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王翦与信陵君二人打过这么多次仗, 还从未赢过如此轻松的战争。

在他们到来之前,人自己就将城里的主要负责人给抓了,然后城门大开, 就像是在欢迎他们入城一样。

当然, 二人也清楚,若是自己的答复不能让他们满意,也许这城门说关就关。

但……

眼前这一幕景象还是让人惊愕不已, 二人许久说不出话来。

信陵君忍不住怀疑——

魏国的统治已经这么不得人心了?

可与此同时,信陵君也不由因为这一突然的变故而心生欢喜, 毕竟不用与故国之人兵戎相见,还能得到战功,让他以后在秦国可以更好地立足,这显然是好事。

千言万语藏在心里,信陵君久久说不出话来。

与他相比,王翦就是纯然地开心了。

虽然嬴政点了信陵君为主将, 但在打仗之外的事情上, 信陵君的话语权并不如王翦。

所以在听到这话之后,王翦直接让手下喊话, 同意了百姓的请求。

然后, 那几个虽然穿着甲胄,却明显不是军人的男人嘿嘿一笑,然后直接将安邑城驻守的将军与郡守全都拖到了王翦与信陵君二人面前。

胆子大破天了,完全不担心王翦二人将耍诈。

但从这也能发现,他们没有一点儿军事素养,确实不是军人。

等将“人质”交给秦军之后, 几个人非常热情地邀请二人入城, 还说听到消息之后就一直盼着他们过来, 都等了好几天了。

他们甚至已经准备好了上等酒水佳肴,想要表达一下对秦军的热烈欢迎。

嗯……

虽然心里已经基本确定,这些百姓的行为没有异样。

但,二人都是顶尖的军事家,兵不厌诈这种事情他们如何不知?哪怕百分百确信自己不会出事,他们也不敢在情况如此诡异的时候入城。

信陵君躬身行礼,解释了一下自己的顾虑。

几人中领头的那位愣了下,旋即开口:“您是信陵君吧?说来大家这次会这样做,也与您有那么一点点关系呢。”

说着,他大拇指与食指捏在一起,比出那么一点点的指腹。

王翦看着又是好笑,又是好奇:“信陵君这些年一直住在秦国,几乎从未回过魏国,你们如此行事怎会与他相关?”

那人看了看王翦,又看了看同样好奇的信陵君,不禁嘿嘿一笑:“我们这次敢出手郡守与驻城将军,是因为听说了秦国之前将燕国打下来之后,将所有贵族的田产都按照人头分发给了百姓,这才起了其他心思。”

“恰好郡守与将军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秦军,在之前举办了一场宴会。虽然参加宴会的人都是有权有势之人,但在宴会上忙活的可都只是奴隶和寻常百姓,他们抓住机会,很容易就将参加宴会的人放倒啦。”

这话说得淡定,但王翦与信陵君二人却听得满头冷汗。

大战当前,举办一场宴会很奇怪吗?不奇怪!

宴会上为了激励人心,好吃好喝美人相待,奇怪吗?正常之举!

那为了保证宴会顺利进行,府中奴隶不够,到外面招一些寻常百姓帮忙,又有什么不对呢?

安邑城这些人的举动,实在让人胆寒。

因为这种事防不胜防,只要下面的人有了异心,就根本没有足够的防备手段。

作为参与了整件事的人,男人完全不懂贵人们心里的想法,还在解释整件事与信陵君之间到底有何关联。

“像是这种一旦失败就可能被砍头、腰斩、车裂的大罪,一开始根本就没人愿意去做。后来还是听说了这次带兵的人是信陵君,想到信陵君在秦国这么多年也没事,所以我们才狠下心在宴会上下手了。”

信陵君:“……”这可真是一点点关系呢。

王翦回神后变得镇定许多:“既然你们知道这种事一旦失败就可能丢掉性命,为何还要出手?”

男人挠挠头,笑了下:“这不是快要活不下去了嘛?为了抵抗即将到来的秦军,郡守与城里的几位将军都坏了心肝,竟然想要将百姓家里所有的粮食都收走。不但家里藏着的粮食,就连地里还没收成的都不准备放过,他们都已经让城里的士兵接手了。”

“他们不敢和秦军硬碰硬,就想着死守安邑城,担心粮食不够吃,就来欺负老百姓。兵娃子的命是命,咱老百姓的命就不是了命了嗦?黑了心肝儿烂了肚肠,也不想想那些当兵的可都是从百姓家走出去的!哪个愿意看着自己的父母妻儿饿死哦?”

除了想要改变身份的奴隶,以及无奈反抗的百姓,被寄予厚望的士兵竟然也参与其中了?

这可真是,让人不知道说什么为好……

王翦与信陵君面面相觑,没想到这背后竟然还有这样的缘由。

他们就说,老百姓向来是有一口吃就安分得很,怎可能突然做出此等大逆不道之举,原来竟然是安邑城内的权贵们将老百姓逼入了绝境。

安邑城作为魏国前都城,里面的贵族确实有点多了。

而为了保障这些贵族,以及守城将军、士兵们的生活,确实只能向百姓施压。

安邑城的事情是个例,但也可以不是个例。

不管王翦与信陵君二人对这件事到底是什么看法,利用这件事减少战争伤亡,进而达成此次出征的目的,都是他们作为主将的责任。

而想要达成这一目的,摆在他们面前就有一个捷径——

一个是尽快落实安邑城内百姓的诉求;第二,派人四处宣扬安邑城发生的,让人知道安邑城百姓反抗的缘由,和成果,让其他城市的百姓看到希望。

而这也并不难达到。

他们出征前曾听太后提过一嘴,各国权贵太不重视百姓,也太不重视舆论在战争中的作用。

他们一开始还没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如今稍加联想,哪儿还有不明白的?

毕竟在和平时期,太后曾派吕不韦到中原各国做生意,可以说在各个城市都安插了无数的喉舌,只要将那些人利用起来,何愁目的不成?

于是在魏国统治阶层甚至还未反应过来的时候,魏国剩下的城市中都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流言。

不是一个人都注意到,但在安邑城的战报传到这些城市之前,无人在意。

因为对这个消息在意的老百姓,无人在意。

而等他们在意了,却已经晚了。

听到安邑城消息百姓们,一开始只是将那些消息当做传奇故事在听,而当官方消息发布之后,百姓中穷苦却心思活络的那些人,已经入了心。

而这些人一般在百姓当中,还挺有号召力。

于是……

一场轰轰烈烈的“打贵族、分田产”的行动就开始了。

虽然胜败都有,但总的来说也是胜多败少。

毕竟在冷兵器时代,战争的胜负受到人数的影响远远比热武器时代大,局限颇大。

何况这些“战争”还是发生在城市内。

百姓胜利了的城市,结果不言而喻,要嘛百姓自己先将土地分了,等着秦军到来;要嘛等着秦军到来,再分土地——

一来以行动表示自己对秦国的顺从;二来百姓分配不一定服众,一旦分配不均又是一场战争。

若是失败,权贵也不敢多做什么。

毕竟秦军的威胁近在眼前,他们也不敢去赌腹背受敌的可能。

百姓大多被关起来,也就完了。

魏国的都城大梁也发生了不小的异动,但因为大梁距离安邑城非常近,王室贵族们反应及时,局势很快就被控制住了,并未对大梁造成太大的影响。

但也正因为大梁距离安邑太近,秦军在攻下安邑与周边几个城市之后,便直接将其包围了。

魏王下令,死守不出。

大梁城城墙高耸,想要攻城并不容易。

于是王翦与信陵君兵分两路,王翦等将领带着一半兵力撤走,迅速攻下了支阳、在阳、河间等地。

打完回来,信陵君仍旧围着大梁,魏王不敢出城。

期间魏王得知王翦离开,曾数次派出使者在城墙上“动之以情”,希望信陵君可以念在出身魏国的旧情谊上,带兵撤出魏国。

毕竟,魏国是他母国啊。

信陵君又不是寻常百姓,甚至不是贵族,他可是魏国王室,前魏国公子。

信陵君充耳不闻,不但如此,他还反向劝说,直接将派来的使者说得生出了大开城门投降的想法。

魏王吓得不行,最后只能亲自上阵。

可惜信陵君油盐不进。

不但如此,他还挑破了两者间的窗户纸,将自己与魏王这一脉的仇恨放到了明面。

魏国百姓这才知道,信陵君为何身为魏国王室,却投向了秦国。

战况陷入了僵局。

魏王不出,信陵君也不得入,只能互相僵持。

这中间,信陵君还差点儿被刺杀了。

杀人者还是信陵君的老熟人,当初为前任魏王出谋划策,差点儿将其坑死的龙阳君。

龙阳君能在年老色衰之后仍得宠幸,甚至在这一任魏王上位后,也颇得重视,靠的就是他的脑子,以及他出众的武艺。

可惜信陵君身边重兵把守,他虽然让其受伤,自己也丢了性命。

这个时候受伤,可不像是现代那么轻松。

其中最大的威胁就是伤口发炎。

毕竟战国也没抗生素。

好在军营备着烈酒,消毒之后信陵君侥幸挺了过来。

但也因此,他对魏王最后一点儿亲情,也没了。

原本还想以自己的功劳换这个侄儿一条命,如今看来,大可不必——

他想着让魏王活,魏王可想着他死。

有这功劳,他拿去救其他与自己关系更好的后辈不好吗?实在不行,留着加官进爵不也不错?

等到王翦回来,看到的就是一个对魏国王室态度大变,变得铁石心肠的信陵君。

王翦趁机提出水灌大梁城的攻城办法。

信陵君大骇,坚持不同意。

因为最近无雨,王翦倒也有时间慢慢说服信陵君。

信陵君想到当初攻打邯郸的那场战役,于是提出:“想要攻城不需要如此兴师动众,你忘了太后对百姓的看重?她一直说着秦国缺人,你将这一城的百姓留下,然后留着建设秦国不好吗?”

王翦沉默,想到这段时间结束得无比迅速的战争,不由动摇起来。

这一城的百姓,是真的有可能成为秦人的。

可他又不禁犹豫——

打仗这种事,总是难免死人的,让敌人死总好过让自己手下的士兵死。

若是水淹大梁城真的成功,手下士兵将全部得以带回秦国,不伤一兵一卒。而无论是其他任何办法,都不可能达成这个成就。

信陵君抓紧机会劝道:“王将军可是忘记,之前攻打邯郸,太后曾引来‘神雷’?”

王翦一愣,慢慢回忆起了当初那场战争。

他到底不是穷凶极恶之徒,要将大梁这一城百姓的性命收割,也不是一点儿心理负担也无。

于是看向信陵君:“既如此,写信回咸阳吧。”

若是太后能远程操控神雷,将这大梁城炸几个大洞出来,就算不能完好无损地将所有士兵带回,他也认了。

毕竟秦国战功按人头算,他也不能阻止士兵攒功劳。

赵馨在二人出征前,就开始准备炸、药包了。

只是她一个人能力有限,哪怕后来将那群知道火、药配方的方士都找来一起配,每日的生产数量也有限。

但在王翦与信陵君送信之前,他们配置出来的炸、药包数量便足够了。

嬴政当即下令,让人将其送到前线。

只是在炸、药包送达之前,秦国得到消息,楚国派兵前来支援魏国。

齐国如预料那样没什么反应,楚国却毫不意外地选择了加入这场战局,并且带兵的将领,还是楚国大将项燕。

项燕并非无名之辈,他出身的项家更是满门武将。

后世出名的楚霸王项羽,就是他的孙子。

他带着十万大军一路向前,很快就到了魏国边境。

可惜的是,嬴政早有所料。

项燕刚进入魏国边境,就与李牧、蒙武几人带领的军队狭路相逢。

秦军以逸待劳,又占据地利优势。

项燕不敌,只得带着军队赶紧回了楚国。

李牧等人一路追击,直取楚国五座城池才将将停下,然后以这五座城池为据点,安营扎寨,筹谋以后。

项燕战败,楚国上层看到了秦国的威胁,竟下令召集了三十万军队想要收复失地。

谁知抵达失地却发现,当地竟然驻扎着近五十万军队。

项燕都懵了,派人打探之后才知道,原来王翦舍弃了即将到手的大梁,带着大半兵力赶来与李牧、蒙武等人汇合了。

这特么怎么打?

在两方兵力几乎相差一倍的情况下,这几人联合起来,简直可以摁着项燕一个人打。

-

王翦放弃了大梁,大梁就真的安全了?

别忘了,还有信陵君呢。

信陵君与王翦做了一出戏,假装一起撤兵离开了大梁。

但王翦是真的带着大部队离开了,信陵君却带着剩下约十万兵力调转枪头,半路冲回了大梁。

魏王等人正为逃过一劫而欢喜非常,正载歌载舞庆祝自己劫后余生。

然后,被得到城内百姓与士兵配合的秦军打了个措手不及。

大晚上的,魏国权贵载歌载舞、酒肉池林,军队也在欢庆一场后陷入了沉睡。

半夜子时,大梁城的城门开了。

是得到秦军想要截断黄河,水淹大梁城的守城士兵与百姓互相合作打开的。

消息是信陵君让自己在城内的亲信传的。

虽然不愿意这么做,但确实有这么个可能,所以得到消息的所有百姓都相信了。

一个城门不能进入太多人,信陵君也担心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被瓮中捉鳖,所以他将终于送到前线的炸、药包分给手下士兵,然后将大梁的城墙炸了个稀巴烂。

自此,大梁失守。

魏国其他城池之后得到消息,却已经无力回天。

恰好这时候李牧等人与项燕交锋,在勇夺十几座城池后带兵回援,两边夹击,很快将魏国其他城池收入囊中。

自此,魏国灭亡。

消息传回咸阳,赵馨有些疑惑:“这六十万兵力从何而来?”

她记得之前不是只征召了四十万?

嬴政大笑:“韩赵燕三国战败后收编的士兵,以及为了摆脱身份而主动报名的奴隶,除了韩赵燕三国外,魏国奴隶也占了很大一部分。”

其实还有一些不甘现状,而想要挣爵位的百姓,只是数量不多,他就没有多提。

赵馨先是惊讶,旋即失笑:“这可是天大的好事,说明这些人对秦国已经有了初步的认同感,等在秦国统治下生活几年,发现生活比以前好,对秦国就有了归属感。”

归属感这东西,可没那么容易产生。

嬴政点头:“这并不难。”

秦国权贵的生活也许没有其他国家奢靡,但秦国百姓一定比其他国家的生活得更好。

顿了顿,他看向赵馨:“相里锋还未将蒸汽机发明出来吗?”

赵馨僵住,半晌后摇头。

这场战争打了将近两年,正常而言,以相里锋的速度应该已经让蒸汽机面世了才对。

但事实是,没有。

因为相里锋发明到一半,直接走偏了。

他最后发明出来的机器并非以蒸汽动力驱动,而是电力驱动。

他发明了电动……

玩具。

因为没有大型发电机发电,没有储存量勾大的电池,那个机器根本没办法工作太多时间,最后的结果就是放在角落生灰,或者做成玩具给孩子玩。

赵馨万分无语,怎么也没想到电力的提前出现,竟然会造成这个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