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致命伤

重村有三个月没来京都了。

他曾在某杂志上发表连载文章,介绍日本省代表性的庭院,因此,每个月都会来京都。

他游览过全国各地的各类庭院,但要说著名的庭院,还是京都多。

连载文章发表到六月份就结束了。从那以后,他好久没来京都。最近,他要将连载过的文章汇编成书,顺便再来京都看看庭院。

他是美术评论家,鼓足干劲工作了一年,想编纂一本没有谬误的书。

掐指算来,他已有三个月没到京都,最后一次光临是初夏,现在已经入秋了。

他上次来的时候,东山还是一片新绿,现在已从山巅向下呈现出霜叶之红,随风飘去的云朵,向山麓投下很大的影子。

他到来当天,看完位于二年坂的S先生家的庭院,暂且回到旅馆。到了晚上,又和同行的编辑来到外面的大街上。

时间已过了六点,在秋季凉爽且宁静的氛围中,路灯和霓虹灯开始闪烁。

两人先去位于三条[1]下面的饭馆吃饭,饭后散步去了河原町[2]大街。三个月没来了,街上又建起了一座很高的商业大楼,大楼的橱窗里展示着华丽的妇女用品和进口商品。只从外观上看,这里和银座没有两样。

重村与编辑溜达到四条,习惯性地拐向左方。

重村一直这样,来京都就住在三条的鸭川边上的F旅馆。他经常从那里去河原町,然后下到四条[3],再向左拐朝着祇园[4]的方向去。

这是重村漫步夜京都时的一条常规路线。

他们从四条河原町朝祇园方向溜达,走到桥头与先斗町的交叉路口时,停了下来。

“我有家店很熟悉,顺便去看看好吗?”

与他同行的编辑姓平野,也是三年前来过且只来过一次,对这里的境况并不熟悉。

重村这么说,平野就顺从地跟着他来了。

凉爽的秋风吹向两人泛红的面庞,吹向先斗町狭窄的小路,吹得白鸻图案的灯笼轻轻地摇曳。

重村带领平野进了一家叫“睦月”的酒吧。

这是那种京都特有的、门面狭窄而进深很长的店。他们先在门口脱掉鞋子,从走廊中穿过去,进入铺着竹席的房间。房间一侧纵向布设着长长的柜台,柜台周围切掉了地板,可把腿脚放下去。

时间已过八点,可能是首批客人已撤走,店里人比较少。

重村和平野在柜台中间位置并排坐了下来。

“哎呀,真是稀罕!”

这家酒吧是一对姐妹开的。姐姐看到重村来了,便靠了过来。

“好久不见了,挺好吗?”

“哎,托您的福,挺好的!”

姐姐三十二三岁,妹妹二十七八岁,据说姐姐仍是单身,妹妹已经结婚,还有一个孩子。

“今天是来看庭院的吗?”

“想把看过的地方再确认一下。”

“那可不得了,需要到处跑,辛苦啦!”

重村在五年前曾请同为评论家的上野来过这里。从那以后,他每次来京都都顺便来这里。

“您喝点儿什么?”

“对啦,喝点儿酒吧!”

面对习习的秋风,喝点儿酒是比较惬意的。

“这里有点儿特色啊。”

平野一边接受敬酒,一边环视着四周。在这再普通不过的、铺着竹席的房间里安装上柜台,敬酒的女人端坐在竹席上……这是在东京看不到的风景。

“对面是鸭川吗?”

“是。到了夏天,这前面会搭晾台。不过没有现在的空调凉快,晾台好像不太受欢迎了。”

“那电车是?”

“京阪[5]往返车。这儿过了桥,就是车站。”

现在天凉了,从开着的窗户里可以看到夜间的鸭川,京阪电车上明亮的灯光疾速地掠过。

“请!”

姐姐友子接连向重村敬酒。重村突然想起什么,向姐姐问道:

“富井的老板娘挺好吧?”

“哎呀,先生您不知道吗?”

友子斟酒的手突然停住不动,两眼凝视着重村。

“发生什么事儿了吗?”

“那个老板娘死啦!”

“死啦?”

“唉。”

友子点点头,降低了一下调门:

“她自杀啦。”

“自杀啦?”

“大概是两个月前,梅雨刚结束时。”

“为什么?”

“不知道,她把切鱼片的刀冲这里扎!”

友子“嗖”的一下把拳头顶在穿着和服的左胸口。

“据说铺席子的整个房间成了血海。”

重村放下尚剩半杯的酒盅,长叹了一口气。

“富井”是一家茶馆的名字,位于先斗町,与这家叫“睦月”的酒吧相距不远,朝向相同,也能从铺着席子的房间里看到鸭川和京阪电车。

重村之所以看到京阪电车,就问富井老板娘的情况,就是因为两家都能从铺着席子的房间里看到相同的光景。

富井是友子介绍给重村的。

“我想在先斗町那边消遣一下。”

当时,重村提出了这样的请求,友子说,我给您介绍一家茶馆,于是就把“富井”的老板娘介绍给了重村。

“老板娘很严谨,也很能干。”

友子在先斗町长大,曾做过艺伎,对周围的境况很熟悉。她这么说,让人放心。

富井的老板娘是个很能干的人。据说她现在五十二岁,但身材矮小,比实际年龄看上去年轻两三岁。总爱穿着藏青色的和服,留有头发梳到一边且卷起来的独特发型。

老板娘是圆脸,脸盘儿绷得很紧,却显得很舒展。

她一个人掌管着“富井”,好像还育有一个孩子,因为离得远,两人很少见面,她和亲戚们也没有多少交往。

她的店里雇着一个女佣,女佣的家相距不远,她自己就近住在一处僻静而较为宽敞的复式楼房里。

据说她很爱干净,一点点灰尘也无法容忍。也许是这样的性格,促使她抗拒与别人同居。

也可能由此而导致她十几年来一直没有男友。

狭窄的烟花巷里的人打保票说,她是个非常坚强的人,这一点应该没错。

“老板娘也会偶尔地消遣一下,歇口气吧!”

重村半开玩笑地对老板娘这么说,她急忙摇摇头,一脸认真地说:“这样的事儿太可怕,我做不到。”

“男人没什么可怕的嘛。”

“不是说男人可怕,是说自己可怕。”

或许她曾经历过热烈的恋爱,从她现有的平静表情中无从想象。

重村一般是在晚上八点半或九点左右去富井。

在一般的茶馆里,六点左右会有第一拨宴席。因有饭餐,很热闹。要是单纯和艺伎说几句话,也要花钱。第二拨宴会比较轻松和划算。

参加完第一拨宴会的名伎有时仍在第二拨出现。在行的客人好像都在第二拨消遣。

虽说东京有父母遗留下来的房产,但重村根据自己的现有收入,觉得还是晚点儿去更合适。

话虽如此,如果点名伎,几天前就要预约,重村一般是当天或最多提前两三天打电话预约。

重村一说要去富井,老板娘一定先问他:“您要哪个艺伎?”

“哪个都行。我和朋友同去,只要老板娘在场就行。”

因为是通电话,重村说得很轻松,老板娘娇嗔地说:“先生又开玩笑!”说完,咯咯地笑起来。

说实话,对于重村来说,叫哪个艺伎都无所谓。有些上了年纪的艺伎性格开朗,说话令人快乐,强于那些穿着盛装、花枝招展却不苟言笑的年轻艺伎。

尽管老板娘询问重村“您要哪个艺伎?”心里却很有数,重村一去,她就会根据客人数量安排说话风趣、张弛有度的艺伎伺候。

如是未预约突然到来,当场抓不到走红的艺伎,她就会安排一个美伎过来服侍一段时间。总之,她会把一切安排得停停当当。

富井这个店门口也很狭窄,等候室通到里头的走廊两侧有中庭,里头有铺着席子的房间。无论什么时候去,院子、铺着席子的房间以及洗手间都打扫得干干净净。

有一次,重村住旅馆睡不着,早起到先斗町散步,在时隐时现的朝霭中,看到有人在打扫卫生。

是谁这么早在烟花巷打扫卫生?走近一看,是富井的老板娘。

重村再去富井时,对艺伎们谈起此事,艺伎们半认真地说:“妈妈就是喜欢打扫卫生。”说完,哄堂大笑。

老板娘身子倚在一步之遥的门槛旁,微笑着“享受”这些话。

房间里再怎么热闹,老板娘都不会主动插嘴问话。

时间很晚时,女佣下班回家,就剩下她一个人。电话响起,或冰块不够用等,她里里外外自己忙活。

老板娘忙里忙外,重村反倒对老板娘有所担心。他和围坐在桌旁的艺伎们闲谈,心里却挂记着在身后忙的老板娘。

并不是说他喜欢或看中了老板娘。老板娘比四十七岁的他还大七岁。

也不是重村乐于追求异性。奇怪的是,只要老板娘坐在铺着席子的房间头上,重村就感到沉着和从容,有种亲和京都的踏实感。

从尽头的房间里也可以隔着鸭川看到京阪电车。

重村喜欢让目光沿着艺伎们的鬓发和侧脸重叠眺望河流和电车。不知什么缘故,他这样感觉到京都既狭窄而又宽舒。

这个老板娘和重村曾在外面喝过一次酒。他们边喝边聊,聊得格外起劲,以致过了夜里十一点。

重村醉得厉害,老板娘也被动地喝了不少酒,眼眶发红。

“怎么样,老板娘偶尔外出喝点儿酒,客人就不会来了吧?”

后来,重村再作邀请,老板娘便用往常的姿势挥挥手,婉言谢绝:“您带比我年轻一点的人去吧!”

“如果老板娘不去,我就觉得很无聊。”

重村这么说,艺伎们一拥而上,齐口劝说:“老板娘一起去吧!”

“先生,老板娘真的喜欢喝酒。喝醉酒就有趣啊。”有人调侃。

“那就陪我再去一次吧!”重村央求。

“老板娘去吧!”

艺伎们又齐声相劝。老板娘终于抬起了沉重的身子。

“请稍微等一下!”

老板娘跑回自己家的二楼整理头发、换衣裳。过了一会儿,她走了出来,陪伴大家一起出发。

那天晚上,重村率众人去到花见小路上的一家酒吧。

老板娘到了那里仍很谨慎。有个弹吉他的人边弹奏边唱流行歌曲,年轻的艺伎们随声和弦。老板娘依然显露着微笑,默默地倾听。

“不唱支歌吗?”重村问老板娘。

“不,我不行。”

老板娘急忙挥挥手。据说她的三弦演奏水平很高,不亚于专业演奏者。

不久,重村喝醉了,随口说出了有点儿刁难的话。

“老板娘打算一直这样一个人生活吗?”

“到了这个年纪啦,这是很自然的。”

“太可惜啦。”

“也没有人找我这样的老太婆。”

“我觉得不应该,而觉得像老板娘这样爱干净而又谨慎的人,应是男人理想的人选啊。”

“别开玩笑!我是很可怕的。”

“不可怕,老板娘很温柔。”

“先生您不了解。”

“跳个舞好吗?”

弹吉他的人仍边弹奏边演唱,一组男女开始跳起舞来,重村便邀请老板娘伴舞。

“不,我不会跳舞。”

“不当紧,只要站在那儿就行。”

“别让我这样的老人出洋相啦!”

老板娘好像虫子匍匐在地,把身子缩成一团,颠步跑到雅座角上。

重村没再邀请老板娘,老板娘困窘的表情像少女初见情郎,让人觉得可笑。

老板娘好像对任何事情都很认真,是个不善敷衍的人。

比方说,她往东京给重村寄账单时,一定要在日本制式的便笺上写一句话。

“您好!快到开鸭川舞会的季节了。先生认识的艺伎们都会参加。如有时间,请来观赏!”

“暑中问候!昨天是祇园庙会,参加的人众多。东京也很热吧?请您保重身体!”

字写得不算好。方方正正的,像个小学生的手书,但每个字都写得很工整。

大概距今两个月以前,重村还收到过老板娘发出的账单。

“老板娘真的自杀了吗?”

重村把杯中的酒喝干后,向友子问道。

“起先说是他杀,警察也进行过各种调查和取证,没有勘察到抵抗的痕迹,说是有非致命伤。”

“非致命伤?”

“据说人用刀自杀时难下狠手,身上会留下很多轻伤,叫非致命伤。”

“怪不得……”

重村仿佛听到过这样的词。

“据说自己够得着的手腕子、脖梗子和胸口上都有伤。”

“可能是把心脏扎透了,才死的吧?”

“女佣人说扎过好多刀,都没死成,最后就把刀刃冲上,将整个身体压在上面才扎进去的。”

因为这件事情发生在相距不到一百米的同一条街上,友子说明得很具体。

“那么,是那个女佣人发现的?”

“是的。据说她早晨去报到时,老板娘正倒在血泊里呻吟。”

“当时她还活着吗?”

“奄奄一息,但还活着。”

“应该是很痛苦吧……”

“女佣人看到后,马上跟警察联系,救护车把她送到医院,据说到达医院后很快就咽气了。”

用切生鱼片的刀把心脏扎透,是不会得救的。

“如果发现得再早一点……”

“哎呀,一个人用刀自杀是多么痛苦啊……”

“这么说,她是穿着睡衣寻短见的?”

“不!是整整齐齐地穿着长衬衣,用细绳将两腿捆得紧紧的。”

老板娘临死都考虑得细致周到。

“没有遗书吗?”

“好像找过,什么也没发现……”

“可能她早有思想准备吧。”

“我觉得是……”

友子并不了解这方面的详细情况。

“可能是工作不顺利吧?”

“她那么严谨的一个人,不会是这样的。”

“或许是男女关系。”

“那个老板娘绝对不会有那种事儿。”

“是吗……”

“可能是传闻,说她有着一亿多日元存款。”

“那套复式楼房不也是老板娘的吗,可能是她突然感到寂寞,感到空虚……”

“一直是她一个人,不会从现在才开始感到寂寞吧?”

“那倒是,女人会阵发性地感到寂寞,感到疯狂。”

猛然间,重村想起友子也是独身一人,便有戒备地偷窥她的表情。

“怎么也犯不着用切生鱼片的刀扎心脏嘛。”

“人想死的时候,顾不得考虑这些啦。”

“纯属不正常啊。”

“是的,女人不正常。”

“挺可怕的。”

重村说完,想起老板娘时常说自己挺可怕。

“一定是老板娘往自己心里装得太多啦。”

“因为她不是那种爱发牢骚的人啊。”

“她要是活得再马虎点儿,也许就不会那样死了。”

对于这种说法,重村觉得能够理解。也许是随着年龄增长,她那种循规蹈矩且一丝不苟的性格,把自己逼进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她那么痛苦,不会不留下遗书吧?”

“我不这么认为。”

友子是瓜子脸。她用罕见的、斩钉截铁的口气说。

“正因为她太痛苦,所以没能写成遗书。”

“可能是这样的吧。”

“想不开的东西,用文字表达,连十分之一都写不出来。”

她这样说,重村也不得不首肯。现在自己想出的这本书,所述的内容连一半也没表达出来。何况人在求死而惊慌失措的时候,不会把所思所想都写下来。

“要是写不了,就干脆什么也不写。”

“也可能是彻底想开了,才那样做的吧?”

重村能理解独处的寂寞,却不能理解那种自寻短见的勇气。

“我做不到自裁,可总觉得能理解那种厌世的心情。”

“她可能深夜突然醒来而陷入寂寞。躺在被窝里想着想着,就不能自持了。”

“我认为是这样。”

“所以,像被什么追赶着一般地从被窝里爬出来,发疯般地取出利刃。”重村眼前即刻浮现出当时的场景。

京都的那个夏夜,街上的嘈杂声渐渐隐去。老板娘一个人手持利刃,从二楼的卧室沿着阶梯慢慢走下来。

数小时前铺着席子的房间里还充盈着客人和艺伎们的欢笑声,现在已鸦雀无声。

京阪的电车已经停运,左边只能模模糊糊地看到车站的三束灯光。黑暗的深夜中,只有鸭川在静静地流动。

此时此刻,老板娘面对的只有孤独。

这样活着有什么意义呢?自己尽最大努力地工作、赚钱,想要得到什么呢?难道就这样慢慢地老去吗?

周围没有人。

就在老板娘难解自命题的一瞬间,她突然将刀对准了自己。

老板娘在残存的一盏灯的昏暗光线中,面对着刀。

突然,切生鱼片的长刀对着老板娘喊道:

“就这样死了吧……”

老板娘被喊叫声所吸引,悄然把刀抵在胳膊上,一阵冰凉的感觉顷刻袭来。老板娘下决心死掉,尔后换上白色的长衬衣,用细腰带牢牢捆住双腿。

她在心里想:不管多么痛苦,即使打滚折腾,也要保持下摆的整齐。

重村想象到这里,恍然大悟地仰起头来。

“可能临死前,老板娘还在犹豫吧?”

“就是再想死,死前都会犹豫的。”

重村有点叹息般地做了一下深呼吸。

“现在的富井什么情况?”

“关着门。与她分居的孩子曾来过,说要把店卖掉。”

“是吗。”

“老板娘就这么随意地远去啦……”

“让人感到寂寞无助啊。”

当重村这样嘟囔时,京阪的电车又跨过鸭川,拖着长长的光线尾巴疾驶而过了。

[1] 京都的街道名。

[2] 京都市与鸭川并行的南北走向的街道。

[3] 京都的街道名。

[4] 地名,指京都市东山区以八坂神社为中心的一带。

[5] “京阪电气铁道”公司的简称,“京”是指京都,“阪”是指大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