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祸国殃民的太后 36

官方要修路的事,在袁国境内传开,立刻引起一片哗然,饱受交通不便之苦的商家,对此都十分支持。

经过户部上下的多次商量,几经修改,最后在洛薇的提议基础上,加以完善的募资方案才定稿,诏告天下后,引起热烈的反响。

那些商家的反应,远超出户部的预料,虽说他们因为怕人不买帐,或是愿意出资的人太少,在洛薇所说免费前提上,又追加五年收费期限,希望让人看到,这里边可能有利可图。

对于这点改动,洛薇也并没有反对,毕竟对于市场的具体反应会如何,时代、环境不同,她也没有百分百的确定把握,只是在人前做出信心十足的样子而已。

而诏告上注明,宫中与户部,已占据三分之一的份额,剩下三分之二的份额,拿出来公开募集资金时,众商家出资的态度,竟然十分积极。

殊不知,近几年来,洛薇这位太后在民间,尤其是在这些商家心目中的地位,是十分高的,信誉与眼光,也是十分的可靠。

宫中的产业,以及户部后来投资的产业,在商场上,都是有名的优质产业,获利颇丰,有这两家出面的项目,首先就给那些商人留下很靠谱的印象。

再看那些细则,道路的规划路线、宽度等,正好能够满足他们这些商家的需要,解决他们在货物运输方面的难题。

作为商人,他们对道路的重要性,比朝堂上的那些人,认识的更清楚,感受也最深,也更知道,这个项目的确有收益前景。

因此,当接到募集到的资金统计时,户部上下,可谓是震惊万分,他们已经做好,以此为由,将修路项目往后推迟的准备。

没想到,那些有钱的大商人们,根本不给他们这个机会,而工部上下,也都惊喜异常,其中,张清源的心情,是最复杂的。

老实说,哪怕到诏告正式发布出去时,他都对洛薇口中‘找钱’的方法,有些半信半疑,将心比心,他自己是不会愿意出这份钱的。

谁曾想到,现实再次给了他一个耳光,事情的结果证明,人与人之间差距,就是这么大,哪怕论年龄与经验,人家太后远无法与他比。

可论谋略与远见,他们朝堂上的所有人,加起来都不是人家的对手。

洛薇若知道她的重臣,反省过后,得出这么一番总结,恐怕只能无言以对,她的这些所谓谋略,不过是在汲取另一个时空中的前人经验罢了。

充足的资金到位后,在康平九年的春忙过后,按照已做好的规划,全国的道路修筑工程,分段同时动工。

在全国募集的民工,数以万计,由于官方不仅按市价支付工钱,一日三餐也准备得营养又充足,足够让工人们都能吃个饱。

让筑路工,迅速成为无数人争相竟聘的美差,为此,工部不得不又出台一些措施,力求要照顾到更多人。

而修路所需占用的田地等,官方也是照市价补偿,或是置换,在这个年代,还不存在靠拆迁、占地发家致富的概念。

洛薇也不打算给这一概念,提供诞生的土壤,只是下发严令,让下边的地方政府,务必要做到补偿到位,绝不容许让百姓们吃亏。

需要拆迁的房子,由官方出资,尊重百姓的意见,另择基地,保质保量的盖好后,还给百姓。

事关百姓利益的事,太后向来极为看重,对此,朝野内外的官员们,都深有体会,他们当然不敢以身犯禁。

在这场声势浩大的庞大工程,正式启动开工的同时,京中的会试与大考,也逐渐进入到尾声。

刘延泽的爱子,不负众望,摘得殿试的状元,孔家三人参加科举,两人考中,参加大考的那位,也顺利通过。

这种现象,再次让洛薇感慨家学渊源的影响之大,生来就拥有良好的教育环境,起点远比同龄高的现象,不管在任何时代,都一样存在。

而她所能做的,只能是尽量给更多人,包括那些机会更少,极少有选择权的女性,提供、以及创造更多的机会与选择。

第二次海运返航时,全国的道路建设,仍进行得热火朝天,从京中通往港口的道路,已最先完工。

两地之间的距离,已缩短为快马只需半天时间,辆辆载满物资的牛车,走在新修的,由特制的厚实的青砖铺就,异常平坦却不光滑的路面上,十分轻快。

这次的船只带回的东西,除被洛薇交给工部,让他们研究其用途的橡胶外,并没有其它更有特色的东西,宫中的收入加起来,比不上第一次多。

而连户部在内的其他船只,在将船都装满后,赚的钱,比上次都多些,就是总体算下来,利润比不上第一次丰厚。

物以稀为贵,这是不可逆的市场规律,洛薇是早有心理准备,那些没有心理准备的,在接下来,也会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

康平十九年,老永安公去逝,洛薇在宫中闻讯,沉吟片刻道。

“摆驾永安公府,哀家要亲往吊唁!”

身边人虽然有心想劝,可最终还是作罢,整个袁国上下,被洛薇经营成为一台机器,只要她一声令下,整个机器都会高速运转起来。

事实证明,太后是英明的,在她带领下,袁国已经变得异常的强大与富足。

周边那些曾经的强敌,这些年来,想的都是要如何做,才能讨好到袁国,好在与袁国的贸易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可即便如此,袁国的将士,也是最骁勇的,朝廷上下,都十分重视军备武装,不惜在这方面加大投入,任何一支军队拉出去,都能威慑四方。

所以,洛薇现在可谓是一言九鼎,说一不二的存在,可也正因如此,她也时刻处于危险当中。

恨不得将她除之而后快的人太多,她曾遭受过多少致命危险,只有她身边的这些人最清楚,在防守严密的宫中都如此。

更不要提,她若暴露在宫外,将会有多危险。

原主嫁到宫中后,就不曾再回过永安公府,洛薇当上慑政太后,出于各种原因,也没有再回来过。

近二十年过去,永安公府现在处处都透着低调的奢华,不似原主记忆中的那么张扬热闹。

对此,洛薇心中是感激的,她并没有给两府特殊照顾,可他们,给予她的,一直是无声的支持。

当年对两位老人许下的承诺,虽已触手可及,但洛薇仍在耐心的继续打基础,她怕步子迈得太快,根基不稳,经不起风吹雨打,稍有大浪来袭,就会翻倒。

所以,她只能这样任由老永安公带着遗憾去世。

庄严肃穆的灵堂中,府中亲眷跪满一地,老太君与太夫人,也就是老永安公的母亲与妻子,早些年,就已经陆续去逝。

永安公府将两位老夫人的丧事办得简单,洛薇只是着人代为吊唁,并没有亲至。

这次突然驾临,令众人都十分意外,见洛薇神色凝重的上完香后,打算跪下,周围众人连忙制止。

“太后!使不得啊!您乃是君,老公爷是臣,君臣有序,老公爷担待不起,万万不可啊!

连永安公在内的众亲属,也都连声制止。

“现在,站在这里的,只是一个前来为祖父送别的孙女,没有君臣,只有人伦,这是我的私事,你们不得干涉!”

在洛薇跪下的同时,周围众人也都慌忙跪地,在众人都因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心思恍惚之际,一支利箭突然射至。

根本就来不及阻挡的众人,被惊得忘记呼吸的刹那,正待叩头的洛薇却如背后长了眼睛般,以一种让人感觉匪夷所思的姿势,瞬间避向旁边,与此同时,那支箭,则随之钉在前方的香案上。

洛薇出行的护卫工作,做得是十分细致的,会出现这种险况,只能说,对手将时机把握得实在太好,才让他们差一点得手。

在周围众人都惊慌的请罪时,洛薇却不紧不慢的,简单理了下有些乱的衣服,然后继续之前未施完的礼。

这种镇定自若的反应,奇异的安抚了堂中众人疯狂跳动的心脏。

“你们都平身吧!错不在你们,哀家知道!”

“大伯,祖父走时,可有什么吩咐?”

也已年迈苍老的永安公上前回道。

“回禀太后,家父走得十分安详,他在世时,常言人生自古七十古来稀,他能活到年近八十的高寿,全仗您赐下的那些药,还说,他这是喜丧,让我们这些后人不要悲伤,要求将他的身后事,一概从简,焚成灰烬后,简葬即可,不得有任何陪葬。”

说到后来,永安公泣不成声,身为人子,面对亲父这样的要求,让他实在为难,也更加的伤心。

堂中众人闻言,也是震惊不已,太后早年放出去的话,十余年过去,许多人已淡忘,却没料到,此刻竟然听到老永安公去前,也如此嘱咐后辈。

洛薇心中酸涩不已,任由眼泪当众流下,语气却不带任何波动的回道。

“祖父既有交待,就按他说的办吧,我,谢谢他老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