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骜并不知道,就在他去施工中的秋爽斋,跟刘所长及一众美院研究生叙旧、视察慰问的同时。
《红楼梦》剧组的筹备专家们,正好领着一群第二轮备选人员,到已经初步完工的潇湘馆,进行试装和面试。
不得不承认,历史上《红楼梦》这个剧的拍摄,还是非常让影视圈气象一新的,也非常走心。
因为它打破了此前只用各大制片厂成熟演员直接接戏的行业惯例,在初选的时候,一反常态地不看演技、不看演艺圈经历,而是纯粹从社会上海选形象气质合适的年轻人。
只要你气质形象、文化修养、谈吐内涵这些符合,哪怕毫无演戏经验和演技,也能入选。
选来之后,也不先给你敲定角色,而是先让你在大观园里住个一年半载,饮食器用、日常穿衣用度都是仿古的,让你在真实考据出来的古代环境里揣摩角色氛围。
然后每天的功课就是文化有关部门的红学专家或者古代文化专家给大家上课、让大家真心学诸如古人的分曹射覆、拇战斗花、吟诗联句之类的贵族文人娱乐方式,提升文学修养。学到差不多了,才最后定角色、开镜。
84年开始筹拍的《红楼梦》最后是到了87年发行,不过真正开机拍摄的,也就86年一年左右。而84年都是在选址建园子、选人,85年一年都是在培养这些选出来的人,最后才开机拍摄。
这种做法的成本当然是很高的,后来市场经济时代拍片要赚钱,几乎就不能复制了——这也算是国企计划时代、影视运作的少有利好之一。因为国企加计划,虽然容易浪费,但至少不会偷工减料。
世人只见过国企的产品因为工艺和设计的时候低效浪费、大手大脚,导致产品价格缺乏市场竞争力,但至少不会见到有牌子的国企干偷工减料的事情。
毕竟都是堂而皇之能报账的钱,办事人干嘛给国家省钱?省出来的利润又不是你的。
倒是私人老板投资进来之后,一部剧报个5000万投资实际到账2000万、还要联合导演编剧制片人一起做账、或者给偶像鲜肉明面高片酬实际上换个渠道返给投资人……不一而足。
反正私人老板是会给办事人们分脏的,你帮他省钱了,他回报你的方式也机动灵活得多,渐近于无招胜有招之境界。
市场高效而易偷工减料,计划低效而用料充足,这两大基本特性是没什么好质疑的。
有见识的明眼人,总是能看到各种制度都是有特定优缺点,不能全盘否定或者肯定。市场对计划的利弊,凭良心说,八二开吧。
后世几十年后再次翻拍《红楼梦》时,号称也是继承了这一本该优秀的文化传统,但也只是继承了“海选”而没有继承后续的熏陶培训,这就导致最后还是成了小孩子家世财力、从小才艺培训投入的对战,并不能发掘贫寒但爱好文艺者的真正潜力。
不像87版,还能选出几个本来毫无琴棋书画吟诗作赋基础,但因为展露出来的学习能力、文学热爱与天赋,被培训起来的寒门。这些人演完《红楼梦》后,有不少还走上社会各行各业有所成就,并未全部执着于一辈子演戏,可见他们有的是真的爱好古文学,而不是想当专职演员。
而很可惜的是,几十年后的小孩子都太世故,小小年纪已经尘味太重,更有十岁不到就处心积虑梦想着长大后要当明星的市侩功利。所以2010年代那一版的“红楼梦中人”海选,假装“热爱文艺”倒是假装得很像,内心实则把入选当成日后踏足演艺圈的跳板。最后总之是爆出若干丑陋的花边。
不过,这都是历史的必然,只有在某些领域上面还比较空白、大家都摸索的时候,才有阶级跃迁的机会,一切完备之后,上升通道封死,这是任何社会的共性。
美国日本只会比中国更加封闭,这是毋庸讳言的。中国人在这方面的痛苦感暂时更加强烈,只不过是中国人上一代还享受了“突然就能阶级跃迁”的快感,所以到了这一代有落差。
而美国人日本人早就在二战结束那一代人就固化了,比中国人还早固两代呢,所以他们也就麻木得不痛苦了。
……
正是因为“不看演技和演戏资历”的默认选拔设定,导致这一次选进来的人员构成,跟顾骜原先接触过的影视项目,都完全不同。
除了一些上了年纪的配角,是成熟的各大制片厂知名演员以外。
其他片中20来岁或者10几岁的年轻角色备选人,清一色都不是影视院校科班毕业的,也没有有经验的影视制片厂演员,这几乎是约定俗成的规矩了。
或许这也跟专家组是文学领域人士牵头、压制了影视系的缘故导致的吧,毕竟在文化有关部门牵头的《红楼梦》筹备组里,最权威的清一色是红学家和古文学研究专家,影视口的人话语权反而被压制了。
这种情况下,主要角色备选人最出彩的能力,毫无疑问就是文学修养和谈吐气质了。
那些高中刚毕业、高考语文成绩斐然的偏科生,就颇有优势。至于搞古文学研究的年轻在校女大学生更好,如果有点别的古典才艺那就简直完美。
“林黛玉组,第五位候选人,任雨琴,准备。”
潇湘馆的某个房间里,文化有关部门的一名专家组成员担纲评判,筹备组工作人员按着名单,一个个让通过第一轮初选的备选人们试妆。
今天的选拔是第二轮了。因为第一轮是在各省的地方上,由有关部门先选一道、把一看就不靠谱地剔除掉,同时因为成本的关系,第一轮是不用穿古装的。
只有到了今天的第二轮,才会把所有人都拉到钱塘来、实景试古装。这也不算是试镜,因为不用拍摄,只是看看古装形象气质是否过关。
今天这个选拔,还会淘汰掉大约90%的人,通过这一轮的,就都能进“《红楼梦》演员培训班”,然后在大观园里生活学习一年。
一年后的结业考核才会最终定谁演谁,选拔时候定的组只是培养方向,并不代表最终定角。
到时候还会淘汰掉少量实在学习效果不好的——不过大多数都可以留下来,毕竟国家出钱报销你学习一年,也不能白白浪费了。演技不行还能把角色换成次一些的,或者跑跑古装龙套嘛。
任雨琴走进潇湘馆书房的时候,看到前一名候选女生表情悲戚地离去,似乎是表现不好、古文对答谈吐有问题,被专家嫌弃了。
任雨琴心里也是微微有点忐忑,不过很快强迫自己镇定下来。
“比年纪我吃亏点,比诗词歌赋谈吐,我怎么会怕!我可是专业的!”她在内心默默给自己打气,然后就穿着水袖的襦裙,秀气灵动地坐下,等待提问。
殊不知,对面的专家们也在快速地瞥一眼这个候选人的简历材料。
“唔……北师大文学院的,古汉语文学专业的,这个专业很对口啊,难怪光往那儿一座,古法礼节就很符合考据,气质也拿捏得不错。”
“嗯?居然不是在校生,都毕业工作一年多了?籍贯姑苏,毕业后回乡,在江南省师范学院教书,那倒是继续干老本行了。不过年纪肯定有些超了呀,咱今天普遍都是招20岁以下的小姑娘,大学在校女生也就罢了,来了个大学女老师……不过怎么才22岁?貌似也不算超太多,应该是刚恢复高考的时候赶上了好时机,很年轻就上了大学吧。既然才超两岁,那就给个机会吧。”
几名主次专家心中分别如是想,还不忘看了看任雨琴的长相。确实面相还算年轻,说是18岁也没人会反驳,那就别计较真实年龄了。
人才难得嘛。
另外,简历上写的“江南省师范学院”,其实就是一所姑苏市的大学,并不是所有顶着“江南省”前缀的大学都是在省城金陵的。
任雨琴毕业的时候,也是赶上了好时候,一来当初刚刚恢复高考,人才稀缺,连马风这种“专科生毕业到本科当老师”的事情都能发生,任雨琴这样北师大本科毕业、回故乡到江南师专当老师的,自然是再根正苗红不过了。
二来么,也是任雨琴刚好赶上了好时候,因为她分配进校后没几个月,江南省师专就改名叫“姑苏大学”了,档次提升了一些,也算是恢复当年民国时候“东吴大学”的旧观。任雨琴要是晚一年毕业,等江南师专改回姑苏大学,估计靠北师大的本科招牌、想来这里当大学老师,就不好进了。
(在大学市场上,金陵的大学好像有个特例,那就是都喜欢取名“金陵某某大学”,相比之下觉得“江南省”的前缀反而比金陵的前缀low。以至于“江南省某某大学”都被姑苏锡州兰陵这些市抢去了。
这跟隔壁苦逼的吴越省形成了鲜明对比,在吴越,“吴越某某大学”的招牌都是远远比“钱塘某某大学”值钱的。)
捋顺了关系之后,主考专家抛出了一个暂时看起来很致命的问题:
“任雨琴同……同学,请问你为什么要来应征林黛玉这个角色呢?从履历上看,你已经是大学里的文学老师了呀。你的动机是什么?难道你不喜欢教文学、想向影视发展?”
专家毕竟比她老了一两辈,所以尽管任雨琴已经是大学老师了,但称谓上还是只能喊她“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