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一切都与钱有关(十)

张居正有些紧张。

仙画的这个转折显然是有暗指的——肯定是因为这条规定造成了什么不得了的后果。

不过,仙画也的确说对了,

统一定为只收取白银就是为了让这些豪强士绅们将他们手中的藏银给拿出来!

而且,

还能消除一部分之前大明宝钞所带来的坏影响。

他和他的幕僚们以及追随者们都觉得这是很值得一试的方法。

为何仙画会特意提前这条?

张居正觉得,明明按照田亩数来收税才是一条鞭法里面变动最多也最核心的内容——有了这条,就可以去丈量那些士绅豪强们所拥有的土地,并且让他们多缴纳税银。

毕竟,在这之前,他们通过各种手段方法千方百计的隐匿自家的田地,对国家财政的贡献甚至还不如贫民!

田赋不均,才是造成国匮民穷的主因呐!

张居正带着一些小疑惑,继续向下看——

【只要银子不要其他,在民间完全没有监管的情况下就会出现很多奇葩的现象。】

【比如,一到征税的时节,在一些“聪明人”的运作下,银子就开始升值,而铜钱就开始大幅度贬值。】

【那会儿,银两主要是集中在地主阶层、大户人家手里。而小农户手中可没那么多银钱,他们很多都只有为数不多的铜钱。】

到了交税的时候。

镇上面的几家大户人家大门敞开,热闹非凡,从四周乡镇赶过来的农人从大门口一直排到了街道上。

他们的脸上并没有什么喜色,反倒都是疲累与麻木。

他们都是来兑银的人。

只有在听到管事宣布今天的一分银子需要二十文钱才能兑换得到时,他们的脸上才闪过不可置信和焦急、愤怒等神色。

“今日咋个那么贵?前些时候都是十二文钱就可以兑一分钱!”

大家嚷嚷起来。

管事气定神闲:“现在是交税的时候,这么多人兑钱,我们哪有那么多白银?物以稀为贵,懂不懂?”

农人们不想懂,气愤的往地上啐一口:“抢钱呢你们!啊呸,我换一家去兑。”

管事笑吟吟的:“尽管去,今日你若是能找到开价更高的,算我输!”

被他这么一说,原本往外走的农人们又犹疑了。

三分之二的人停下了脚步。

【一条鞭法的这个规定,让财富更加向大户们靠拢,而农家小户的财富却在缩水。有钱的更有钱,穷的更穷,阶级的分化更加严重了。】

【另外,虽然将几税合并,不用缴纳实物税这事儿理论上很先进,但任何政策最需要警惕的就是一刀切。】

明朝的朝堂之上。

反对一条鞭法的保守派们正在激情开喷:

“自从山东推行此法,搞得人心惶惶,民不聊生!”

“商贾们疯狂逐利,就连老百姓也都会人心思动。这是抑

本利末之举,必须立刻废除!”

“且一条鞭法根本不适合北方,只适合南方,南方商贸发达,北方却更重农耕,岂可同等对待?”

【大部分的保守派们只是认为一条鞭法刺激了工商业而打压了农业,会让农民不再安于种田,都一股脑的跑去跑商做工赚钱。】

【这当然是很狭隘的看法。】

【但有一点还真说对了。】

【那就是南方的地理气候等原因造就了其发达的商业,很多农民靠做工而活,其实都不怎么种植农作物了。收税银而不收实物对他们来说难度不大,甚至是更方便了。】

【而华夏的北方却与南方完全不同。】

南方。

宽阔的长江上,无数的船只扬着帆,将客人以及货物运送到沿岸不同的城市。

江南和沿海东南到羊城一带更是锦绣之地,白天熙熙攘攘,市集上店铺全开,有着来自于四面八方的客商。

即使是夜晚,也依然可听到丝竹软语、觥筹交错之声,灯烛明亮。

而镜头转到北方。

画面似乎被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黄色和灰色的滤镜,望眼过去,可以看到肃穆的城池、无垠的田野。

但终归,少了几分热闹。

尤其是在偏远的县城以及山村,甚至还有着几分荒凉颓败之意。

到了晚上,寒风呼啸,大家都早早的回到了家,门窗紧闭,街道上除了更夫之外再无人影……

天幕下,北方的老百姓们有些羡慕的看着。

“南边儿确实要繁华很多,之前我跟着车马行去过,那边冬天的晚上,街上都是有小摊儿的。”有人开始回忆过往,“而且酒楼开门营业到很晚。”

“咱们这儿没办法呀,别说冬天了,秋天一到,这大晚上的就别想着出来了!”

“可不是咋地,冬天还想着要出门?连地都给冻上了。”

“越往北边越苦,也难怪那些胡族都惦记着咱们这儿呢。”

有人叹了一声,语气里有着向往:“要是咱们能去南边儿做工就好了,攒点钱回来也好啊。”

“人离乡贱,听过没?还想着去南方呢,说不定在路上就得折咯。”

“说起来,这南方全是海运和贸易做起来的,”有人脑子活一些,“咱们北方也有海啊,就不能也干这个?”

北方的老百姓们聚在一起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

而南方的老百姓们则在庆幸:“咱们虽然苦,但还是比北方要好一些的。”

虽然换钱要吃些亏,但好歹他们家里还能拿出一些铜钱,要是是北方那种纯在地里面刨食吃的农人,恐怕连几个铜板都拿不出来。

那才是真的惨。

唐朝。

刘晏作为能臣和经济学家,很快就洞悉了张居正原本的意图:“这是要均田赋,查隐户呢,倒是有大魄力!”

对这敢于对一个势大阶层开刀的后辈

能臣,他还是很佩服的。

然后注意力又转移到南北区别之上。

幕僚说道:“即使是大唐,商贸也更多的集中在南方。”

长安、洛阳等北部城市固然辉煌,但那是因为有皇权在。而南方的那些州城,却也发展得很不错。

刘晏叹道:“这就是仙画之前所说,地理环境会对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靠不靠海、甚至海水在冬天的时候冻不冻、是山多还是田多、是天冷还是天热,都决定了一个地方的发展路数。

“作为臣子,我们需要操心的就是如何因地制宜。”

幕僚点头,表示受教。

皇帝们更操心这个问题。

李世民幽幽道:“这朝廷就如同父母,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都发展得好,不能一个强一个弱。”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都是大唐的疆域,都是朕的子民!

旁边的李治想起自己的哥哥们,怕李世民伤心,立刻转移话题:“也不知道后世的朝廷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李世民还未回答,旁边的魏征已经笑呵呵的道:“殿下忘记了,之前仙画曾经提过一点。什么对口援建、西气东输等等。”

他平时研究仙画的各种记录可是研究得很深的,因此张嘴就来,十分熟悉。

李治眼睛一亮,陷入到了沉思中,似有所顿悟……

【北方的老百姓们大多都还是种田为生,商品经济并不发达,手上也很少有银钱。】

【因此,像以往那样以粮食作为赋税对他们来说可能更合适,而换成税银,那无疑会加重他们的负担。】

县城里的市集上和粮铺米行外,来自于四周各乡镇和山村里的农人都集聚在这里了。

他们都挑着箩筐,里面盛放着刚收下来的粮食。

黄澄澄的麦子,看了就让人觉得欣喜。

但是,价格却非常的不让人欣喜,几乎只是以往的一半左右。

“这几天都是卖粮食的,自然价格就低,我们能给收就不错了。”掌柜摆出一副高傲面孔。

有人喃喃道:“怎么会这样……今年明明是个难得的丰年!”

这些都是好麦子啊!原本以为可以比去年多卖一些钱的。

有人忍受不了自己辛辛苦苦种出来的麦子被这样的贱价收购,挑了箩想要去市场上零卖,但最后换来的依然是失望。

【一条鞭法,让万历初期成为了明朝经济最为繁盛、国库最为充盈的时期。张居正死后,一条鞭法的内容也并没有停止。】

【但是!】

【别指望明后期的那些人能够对它进行查遗补漏和与时俱进的更改,反正就凑合着用呗。于是,在一年又一年的沉重负担之下,明朝北方的老百姓们终于受不了了。】

【西北是明后期农民起义最为严重的地区。】……

张居

正有些惶恐的跌坐在座椅上,面色唰地变白。

火星少女提醒您《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

张居正挥了挥手,闭上眼睛,半晌终于平静了下来。

“是我有些急于求成了。一条鞭法本就是庞尚鹏在浙江搏击豪强时总结出来的法子,的确是最适合南方。”

“本以为只要选对了人,北方就也能顺利的推行下去,还是想当然了。”

张学颜道:“并非大人之错,仙画都肯定了大人的功绩,是后人不知加以变通,而且那些钻营取巧、买低卖高的人实在是太过可恨!”

他是张居正脑残粉。

张居正倒是很快从情绪中走了出来,依然是风度翩翩,坦然道:“既然知道了问题,那整改便是。变法本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走弯路不要紧,到达了目的地就是胜利。

而民间的老百姓们已经开始骂甚至是吵起来了。

“果然是无奸不商!他们就是趁火打劫的一群强盗土匪!”

他们大多数人都经历过这样的时刻,明明今年是丰收年,但却偏偏卖不出好价钱,只能被商家坑宰。而年景不好的时候去买粮,价格却又极高。

他们不懂得这就是经济学原理一条重要的知识,那就是供求关系决定价格。

倒是西汉的桑弘羊和唐朝的刘晏等对此早有察觉。

“听仙画的意思,这似乎也是朝廷需要监管的。”桑弘羊琢磨着仙画的遣词用句,简直到了抠字眼的地步。

刘彻见他陷入到了自己的思考里,也不打扰他,只是对东方朔感慨道:

“如此看来,还是要发展那所谓的工商业啊。”

这个才是真正的钱筐子。

而现在,他的钱筐子们被地方豪强以及诸王侯们给霸占住了。

刘彻的眼中闪过一丝冷意。

这句话东方朔现在可不敢接,只是模糊的回了两句。

但他有预感,以后会变得越来越不同于以往,简直如天地倒悬一般的大变化。

东方朔不能断定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百姓们继续在吵,读书人也加入进来了。

“早就说过了,小人逐利,君子重义!商人们做出这样的事情不是很正常吗?”

“你哪只眼睛看到那些都是商人,有些明明就是当地的士绅,说不定家里还出了几个读书人,有当官的人脉关系!”

“怎可全推到商人头上?”

“难不成,你们真觉得这市面上的大商号后面,没有站着其他人?”

不管怎么说,经过这几年,已经开始有部分的读书人开始意识到“商”的重要性了,此刻甚至会为之而辩护……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

【仅看张居正变法时期,我们可以看到大明成为了东方贸易甚至是全球贸易的中心,流入了大量的让人瞩目的白银,被当时的其他国家称为“白银帝国”。】

【煊赫非常。】

【沿海一带,集中式市场、工坊和雇工的出现,似乎预示着明朝即将蜕变、迈入到下一个崭新的阶段。】

【“银荒”的问题似乎被这样的表象给掩盖了过去,一切都欣欣向荣,蓬勃发展。】

在江南,在沿海,一些家庭式的作坊开始兴起了。

一些心思活络的农人,以及一些没有田地的老弱妇孺,开始走进这些作坊,成为雇工。

他们有的负责照顾和采摘棉花,有的负责纺纱纺布,有的负责制造手工艺品。

与之相伴而生的,是大批的市镇。有别与传统定期的集市,这些市镇规模巨大,并且时间固定,每日迎接着南来北往的客商。

金钱与人,在这里集聚。

这片土地,在悄然的发生着变化。

【可惜,没有建立起系统化的财政政策和经济体系的前提下,这样的繁花盛景只是空中阁楼。】

【很快,大明就遭遇了可能是有史以来第一场的世界性经济危机。】

【也被称为“17世纪危机”。】

【而这场危机的原因错综复杂,但归根结底,还是与之前西班牙人在南美洲发现的巨大银矿、以及不断流入到大明境内的巨额白银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