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院试后续(二)

对三个新秀才各自的选择,苏诚志颔首表示认同,他知道无论继续读书还是教书育人,都是小秀才们郑重考虑之后的选择。

这日正好镇学的堂长前来葛山村,苏诚志就替袁腾飞在堂长面前说了几句好话。

堂长对好学又忠厚的袁腾飞本就很有好感,而镇学也正好需要年轻的先生作为后备,袁腾飞去镇学当先生的事就定了下来。

今年只有十七岁的袁腾飞没有教学经验,他能拿到工钱自然不可能是苏诚志曾经拿过的五两银子。

苏云朵趁着送茶的机会偷偷听了一耳朵,在苏诚志的帮助下,袁腾飞第一年的工钱定在每月三两银子,这对于家境比较困难的袁家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喜得袁腾飞的母亲拎了一大篮子鸡蛋来要给苏诚志和宁氏补身子。

堂长之所以会来葛山村,完全是奔着苏诚志来的,他有心想请苏诚志重归镇学。

只可惜没能请回苏诚志,虽然有些遗憾,不过堂长今日之行也算是心满意足。

说起这位堂长此行,还得回到葛山村这次的院试的收获。

一下子多了三个秀才,让葛山村声名远播,虽然没能完全消除老苏家给葛山村带来的负面影响,却因为镇学的五个秀才全都曾经是苏诚志的学生,而令苏诚志名噪一时。

来葛山村拜访苏诚志的学子越来越多,也不知如何就传出了苏诚志意欲在葛山村的村学开办童生班的风声,导致镇学的学生纷纷前来葛山村拜师。

眼见越来越多的学生往葛山村跑,林溪镇学的堂长终于坐不住了。

葛山村三场喜宴没能请得动堂长,一个不实的传言却让他带着礼物来了葛山村,希望苏诚志重回镇学当先生。

苏诚志倒是有些意动,毕竟以他的资历,每个月五两银子是不可能少的,再加上官府一个月六斗禀米,养活一家子没问题。

苏云朵却坚决反对,倒不是记恨当初堂长辞退苏诚志,说起来苏云朵的心里还有些感谢这位堂长的,毕竟这位堂长还是很有人情味的。

苏云朵始终记得当初她去镇学还钱的时候,就是这位堂长以镇学违约辞退苏诚志的名义执意没有收回那十五两银子,那个时候这十五两银子对于苏家来说也算是一个雪中送炭吧。

她之所以不同意苏诚志去镇学当先生,主要是希望苏诚志能够安心准备今年秋季的乡试。

无论苏诚志能否一试而中,无论苏诚志是否合适入仕,苏云朵都希望苏诚志能够往上冲一冲。

若能考中举人,就算不能再进一步,有了举人的名头,苏诚志以后的路也能更宽些,对几个弟弟的未来也大有裨益。

虽然教学可以相长,可是以苏诚志对教学认真的程度,必定会将大部分的精力用在教学上,离乡试只有短短五个月,没有时间可以让苏诚志来浪费。

当然还有另外一层考虑,镇学的堂长之所以邀请苏诚志重归镇学,多半还在于担心镇学生源流失,这个其实很好办,除了村学的那些孩子,苏诚志压根就没打算办什么童生班,更没有与镇学打擂台的打算,镇上来葛山村求学的学生最终都会回归镇学。

得了苏诚志的保证,又得了个小先生,堂长的葛山村之行虽有遗憾也算圆满。

“爹,咱们家这里又是开垦又是建房,很是嘈杂,要不,你与玉书哥一样,也去县学?”看着自己院前院后还是后山上到处如火如荼,苏云朵生怕影响苏诚志备考,考虑再三向苏诚志提议道。

苏诚志却笑着摇了摇头,这点嘈杂对他而言压根不算什么,再说他觉得去县学读书还不如多与孙宏飞交流,孙宏飞虽然只是个举人,可是他的学问见识并不比有些进士差。

再说他是一家之主,在家里最忙的时候,岂能袖手旁观?

苏云朵见苏诚志说得坚决,也只得打消劝他去县学的念头,私下里却求了孙宏飞给苏诚志从京城找来了不少书籍,喜得苏诚志除了去村学教书,其他的时候多半就是捧着书看迷了眼。

“爹爹,天暗了,再有半个时辰就吃晚饭,你且起来走走,也让眼睛休息休息。”这几乎是苏云朵每日傍晚必说的一句话。

这时苏诚志多半是温和一笑,略带不舍地将书放下,站起来去宁氏屋里看看小儿子,陪宁氏闲聊几句,然后带着苏泽臣前院后院后山山坳到处转悠转悠看看地里药材苗子的长势,并在苏泽臣的指点下辨识药材。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苏泽臣对药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地里的药材已经被他认全了,时不时还缠着孙宏飞等人辨认其他药材。

这会儿苏诚志正站在山坳里与老大夫闲聊,听到山坡下苏泽轩喊吃饭的声音,这才喊上蹲地地里对着药草不知在干什么的苏泽臣,与老大夫相携下山。

日子似乎慢慢悠悠地过着,转眼就到了端午。

苏家院前的荒地上三月初种下的药材苗子已经绿叶葱茏,显出勃勃生机。

后山坡的梯田已经成形,梯田内撒下的药材种子也已经出苗,远远看上去原本显得有些荒芜的后山层峦迭嶂中渐显绿意。

山坳子里的温泉山庄已经初具规模,最后的主院定于初八上梁,接下来平整院子,粉刷内外墙就很快了,按这个进度过了夏季就可以住人了。

那个山谷里的动静却不大,老大夫倒是隔三差五就会带着两个弟子由护卫陪着去山谷,苏云朵也时不时的跟着一起去山谷,她在山谷里发现了不少好东西,只是几个月过去老大夫似乎还没想好到底该如何归整这个山谷。

每当老大夫从山谷里回来就会坐在院子里发呆,苏云朵就觉得有些好笑,想起老大夫刚来葛山村的时候信誓旦旦地说过要将那个山谷打造成小神医谷,看来真正要打造一个神医谷出来,就算只是个小神医谷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第159章 又见陆瑾康(一)

五月初八,宜动土上梁,温泉山庄主院就选在这一日巳时三刻上梁,这是山庄最后一次上梁,又是主院上梁,自然分外郑重。

巳正时分苏云朵正与魏氏等人在厨房为上梁前的祭祀做最后的准备,却听得外面传来一阵哒哒的马蹄声,听那声音来人至少也有七、八个。

葛山村地处偏僻,若不是老大夫在这里开建山庄,一年里真见不到几个陌生人,那么今日来的人会是谁呢?

今日因为山庄上梁,苏诚志和苏泽轩苏泽臣都没去村学,听到马蹄越来越清晰,显然是奔苏家院子而来,越来越胆大活泼的苏泽臣第一个跑向院门。

只听一声惊喜的尖叫声,随即就是苏泽臣清脆的欢笑,显然来人是苏泽臣认识而且还是十分欢喜的人。

难道是大舅?可是大舅应该弄不出这么大的动静。

苏云朵从厨房伸头向往张望,一双狭长的凤眸也正好看过来。

呀,陆瑾康这位公子哥儿怎地又来了?!

没错,来人正是陆瑾康,只见他单手抱着眉开眼笑的苏泽臣正跨步迈进院子,他的身后自然又是一队护卫,还是那么的嚣张高调!

不是说圣上在京城给他安排了份差事,怎地有时间来葛山村?!

不过这些不是她该操心的,眼看上梁的吉时就要到了,她还是赶紧地将准备好的祭祀用品让人送上山去。

“陆公子这是特地从京城赶来恭贺,据说为了赶吉时,马都跑坏了好几匹!”自从老大夫来了葛山村,魏氏带着两个儿媳又成了专门的厨娘,陈氏今年不过双十之龄,比起稳重的长媳江氏要活泼许多,这不,没用多久陈氏就打听了不少有关陆瑾康此行的消息。

苏云朵笑笑没有说话,专为恭贺上梁而来,谁信?反正苏云朵是不相信的!

不过无论陆瑾康为何又来葛山村,苏云朵表示并不好奇。

有道是好奇害死猫啊,为了这条命,苏云朵表示还是别好奇为好!

苏云朵不好奇安心守在厨房做自己的事,陆瑾康身边那个叫九儿的小厮却找到厨房来了。

九儿一看到苏云朵就满脸欣喜,那样子只差直接扑上来了,惊得苏云朵连退了两步。

张氏上前一步挡住九儿的去路:“哎哎,小九儿,你干啥呢!”

九儿这才稳住脚步,先是有些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后脑勺,然后侧身看着被张氏挡在身后的苏云朵道:“麻烦苏姑娘给我家公子熬点米粥,另外借个炉子、药罐,我要熬药。”

“这都啥时辰了,你们还没吃早饭?”张氏惊讶地看着九儿。

九儿摇了摇头:“早餐倒是吃过了的,只是我家公子因为连续赶路,路上受了些凉,胃有些不适,已经有两顿没怎么吃东西了。”

说着摇了摇手上拎着的药包继续道:“孔大夫刚抓的药,孔大夫交待了这药不能空着肚子喝,这不,就来麻烦苏姑娘了。”

苏云朵这才看到九儿手上还拎着药包:“你家公子既然身子不适,怎么还让他日夜赶路?山庄又不是第一次上梁!”

嘴里嘀咕着,手上的动作却不慢,先找出药罐交给九儿,然后清洗瓦罐淘米升火,很快就在小泥炉上将粥给熬上了。

既然老大夫交待不能空腹喝药,说明这药对胃有一定的负作用,这粥自然不能缺。

只是白粥总归乏味了些,苏云朵想了想又问道:“孔大夫还有什么交待?”

“有倒是有,可是我家公子说他没胃口,只要白粥。”九儿有些为难地看着苏云朵。

虽然心疼主子爷,希望能按孔大夫的吩咐在粥里加些有营养的东西,可是主子爷的脾气他最清楚不过,还是别画蛇添足了吧。

就知道老大夫不可能只让熬白粥,苏云朵暗自翻了个白眼,眼睛在厨房里四下扫了一番,心里终于有了决断。

不过还是得先问问九儿,陆瑾康可有什么不吃的菜。

“我家公子有点挑食,荤菜还好些,很多蔬菜却是不吃的,比如萝卜、葱、蒜、芹菜……这些味道大的他都不爱吃。”说起陆瑾康不吃的蔬菜,九儿是一脸无奈。

“姜呢?”九儿的话令苏云朵顿时就有些后悔自己多事,可是问都问了,不妨再多问一句。

“姜自然是不吃的,不过用姜调味我家公子还是能接受的,但是姜茶是绝对不喝的!”九儿是陆瑾康的贴身小厮,对陆瑾康的喜好还真是了如指掌啊。

苏云朵的眉头抽了又抽,倒是什么话都没说,只是从木桶里养着的鱼中挑了条黑鱼准备做个鱼片粥。

看到苏云朵抓了条滑不溜丢的鱼出来,九儿的脸又开始纠结了:“昨晚公子喝了鱼汤没多久就吐了,只怕闻不得鱼腥。”

“哟,你家公子又不是孕妇,还闻不得鱼儿腥!”张氏一听张口就来,被魏氏瞪了一眼,赶紧抿紧了嘴离开厨房,她怕再慢点就会笑出声来惹怒九儿。

虽然明知张氏没有坏心不过只是调侃,九儿还是很不高兴,怎么能这样说他家公子爷!

见张氏在魏氏的目光下闪身出了厨房,九儿也不好再怼张氏,却对着张氏的背影磨了磨牙。

苏云朵手中的刀只顿了顿,又继续刷刷地刮着鱼鳞,仿佛压根就没听到九儿的话,挖腮剖肚去骨,很快一条鲜活的鱼就成了碗里薄若蝉翼的鱼片。

见苏云朵不理自己,九儿只得闭上嘴,委屈巴拉地蹲在炭炉前看着药罐。

苏云朵只当没看到九儿那个小媳妇样,拿过一块生姜切成细丝,想了想双将细姜丝放在一旁重新拿了姜切成薄片,这才又拿些小青菜秧切碎放在一边备用。

在鱼片中加入适量的料酒、盐、糊椒粉、生粉和姜进行腌制。

这时泥炉上的瓦罐里的粥也开始散发出阵阵米香,听那咕嘟的翻滚声就知道粥已渐渐粘稠。

算算时间,此时已经过了巳时三刻,想必陆瑾康很快就会从山上下来,是时候将鱼片下入粥里了。

想起陆瑾康有些龟毛的性子,苏云朵想了想还是先倒了一碗白粥出来,这才将腌制好的鱼片和切碎菜秧一并倒入瓦罐,用勺子缓缓搅动,让鱼片和菜散开,待粥再次滚开,苏云朵拿勺舀了半勺在碗里品了品味,不错,很美味!

将瓦罐从小泥炉上端下来,正好听到陆瑾康与老大夫的说话声。

嗯,时间掐得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