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河督署衙半个多月前便从安陆省城搬到了琼州府,高夫人随着高总督到琼州府任职一旬有余,这还是高家第一回设宴请客。

宋师竹收到高夫人的请帖时其实十分惊讶。

当时中秋将至,她正忙着准备节物节礼,门房就报说高家管事上门了。

虽然知道高夫人是个仗义的好人,可他们从前一点交往都没有,宋师竹想了想,还分别去了舅家和李老太太那里取经。

李舅母没有接到高家的帖子,看着她的眼神还有些小嫉妒。

李老太太却是跟她讲解了一番这位高夫人的性情来历,让她到时跟着李家的人就可以了。

宋师竹听到李老太太这么说,便安心下来。不过今日过来后,她还是察觉到自己跟这种场合的格格不入。

今日高家宾客盈门,席面也准备得很是丰盛。就是夫人太太们大多都是身有诰命,她一个秀才娘子在这里真是鸡立鹤群……

头一回出现在这种高级女眷场合,宋师竹忽略了对面目光阴沉的徐夫人,把目光投射在桌上茶器都是汝窑所出的天青色鱼子纹瓷盏上。

汝窑瓷具就算在大庆朝也十分有名,宋师竹的陪嫁里就有这么一套茶具,一壶四盏,贵得她从箱子里拿出来时都要轻拿轻放,她前日拿出来接待魏表哥时,魏表哥直夸她待客热忱。

她心里想着,要是待会徐夫人忍不住对她的怒火砸场子,高家就赔惨了。

高家丫鬟许是觉得封李两家颇有渊源,把 她引到两位李少奶奶旁边,宋师竹左边是李小少爷他娘韩氏,右边便是跟她相看两相厌的宁氏。

甫一落席,宋师竹就觉得宁氏看着她的目光都带着嘲笑。

不过她一向厚脸皮,对着宁氏高高兴兴地一笑,许是她脸上张牙舞爪的得瑟把宁氏给气着了,宁氏磨了磨牙齿,再不把脸转过来了。

高夫人生得和气富态,对宋师竹说话时态度也很亲切:“先前我们一家子住省城时,便喜欢跟亲朋好友交际往来,来到琼州府后,这还是家里第一回设宴,封娘子以后可要经常过来家里玩。”

高夫人是最近才进入府城的交际圈子,虽然来得晚,人家身份高。她是三品淑人,高总督又有实权在手,高夫人甫到府城便十分受欢迎。

她先前对这位秀才娘子表现出来的善意,整个琼州府的人都看得见。如今在徐夫人面前居然说出这句话,为宋师竹撑腰的意思昭然若现。

对上高夫人含着笑意的清亮目光,宋师竹心里十分感动,其实高夫人为她和徐夫人对上没有一丝好处,可她几次三番在徐夫人面前明刀明枪护着她,宋师竹对此真的很领情。

徐夫人突然出声笑道:“高姐姐这些日子在咱们这些人面前一直抬举封娘子,不知道封娘子究竟有些什么好处,高姐姐可否为我介绍一二。”闺女跟着颁旨队伍离开后,徐夫人这心就跟被人剖成两半一样,越是无所适从,她越想要找个发泄的出处。

此时有个太太便笑道:“封秀才做的事,琼州府里随便找个人问问都知道——”

“那咱们琼州府的人都要把封秀才封娘子当成救命恩人一样供着才行,需不需要我在庙里为他们捐两座金身?”徐夫人讽刺地打断道。

徐夫人此话一出,宁氏脸上就现出一抹笑意。

她身边的韩氏瞪她一眼,宋师竹也看了看她,才对徐夫人温言道:“要是徐夫人真有这个想法,不如把金子都捐给慈孤所,阖城百姓都会感谢夫人的,到时候许就是旁人想着为夫人塑金身了。”

徐夫人冷笑一声:“封娘子还真的是伶牙俐齿,高姐姐能请你上门,真有福气。”

宋师竹毕竟算得上是自家人,韩氏也不能看着她被欺负,就道:“徐夫人这话说的让人费解,封师弟是我公公门下弟子,他当日所作所为,不过是在遵行师门德行为先的训旨。看起来,徐夫人倒像是觉得他多管闲事了。”

打死徐夫人也不敢说封恒做的事是多余的,她面色淡淡道:“二少奶奶这么断章取义可不好,我从来都没这么说过。”

“没说过当然好。”高夫人插话,又道,“我想着也没人敢这么想,否则我第一个就不答应。”

这句话里隐隐露出了一些威胁之意,徐夫人这些日子本就火气大,当即便道:“高姐姐今日家里办着好事,当然这么想。”

对徐夫人的话,高夫人没有直接回答,却是笑呵呵地对众人道:“大家都知道,我是信佛的,我先前听寺里和尚说禅,老和尚总是喜欢和我说一些因果故事,我听完后,一直深觉这个世上一啄一饮,极有道理。”

她顿了一下,才道:“想要得到什么,就要付出什么。想要得到好报,平日里就要多做好事。要是不干人事,天上人间,总有一处会得报应,谁都别想躲得开。最近发生的许多事,可不是如此吗。”

这句话虽然没有明指是谁,但徐夫人的面色立刻就变了。

她的目光徐徐看过场上的所有人,高夫人今日请的人大多是有身份,这些人有的不想得罪她,有的也并不怕她,目光与她直视时毫无退缩,徐夫人突然便觉得好些人都在看她的笑话。

心里突然划过一阵悲凉,想着闺女,想着自己,徐夫人也不再开口说话了。

到底是自个的生辰宴,高夫人也不想闹出事情,就笑道:“咱们别总是在屋里呆着,外头戏班子快开锣了,大家都一块过去。”

她一起身,满厅堂的女宾都簇拥在她身边。宋师竹感觉到自己的手臂被身旁的韩氏挽住了,韩氏的目光带着一抹抱歉,她低声道:“三弟妹没有恶意,你别多想。”

宋师竹抬眼一眼旁边目光阴沉看着她的宁氏,眸底恶意满满。不过因为韩氏刚才的维护,她还是昧着良心道:“我晓得的,三少奶奶就是容易被逗笑,其实可喜欢我了。”

她道:“她每回看着我时,都有一种情不自禁的热情,我都怕她克制不住。”

韩氏顿了一下,突然笑着摇了摇头:“我总算知道随玉妹妹为什么那么喜欢你了。”这位封娘子,说话还挺有趣的。

因为高夫人摆明车马的维护,宋师竹一时间变得灼手可热,比前些日子刚从安城县回来时还要热。

她每日一睁眼都要看到门房递上来的请帖,请宴的人家形形色色,宴会主题五花八门。

这一日,宋师竹把这阵子接到的请帖都叠在一块,居然比前些日子邀请封恒去文会的人还多。

她觉得这应该就叫,姐虽然不在江湖,但江湖都是姐的传说……

封恒看她一个劲儿地摆弄请帖,便笑道:“既然喜欢,为什么不选几家过去赴宴?”

一说起这个话题,宋师竹便直摇头。她心知肚明,这些请她过门的人,都是看着府城风向做事的。她要是真的去了,肯定就有人笑她不识相了。再者,主客间彼此地位相差太多,交际起来也不会舒服。

反正这么多给她发帖子的人家,没有一个是她认识的,宋师竹拒绝起来也不觉得为难。就是在这之后,徐夫人那边又有酸话出来,说她清高难伺候,次数太多后,宋师竹就当成耳旁风了。

她也看明白了,徐夫人只能过过嘴瘾。徐府尹根本不愿意给自家夫人撑腰,否则他们家早就没这么平静。

没了这股担心后,宋师竹反而能腾出心思出来看徐夫人的笑话。

大抵夜路走多了总会遇见鬼。徐夫人最近的日子实在不好过。之前曹家小妾的事,居然还有后续衍生,这是宋师竹万万没有想到的。

这件事还涉及到先前在水里把徐千意救上岸的孙秀才。

当时宋师竹听说他在众目睽睽下说的话后,就觉得这真不是一个厚道人。纵使徐千意罪有应得,可孙秀才这么干,也算得上趁人之危了。

徐夫人对宋师竹都恨得牙痒痒,对直接坏她闺女名声的孙秀才当然也不会放过。

市井传言里逼死小妾的曹太太就是孙清文的亲姐。

原本孙清文还幻想着徐家会把姑娘下嫁,在和亲旨意之后,他就明白自己是做了一回丑角了。

曹家小妾是良妾,孙清文的姐姐直接便被下入大牢。有个伤天害理的亲姐姐,他在府学接连被人说三道四,就连教授也对他十分看不上眼。孙清文受不住侮辱,干脆破罐子破摔请长假为亲姐姐打官司——以上有关于府学的部分消息,来源于封恒的倾情奉献。

妻子前阵子听说曹家的人命案子后一直闷闷不乐,封恒看在眼里,在知道孙清文和这件事有牵连时,便主动说出来哄她开心了。

宋师竹听完之后,心情真是爽快不少。

接下来不用封恒继续打听,源源不绝的八卦就从大街上传入她耳里。

孙清文当日在大庭广众下把徐千意抱上岸的事实有目共睹,他紧捉着这点救命之情不放,三头两日便在徐家门口蹲守,一碰到徐府尹或是徐夫人出门就上前哀求。

毕竟他还有一个徐姑娘救命恩人的名头,徐家重不是轻不是,最近真是丢大脸了。

宋师竹每日听小厮说这些市井流言都听得十分开心,哪怕她心里明白这件事根本伤害不了徐夫人一丝一毫,可是只要知道她被孙秀才缠得焦头烂额,她就心里舒坦了。

恶人果然就得恶人才能治住。

宋师竹觉得她最近能有这么有心力关注徐夫人,全都是因为封恒不打算参加今年乡试的缘故。家里没有应试的学子,心情还是不一样的。

乡试在即,府城变得拥挤不少。茂林胡同剩下的几处空宅子都租出去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学子过来赶考,听说就连外头的客栈都爆满了。

好在胡同里还是熟人多,新来的几个租客也是些安静的性子,并没有出现多少麻烦。

邻居们备考经验充足,不仅小孩也被大人叮嘱着不许大声呼叫,女眷们更是每隔个两三日都要出门去结伴去拜文曲星。

隔壁孙家也是如此。

孙娘子这一日过来给她送瓜果种子,见她正在给菜地浇水,突然笑道:“宋妹妹这样,我都不敢认了。”

宋师竹看了看自己,跟以前没什么不同,她今日穿着一身素淡的棉布衣裳,这是她干活时惯常穿的。

孙娘子见她一脸莫名奇妙,就道:“先前你们家总有人找过来,之后宋妹妹便会穿戴得十分好看出门了,我见着,总不敢上前跟宋妹妹打招呼。”那样一整套的头面首饰,那样漂亮鲜艳的衣裳,总让她觉得自己跟邻居的距离十分遥远。

宋师竹也听懂她的意思,她第一个想到的——也就两回而已,去的是舅舅家和高夫人的生辰宴;第二个想到的,就是原来周围的邻居这么关注她;第三个……这句话也太有歧义了。

然后,看着孙娘子自然无辜的神色,宋师竹突然就觉得自己最近这段日子长出来的心眼,收不回去了……跟府城里的宅门女眷交往过后,宋师竹变得格外草木皆兵,心眼比筛子还多,对旁人的每一句话都能琢磨出几个意思。

和从前对比起来,自己变化这么大,她难免唏嘘了一把。

孙娘子不知道她在想什么,只是看着眼前的菜地摇头道:“其实宋妹妹不必亲自做这些。以后要是想要吃些新鲜的,让人到我们家摘一些就是了。”

有了宋师竹堤坝危难前变着法借钱的人情,孙娘子对她也放开许多,说着心里话道:“你不知道,我先前真是十分羡慕你们家里那些鲜花盆景,看着就让人心里舒坦。我要是有宋妹妹这样的环境,肯定不会下地干活。”

“自己种出来的,滋味总是不一样的。”宋师竹只是笑眯眯的,也不多解释,在接过孙娘子手上的种子后,还顺嘴多问了两句孙秀才的情况。

孙三通虽然渣,但他却是孙家婆媳唯一的指望。孙娘子皱着眉头道:“相公这些日子每夜都读得很晚,第二日起来时脸色都是青白的,我和婆婆都怕他伤了身子。”

这也是不可避免的事,如今茂林胡同里,有志于这一届乡试的学子们,个个都是如此勤奋。就只有封家日子还是如往常一般无波无澜,不过宋师竹这两日也发现封恒跟她请教算学的次数多起来了。

宋师竹问他,才知道他打算出一本《数书十八章详解》,类似于上辈子的课本参考书。

封恒道:“这是老师对我的建议,他说我的观点有的颇有新意,写出来也能让世人一观。”

《数书十八章》是李大儒所着,封恒作为他的弟子,得自家先生倾囊相授,走这一步也是想向众人展示他的才华。

宋师竹心情复杂,倒不是觉得出书这件事超出想像——市面上许多话本就都是文人所出,就是她总觉得封恒并不是单纯为了出书,而是还藏着其他目的。

不过自家相公一向嘴紧,只要他不想说的事情,宋师竹向来都是问不出来的。她想了想,便也不问了。反正最近在她的感觉里,自家日子风平浪静,应该没什么大波澜的。

为了出这一本算学书,封恒算得上是起早贪黑了。总共二百二十八道题目,从遣词造句到其中涉及的算学理论,每一道都是他编写出来之后,宋师竹先过目一遍,她看完没问题,再送到李先生那里进行审核。

到了李先生那一关,补充意见便多起来了。封恒又要继续之前的流程重新再改一回。

虽然过程繁琐,宋师竹总觉得封恒并不心急出版,好像在掐着时间干什么事一样。

因为这师生两人实在折腾,这本算学参考书直到乡试前都还没能出现在书肆里。

八月初八这一日,桂花飘香,参加乡试的秀才在贡院点名进场。封恒并没有报名参加。但其他人也没有比他多出多少优势,才考了一日,京城便传来消息,皇帝驾崩了。

这一场考试成绩全都作废,国殇期间,举国哀悼,连府学都放假了。

这回放假,宋师竹却发现封恒居然一改先前劳逸结合的读书态度,复习起功课起来变得十分认真,宋师竹问他,他道:“之后许有恩科。”

其实皇上病重这件事,封恒在乡试前便知道消息了。

乡试三年一届,因着这些日子在府城感受到的压力,封恒已经打算要违背老师的意思下场考试。早一日得到功名,家里就能多一份保障。

但老师这回说服他的理由,却让封恒着实无话可说。老师暗示他,皇上病入膏肓,不时即去,而新帝即位后应该会有恩科。

自家老师当过一段时间的太傅,对太子学生的爱好十分了解,怕他不听劝,便跟他明言,新帝海纳百川,思想开明,跟他学习时,成绩最好的便是算学。

上有所爱,下必效之。他估计这回恩科的分值比例,算学应该会占比更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