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保康哪里能知道长辈们的“真实”想法?他自觉已经和父母说过了, 彻底不再烦恼婚姻的事情, 完全放飞自己。

除了研究计算机和陪伴家人之外, 就是和牛顿先生一起逛皇家匠艺学院, 一起爬西山看枫叶, 满京城玩耍。

等到十二月初京城下了第一场雪,西北风呼啸的三九寒天,也挡不住他们的热情, 正好河水大结冰,他们又去西山看雪, 去海里里冰钓,滑冰,去京城最好的梅园赏梅。

整个四九城里头洋溢着春节的气息, 大街小巷都是买卖春节物事的吆喝声, 讨价还价声,谈论这个英吉利使团的声音。

无他, 这次英吉利使团的到来,和上次法兰西使团一样,光一个见面的礼节问题就闹得沸沸扬扬。

尽管京城的文人墨客和老百姓好歹都是有了第一次经验。知道他们的皇上和瑞亲王坚持国家礼节上的平等,不需要西洋人大礼跪拜。知道争论也没用,试图死谏也没用。

可不管他们怎么使劲地安慰自己,大清不要法兰西、英吉利这样的蛮夷小国做藩属国, 他们也不乐意这些西洋人和他们平等论交。

尽管他们都知道不能要轻视西洋人的技艺文化, 否则打脸“啪啪”响。知道西洋人的绘画、拉丁花体字, 那什么罗马希腊文明, 技艺,人文……也算得上古老神秘,尽管非常“造反”,但真的不错。

可还是不乐意。

尽管他们不得不承认,西洋文化虽然赶不上大清的底蕴和高深,他们不是没有。

可蛮夷就是蛮夷。

反正四九城人骄傲地表示,他们天天看报纸,他们都什么都知道,他们就是特骄傲地不喜欢这些西洋人,特烦恼他们一个个的,都来大清。

瞧瞧他们那使团媳妇儿穿的?哎呦呦,穿上大清的旗袍也不像样子。

瞧瞧他们的男子那不知礼仪的样子,哎呦呦,在大街上对女子鞠躬。

瞧瞧他们那没见过世面的样子,哎呦呦,看见大清的一颗大葱也稀奇。

保康:“……”

保康哈哈哈笑。

保康知道,这是一种事实上的阵痛,而他们必须接受,必须在中西方文化的冲击中,知道华夏文化的落寞,不足。

当然,保康也知道,这非常非常非常……的困难;也明白,这不是短时间可以改变。

不说别人,就是他汗阿玛,野心勃勃地要利用西洋文化发展新满洲文化,对此也是感叹不已,说面对这些西洋人和他们平等建交不舒坦。

纳兰老师说:“如果说怀抱着“上国大国”梦想的大清人都有这种“阵痛”,皇上作为皇帝,是感受最清晰的一个,承受压力最大的一个。”

保康就嘻嘻笑。

他汗阿玛很在意汉家人骂他“蛮夷果然是蛮夷,做了中原皇帝也没大国皇帝的气度和尊严布拉布拉”。

还非常在乎满蒙王公对他的不满,说实话,蒙古部落的任何一个台吉,地盘都有英吉利那么一个海岛大,整个欧洲都没有大清大。

可是能怎么办?

事实就是如此。论富裕和文明,整个蒙古部落捆一块儿,也赶不上西洋国家的技艺水平,文化发展。

西洋国家发展起来了,古老神秘的东方才刚刚起步,就算现在大清各方面技艺领先西方,那又如何?论起来民众基础,西方国家依旧甩开东方很大一步。

而且,还有大清内部的,各种历史遗留问题,还有那未来的世界发展趋势。

保康怕他汗阿玛坚持不住,特别找时间和他汗阿玛谈话,就看着他汗阿玛的情绪特低落。

皇上如何不情绪低落?

大清进关,满以为坐拥大好河山,可以过好日子了,结果那,赶上时代大变革的时候了,还是快结束的小尾巴时候。

皇上叹气:“汗阿玛大胆猜测,未来,很可能就和保康说的那样,技艺和文明决定国家地位。”

“目前大清,技艺方面,只能从上到下发展,积极开展百姓基础,争取大清的民间多出来几个“黄履庄”;而文明,古老的华夏文明,已经到了油尽灯枯、黄昏落日的时候了,再不改变,那就是从根子上落后于整个西方。”

保康眼里冒小星星:“汗阿玛真知灼见、英明神武。”

皇上无力地挥手。

“还‘汗阿玛真知灼见、英明神武’?后人不大骂汗阿玛没有大国尊严就好了。”

保康嘻嘻笑:“之前的中原,没有椅子,人们都是跪着说话。到了大唐时期,胡椅传入中原,可上朝的时候,还是君臣一起坐着。也没谁说唐太宗没有大国尊严。”

皇上:“……”

保康面色“肃穆”:“到宋朝时期,那宋太~祖命人把大臣的椅子抽走了,从此大臣都跪着说话,结果又如何?大宋最终也没有北上成功,反而被打得南下。”

皇上:“……”

皇上觉得熊儿子果然是熊儿子,皇上抖着手指着门口。

“阿弥陀佛。汗阿玛再见。”保康愉快的声音响起,皇上更是气得来——

气完之后更想叹气。

心里头烦闷,一个人坐着没劲儿,温暖如春的暖阁也治愈不来的他的“心里拔凉”,皇上干脆出来温暖如春的暖阁,到外面吹吹西北风,醒醒神。

来到坤宁宫,和皇后唠叨唠叨两句“你看看保康,越长大脾气越大,瞧瞧他那小样儿……”

皇后娘娘亲自给皇上泡茶,安静地倾听,听完后还特称职地安慰皇上:“世事如此如此,十年河东十年河西。那东方之前不是兴盛过西方?凡事哪有一直兴盛衰落的过程。”

“现在东方落后一步,我们吸取前朝教训,好好培养皇子公主们,关心民生,惩治贪官,开放海贸,都会好起来。”

于是皇上就嘴角抽抽。

“前朝的环境,文官势力那么大,皇帝都被逼得用宦官了,整个国家就那么大点儿,东西南北全是虎视眈眈的敌人,怎么发展大航海?”

“我们这现在,要不是保康收拾了整个南海,我也不敢大力开放沿海……”

皇上说着说着,又叹气。

如果不是有熊儿子给撑着,有熊儿子这么一个“熊儿子”在,他哪里敢去想发展海运?更不要说和沙俄那一战。

“朕有时候啊,越琢磨越觉得,有时候,真的是天命如此。你不知道,我这些日子研究英吉利历史的感触。那英吉利,那就好像是苍天的亲儿子一般。东方,就好像是苍天那吃力不讨好的长子。”

皇后娘娘:“……”

“我虽然没有研究,我也知道,那欧洲,老牌的有西班牙,新兴的有法兰西,海外,保康在美洲打英吉利一个措手不及,逼得他们主动前来求和。就算是‘亲儿子’,那好日子也到头了。”

“所以说你也不懂。”皇上一脸“和你说不通”的小矫情,“那英吉利人要不是遇到保康,现在还不知道怎么蹦跶。法兰西……路易十四是英雄,可你知道继承人如何不?”

皇后娘娘淡定地品一口茶,慢悠悠地说道:“隐约知道。前几天四公主和我说话,说,法兰西,目前只有一个继承人……但英吉利的继承人虽为女流,有胆有识有远见。

就是那个,一个皇帝不停合离再娶,不停合离再娶,娶了六个老婆,一心就想生儿子,结果还是没有儿子。还因此与罗马教皇闹决裂,建立英国国教?我听得一知半解的。”

皇上:“……”

皇上想说你是不是要我给你详细解一解?想说你们女子就关注这些。好吧,皇上刚看这段历史的时候,也挺惊奇的。

“不说王室,就是普通人家,也想要个儿子继承家业。欧洲的私生子就和我们的外室子一样,不光没有继承权,甚至连正式的姓氏户籍都不能有。都铎王朝的亨利八世就想要一个正经儿子继承王位,也是为了家族不绝嗣。

可是他的皇后是当时正兴盛的西班牙的小公主,罗马教皇不允许他离婚再娶,他只能反抗罗马教皇,使得自己的再婚具有合法性。”

皇上觉得,这要是他,他也反抗。

“后来亨利八世的两个女儿继承王位,都没有子嗣。就轮到伊丽莎白一世的表侄孙,苏格兰国王继承英格兰王位,就是现在的斯图亚特王朝。你看看,这就是绝嗣的后果。”

顿了顿,又感叹:“不过说起来,这也是英吉利王室矫情了。”

“……想当年法兰西帝国多么兴盛,大半个欧洲国都是它的附属国,那个时候的英吉利国王,是法兰西一个公爵的私生子继承,正式建国,能做法兰西的藩属国,那都是荣幸。”

皇后娘娘:“……”

听明白现在英国王室的来历,却又听得更迷糊:“他们的老祖宗,既然是一个法国公爵的私生子,怎么现在私生子不能继位?”

皇上:“……”

皇上一脸正气:“欧洲的天主教,教义,本来就规定只有合法夫妻的孩子才有继承权——他们的老祖宗,能力高绝,手腕高超。那个时候英国还不是一个正经国家。那私生子,好歹也是法兰西公爵的私生子。”

皇后娘娘“哦”一声表示明白。

面带微笑,伸手捏一个小金叉,叉一块马卡龙,细嚼慢咽。

眼睛微合、轻言慢语:“我就感觉,英吉利人很不一样。和东方不一样,和欧洲人也不一样。他们的国家继承人,一般都英明,女王也是。民众若是遇到暴君就去推翻,去……”

去迎接下一个国王。

皇上听懂了,皇上喉咙一哽,这又说到皇上最为担心的一件事。

就好比现在被他们迎接来的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这样的情况下,已经可以预见,英吉利必然是明君辈出。而这样的情况下,其他国家的老百姓有样学样,早晚轮到大清。

皇上不能接受这个发展方向,皇上想要阻止英吉利的崛起,皇上和路易十四一样想要阻止这股“趋势”。可皇上更知道,大势所趋,他再怎么阻止,也是螳螂挡拖拉机罢了。

皇上慢慢品一口红茶,搭配一口点心,看着桌子上的梅花插瓶,状似不经意地问道:“小四,想去喀尔喀?”

皇后娘娘眉眼带笑:“应该是。”

皇上心里冷哼。

拐了这么多弯弯儿,不就是要给小四撞木钟?

皇上沉吟不语。

皇后娘娘就笑着,接着说道:“大公主嫁去科尔沁,二公主嫁去巴林,位于承德以北,原先蒙古林丹汗统治的地方,也需要嫁一位公主过去。喀尔喀,大清和沙俄交界的地方,之前也没有联姻过。”

“三公主和四公主……还是四公主最适合去喀尔喀,而且四公主本人也有这个心思,一心要去喀尔喀做大清的女亲王。”

皇后娘娘的意思,那就成全了吧。

皇上看一眼皇后,抬手按按眉心。

特愁得慌。

四公主嫁去喀尔喀,嫁给谁?土谢图汗部落?

还有原来出身喀尔喀的策凌,成吉思汗嫡裔,一直养在京城,有自己用心教导这么些年,这眼看也到了大婚的年纪,又该嫁哪个女儿?

皇上的身子朝后一靠,之前觉得女儿挺多,现在掰开手数一数,只有不够。

眼睛望着窗外叽叽喳喳的小鸟儿,看着小鸟儿在宫人的逗弄下顽皮地抢粮食吃,想起每次小鸟儿们围绕保康转悠的模样,他又情不自禁地笑出来。

转而说起一件事情:“皇太后说,不希望小五远嫁。”

…………

这下皇后是真的惊讶了。

小五要留在京城?

看样子,皇上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小五,德妃的女儿。打小儿在皇太后的跟前长大,最得皇太后的心。德妃的娘家乌雅家一直受皇上信重,其他的儿子,胤禛马上就能独立办差,还有一个胤禵大受皇上宠爱……

皇后眼睛一闪,没有说话。

满京城的满洲大家族,目前都没有合适的。唯一的,皇上要遏制佟佳家,不想佟佳家的女儿做皇家的儿媳妇,可到底是顾虑佟佳家是他的母家,要嫁一个公主过去?

“可是,佟国维的孙子,舜安颜?”皇后试探地问。

皇上沉默。

默认。

皇后:“……”呆愣。

皇后娘娘特想问问皇上:你打压明珠,扶起来大阿哥;现在又要这般折腾,反正保康是不在意的,可你知道太子的想法吗?

就算我知道,你要钳制佟佳家不倒向太子,就算我们都知道佟佳家不喜欢胤禛的脾气,就连胤禛养在佟佳贵妃跟前都没多看一眼,可是,这名义上到底是照顾了德妃一脉。

皇后娘娘脑袋里那个想法呼之欲出,却怎么也不敢相信皇上真要那么做。

“皇上?!”刚刚的悠闲荡然无存,神色凝重,声音里也带着一丝严肃的不认同。

皇后看着皇上,目光灼灼。可皇上只抹抹脸不说话。

皇后就更为着急。

她想说那都是你的儿子,她想说皇家和国家这些年的和乐日子不容易,她想说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儿子太多了开始折腾?她更想说你不要牵扯到我的保康……

她什么也没说出来,急切、担忧的眼神表达一切。

可皇上还是不说话。

皇上怎么会不知道?

这般下去,太子必然要反击。就算这门亲事可以成功,后面的争斗,不说皇后,皇上自己都不敢去想。

这般下去,于太子的权威越发不利。自从太子成长起来后,皇上的心情就特复杂。可是皇上能极力克制自己心里的“魔鬼”,却克制不住地想,到底大清的方向在哪里?大清的继承人该是谁?

一个继承人太过重要。

皇上是皇上,首先是大清的皇帝,再是一个父亲。

皇上又沉浸在他的思绪里,皇后深呼吸两口克制自己的情绪,夫妻两个一时都沉默。

一直到,也不过了多久,墙壁上的鎏金鸭子戏水闹钟响起来,“咚咚咚”的报时,坤宁宫偏殿传来皇子公主们的声音。

“噜噜噜——”这是顽皮的胤禵在吓唬悠哉哉吃食的小鸟儿。

“噜噜噜——”这是不乐意的九公主给胤禵做鬼脸。

奈何坤宁宫的鸟儿也与众不同,小鸟儿们一点儿也不怕人,也不怕他们,还可能误以为他们在和自己玩耍,振振翅膀就朝他们的身上飞来。

胤禵发现小鸟儿们朝他飞来,还是他的头顶,登时双手抱头乱跑。

一边跑还一边特开心地喊:“保康哥哥——保康哥哥——你看。”

保康笑,其他的兄弟姐妹们也乐得看他的笑话,也笑。就见胤禵自以为聪明的顽皮,在院子里乱跑;就见一只小鸟儿加快速度,一下子停在胤禟抱头的手背上。

鸟儿的爪子一动一动,鸟儿的尖嘴巴在啄他手。

胤禵:“……”

胤禵感受到手上的动静,吓得来:“哇哇——保康哥哥——保康哥哥——”

保康忍住笑,实话实说:“它在和你玩耍。”可是胤禵不敢相信啊,他双手抱头眼睛的视野就不高,一头跑到离他最近的一个哥哥身边求救。

“哥哥,哥哥。”看不到脸他也不知道哪个哥哥,反正只管喊“哥哥”。

恰好是刚从江南赶回来的胤禛。

临近晚食时间,一大家人在一起,胤禛虽然没有和以往那般冷着脸教训他,却还是觉得胤禵太过顽皮,好好的鸟儿在吃食,你偏要去招惹,实在不对。

胤禛看一眼保康哥哥眼里的笑儿,到底是没有不管不问,伸手将胤禵头上的小鸟儿抱下来。

“好了。记得以后不要招惹鸟儿。你想想你用膳的时候有人这般招惹你,你乐意不?”

胤禵:“……”

危机解除,他气呼呼地看一眼胤禛哥哥,一头扑到保康哥哥的怀里。

保康笑着摇头。胤祉直接说道:“胤禵弟弟和小鸟儿玩一下,哪有那么多的道理?”

胤祥跟着起哄:“胤禵,待会儿吃饭的时候,小鸟儿进屋给你做一个鬼脸,还回来。”

太子首先笑出来,接着就是哥哥弟弟们、姐姐们开心的笑声。胤禵紧紧地抱着保康哥哥的大腿,嘴巴不服气地撅着——你们都是坏人。

保康笑,听到动静出来的皇上和皇后也笑。

丝竹声悠扬,安静的晚食过后,三三两两一伙的散步,说着着大阿哥、胤佑、胤禩、胤禟赶不回来过年,说着今年的冬天特别冷,四九城的煤炭价格又上涨,宫里的红箩炭供应不足,皇太后宫里都是和黑炭混合着烧。

太子眉心一皱,毓庆宫的红箩炭供应充足。

保康也皱眉,他已经把自己的分例给皇太后送去,怎么还不够?

三公主也皱眉:“……皇太后年龄大了。”

他们年轻,身上火力足,在屋子里待得时间也不多,可皇太后怎么受得住黑炭?

胤禛眼神疑惑,不确定地说道:“红箩炭是由涿州、通州、蓟州、易州,以及顺天府所属的宛平、大兴等县用硬木烧成。今年,听说那几个地方都开始林木管制,减少烧制量,内务府也没想到,今年这么冷。”

太子看向他的保康弟弟。

保康摸摸鼻子。

胤祉嘻嘻笑:“是不是之前那个,环境保护闹的?”

太子也嘻嘻笑:“保康弟弟,这个事儿,你可要想办法。”

保康重重点头:“你们放心。”

保康去琢磨怎么给宫里改善供暖系统,当然要先解决皇太后宫里的用炭问题。

一打听,原来是五公主前段时间得了风寒,皇太后心疼五公主,送一批红箩炭给五公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