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拍卖所得,最终比预期要高出许多, 大大缓解内库, 与洛薇私库的资金压力, 经此一事,众宫中女官们的心情,都有些复杂,想要赚取更多钱财的心情,也变得更为迫切。
洛薇日常中仿若不经意间提出的想法, 都得到慎重对待,加大对一些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力度, 希望能够多开发些赚钱的营生。
而太后变卖嫁妆养大臣的事, 被传出去后,在民间也引起莫大的反响。
史上不乏太后挥霍国家的钱,养面首的记载,还从没出现过太后拿自己的嫁妆, 养上千官员的事。
太后不仅让宫中自给自足,想给万民减轻负担,还拿自己的钱养赈灾官兵, 培训新晋官员的事,虽然只是作为玩笑般的, 在民间被议论传开。
可无形之中,太后的形象,也深刻的被印入每个人的脑海,一个被大臣们逼得自力更生之余, 还需将自己的私房拿出来公用的慑政太后,在世人心中,是弱势的。
太后在朝堂上发作众大臣,肯定是因为那些高官做太过分,做了对百姓不好的事,让她忍无可忍,才会被削官去职。
得民心者得天下,在许多时候,都不是一句妄言,在此之前,百姓们生活困顿,遭遇不幸时,很容易就能被人挑拨。
认为是慑政太后身为女流之辈,太过无能,又仗势对朝廷乱下旨令,才会让他们那些百姓受苦。
可如今,当舆论风向,以众臣阻挡不及的态势,迅速倒向太后这边时,洛薇做事,也更方便许多,令众臣有口难言。
毕竟谁都不会相信,太后动用私库,是她自作主张,他们从不曾,或者说是,还没来得及,对太后的花费指手划脚,就已经被对方给坑得再不敢有任何想法。
魏明远,在本次的新晋官员中,是少有的七品官员之一,哪怕只是从七品的工部主事,在一干八品、九品中,也是十分惹人瞩目的存在之一。
毕竟在此之前,魏明远只是一名屡试不中的秀才,他出身自平南郡中,颇有名望的耕读世家魏氏,家中人丁兴旺。
祖上几乎是辈辈都有人才出,出过在朝为官的,也出过桃李天下的大儒,小时便能看出天资出众的魏明远。
是他这一辈中,最被寄以厚望的,尤其当他年仅十二岁,就考中秀才后,在他屡试不中之前,族人对他能够顺利通过科举一事,从无怀疑。
魏明远今年已经二十九岁,早在五年前,他就已经彻底放下,再去参加科举的念头,专心钻研自己喜欢的事,研究术数,以及器械工具的动力原理等。
对他失望不已的亲族们,也都认为他已是朽木,此生皆已注定不堪大用。
太后冒天下之大不韪,擅改朝廷一直以来的选官规则,遴选官员的诏告,发布到全国时,作为传统科举的受益者,在平南郡魏氏族里,顿时引起轩然大波。
哪怕他们自信,已传承多年的科举选士制,已为国本,绝不可能被一介太后给动摇,可此举,仍让他们惊怒不已,认为这是妇人误国之举。
在这等形势下,魏明远选择上京参考的举动,完全与族中的主流意见背道而驰,本就不受亲族待见的他,在做出这样的选择后,说是众叛亲离也不为过。
而他怀着破舟沉斧的决心,来到京里后,所遇到的一切,都让他有种大开眼界之感。
外面的世界很大,有很多的人与事,这一切,远非不时关起门来,针砭时弊的族人们,所形容的那样。
慑政太后,是位有能力有魄力的少年太后,她睿智、精明,而又果断,她做事很有章法,只是有些不循常规,但她的所思所想,都是为国为民。
这一切,都可以从那张务实求能的试卷中看出,也能在面试中的问答奏对里,体会到,太后之所以开此选官创举,为的是能够选出更多面的务实型人才。
她并不反感科举本身,对通过正规科举选拔出来的人才,同样十分重视,她反感的是那些只知一味死读书,只会夸夸其词,作锦锈文章的人。
而那样的人,也正是平南魏氏这样的所谓耕读世家、书香门第,不惜倾全族资源,也要培养出来的人。
意识到这一切的魏明远,并没有在第一时间,赶紧将这新风向,告诉给家族知道的想法,因为他深知魏氏,只是这天下,大多数传统科举家族的缩影而已。
告诉他们,他们并不会想到要改变自家培养子弟的方向,反而会纠结自家的关系网络,给太后找事,增加麻烦。
固步自封的旧势力,对那些不合他们意的言行,有多反感,他是深有体会。
为期三个月的封闭培训,是魏明远长这么大,从未接触过的生活,在这里,从早上睁眼起床的时间,到晚上闭眼睡觉的时间,都有明确规定。
早晚都有体能训练时间,每天上午的大课,会统一教他们,熟读熟背精简过的国法国规,反复强调,让他们忠国、忠民、忠于职守的重要性,教授他们礼仪文明规则等。
下午则会分门别类的,教他们各自的职务范围,请来他们未来的上官,直接为他们上课,里面还穿插着,太后对他们的要求与期望。
每个人尚未入职,经过这番培训后,都已经不得不牢牢记下,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他们未来的方向在哪里。
只要他们够努力,做出业绩,他们未来有机会走到哪一步,当心底被种下名为希望的种子后,每个人都能爆发出强大的潜力,只他自身愿意。
哪怕是封闭性培训,太后不惜变卖嫁妆,也要全力培养他们的事,也被那些过来给他们授课的官员们,传得人尽皆知。
这类让人闻所未闻的千古奇事,总是特别让人津津乐道,只是身为这件事的主角之一,个中滋味,各人知道。
这批新晋官员中,有的家境富饶,可能并不稀罕太后的举动,或者说是触动并不算深。
可对绝大多数,家境并不宽裕的人来说,太后这番衣食住行全包的行为,足以让他们铭记在心。
魏明远就属后者之一,他的家族十分富足,他的家庭,也略有资产。
可这一切,在他屡试不中后,都已变得与他无关,他无妻无子,甚至连父母都放弃了他,在出身当地被称为怪人。
若非进京通过初试后,食住都有官方承担,他很难有机会在京里留到现在。
也是直到这时,他才知道所谓官方包吃住,原来从头到尾,都是太后一人,在负责他们所有人的开销,还尽力让他们吃好、住好、学好。
那种发自内心深处的感激与敬仰,难以言喻!
三个月的培训结束后,上千名大臣,又打包好各自的行李,跟随着负责管理他们的官员,去郊外的皇庄上生活一个月。
统一教授他们识五谷、六畜,让他们亲自下田种地,养牲畜,让他们亲手施肥浇地,让他们切身体会农家百姓的辛苦。
后面这一个月的培训,是洛薇手中的钱财又宽裕些后,临时增加的。
劳动,这个词,离那些官员太遥远,却是她曾经的学习生活中,十分被重视的一项实践活动。
这批官员,是她播下的第一批种子,现在尚不确定,未来的收获将会如何,但她竭尽全力的,想要给他们自己目前所能的一切,希望他们能够茁壮成长,别给长歪了。
哪怕洛薇深知人心难测,都不长歪,是不可能的,可是,只要能按她所想,长成一部分,她这个冤大头,做得就不亏。
是的,在京中许多人,尤其是那些勋贵们看来,洛薇这个太后,就是个冤大头。
做太后,能做得自己养自己不说,还得养臣下,连自己的嫁妆都给变卖,一日三餐,只有简单的三菜一汤,还都是寻常之物普通做法,这日子过得,连民间普通富裕人家都不如。
直到这批新晋官员结束培训后,分别赴职,大半离开京都,有关太后如何当冤大头的议论,才逐渐消停下来。
“启禀太后,临海水卫传来奏报,第一首艘成品大船,日前已经正式下水试行!”
洛薇闻言,不禁面露喜色,“好!试行成功后,所有参与人员,皆给哀家行赏,要大赏!”
工部尚书张清源也是满面喜色,他这个总管工部的,向来只知道听吩咐干活的,又因工部不掌钱权,向来是个清水衙门,他也没什么太大野心,没参与什么纷争。
可太后执政后,颇受她重用的工部,却一下子显了出来,在朝中的地位,说是与日俱增也不为过,他也总算体会到身为六部天官之一,大权在握的滋味。
可越是如此,他越是憋着劲,想要将太后安排的事情,给做妥当,不负重托,既为建功立业,给自己增添功绩,更为给工部正名,希望让世人看看,他们工部的能耐与重要性。
开启海运,造船是根本,历时一年,才打造成功的这艘大船,不只结合前朝开海运时的造船技术。
还集合全天下,水平最高的这批能工巧匠的智慧,加以创新改进,制造出的大船,理论上讲,品质应该会远超前朝的工艺。
第一艘大般的制造成功,不仅对船员水手的培养十分有利,只要度航成功,测定出它的性能,大船的量产,就能提上日程。
后续造船的速度,就会得到大幅提升,海运的正式开启,将变得指日可待。
这个消息,不仅对洛薇而言,是个消息,对众臣而言,也是好消息,他们中的许多人,并没有直接投资,可他们拥有那些拍到名额的商家,送的干股。
有钱赚,还是赚暴利的事,是所有人都会很期待的事,所以,这一日的朝会氛围,也变得格外和谐。
可这难得一见的景象,并没有持续多久。
“报!”
“启禀太后!八百里加急,荒原金真族,多觉部落,分别奇袭边关,龙安军、右翎卫仓促应敌,伤亡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