М.Н. Тухачевский. Москва,1985,с.128.
[100] Пфафф И. Прага и дело о военном заговоре// Военно-исторический журнал,1988,No.11,с.50.
[101] 关于图哈切夫斯基案件以及德国材料的真伪等问题,俄国学者有很多评述,主要有:Викторов Б. :“Заговор” в Красной Армии// Правда,29 апреля,1988;Иссерсон Г. Судьба полководца// Дружба народов,1988,No.5;Тухачевская Е.Н. В тени монумента //Огонёк,1988,No.17;Хорев А. Маршал Тухачевский// Красная Звезда,4 июня,1988;Жохов М. Гамарник Ян//Коммунист Вооружённых Сил,1988,No.17;Пфафф И. Прага и дело о военном заговоре// Военно-исторический журнал,1988,No.10;Абрамов Н. “Дело Тухачевского” //Новое время,1989,No.13;Сергеев Ф. Нацистская разведка против СССР:“дело” Тухачевского,операция “цеппелин”// Новая и новейшая история,1989,No.1;Иванов В.М. Маршал М.Н. Тухачевский. Москва,1985;Случ С.З. “Дело Тухачевского”:велика ли заслуга СД?// Советское славяноведение,1992,No.1,и др。
[102]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3卷,第536~537页。
[103]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2卷,第619页。
[104]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2卷,第621页。
[105]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2卷,第630页。
[106] 沃尔科戈诺夫:《斯大林:胜利与悲剧》中册,第577页。
[107] 参见《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5卷,第521~526页。
[108]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2卷,第638页。
[109]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3卷,第568页。
[110]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3卷,第640页。
[111] Материалы февральско-мартовского пленума ЦК ВКП(б)1937года// Вопросы истории,1993,No.2,с.24-25.
[112]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8卷,第512页。
[113] 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上册,第289~290页。
[114]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8卷,第515~516页。
[115] 陈启能主编《苏联大清洗内幕》,第196页。
[116] Правда,5 Марта,1938;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上册,第276~281页。
[117]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8卷,第517页。
[118] 凶手是麦尔卡捷尔,普遍认为他是苏联内务部的暗探,但尚无档案资料确认。
[119]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2卷,第574~576页。
[120]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2卷,第585~594页。
[121] 卡尔波夫:《大元帅斯大林》,第121页。
[122]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2卷,第753页。
[123]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2卷,第788~790页。
[124] 参见Хлевнюк О.В. Сталин и Орджоникидзе. Москва,1993,с.111-130。
[125] 亚历山大·奥尔洛夫:《斯大林肃反秘史》,徐晓晴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第328页。
[126] 引自沃尔科戈诺夫:《斯大林:胜利与悲剧》中册,第463页。
[127]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3卷,第520页。
[128] Аймермахер К Доклад Н.С. Хрущева о культе личности Сталина на XX съезде КПСС. документы. Москва:РОССПЭН,2002,с.221.
[129] 斯大林:《论党的工作缺点和消灭托洛茨基两面派及其他两面派的办法》,《斯大林文集》第136、159页。
[130] Аймермахер К. Доклад Н.С. Хрущева о культе личности Сталина на XX съезде КПСС. c.186.
[131] Зеленин,И.К. Кульминация “Большого террора” в деревне. Зигзаги аграрной политики(1937-1938гг.)// 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 История,2004,No.1,с.176.
[132] Аймёрмахер К. Доклад Н. С. Хрущева о культе личности Сталина на XX съезде КПСС,c.193.
[133] Аймёрмахер К. Доклад Н. С. Хрущева о культе личности Сталина на XX съезде КПСС,с.218.
[134] 关于党组织在开除党员方面的错误、对待被开除联共(布)党籍者的申诉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态度以及克服这些缺点的办法,见《苏共决议汇编》第4分册,人民出版社,1957,第489~500页。
[135] 转引自沃尔科戈诺夫《斯大林:胜利与悲剧》中册,第561页。
[136] 转引自沃尔科戈诺夫《斯大林:胜利与悲剧》中册,第566~567页。
[137]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4卷,第447页。
[138]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30卷,第630页。
[139] Дмитренко В.П.(отв. pед.) История России XX век,с.385.
[140] Данилов В.Д. Советское Главное командование в преддверии Великой Отечественной войны// Новая и новейшая история,1988,No.6,c.5.
[141] Известия ЦК КПСС,1990,No.1,c.188-189.
[142] РГВА(俄罗斯国家军事档案馆),ф.9,оп.29,д.383,л.19-20,74-75;АВКВСРФ(俄罗斯联邦最高法院军事审判厅档案馆),оп.1,д.1а,л.4-9,44-47,62-64;ГАРФ(俄罗斯联邦国家档案馆),ф.8131,оп.27,д.540,л.108-109。
[143]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30卷,第629页。
[144] Долг памяти и справедливости//Правда,13 апреля,1991.
[145] 参见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上册,第322~323页。
[146]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30卷,第631页。
[147] 参见列维茨基编《三十年代斯大林主义的恐怖》,第428~429、419~420页;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上册,第323页。
[148] 参见列维茨基编《三十年代斯大林主义的恐怖》,第341~343、468~472、512页;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上册,第323~326页。
[149] 李宗禹:《斯大林模式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第187页。
[150] 中亚各共和国的大清洗情况参见列维茨基编《三十年代斯大林主义的恐怖》,第329~333、432~438页;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上册,第326~327页。
[151] 雷振扬:《斯大林民族政策评析》,《东欧中亚研究》1992年第4期,第19页。
[152] Исторические сборники “Мемориала”. Вып. 1,с.33.
[153] 克累马河集中营位于伯力附近,是关押政治犯的集中营,许多无辜者在这里被迫害致死。
[154] 参见沙拉金《图波列夫囚徒设计所》,崔芝远、傅士彬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第14~18页。
[155] 参见安东诺夫-奥弗申柯《斯大林时代的谜案》,第154~157页。
[156] 参见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上册,第353~365页。
[157] 参见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上册,第365~373页。
[158] 参见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上册,第345~352页。
[159] Аймермахер К Доклад Н.С. Хрущева о культе личности Сталина на XX съезде КПСС,с.190.
[160] Аймермахер К Доклад Н.С. Хрущева о культе личности Сталина на XX съезде КПСС,с.190.
[161] 《莫斯科报》是周报,1934年4月至1939年5月用法文出版。
[162] 迪特里希给德共中央和德共驻共产国际执委会代表处的报告(1938年4月29日),《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4卷,第423、424页。
[163] Правда,2 сентября,1989.
[164] 参见李思慎、刘之昆《李立三之谜》,人民出版社,2005,第246~248页。
[165] Коровяковский П. Китайцы Жертвы Сталинской Репрессий//Проблемы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1991,No.2. c.143-144.
[166] Marc Jansen,Nikita Petrov: Stalin’s Loyal Executioner People’s Commissar Nicolas Ezhov,1895-1940,Stanford,California:Hoover Institution Press. 2002,pp.205、207.
[167]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30卷,第627页。
[168] 参见Афанасьева Ю. Н. (под ред.) Советская историография. c.525;沃尔科戈诺夫:《斯大林:胜利与悲剧》中册,第557页。
[169] Земсков В.Н. О некоторых проблемах 《Большого террора》1937-1938 годов//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 История,2000,No.1,с.202.
[170]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4卷,第436、438页。
[171]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7卷,第11~16页。
[172]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4卷,第433页。
[173]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4卷,第449、450页。
[174] 斯大林:《在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关于联共(布)中央工作的总结报告(1939年3月10日)》,《斯大林文集》,第268页。
[175] 转引自沃尔科戈诺夫《斯大林:胜利与悲剧》中册,第618页。
[176] 转引自沃尔科戈诺夫《斯大林:胜利与悲剧》中册,第612页。
[177] Аймермахер КДоклад Н.С. Хрущева о культе личности Сталина на XX съезде КПСС. с.190.
[178] Попов В.П.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террор в советской России. 1923-1953гг.:источники и их интерпретации // Отечественные архивы,1992,No.2,с.28.
[179] Смирнов В.С.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е причины краха социализма в СССР// 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 История,2002,No.6,с.107.
[180] Дмитренко В.П. (под ред.) История России. XX век,с.330.
[181] Земсков В.Н. Заключённые в 1930-е годы:социально-демографические проблемы//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 История,1997,No.4,с.69,63.
[182] Земсков В.Н. О некоторых проблемах《Большого террора》 1937-1938 годов// 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 История,2000,No.1,с.203.
[183] Земсков В.Н. Заключённые в 1930-е годы:социально-демографические проблемы // 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 История,1997,No.4,с.63.
[184] Кентавр,1990,No.3-4,с.59.
[185] Хлевнюк О.В. Политбюро-Механизмы политическои власти в 1930-е годы. Москва,1996,с.19.
[186] Кентавр,1990,No.3-4,с.60.
[187] 参见《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2卷,第363~433页。
[188] R.W.Davies,“Economic Aspects of Stalinism”,in A.Nove(ed.),The Stalin Phenomenon. London,1993,p.70.
[189] Аргументы и факты,1997,No.27.
[190] Robert Conquest,The Great Terror:Stalin’s Purge of the Thirties,p.189.
[191] Куртуа С. и др. Чёрная книга коммунизма,с.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