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一年后。

京城。

林行止刚下官衙,就坐着轿子回了府。无法,女儿下月就要成亲,府里忙成一片,他少不得要回去拿主意。

本来按道理来说,他外放的期限得要满五年才能回京。不过吏部考评,他年年得优,所治的粤南更是连年税收持续大幅增长,有这政绩,提前被调回也不算破坏规矩。

当然,这只是明面上的看得见的理由。剩下那个理由,大家就不好宣之于口了——贤王的性情如今越发乖张,总需要有个人来缓和一下贤王与众臣的关系。他身为贤王的恩师,是再好不过的人选。

刚进府,门房就弯腰过来禀告道:“老爷,小的今天下午收到一封拜帖,投贴者自称是粤南管家的人。”

一听姓管,林行止的身形一滞,“拜帖呢?”

门房当即双手奉上。

将这平淡无奇的拜帖打开看完,林行止哪怕平日里再不显山露水,这会儿也不免流露出一丝笑容来。

回后院换了个常服,林行止就又坐了顶不起眼的轿子出了门。

翌日,是五天一次的大朝会。

大朝会上,依旧是各方在打着机锋,明争暗斗。等到将大事给争得差不多后,林行止站了出来,脱下乌纱帽请罪。

林行止是林阁老的弟子,性子温和,有文人的傲骨,却没半分刻薄气,又最是肯埋头苦干的,再加上他身为贤王的恩师,也确实帮了大家不少的忙,博得不好人的好感,在朝中人缘很不错。

现在见他摘掉自己的乌纱帽,众臣皆奇,没有贸然出言,不过心里却是打定了注意,真有什么事,能开口帮上一句是一句。

“林卿何罪之有?”龙椅上的年轻帝王声音稚嫩,语气也带了点好奇。

“微臣有渎职之罪。不知陛下您可还记得先帝在时所册封的金城公主?金城公主当时在出嫁的途中,遇到山洪,不知所踪。

后来微臣在粤南遇一女子,容貌与金城公主有八分相似,但因此女失忆,从前过往都不记得,微臣只好上奏朝廷,请朝廷来定夺。可奏折中途遗失,臣迟迟未得朝廷回音,加之政事忙碌,便将这事给忘在脑后。

而今金城公主记忆已经恢复,微臣才知因为微臣的疏忽,竟令金城公主在外流落多年,微臣羞愧,还请陛下责罚。”

听完林行止这一番情真意切的请罪,众臣一时无言。

他们都以为林行止是犯了什么大错,结果是这样的小事。

金城公主大家都知道,贤王的养姐。当初先帝赐婚,无非是安抚江南局势。结果金城公主半路没了,先帝又在宗室寻了适婚女子重新嫁去,这事也就这样了了。

现在先帝已去,倭寇已除,江南已定,这金城公主活没活着,还真没多大关系。

“林议郎言重了,金城公主大难不死,本就是上天庇护。你已经做了自己该做的,又何错之有。”

“这事确实谈不上渎职。”

朝臣中有人帮着说话的道,这种小事又不能一锤子把林行止给拍下去,他们自然不会选择拿这个去得罪人。

更何况,金城公主还是贤王的养姐,这别的可以不看,但是事关贤王,那就又不一样了。

就在大家帮着说话的时候,有位老臣也站了出来道:“此事林大人的责任确实不大,先帝当初既然赐了婚,现在金城公主回来了,继续履行先帝的旨意就好。”

这话一石激起千层浪。

“继续嫁给王仲谦?”有人看了一眼朝臣队伍最前面的贤王,“自古以来,还从来没有两位公主下嫁的道理。就算是从前的汗王,也就只迎娶了一位公主。王仲谦是陛下的臣子,他何德何能,有如此殊荣?”

“李大人说的话在理,这是从来没有的事。”有人附和道。

“可若是不这么做的话,将来有人抗旨,也用死遁之法呢?”老臣不肯退让。

“但两位公主下嫁给同一人,于理不合!”

就着这个话题,朝堂上争论了起来。

文人吵架,总能引经据典,没有半个脏字,却能字字带火。到最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都不肯退,只好让陛下来定夺。

年轻的圣人又不能亲政,这事最后还是落入辅政大臣们的手里。不过在他们决定之前,两宫太后的意思不免也要问问。

圣端太后没发言,圣昭太后则表示,这事一定得要处理好,否则以后免不了会有人不把圣旨当回事。

这话影射的范围就太广了,在朝不少人觉得辅政大臣们怕是都被骂了进去。

不过被含沙射影的那几位却面不改色,“臣等遵旨。”

“话说,金城公主是贤王您的养姐,您为何从头到尾,一言不发?”辅政大臣之一的杨道应看向一直置身事外的风清道。

“此事又何须本王多言。”风清面色冷淡,“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若金城公主真是抗旨不遵,死遁而逃,那按律法处置便是。现在三司皆在,让人去调查一番似乎并不难。”

这是半分都不偏袒的意思。

不过却也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只是让人意外的是,贤王竟然不护崽了。

“那就按照贤王说得办吧。”林阁老一锤定音。

事有凑巧,见几位大人已经定了,督查院院史此时站出来道:“回禀陛下、太后与众位大人,此案当年在事发的时候,微臣就已经让人已经仔细调查过,现在还有备案在院内。当年山洪爆发来的突然,金城公主被山洪冲走,确实属于意外。”

“原来是已经查过了。”林阁老点头,“既然金城公主并非抗旨不遵,那这事微臣以为,金城公主当依旧保留封号,至于林议郎,罚俸三月。”

对此决定,其他大臣都没什么争议。

主要是一个女人而已,没有谁会放在心上。如果不是林行止自己提出来,这事都没有资格拿到大朝会上来讨论。

“那便按照林阁老说得办吧。”圣端太后开口道。

这事,也就到此为止。

“诸位爱卿可还有其他要事启奏?”小皇帝问。

在众臣准备散朝事宜时,林行止把帽子戴上,重新出列弯腰道:“陛下,微臣有事要奏。”

众臣:“……”

这回林阁老都不免看了这个学生一眼。

一连两件事,却没放在一起说,这就有点东西了。

“哦?林卿还有何事?”

“微臣要禀的是大喜事。”林行止道,“这事仍旧和金城公主有关。金城公主失忆之时,便在江南经商,经营船队。当初倭寇能除,其中金城公主也出了大力。倭寇除掉之后,金城公主带着船队行商远渡重洋,而今归来,给我大周朝的百姓带来了一枚良种。

据她所言,此良种产量能达亩产千斤以上,比之其他五谷要高数倍不止,而且还能在山地林地中种植,全国不拘地方,都可耕种。”

“竟有如此良种?据老夫所知,而今最高的田产也不过亩产三石左右,这是什么良种,竟然能高出三四倍,别不是夸大其词。”有朝臣质疑道。

林行止心里不是没有疑惑,但他了解叶芷清的性子,知道她绝对不是拿这种事说大话的人。

“实不相瞒,不止陈大人你疑虑,本官也是一样。但是,如果真有这么一样良种,那这对百姓们来说,就是天大的喜事。所以本官宁愿相信这事是真的。”

“林大人的爱民之心,本官钦佩。”之前质疑的朝臣道,“不过出海的也不是我们,究竟如何,微臣觉得还是得让本人来说比较好。”最后这句,自然是对着龙椅说的。

龙椅上的圣人点头,“来人,宣金城公主觐见。”

九重宫门,传召声一层层传出。宫门口,叶芷清正候在那里,看着宫墙上空流动的云,人被周围蒸腾的热浪熏得汗流浃背。

距离她从东瀛回来,已经一个月了。她回京城的事没有半分外泄,最后到了京城,也只联系上了林行止。今天,就是她所有成果的验收之日了。

“大姑娘,喝点水。”姚黄拿着水囊道,她们一早就进了城,在这等到现在。再等下去,只怕都快中午了。

“嗯。”叶芷清抿了一小口,润了润唇。

她不能喝太多。

刚喝完水,宫门大开,里面有太监走了出来,“陛下召金城公主觐见——”

叶芷清一听,立即走了出去。

她在听到太监的称呼时,心里就松了半口气。至少这说明她死遁的那一关是过去了。

昨夜里和林先生碰头的时候,为了不让这事成为她的绊脚石,林先生说要先解决掉这事,才能把她带来良种的事报出来。

现在看来,应该是成了。

经过重重关卡,最后等叶芷清到达大殿时,已经过去了两刻钟之久。

她来时,大殿里的众臣还为良种的事讨论。见她来了,不由都停止了交谈,看向这个不同常人的女子。

敢远渡重洋的人不多,她这一个女子能做到这点,不提其他,至少这份胆气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