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太子难

李恪闻言, 隐约明白了一些东西,长叹了一口气道:“多谢大王提醒,只怕我说了也是白说!”

小龙女明白他的意思,却没有许多感触。她不过是看在李承乾和李恪的面子上, 随口提了一句, 并不是真的有那么多好心。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 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 动而俞出。多言数穷, 不如守中。

小龙女虽为神明,却不敢自比圣人,自然做不到大公无私,所以她提醒了李恪。可她又有着神明的“无情”, 不会直接去干预人间的悲欢离合, 一句提醒就是小龙女能够做的极致了。

李恪窥探到了些许天机, 可他能够做的却不多。他如今不过是一个放弃了爵位的过气王爷, 他的话或许对他一脉的后人有些用处, 李唐王室的其他人却不会因他的一两句话放弃功名利禄。心月狐转世本就是李唐王室的劫,身在其中少不得应一回劫难。

果然,那王皇后和萧淑妃的悲惨遭遇不过是个开头, 月氏的步步高升, 伴随的是前朝后宫的血腥斗争。皇帝废王皇后改立月氏, 明面上是月氏在后宫的胜利, 其实是皇帝在前朝的凯旋之歌。彼时,朝廷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元老大臣势力强大,皇帝的权力受到很大限制。

朝廷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很多大臣反对皇帝废王立武,皇帝就借着皇后的废立来处置前朝的大臣。

月皇后为皇帝吸引了前朝的全部火力,偏她身在后宫,大臣们并不能真将她如何。皇帝则用惑于女色的表象,一点点将这些掣肘他的大臣除去。在月氏的出谋划策下,皇帝采用先易后难的策略,先后罢黜了褚遂良、韩瑗、来济,最后便是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自幼与太宗为友,少时追随先帝,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为凌烟阁第一功臣。长孙皇后死后,心心念念就是要嫡亲的外甥继位,三个亲外甥立而废,废而立,终将李治拱上了那个位置。

李治初为太子,对这个舅舅颇为亲近,借着长孙无忌的手,将威胁到自己地位的兄弟都打压了下去,稳固了地位,成功登基。如今自己做了这个位子,却再不能忍受长孙无忌的指手画脚。月氏想要上位,皇帝想要搬开掣肘自己的人,两人本就看对了眼,如今自是一拍即合。

显庆四年,长孙无忌被许敬宗诬陷谋反,削爵流放黔州,出京时途径渭水,李恪于渭水河畔相送。长孙无忌与李恪对饮一杯,由府兵押送前往黔州。

“当年,你若没有急流勇退,出家避祸,可能已经死在长孙手上了。”小龙女坐在黑点虎背上,对眺望长孙无忌远行的李恪道。

说来太宗朝时,小龙女与这位长孙大人也有过一些缘分,不过这份缘分还没有到小龙女可以为他打破仙人不干涉凡人命数规则的地步。世上可怜人何其多,即便是神仙也无法个个关照到位。神仙的力量过于强大,若随意干涉凡人命数,只会成为一场灾难。

“我知道!”李恪语气平静道,“我与他注定在对立面,但不能否认长孙大人历仕三朝,执宰多年,无愧凌烟阁第一功臣之名。若我还是吴王,自与他水火不容,然既然我已经抛却了过往的身份,他也不曾赶尽杀绝,何必执着于过往立场?”

“你这些年读经,倒是颇有所得。”小龙女赞叹道。

李恪能够放下过往的仇恨,不正是和了道家之风么。宽恕敌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然宽恕宽的不仅是敌人也是自己。仇恨是一把双刃剑,它让敌人遍体鳞伤时,也总会无可避免的伤及己身。

“虽曾立场不同,然长孙大人身为贵戚,权重而不专,对李唐忠心耿耿,尽智尽力,不该有此下场。皇兄不在,我便代他送长孙大人一程。”这几年长孙无忌自得于从龙之功,有些倚老卖老不假,然说他有谋反之心,李恪是不信的。

“哎,承乾早早出家,倒是一场福气。”

相较于李泰和李治,李承乾、李恪实在是好太多了。

世人都说太宗皇帝弑兄上位血腥,小龙女倒是觉得当今的绝情更让人心冷。身为君王将过河拆桥玩的这般溜,明明是自己要弄死长孙无忌,偏偏还哭哭啼啼一定要旁人劝他“挥泪斩马谡”。

若真有几分情谊,何不给长孙一个自辩的机会?若觉得长孙权势过了,丢官去职也就罢了,何必连他的儿子和内眷都不放过,要如此赶尽杀绝?再有王皇后、萧淑妃一个是原配正妻,一个为他生育多名子嗣,便是无情,废位赐死便罢了,却坐视月氏如此作践二人。

小龙女觉得自己眼光真是一等一的好,先帝十几个儿子,她随意挑选两个玩耍,便是心性最好的。

小龙女与李恪感慨一番,便一同离开,不久后黔州传来长孙无忌死讯,李恪只是默默地为他上了三柱清香。李恪是隋炀帝的外孙,故此生来没有母族之说,他其实很羡慕李治,有这样的亲族相助,为他谋划。

长孙无忌晚年或许有些看不清楚形势,颇有些恃宠而骄,然他为长孙皇后,为李承乾、李泰和李治兄弟做的事情也委实不少。可以说若无长孙无忌在,太宗也未必不能舍了李治立李恪为太子。毕竟,当时李恪无论是能力、年龄、声望和身体康健都力压李治。

长孙无忌流放黔州后,朝中多有议论,皇帝畏惧人言,派许敬宗复审。这许敬宗本是一手主持构陷之人,自然不会给长孙无忌翻身机会,命中书舍人袁公瑜以搜索长孙谋反罪证为名迫长孙自缢。

这位文武双全,备受太宗信任,位列大唐第一功臣的三朝元老,竟然死于小人之手,也是可怜可叹。

长孙无忌死后,皇帝患上头风之疾,头晕目眩,不能处理国家大事,遂命皇后代理朝政。这位注定要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位女君主的潜龙终于开始走向前朝。凭借着过人的手段,逐步将前朝后宫掌握在手中。

麟德元年,眼看皇后权势愈盛,皇帝感到危险,召宰相上官仪入宫,欲行废后。然上官仪受命草拟废后诏书时,皇后得知消息,冲到御前追问,皇帝不欲和皇后正面冲突,托言乃是宰相上官仪谏言废后。于是,上官仪被废相入狱,满门抄斩。

皇帝废后不成,又久病成疾,命太子李弘监国,试图分权皇后。然皇后权重,李弘这位太子名为监国,实则没有实权。毕竟李弘之上还有皇帝和皇后,皇帝虽然久病不能处理朝政,到底还掌控着国家,皇后虽无君之名,却实际掌握君权。其后帝后更改称天皇天后,堪称二圣临朝,太子监国有名无实。

小龙女一惯没有什么耐心,那什么后宫风云早就看厌倦了。然没有看到结局,便总有些放不下,不时要跑去关心一下进度,也因此认识了小太子李弘。李弘总会让她想起第一次见到李承乾的模样,其实除了同样是年幼封太子,这两人并没有太多相似之处。

说起来,李承乾并非脾气温和之人,甚至很容易被激怒。李弘的脾气却委实好的出奇,温和地不像皇室之人。当然这也与他们的境遇不同,李承乾为太子时,虽然时常被老师逼濒临奔溃,却有个慈母。

李弘与李承乾的机遇则刚好相反,皇后虽然因李弘这个长子顺利封后。可在皇帝意图用太子监国牵制她时,李弘这个儿子已经变成了皇后的“敌人”。李弘不敢强势,皇帝已经有了强势的皇后,容不下一个强势的太子,皇后也容不下一个敢于自己夺权的太子。

李弘的身体不太好,虽为监国太子,却深居简出。或许正是因为体弱,李弘才能与二圣形成一个诡异的平衡,不曾触动皇后的敏感神经。

许本是带着杀伐李唐王室的使命而来,皇后自掌权以来,对待政敌极为冷酷无情。不仅皇帝对皇后生出畏惧之心,就连她的子女也多有畏惧之意。李弘尚且还好,皇后三个小儿子李贤、李显和李旦对这位母亲都极为畏惧。

因凡人寿数不长,小龙女素来不喜欢与凡人为友。然不知因何那日正在看热闹,见李弘一人独处忽然晕厥,竟然动了几分恻隐之心。小龙女时常心软,可有时她又心硬的很,那日却好心地将救了李弘一命。

李弘发现了小龙女的存在,却不曾张扬。小龙女觉得这个小太子挺有趣,偶尔还会从外面带件小礼物给他。不久后,小龙女回了一趟天庭,却得知李弘随二圣驾临洛阳,猝死于合璧宫绮云殿。

李弘本就体弱多病,有人说他是病死的。可若重病之人,又怎么会随驾去洛阳?非重病,何故突然猝死?终是一团疑云。

李弘死后,小龙女很是萎靡了一阵子,便极少去关注皇朝后事了。李弘素有贤名,听闻这位皇侄神秘猝死,李恪也颇为感慨。原以为小龙女会去调查一番,不想小龙女却什么也没有做。

“你不想知道李弘的死亡真相么?”见小龙女日日在龙神庙荡秋千,李恪小心地问道。

“生前归朝廷管,若真是为人所害,朝廷没有给予公道,死后去了阎罗殿,阎罗王自然会给他公道。”小龙女解释道,“我只是水君,不是判官,管不得人的生死冤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