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一林兼任御史台中丞之后, 御史大人一下子就轻松了。
有事徒弟上,没事自己来。
不管什么事儿, 只要到了谢一林的手里,那就是终结。
六部, 国子监, 再加上御史台一手抓。
大事化小, 小事化无。
乐滋滋!
对于老师的甩手,谢一林能怎么办, 只能尽力把事情做好,不让老师有包袱。
好吧, 这个包袱是老师故意为之的。
老人家了嘛,性格上有些变化是能够接受的。
老小孩, 老小孩,理解的。
隔年,原御史台大夫王子谦致仕。
同年,谢一林接任御史台大夫一职。
不用谢一林干什么,上朝的时候,往那一站,就够了。
太子也被皇上给提溜过来跟着学监国了,大事小情的只要是到了朝堂之上, 就是众人的议论话题。
尤其是皇上年纪轻轻的就带着太子处理事情, 让一部分的老臣不能接受。
懈怠啊,懒惰啊,不积极啊, 不可啊,等等的词都用在了皇上的身上。
皇上怒极!
一帮老家伙几天不给他们点颜色看看,这就要蹬鼻子上脸了。
不等皇上说什么,谢一林就开口了:“陛下为国事忙碌,各位怎么知道懒惰的?为了你们这些人的事时时刻刻的分不得心,各位从哪里看出来懈怠的?太子年幼,陛下更是抽出时间来教授,忠义护及幼小的大圣人,是如何不积极的,还请各位同僚予以解惑,多谢,多谢!”
众人:“……这?”
这要怎么说?
他们自己在家里也会教授自己的小辈该如何如何,而这天下之地莫非王土,皇上带着太子在金銮殿上也没什么不错。
难道说是因为看不得皇上要提前培养太子吗?
这话是万万不能说出口的。
这不是给自己找借口,这是在找死吧?
他们都能看得明白,太子早晚是要继位的,现在说太子的坏话,可能不会怎么样,毕竟太子只是随着皇上监国,可是以后太子登上大统,那自己的命还能在否?
太子在皇上面前确实是年幼,说的一点错也没有。
皇上教授年幼的太子有错吗?
谁也不会这么说。
刚刚说话的老臣偷眼瞄了皇座上的人一眼,就见正在散发着冷气,不由的一阵的抽气。
被盯上了,怎么办?
后背一阵发冷,朝堂陷入了诡异的安静中。
再也没有一个人说话了。
没有人嫌弃自己的命长的,尤其是活了这么久的朝堂大臣。
皇上:自己还没有出招,这些老家伙就怕了,不好玩。
太子:太傅果然厉害,几句话就将自己给择出来了,厉害。
大写的服!
过了一会儿,皇上轻声的咳了一声:“咳,还有谁有另外的话要说的吗?”
“陛下圣明!”
有也不敢说。
谁能说得过谢丞相啊。
自己十句话,人家一句话就给堵回来了。
心酸只有自己知道。
丞相兼国子监加御史大夫的结果是:不能惹!
不能惹那就不惹呗,因为惹不起啊!
一个又能说又能干还有脑子的一品大员,后面有皇上当靠山,还有致政却是由谢大人养老的前御史
大人撑腰,谁敢惹 ?
更何况现在连太子也整天太傅太傅的叫着,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以后这又是一位宠着谢大人的主子。
谢一林很忙。
忙到没空理会这些同僚的小心思。
小心思谁都有,包括自己也有,人是感性的,是不可避免的为自己着想的多一些。
眼下,谢一林的小心思就是自己的大儿子要参加乡试了。
上朝都上不好,到了这个时候,谢一林才能理解作为父母的那种特别的激动。
要说大儿子从边关回来之后就参加的童生试和府试,他并没有多大的感觉。
要知道当时谢一林参加的时候,可以说除了好奇之外,并没有太大的压力。
可是当知道儿子即将要参加乡试了,谢一要莫名的有些紧张了。
心里知道小家伙没有问题,学习扎实,背诵熟练,写字优秀,那就该没有什么压力了。
可实际上并不是。
丞相府的人,从谢老爷子到下面的弟弟妹妹,一个个的都紧张了起来。
连说话都捂着嘴的,生怕影响到在书房里做学问孩子。
谢一林觉得,自己应该是被家里人给影响了,所以才会这么紧张的。
“没事的,不用紧张,上场之后就和在国子监里一样,该怎么写就怎么写,没有传言中的那么可怕,哦对了,你的东西带齐了吗,要不要再看看?”
“爹,我不紧张,您能别扯我的衣服了吗?衣服被您给扯变形了。”
“臭小子,爹关心你还嫌弃?”谢一林尴尬的松开了手。
幸好这小子没有握自己的手,要不就能发现手心里已经都是汗了。
不过看这臭小子的样子真的没有多紧张的样子,看来是自己多想了。
送出丞相府的大门之后,看着孩子骑马离开,谢一林的心七上八下的平静不下来。
还是谢老爷子说了一声:“要不,我们跟着过去看看。”
谢一林刷的回头看了自己家爷爷一眼。
白氏连忙道:“你爷爷的意思是咱们远远的看,不打扰到孩子,要不,就不去了?”
谢志安和万容也都看向了谢一林,包括顾明月也是双眸里带着着急。
在之前孩子说过,乡试的时候自己带着小厮去就行,不用家里人去送的。
当时谢一林答应孩子了,想着是不能给孩子太大压力。
这么多人跟着去送,可不就是会紧张吗?
要是远远的看一下,应该没有关系的……吧?
其实不管是谢老爷子,还是谢一林,都是担心的。
这可是孩子的乡试啊,贡院就在京城里,离着丞相府说实话并不是太远。
这比自己曾经乡试的时候可近多了。
想了想,谢一林就点了头:“牛二,套车!”
“是,大人!”
牛二连忙去套车,谢家人都上了马车。
老爷子老太太都高兴了,还担心小林子不同意呢?
作为家里官最大的谢一林要是真不让他们去,他们是真去不了的。
很快到了贡院的不远处。
因为门口还有很多的学子在排队等着进入,位置有侍卫把守,他们的马车只能看着贡院的大门,至于排在队伍中间的孩子,根本就看不出来谁是谁?
大部分都是穿着差不多的衣服,背后又背着考篓,更看不清楚了。
就算是看不出来哪个是自己家的孩子,
马车上的爷奶和爹娘也都是扒着马车车帘往排着队的地方看去,眼睛都不舍得眨一下。
谢一林也看了一会儿,然后在回头的时候,正好看到家里人的模样。
再次看向爷爷奶奶和爹娘的时候,谢一林突然有些心酸。
自己那个时候的考试,因为家离着比较远,只有爹跟着,家里其它人都是只能干等着在家里的,其实他们的心里应该也是想要跟着的吧。
虽然跟去并不能做什么,可是就是这么的看着,就特别的满足了,因为知道自己距离考试的孩子不是太远。
这样的心安,或者就是为人父母的心情吧。
明知道自己在这里等着并不能帮助什么,可是却不舍得离开。
孩子在考场里紧张的考试,家里人在考场外守着,不是想要帮助孩子什么,只不过是想要让孩子在这么重要的考试里有着家人的陪伴。
默默的,不声张的陪伴。
家里人看的认真,连谢一林的话也没有听清楚,就随便的摆摆手,让他看着办。
谢一林无奈,只好让跟在旁边的王雨回府去取一些东西来。
这考试可是一考就是一天的,他们只在这里盯着看肯定不行。
老人年纪都大了,可不能因为此事而着急上火,小孩子也时渴时饿的,所以就让王雨回府取了一些点心和茶水过来。
马车足够大,谢家人坐在马车上虽然是有点拥护,可是却相当的温馨。
有多久没有一家子这么亲近的坐着了。
吃着点心,老爷子就担心在考场里的孩子没吃的,心头发苦。
喝着茶水,白氏又担心在考场里的孩子喝不着热水,会不会肚子不舒服?
谢志安和万容也是一脸的担忧。
一个个的这个担心就别提了。
谢一林抚额。
自己也不知道应该怎么说了。
不能训,不能说,因为自己是有这样的担心。
只不过自己隐藏的比较深,并没有被家里人看出来罢了。
老人想的是有些多,看那几个小家伙吃的就特别高兴。
他们应该是和曾经的自己一样,只是好奇吧。
谢家人是下晌才回的丞相府,实在是一直坐在马车里不太舒服,而且老人下午还要歇个觉,孩子们也要再继续练字了。
热闹看完了,可不能耽误了正事。
日日夜夜的考试,让身上快臭了的学子们忍受到了极点。
一回到府里,就钻进了浴桶里不想出来。
谢家这位也是一样的。
谢一林下朝回来才知道自己大儿子还在浴桶里洗澡的时候,就意识到不太对劲。
带着王雨进去一看,就见已经睡熟的大儿子,完全不知道那水已经凉了。
当下什么也不顾的伸手就将孩子从水里抱了出来,王雨在一旁已经将浴巾给盖了过来。
放在床上,又让媳妇将烧好粥和姜汤端了上来。
一口口的喂下去,当然了,全程大儿子都是闭着眼睛吃的。
困极了的感觉,谢一林很清楚。
多少年后的今天他还能想像到当初自己被考试支配的紧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