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府拿出来的盐砖越来越少, 麦子也终于捣鼓出来了古法晒盐的工程。
麦子仔细观察着手中的盐泥,里面充满了各种杂质,在这一堆黑色的泥土里, 已经沁出了一些晶体。
麦子小心的将上面的晶体都刮落下来, 在这一摊盐田里,已经生出了不少粗盐。
现在只等提纯, 就可以食用了。
将海滩上所有的盐土收到空间里, 麦子打算在院子里弄这些,以免被人发现。
剩下的盐土里面大多都是沙泥杂质, 所以麦子又拿了几张纱布出来, 这还是上次做豆腐那管家给的。如今,经过多次使用,里面已经破了不少洞。
小草用针线给缝补起来,还是能将就着用些年。
两月后, 官府彻底断供,迁移过来的南人盐砖用量。石老从盛平县县令那里, 弄了几个路引出来。又找人去雪原郡的其他县城跑了跑, 依旧一无所获。
自官府开始限制盐砖的买卖, 村里的人或多或少变得开始体虚神弱。
麦子她们经过多次过滤, 提纯, 在这个时代算得上精盐也终于露出面目了。
麦子伸手尝了尝, 比官府的盐砖好吃太多了。
官府的盐砖都是麦子第一道工序的那种, 盐砖里面不仅有沙子石头, 还有许多不知名的杂物,吃起来味道又苦又涩。
而现在, 麦子做的这一种盐吃出来只有一点点苦味。
小草也伸出手指沾了一点轻抿了一下,发出惊叹:
“这么一些海水, 才几天就能晒出这么多盐。”
只是这精盐到底要不要在月亮湾流动,麦子还没有想好。
毕竟现在人多,眼杂,要是有人告发就玩完了。
这时的月亮湾已经陷入一片死气沉沉,没有盐,缺少盐,大家的脸上都开始发白,神情恍惚。
麦子等了一阵日子,才拿出手中的精盐,找到石老。
石老看着麦子手上的精盐,陷入了沉思。
过了半响,石老问道麦子,晒盐的耗费。
得知只需要开垦一口盐田,再花上半月时间就可以得上这么多,老人眼里闪过狂喜。
如今的情况看来,村民们为了活命,不管是新来的还是之前的,只会死死压住这个秘密。
麦子却在这时,提出了一个让石老拍手称绝的主意。
在村里画上一个积分制,做一块交易板,只有参与晒盐的,开垦盐田的,或是其他有特殊性质的任务,才能获得积分,这积分就需要用来买盐,买砖,买瓦等等,以及延伸到生活中各种用途。
……
溪水村的村人,在听到石台出的钉锣声纷纷响起,疑惑这是发生了什么事?
等到听到锣声的人赶到石台处,就听到石老宣布了一个震撼人心的消息。
“有盐了……晒盐?”
“这个交易板是什么意思?”
“我倒是听过海水能变成盐……?”
……
“可是就凭我们,我们也能把盐弄出来?”
下面有不少质疑声,也有一些人相信,溪水村可是个神奇的地方。
毕竟他们都能把石砖弄出来,就算是盐,应该也能弄出来吧。
众人兴高采烈的,跟着石老他们来到码头。
就见麦子指挥着,让他们从海岸边几百米处,挖出一块田地来。
众人虽然摸不着头脑,但也是照做了,有一部分质疑的村民看到是麦子弄来的,把心放了大半个在肚子里。
众人又从海水引过来一个沟渠,然后再挖了一个池子,将稻草覆上去。
这样一个简易版的盐田就出来了。
“这样等着它,就能晒出盐来吗?”
村民们七嘴八舌地讨论着这个盐田,看起来还真的像这么一回事。
接下来的日子大家都没事,就在盐田周围四处看看。
等的越久,有更多人疑惑起来,这土里还能长出盐来?
直到某天早晨,村民中有人发现盐土里面已经长出了许多小颗粒。
正是他们天天吃的盐。
看到这些熟悉的颗粒,没有人再怀疑麦子弄不出盐砖来。
村子里逐渐恢复了原本的气象,一片平和。
如今灾荒过去,逃难的人也愈来愈少了,村子里面的人口逐渐趋向稳定。
即使有新来的人,大家都虎视眈眈的暗自观察着,生怕被破坏了如今的生活。
人多了,村子里时常有大大小小的磨蹭,争执,这时不可避免的。
唯独在这件事上,大家都齐心协力。
为了不被周人发现,即使没有积分的诱惑,盐田处也被村民们自发的修起了围墙。
六月半,村子里已经开始收割菽豆了,再过上一月就是赋税缴纳的日子。
大家也开始纷纷把心思放在了农田上。
麦子看着石老算了一笔账,跟之前她推算的差不多,家家户户都要缴上几十升的粮食。
石老悠悠的叹了口气,这些粮食缴出去,村户们又只剩下勉强充饥的口粮。
尤其是官兵过来征税,到时候若是他们的盐田盐场被发现了,那才是弥天大祸。
麦子想了想,开口说道:
“若是我们把它们藏起来呢?”
石老眉头紧缩,无奈说道:
“这么大块田地这么多盐?想藏也藏不住啊。”
麦子瘫坐在石墩上:
“盐场用沙土遮住日后再开垦一块出来就是了。”
至于盐土,到时候她就悄悄收在空间里。
而且码头离村落距离远,被发现的几率不大。
想到年年日日以后都要如此,石老的心中也是忐忑。
很快就到了,官兵过来的日子。
为首的,还是上次押送难民的兵头。
四处打量了一番,便开始收税。石老早已通知了左右村民,把手上的粮食都拿出来。
然后就是跟着官兵核对着去年的粮种田地,人丁税,田地税。
官兵收完粮之后,又四处巡查了一番,最后突然提到:
“你们这里还是挺好,个个面色好的,不缺食。”
石老讪讪一笑。
没看到什么东西,官兵就带着手下,清查粮食,准备回程。
石老松了一口气,送到了村口。
官兵突然改变主意,带着人跑到码头上去了。
石老的心一下又揪了起来,村民们站在远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是因为提前开过会,大家表现的还算镇定。
只见着官兵在沿海一路搜索,翻来覆去,显然正是在找盐的踪迹。
直到看到老远处有一处围墙时。这群官兵动作迅速,小跑到盐场。
眼前却是一处小亭子,里面全是晒的干鱼。
官兵紧锁着眉头,看着远道而来的石老冷哼一声,带着手下的人离开了月亮湾。
石老的心一直扑通扑通跳个不停,脸上却还是一片镇静。
“里面的盐土呢?”石老柱着木棍,庆幸的看向麦子。
麦子挠挠头,说道:“以防万一,我和小草昨夜把它挖起来,倒进海里了。”
村民们看到官兵都走了,欢歌载舞。
麦子,这才把空间里的盐土拿出来,倒进院里的盐缸里去。
这次晒盐,村民们都只参与了第一部 分工程,那个盐里面杂质很多。
第二部 分工序都是交给麦子小草,两人进行提纯。最后再按平时每组的总共积分来划分盐的分量,这是基本用量。
如果想多换盐,就得用个人积分兑换。
缴税此时了了,麦子也正式把心放在了育苗和造纸上。
之所以造纸,是因为过多的积分记录,交易板,导致如今的纸张不够。
所以麦子找来了,之前在造纸厂做过工的刘大一起实验,如何造纸。
正好她手上的麻也都成熟了,村民们也纷纷的过来帮忙,也有些是过来看热闹,毕竟造纸这种东西一向是达官贵人的产业。
“之前俺是瞧见那坊子里,每到…到这个时候,就会收购一大批构树来。”
“俺就是个小工,他们造纸的都是在屋子里面弄的,我们也就在外面清理清理树皮。”
“再想想他们有没有用过什么什么工具,什么东西,比如说什么木架子或者什么?”
“对,我之前看到里面有子,有个人拿着一个这么大的木筐子,里面是那种细网,在水下面清洗。”
“还有没有别的?你再想想。”
“对了!那库房里,我进去搬树皮时,还有很多芦苇草的根!”
麦子只能凭借着刘大的说辞,先去山上找构树。
找构树的路途中,麦子突然发现,之前他们用来烧砖的石头和泥的山头,都已经被挖空了小半。
周围的木材也少了许多,山里空落落的。
翻了几座山后,麦子终于在一座密林里,找到了构树。
“这树多的很,听说放山上长一年遍地都是这种树。”
麦子听到此话,放在了心上,和大家一起挖着树皮。
来的人很多,女人占了大半,祝咏姐妹也在其中。
这次村民们如此积极,积分占了很大的作用。
积分多的人,不仅可以多分些盐。还能换上石砖,换瓦片。到了3000积分值,还能换上盘的火炕。
新来的村民,都是经历过去年的寒冬,在看到村子的人都用上了火炕,更是心痒痒,谁不想安安心心过个温暖的冬天?
村民们都卯足了劲,希望能在冬天的时候睡上这稀罕玩意。
等到构树全都被挪回村子里时,麦子把麻,还有芦苇,麦秸秆都凑齐了之后。
又开始骚扰着木工和刘大,一起把刘大口上说的那玩意儿弄出来。
在实验了差不多半个月后。
刘大喜滋滋的摸着木工手上的刷网板,
“对,就是这玩意儿,当时我看的清清楚楚,里面就是卡着这种小网子。”
这个网板做出来真不容易,最终还是小草说用竹篾条才编出来。
说到这儿,刘大突然想起什么,一脸苦笑的对着麦子说道:
“俺就会这些了,你再问俺也不知道了,那造纸的东西俺是真没见过。”
麦子看到弄到这一步,也没有再挖根挖底,开始实验着纸浆技术。
把收集来的构树皮,麦秸秆,麻头,还有苇草都全部切碎磨成浆,放在水里煮。
这应该就是纸浆了,接着就是晾干,用刷网板沥浆。
历时一个月的时间,麦子盯着舂里面的树浆,过来攒积分的人,纷纷用木棒锤着舂里的东西。
看着大家汗流浃背,麦子想到蓝星是打糍粑用的那玩意儿,又快又不费力。
麦子跟木工再次弄出一个对马来。用上这玩意儿,只需要用脚踏就能舂打,村民们都轻松许多。
等大家把舂里面的浆都打好,石老从里面抓出一把看了看。
又把之前用费的纸拿出来用水一泡。
麦子跟石老研究了一下,两种纸浆有些差不多了,只是这买的纸里面的杂质明显要少很多。
做到这一步,只等着用刷网板打浆出来了。
半月后,麦子看着木板上的碎草纸。
头一次感受到气馁,已经三个月了,这可不比窑炉,至少窑炉还可以烧出瓦片,这碎纸怎么用?
但是村民们还是兴致勃勃,毕竟每天过来跷木马,连孩子都可以做的事,还能积上分。
石老拍了拍麦子的肩,“没事,再多试几次,只不过是黑了点,碎了点。”
麦子去看了看里面舂的木桨,再看了看泡在木头里的清水。
不如加上石灰,再加些,草木灰,各种来一点。
说干就干,麦子又去分开做了好几种不同配比的纸浆。
又是两个月过去,只是这纸做出来,依旧是碎的,但是纸的颜色明显变白了许多,跟外面买的纸都差不多了。
碎纸,麦子想不明白,为什么?粘合度不够高,难道是纸浆里面还差些什么东西?
于是麦子跟小草有事无事便去外面转悠,时不时的把外面的树干都拿回来研究。
在其中一块洼地里,找到了一种藤树,把里面的纤维打出来是白的,而且还很有粘合度。
麦子顺手把这藤树汁和纤维都加进其中一个石舂。
然后接着捶打其他树的汁液,希望这次那么多舂里面,能有一舂是能用的。
在这个冬季即将来临时,麦子死死盯住着木板上的草纸。
一个个检查,这次有了几个新收获,虽然都是碎的,但是,纸张的平滑度,还有品色,都是上等。
就这样,每隔一天,她就检查一次,终于发现其中有一张竟然是没有碎的。
麦子检查了一下编号,发现正是那棵藤浆树的枝叶。
麦斯激动地将手上的木板噗的一声抱起来,连带着将一排的木板都击倒了,巨大的声响,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看着麦子这么喜出望外,大家纷纷围了过来。
“这纸没碎了!”
“我们做出纸了!”
前来赚积分的村民们个个兴高采烈。
不仅是为这积分,还是为了这年越来的忙碌。虽然积分很重要,但是看到凭借他们的双手,竟然能打出价值一金的纸来。这个可是读书人用的东西。
石老这些日子也在这造纸坊子帮忙,看到麦子手上的褐纸,石老脸上也乐起了一个笑容。
麦子将剩下的纸浆统统收了回来。在交易板上划上藤浆树的名字,后面写着五分一斤。
村民们看到了之后,互相询问了一番。各自上山去采摘这种藤浆树。
就这样,造纸坊开始真正的运作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