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46章 冰火两重天

莫瑞斯给了鲁迪一个,我完全不感到惊讶的表情。

“……所以昨天ming到底做了什么?”

“他只说了一句话,”替补海森很好地总结了昨天的一切:“詹姆是条狗,只不过他显摆了一下自己的英语,用了五六七八种方式来告诉詹姆这个事实。”

鲁迪眨眨眼,懈了一口气:“ming,你太冲动了。詹姆是个公认的种族分子,这没错,西区很多人都看不惯他。但是在我们的戏公演前夕得罪他,这太不聪明了。”

“我们的戏?”季铭非常好地抓住了重点,成功同时引来鲁迪和莫瑞斯的白眼。

莫瑞斯白了季铭一眼,才认真地看着鲁迪:“没有那么严重吧?詹姆就算有些影响力,但是对于《默》来说,并不是什么致命的问题我觉得。即便他发动所有关系抹黑我们,最后说不定反而给我们带来了关注——要知道,烦他们那群老东西的观众也是非常非常多的。只要第一波观众坐满了剧院,我就有信心拿作品说服他们。”

“而且,我们还有很多很多的中国游客、意大利游客、法国游客,他们都会来支持季铭的。”海森同样乐观。

这也是为什么昨天晚上,一个剧组都没有阻止季铭的原因了。

现在毕竟是一个离经叛道的社交媒体时代了,影响力全然成为了一柄双刃剑,往往会造成意料之外的结果——比如老美的大统领,媒体群起而攻之,科技巨头也一边倒,但最后,反而是成就了大金毛。

季铭观察了一下鲁迪的表情,并没有任何放松的样子,反而更无奈了,他脑子里转了转。

“捧杀?”

这是用中文说的,下意识。但季铭很快用英文解释了一下:“他们打算过分地夸大《默》,在公演之前,怎么夸张怎么来?接着在公演之后,才站出来批评?也就是,强行制造落差感?”

从鲁迪的表情里,季铭知道自己猜对了。

“真的么?你怎么知道的?”莫瑞斯赶紧问鲁迪。

鲁迪叹了一声,他可比莫瑞斯世故多了,朋友也多,有人给他消息并不出奇,因为詹姆肯定不会一开始就和盘托出自己的计划,反而会隐藏起来,假装自己真的非常看好《默》,这样连鲁迪在内的,那些真正看好《默》的人,都可能会配合他的行动。

不过鲁迪也没想到季铭这么快就猜到了,照说对这些套路如此熟悉,季铭不至于那么冲动啊。

不过一切沾上了种族歧视,也没什么理智可讲了——中国人又是以强大的民族自豪感闻名于世的。

季铭没什么害怕的,他甚至嗅到了一点锦鲤的味道。

“那怎么办?”莫瑞斯却没有这么丰富的斗争经验,他有点慌:“那我们要主动去降低期待?”

这一听就是个馊主意。

舆论场从来不是个酸碱中和的环境,不是说莫瑞斯这边发出些异议,就可以平衡詹姆的作为——反而等到公演之后,他们自打嘴巴的行为,会成为对詹姆的一种配合。

预测+观后感,都差,那就是真差了。

自污是绝对不能干的。

除了自污,也没什么能干的了。

莫瑞斯想明白之后,只好不停地安慰自己:“没关系,我们的剧本来就非常好,不是他们想要抹黑打压就可以做到的。而且我们还可以把詹姆种族歧视的事儿公诸于众,至少可以争取很大一部分人的认同。”

鲁迪看了莫瑞斯一眼,真的觉得他不太适合当一个商人。

这也是个馊主意。

任何把宏大命题放到商业运营中的行为,都是走钢索,一个不小心就会反噬——大家对被商人利用有高于一切的反感。鲁迪保证,詹姆肯定有所准备,而且作为一个资深种族分子,鲁迪也不觉得这个事情对他的伤害会非常大。

不过,莫瑞斯也说对了一半,那就是《默》的质量,一如前面讲的,这年头想要埋没掉一部真的非常非常卓越的舞台剧,其实也不容易——每一个观众都是自媒体,詹姆绝对掌握不了他们。一旦形成观众口碑,詹姆的算盘是打不灵的,在鲁迪看来,季铭应该就是这么想的。

他不知道中国有句话——艺高人胆大。如果知道,一定觉得很符合他的内心猜测。

但即便如此,在《默》预计很长的生命周期里,一切都有可能发生。譬如,它是否会成为一个磨心——外来的和本土的,庶民的和精英的,西方的和东方的……谁也无法预料。

这些对一个志在稳定运营的老牌剧院来说,并不是好事,莫瑞斯需要花费的心力也是成倍增加的——这才是鲁迪觉得最讨厌的地方。

“现在想这些都没有意义了,不是么?”

“是的。”鲁迪看了季铭一眼,叹了一声:“现在就是尽可能把《默》做到无懈可击,音乐、舞蹈、剧情,独唱、合唱,主角、配角,布景、道具、舞台运营……真是个浩大的工程。”

而时间仅仅只剩下两天。

呵呵。

所有演职人员,就像是后面跟了条狗,只要停下来,就会被咬掉半个屁股。每个人都在重新确定自己的表演和工作,鲁迪也不再傲娇了,请了老朋友过来帮忙查缺补漏——当他发现《默》已经成为他从业以来准备最充分,综合水平最高的舞台剧之后,不由感叹,得罪詹姆倒也不是没有好处。

……

一如季铭猜测,詹姆成为狗的第二天,西区的主流和传统评论领域,突然将目光转向了《默》,力度和广度都远超以往,待遇之高,简直让人认为这是个英国的国民剧了。

“今年最受期待的音乐剧?不!《默》是十年来最受期待的作品。”

“它的故事跟舞台是如此契合,让人想起《剧院魅影》。”

“也许西区将在圣诞节向一个中国演员顶礼膜拜。”

“季铭,会是下一个西区音乐剧王者么?”

“如果你了解《默》,你会发现,无论是它的故事结构,它的艺术表现,都注定了它必然是最适合改成音乐剧的作品。它将无与伦比的舞蹈,令人心醉的音乐,以及一个叫人沉迷其中而忘记现实的故事内核,难以置信地结合起来,成为一个全然超出预料的作品。”

无论传统评论领域是否式微,但他们这么追捧一部“特殊”作品,理所当然会引发大量关注。

英国网友们不加掩饰地猜测:

“看上去是花了大价钱。”

“看到了么,詹姆居然在夸一部亚裔主演的音乐剧,天哪,难道我们已经离开欧盟了?或者,是我在做梦?”

“说实话,我会去看的。电影的水平毋庸置疑,改编版本确实值得期待。”

“这些人跟威尼斯的评委们都是一伙人,当然眼光也一样,《默》未必真有那么好。”

“现在还买得到票么?”

——“没有了,我刚才打电话问过了,最后一张票被我之前的一个电话买走了。”

——“反正假期有好几天,可以看后面一点的。”

“如果看了之后,没有这么好,我一定会狠狠骂这些恰饭的一顿。”

两天的时间,足够观众们买光头十场的票,连边角都没剩下来。当然也足够《默》成为圣诞前夕伦敦的热门事物——一旦热门了,关注度就会非常高。

所以英国的观众,乃至欧美的英语网民,从BBC,卫报这些大媒体上,也看到了《默》的消息。除了威尼斯影帝之外,它在中国的票房数字已经接近2.5亿英镑,或者3亿欧元,或者3.5亿美金——也就是说,已经超过了被认为类似的著名作品《黑天鹅》。戏多的,还要扯一扯,这两部出自美国和中国的电影,正好代表着此起彼落的国际局势,瞎扯淡。

同样,中文版音乐剧在中国国内大获成功,刷新票房纪录的事儿也被报道了,以至于天成文化都接到了巡演邀请,来自英国和欧洲的一些剧院。

除此之外,季铭在电影上的战绩,也被欧美媒体刷新了一遍——“知道巅峰时期的汤姆·克鲁斯、布拉德·皮特、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么?季铭在中国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可能比他们在美国的更高,这是一位中国的国宝级全民巨星。”

后面的人考证季铭的“中国国宝级巨星”“国宝级演员”在西方世界的来历和出处,大约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华维于是适时地在推特、脸书上预告了自己的品牌代言人。

华维在西方的热度,非常高,非常高,以至于在《默》公演前夕,西方世界对这部音乐剧和季铭的关注度,已经到了一个让他自己都震撼的程度了。

因为几乎所有欧洲和美国的重量级媒体,以及很多有影响力的人物,把华维和《默》视作两个象征,前者以科技硬实力代表中国,而后者则以文化软实力征战西方,现在,它们合流了——等着给《默》挑刺的,等着它一败涂地的,已经远超过詹姆那些人,想必此时詹姆一定非常兴奋,并迫不及待地想要点燃那一根导火索了。

季铭不太爽,因为华维的宣布提前了,而且没有告诉他。

所以季铭在公演前,特意把詹姆的事情告诉了华维,并且友情提醒了可能的后果,等到《默》一败涂地,万人嘲讽的时候,都不敢想象华维有多尴尬,以至于他们连连开会做预案,根本睡不着觉——但覆水难收。

不管对于华维来说,还是对莫瑞斯来说。

他们只能全力迎接《默》公演的到来,而且他们敢保证,观众席里坐着的,将会是最挑剔和最别有用心的观众。而剧院之外,除了大排长龙等待入场的观众,居然还有为数不少的各国媒体,主要是本地的和中国的。

“你是从哪儿知道这部戏的?”

“你是中国游客么?”

“各位观众,我们现在就在伦敦西区莫瑞斯剧院的门口,我们可以看到,季铭主演的英文音乐剧《默》即将首演了,外面可以说是大排长龙,人头济济,来自英国、法国、意大利、美国……当然,也有国内的游客,都在我身后这支队伍里面。《默》是由季铭主演的同名电影改编的,其电影和中文版音乐剧都大获成功,英文音乐剧还未上映,已经成为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受西方观众关注的中国戏剧作品,大家对《默》的期待非常高,刚才的采访中也有多位观众表示是第一次关注中国题材、中国人主演的音乐剧。”

外面火热之极,而剧场后台,莫瑞斯等好几位主创,却好像要赴一场悲壮的战争似的。

他们知道,演完之后,暴风雨就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