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1章 在机场

两辆车重新启动上路,一路高速,直接到了上海浦东国际机场T1航站楼,两车人下车,小盛要去门口拿行李车,张晨赶紧说,就两只箱子,不用行李车,张向北,你来,你自己推着走。

小树从前面走过来,要来帮张向北拉行李箱,张晨说不用,他下了飞机,也要自己拉着出机场,让他自己拉,孙向阳你也不要帮他,让他自己习惯一下。

张向北背上背着双肩包,一只手拖着一只行李箱,大家一起往候机大厅里面走。

小盛和小武开着车,去停车场停车。

张晨他们进入候机大厅,看到二货一家三口已经在这里等了,二货看到张向北就叫道:

“张向北,你这个待遇啊,这么多人送你一个人,还有这么大的两只箱子,真派头,来来,快点立正,站直了!”

张向北不知道这个青蛙大伯伯要干什么,不过还是立正站好了,二货又和孙向阳说:“胖子陪同,你也站好了,一人一个行李箱,预备。”

孙向阳立正在张向北身旁,一只手抓着一只行李箱的把手,两个人都盯着二货看,二货说了一声“开始,齐步走”,嘴巴里突然就号鼓齐鸣,俨然一支军乐队,惟妙惟肖,把边上人都吓了一跳。

张晨他们大笑,三个女孩子,乱笑成一团,刘立杆叫道:“不错啊,二S令,在松江待着,你的队伍又扩大了。”

众人笑得更欢了。

二货的军乐声戛然而止,他看到小武和小盛停好车找过来了,二货大叫一声:“小武!”

这是小武出狱之后,二货第一次看到他。

他走到了小武面前,伸手就是一记直拳,小武眼疾手快,右手往上一抬,一把就抓住了二货的拳头。

大家复又大笑,二货的儿子却“哇”地一声大哭起来,他还以为他爸爸是在和别人打架,手还被别人抓住,要吃亏了,二货的老婆赶紧把儿子抱了起来,二货也马上和他儿子说:

“儿子,儿子,我们这是在开玩笑,你看,爸爸和这个叔叔是好朋友。”

二货说着就搂住了小武的肩膀,小武说:“二货,你给我竖起了这么小的一个仇家,我这辈子还怎么安耽?”

众人都笑了起来。

二货的儿子听二货这么说,才停住不哭了。

刘立杆问:“二货,你平时在松江是不是经常打架,搞得你儿子这么敏感?”

“我可不敢,指导员知道会骂死我。”二货说。

他老婆也摇了摇头说,还真没有。

这一大帮人都到了值机台前的隔离带外,其他的人都站在那里,向南陪着张向北排到了队伍里,两个人一人推着一只行李箱,跟着队伍往前缓慢移动。

这么多的大人站在那里,看着两个小孩在队伍里移动,而且队伍中还有一半是老外,心里都觉得有种说不出的感觉,觉得这一幕和自己的日常,好像已经有些距离。

刘立杆问张晨:“张晨,有没有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感觉?”

张晨还没有说,老张就骂道:“鬼话!不要乱说,那个是写荆轲的诗,我们家北北是荆轲?他要去刺杀美国总统?”

“哎吆叔叔,你连这个都知道?”刘立杆叫道。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我怎么会不知道,‘评法批儒、批林批孔’那阵子,天天都在讲这些事,什么秦始皇啊少正卯啊商鞅变法啊。”老张说。

“连我都知道。”张晨妈妈说,“工厂天天有宣传队来讲故事,这个荆轲,就是一个大坏蛋,那个教唆犯燕太子丹,就是一个封建残余势力,我们家北北,才不会和他们一样,我们家北北,是秦始皇还差不多,对了,秦始皇那时就和我们家北北这么大,个子太小,他这样,你看到没有……”

张晨妈妈比划了一个把剑从剑鞘里拔出来的动作,解释说:

“秦始皇个子太小,那个宝剑太长,他这样拔,剑拔不出来,结果你们猜他怎么办,他急中生智,把剑移到了背后,右手从自己头顶伸到背后,从背后把剑刷地一下拔出来了。”

张晨妈妈说着,大家都笑了起来,刘立杆叫道:“阿姨,你连这个都知道?完全是现场直播啊!”

“回家问你妈去,你妈也知道,一样的故事,一个月听好几遍,每个宣传队来都讲一样的事,板凳都记住了。”

张晨妈说,大家笑了起来,谭淑珍看着刘立杆笑:“没招了吧?”

“什么没招,这都什么人编出来的大王传奇。”刘立杆不服气地说,“还从背后这样把剑刷一下拔出来,荆轲刺秦王是借着献樊於期的头,和河北地图的名义接近秦始皇的,秦始皇是在朝堂上接见的他,秦始皇上朝的时候,脑袋上顶着一个旒冕……”

“什么什么,杆子,你说秦始皇脑袋上那叫什么,就那个他戴的帽子?”老张问。

“旒冕。”刘立杆说。

“那顶上那块板呢,前后还有须须的?”老张问。

“顶上那一块板叫綖板,那綖板长两尺四,宽一尺二,按现在的尺寸,大概二十几乘五十几厘米,前后还各有十二串玉珠子,这就叫旒,脑袋上戴着这么个玩意,你那个手,伸不伸得到背后去?还唰一下把剑拔出来,他就是拔出来,也把自己脑袋削掉了。”

刘立杆说着,老张用手比划了一下,他点点头说,有道理,手还真的伸不到背后去。

“有什么道理,不就是个帽子,手这么一抬的时候,那帽子就飞掉了。”张晨妈妈也不服气,她说。

刘立杆笑了起来:“阿姨,人家秦始皇是皇帝,那帽子戴在头上,别说不可能这么容易掉,就是歪一点,在当时都会被认为是不祥之兆,会影响社稷安危的。”

“那它是长在头上的?”张晨妈妈也好奇了,问。

刘立杆点点头:“还真的和长头上差不多,綖板下面,冕冠两侧,有一个对称的洞,一根玉簪穿过去,将冕冠和里面的发髻连在了一起,玉簪这边,有一根红丝带,也叫朱缨,戴冕冠的时候,把这根红丝带从下巴这里绕过来,再在玉簪的那边系紧,那帽子就扣死在头上了。”

张晨妈点点头:“那是掉不下来。”

“肯定掉不下来。”刘立杆说,“以前皇帝的衣服可不是自己穿的,每天有人负责给他穿,要是有个马虎,像发髻没有打紧,玉簪松动,或者丝带没有系紧,造成我说的帽子突然歪了,让皇帝在大臣面前失了威仪,这人是要被砍头的,谁敢马虎?”

“好好,你说的对。”张晨妈说。

“还有,阿姨,秦始皇那时候也不是像张向北这么大,荆轲刺秦王是公元前227年,他那个时候,都已经32岁了。”刘立杆说。

“是不是真的,讲半天,那故事都是假的?”张晨妈叫道,“还说秦始皇那时只有十四五岁,杆子,你和那些人,哪个说的是真的?”

“当然我说的是真的。”刘立杆笑道。

“杆子,我问你,那顶上为什么要顶那么块板,就是你说的綖板,那板是什么做的?”老张问。

大家围在边上听,也很好奇,有想知道秦始皇头上的这顶帽子是什么的,也有想看看这两个老人,会不会把刘立杆问倒的。

“桐木做的。”刘立杆说,“这綖板,包括整个旒冕上面的所有一切都是有讲究的,这綖板是用漆漆成黑色的,表示庄重,綖板前圆后方,表示天圆地方,綖板前后的垂旒,就是我说的各十二串玉珠,垂挂下来的时候,正好挡住眼睛的视线,叫‘视而不见’,意思是说,当皇帝的人,应该不去看那些不该看的东西。

“玉簪这里,一边还有一根红丝带,到耳朵这里,各挂着一块美玉,叫‘充耳’,是要帮皇帝挡住谗言,也提醒皇帝,不要听信谗言,‘充耳不闻’这个词,就是这么来的。”

“好,我也相信杆子说的是真的。”老张说,“我们那个时候,问那些讲故事的人,为什么秦始皇帽子上要顶着那么一块菜板,他们一个也说不出来。”

张晨看着刘立杆,狐疑地说:“这么细的东西,你怎么会知道?”

刘立杆白了他一眼:“你以为我不学无术?我用功的时候,也是好青年。”

“屁!”张晨骂道。

“不对,你这样说不对,晨晨,杆子说的还是很对的,把困惑我这么多年的,秦始皇头上戴个菜板的谜解决了。”老张说。

大家都笑了起来,听得太入迷,都没发现到向南向北已经办完登机手续回来了,等听到谭淑珍问他们“好了?”众人才醒悟过来。

向南点点头说好了,不过好险。

“怎么了?”张晨妈赶紧说。

“行李超重了三公斤多,不过那个阿姨,看张向北是个小孩,就算了。”向南说。

“她是看我们两个都是小孩,就算了。”张向北补充道。

张晨妈松了口气,她拍着胸脯说,吓我一跳,我还以为出了什么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