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同样色变的还有太皇太后和皇后。

琪琪格则慢了一拍, 将宣化卫所四字在嘴里过了一遍才回过神来。

宣化?宣化!

宣化之地位处河北张家口,距离京城也不过几百里路,这里乃是兵家必争之地, 对京师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从那边传来的八百里加急之信,意义可想而知。康熙哪里还有闲暇时间留在这里说笑,抬步便是匆匆往门外而去,同时朝着身侧的梁九功下令:“立刻宣召诸大臣入乾清宫商谈。”

梁九功低声应是, 撒开腿小跑而去。

先前的欢喜和愉悦在此刻破碎得一干二净,殿宇里原本说笑的声音戛然而止。再是愚笨之人也在见到皇上焦急模样以后也明白情况不对, 几乎所有人的面上多少都带上了些许惶恐, 止不住左顾右盼, 交头接耳。

保成也收敛笑容。

他双手搭在窗沿上, 遥望着楼下匆匆离去的汗阿玛, 低低的咕哝一声。

皇后轻轻将保成揽入怀中。

她收敛起面上的担忧和焦虑, 皇后以为保成是被突如其来的气氛变化所吓到, 轻轻拍着保成的脊背, 柔声安抚着:“乖,放心,没有事的哦。”

保成依偎在皇后的怀里。

他眨巴着眼睛,静静的环视四周, 将所有人的表情全部揽入眼中。

在自己懂事以后, 也唯有噶尔丹的战事让汗阿玛颇为用心。可汗阿玛当时是运筹帷幄的, 平静淡然的,像是永不会出现错误一般果断犀利的给出答案,更不会缺席任何一场大型活动。

更不会将所有心思暴露在旁人面前。

保成回想刚才的汗阿玛, 那三分的震惊, 三分的惶恐和四分不可置信, 说明发生的事情绝对是超乎汗阿玛的想象。

那是什么……?

保成紧紧贴着皇额娘,小小的咿呀一声。

皇上离去,但年夜饭还是要吃的。

众人没了看戏的心情,三三两两回了慈宁宫。

整场宴席可谓是食不知味。

太皇太后放下筷子的瞬间,宫妃们也齐齐停了手,暗暗松了口气不说更是纷纷起身告退。

太皇太后也没心思留下她们。

她点了点头,淡淡吩咐几句便让诸人尽数回去了。

琪琪格也是心不在焉的一员。

她在床榻上也是辗转反侧,第二天清早便到前殿里等候消息。

同样焦急的还有皇后。

她抱着软乎乎的小保成,满怀担忧的看向门外,还是保成咿咿呀呀的喊着,用小手拍着皇后,似乎想要借此来安抚她一样。

很快消息传了过来。

使人送来八百里急信的是远嫁漠南的端重亲王博洛之女辛柱公主,她称其夫婿察哈尔亲王布尔尼有意叛乱!

布尔尼乃是林丹汗的子孙。

林丹汗则是当年和皇太极逐鹿中原的对手,被多尔衮打败以后病死,其子额哲被招降以后也是忠心耿耿,与其妻子伦温庄长公主恩爱有加。遗憾的是他虽然忠心,但其膝下无子,爵位最终归了其弟阿布鼐。

阿布鼐和额哲不同。

他桀骜不驯,压根对清廷不服气,登上王爵以后就频频拉拢别的部族,加强练兵,乃至在康熙八年被抓,囚禁于盛京。

爵位则交给阿布鼐之子布尔尼继承。

比起桀骜不驯的父亲,布而尼这些年来却是老老实实,与辛柱公主成婚以后也是和和美美,并无异心的模样,谁也没有料到他居然会说反就反!

这个消息一出,登时满朝哗然。

更糟糕的是根据信使来报,他离开不久以后整个察哈尔部便开始戒严,还是公主亲卫护送他逃离回京。若是辛柱公主的来信没错,只怕察哈尔部的叛乱已是近在眉睫。

察哈尔部距离京城很近。

也难怪康熙连新年宴也没心思过,当即将满朝文武全数召回宫里不说,更是立即派遣人员前往调查情况。

隆禧温声道:“这些还不是重点。”

没等琪琪格提出疑问,奇绶面带苦笑的接话:“重点是……咱们没有兵了。”

琪琪格睁圆了眼睛。

皇后和保成也是震惊非常,保成依偎在皇后怀里,借着年幼反而能听到大半事情。他自然是知道三藩战役之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只是文册上的内容,哪里有直视时的残酷和冰冷。

保成是康熙一手培育出来的。

他迅速醒过神来,立马剖析出现在的情况——汗阿玛若是一步差池,恐怕结局便是不同。

奇绶低声解释:“前线战事吃紧,皇兄早已把能派遣的将士都派往前线,甚至还问蒙古部族要了不少兵马,如今就是让其他部族拦截一下恐怕都十分困难。”

隆禧脸色也不太好。

他黑着脸沉声道:“前几轮皇兄向蒙古部族征召士兵时,察哈尔部一直置若罔闻,只怕布尔尼当时便有心思,只是一直隐藏得很好,而如今见咱们的战力尽数被投放在南方战场上,无心顾及蒙古以后,他才心生反意。”

琪琪格口干舌燥。

半响她才苦笑一声:“那如今……要如何?”

没有人怎么打仗?

奇绶和隆禧也是面面相觑,唯有沉默无声。奇绶苦笑一声:“要儿臣说……只能搏一搏了。”

隆禧握紧拳头:“或许能引诱一番?”

奇绶摇摇头:“一模一样的招数,还能有用吗?”

要他看……怕是难了。

隆禧沉默不语,显然他也没有几分把握。

兄弟两人相视一眼,眉宇间都带着一缕挥之不去的阴霾。

琪琪格欲言又止,止言又欲。

殿宇里寂静非常,所有人的心情都是一般沉重。

乾清宫里的康熙也是左右为难。

最后他还是与隆禧想法一般,试图引诱布尔尼,以尝试不用兵戎相见来平定这场叛乱。

只可惜布尔尼不上当。

等到康熙十四年三月,康熙下诏封信郡王鄂扎为抚远大将军,刚受封为和硕泰亲王的奇绶与图海为副将军前往漠南平判。

而后又经再三讨论,还是决定封皇后所出嫡子保成为太子。

历史兜兜转转,又回到正途上。

第二次荣封太子的保成对此并无特别大的感觉,或许是因皇额娘在世,上辈子年幼时的宫人难见踪迹不说,就连最为熟悉的兆佳嬷嬷也早已被送出宫室。

至于留在自己身边的宫人,皆是由皇玛嬷和皇额娘精挑细选而出,一个比一个规矩,想找个碎嘴的都困难,更不用说找出个敢在背后怂恿挑拨自己和保清关系的。

宫里是一贯的谨慎。

琪琪格的心思落在深陷战争中的普通百姓身上。即便土豆玉米提前出现并开始推广,即便土豆玉米的产量出乎众人预料,只是随着战争时间拉长,灾民流民也在不可避免的变多。

琪琪格招来御医们询问情况。

随后她与皇后、隆禧、永干以及恭悫等人一起,联手将此前用于大地震和山东疫病中的灾后防治内容整理成册,大量印刷送往前线各地官府处,尽可能的减少灾后损失。

民生医用方面琪琪格能给出办法。

可是上前线打仗,组织兵力上她就抓瞎了。除去好生安抚康熙,给他鼓劲打气以外,琪琪格也只能祈祷一切能够平平安安的过去。

康熙十四年的开端异常艰辛。

不过到了下半年却是开始好转,先是远在黑龙江的恭亲王常宁传回信件,称边境战事暂且停歇,罗刹国有谈和之意,并愿组建使团赶赴京城。

随后信郡王鄂扎传来捷报,已抓住布尔尼。

紧接着前线传回消息,隔海而来的郑经与耿精忠交恶,两方居然将清廷抛之脑后,自顾自打了起来。

最后福全还送回一个让人又是后怕又是惊喜的消息。

十四年六月,荆州再次大汛。

福全、安亲王岳乐以及大部的清军此时都在荆州城内驻扎。

而吴三桂正占领上游。

只要炸掉荆州河堤,肆虐的洪水将会直击安亲王岳乐和裕亲王福全等部,毁掉大清十之三四的军队。

当然还有整个荆州城里的百姓。

幸亏吴三桂良心尚未泯灭,他断然拒绝了幕僚的建议,没有选择炸掉堤坝。

福全和安亲王岳乐事后才得到消息。

看完这一份奏折,康熙、琪琪格和太皇太后都是冷汗涔涔而下。

也或许是吴三桂的一念之差。

随着乱糟糟的十四年结束,胜利的天平终于开始朝着康熙倾斜。

首先被郑军和清军左右围攻的耿精忠扛不住,率先宣布投降,而后早已悔得肠子青的尚之信也迫不及待宣布投诚,朝廷尽数安抚,并无清查。

一时间不少观望之人也纷纷选择投降。

直至康熙十六年中,局势已是一片大好,三藩之乱的胜利已可以看见曙光。

甚至康熙还有心思管理起弟弟们。

隆禧性格温和,并不是上战场的料子,康熙将其加封为和硕纯亲王,跟随河道总督靳辅前往宿迁治河。对此他期待满满:“当年二哥从外面回来以后成熟不少,或许隆禧也能呢!”

琪琪格对此也很满意。

她连连点头:“能学着吃苦耐劳些,明了百姓疾苦也是好的。”

当然最好在治河上也学习一些。

靳辅是历史留名的治河名臣,要是隆禧能从他身上学一些能耐,想来日后的仕途也会顺畅许多。琪琪格越想越觉得是个好主意,回头拉着隆禧念叨了许久,大体就是要将靳辅视作老师,好好学习思考才是。

隆禧握紧了拳头。

他有些忐忑又有些期待,双眸里闪烁着:“儿臣知道,儿臣不会错过这次机会的。”

琪琪格深深看了看隆禧。

隆禧的命运早已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改变,而如今自己能做的,大体就是推这孩子一把:“嗯,皇额娘相信你一定可以的!”

隆禧离京以后,康熙目标一转又盯上永干。

他提出一个想法:“儿臣有意让永干入钦天监,跟着南怀仁学习。”

太皇太后愕然一瞬,随即皱眉。

她提出反对:“哀家知道南怀仁是个有本事的,只是何苦要让永干入钦天监跟着他学习?让南怀仁每日去上书房,给永干做个西学师傅便罢了。”

康熙笑了笑:“那还不够。”

太皇太后盯着他:“这是什么意思?”

康熙认真解释:“这回的战役中南怀仁出了不少力,其改造的红衣大炮射程和威力皆超越了前几代,在三藩战役中的功勋不小。”

“皇帝不是已经赏赐过了?”

“朕满意他的功勋,他的能力,唯一不满意的就是——南怀仁是个传教士。”康熙面色平静,“南怀仁改造红衣大炮所用的知识,朕也仅仅是略懂而已。”

琪琪格捻着珠串的手指微顿。

她插了一句:“你的意思是南怀仁说了一些知识,却还藏着一些?”

康熙笑了笑。

琪琪格若有所思——历史上的康熙推崇西学却又警惕西学,他可以说是十七世纪对西学了解最多的中国人之一。

只是和所有封建时代的君主一般,康熙将这些广博的知识记在自己心中,记录成册却不愿意让更多人知晓。

而皇子们也大多如此。

比如九阿哥胤禟,开创了用拉丁语转写满文之事,数百年之后也依然在被后人沿用,而他研究出来的理由……是为了私联官员,从未用于正道。

而热爱西学的还有雍正帝和其余数名皇子。

他们无一例外,只是将西学作为可有可无的闲暇娱乐,这些想法和康熙的态度无疑有着巨大的关系。

永干却是不同。

他是皇子,是未来的亲王,注定可以用到别处去。

想到这里的琪琪格眼前一亮。

她笑眯眯的附和着:“皇额娘,儿臣觉得皇帝的想法不戳。”

“你分明是宠皇帝,皇帝说什么都说好。”

“哪有?”琪琪格撅撅嘴,她从另一面来说服太皇太后:“皇额娘,永干因天花留下了后遗症。别说日后去军中发展,就连和隆禧一般去外面办事也极为困难。”

“那也可以去宗人府。”

“宗人府天天都是些什么事哦。”琪琪格险些翻个白眼。眼见太皇太后又要说话,她连忙补充一句:“要不这样,咱们问问永干自己的想法?”

永干当然不愿意去宗人府。

别看宗人府瞧着权势极大,实际上除去一些皇家宗室事务以外,就是……后世的居委会?日常处理的都是宗室里鸡皮蒜毛的事情。

永干几乎不假思索就选择了另一条路。

甚至他还加了点码:“臣愿意前往钦天监,拜南怀仁为师!”

康熙:…………倒也不必吧?

被永干这么一说,太皇太后瞬间不阻拦康熙的打算了。她连连摇头,苦口婆心的拉住永干:“先去钦天监看了再说,若是觉得不好,咱们也好去别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