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日(2)越过最后一关

“什么妙计?”唐跃凑上来。

“去去去,别来干扰我的工作,去写你的达芬奇画鸡蛋故事。”老猫驱赶唐跃,“我在计算流场呢。”

“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已经写完了。”

“那就画鸭蛋,鸭蛋画完了还能画鹅蛋,鹅蛋画完了画你自己的蛋蛋。”

“你就不能透露一下么?这么要命的关头就不要卖关子了!”唐跃一把揪住老猫,“麦冬也很关心这个问题……对不对?麦冬?”

“嗯?罐头?什么罐头?”

女孩出现在通信系统里。

麦冬和唐跃讨论过这个问题,尽管猎户座飞船安全减速,但火星上不存在着陆场,猎户座二号也没有起落架,这根八十多米长的糖葫芦必然会砸在坚硬的地面上,摔成碎片。

如果让麦冬跟着它一起摔下来,那么这也太危险了。

三十层楼的高度啊。

联合空间站上没有降落伞,所以不存在什么空中脱离飞船进行跳伞的操作,而且在高速坠落中离开飞船进行跳伞这种特技得是詹姆斯·邦德才能办到的事,麦冬一个小姑娘效仿就是在嫌命长了。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跳伞都是一件危险系数极高的事,最早苏联人曾经尝试让宇航员在降落途中弹射出舱,开伞降落,但尤里·加加林在伞降途中差点出现事故。事实证明以肉身对抗高空的恶劣环境是不明智的,最安全的地方永远都是在指令舱内,用厚厚的金属外壳把宇航员们包裹在内,把气流和低温都抗拒在外。

“猫先生,你有什么方法么?”

麦冬也想知道老猫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毕竟直接关系到自己的生死存亡。

老猫注视着显示器上花花绿绿的图案,桌子底下的工作站主机发出嗡嗡的声音,散热风扇正在全力运转,流体力学的计算很吃运算性能。

它撇了撇嘴。

“谁告诉你们一定是八十多米的高度?”

唐跃和麦冬都一怔。

“猎户座飞船的长度不是八十多米么?它垂直降落,就是八十多米啊。”

“你傻么?”老猫转过身来,靠在椅子上翘起二郎腿,“谁跟你说我们要把整艘猎户座都带进大气层了?”

“你……你的意思是……”唐跃皱眉,他好像抓住了什么,有了一丁点头绪。

“你们知道为什么猎户座飞船的主桁架是三段式结构么?因为它是模块化设计,整艘飞船是由电力模块,中央模块和动力模块拼装起来的,每一个模块可以更换,这是猎户座飞船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的。”老猫竖起一根指头。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它本身就是可拆卸的,工程师们早就预留了拆卸接口……我们没办法把发动机拆下来,但我们可以把整艘飞船截短。”

“猎户座飞船总长度八十八米,最前端的电力模块长度二十五米,这一段我们完全没必要带下来,可以直接腰斩。”老猫横起爪子一拉,目露凶光,“所以我不会傻乎乎地在几万米的高空中垂直竖起一根八十米高的细棍子,那风险也太大了。”

“六十三米。”麦冬算了算,“最后进入大气层的飞船是六十三米长?”

“是的。”老猫点头,“电力模块的桁架可以丢掉了,这缩短了将近三分之一的长度,维持平衡要简单很多。”

“难度呢?实行起来难度大不大?”

唐跃想起猎户座飞船的桁架,全部由粗钢筋焊接而成,立起来跟塔吊似的,一说到要拆桁架,唐跃的脑子里就蹦出来一大群工人手持乙炔上上下下的场景。

听上去仿佛是什么工作量庞大的重工程,他们制定计划必须得考虑麦冬一个人能不能独立完成,比如拆卸火箭发动机这种听上去可行真正操作起来压根没法下手的方案,就没有半点实用价值了。

“是预留的拆分接口,就像是列车车厢之间的锁扣。”老猫回答,“要拆掉它们,只需要一把扳手,比拆发动机可简单多了。”

“最后半句话纯属多余。”

“当然只拆桁架是不够的。”老猫接着说,“我们要彻底拆分猎户座飞船和鹰号登陆器,把它们全部拆成空壳,把所有能抛弃的重量全部抛弃!什么太阳能电池板,什么生活舱,服务舱和贮存舱,统统不要!我们只要那九台发动机,我们要最大的推重比。”

“我们把登陆器对接在猎户座飞船上,猎户座就是渡船,带着登陆器越过这一百多公里的旅程。”老猫描述降落过程,“在最后着陆之时,登陆器再与猎户座断开连接,猎户座坠毁,登陆器着陆。”

“而且登陆器的位置没那么高,它又不是吊在桁架顶上的,鹰号飞船对接的位置是在中央模块,距离发动机只有三十五米。”

“三十五米……”唐跃在心底默算,“可是三十五米也不低啊,这得有十几层楼高吧。”

诚然,截去一部分桁架,能把猎户座飞船的总长度缩短二十五米,这有利于降低重心,维持姿态,鹰号登陆器对接的位置也没有唐跃想象的那么高,但最后一关的门槛还是一样跨不过去,从八十八米降到三十五米,摔下来不还是一包渣么?

从三十层楼跳下来与十层楼跳下来有什么区别?

可能是前者需要铲子。

“空间站上没有降落伞,我们拿什么抵抗这个着陆的冲击?”唐跃问,“三十多米的高度摔下来,绝对要出事,鹰号登陆器也扛不住这么一摔。”

麦冬也点点头。

“我上大学的时候,就有博士师兄跳楼,从十楼跳下来,当场就没气了。”

老猫沉默着扶额。

“你们这一代人可能不太清楚,毕竟你们俩都是二十年代末出生的人了,这个时代采用这种方法的情况已经看不到了……但是销声匿迹不代表它不靠谱,某些方法被历史淘汰只是因为有更好的方法出现,不过它们毕竟是先人的智慧。”

“当我们找不到答案的时候,可以翻看历史,前人们往往已经给出了最优解。”

唐跃和麦冬对视一眼,不明白老猫在说什么。

老猫绕着指尖,轻轻地吁了一口气,往后仰靠在椅子上,“你们知道,在上个世纪末与本世纪初,在五十多年前,最早来火星的那一批探测器……那些伟大的先行者们是靠什么闯过这最后一关的么?”

第二百七十六(3)凶兆

“气囊?”麦冬和唐跃几乎同时出声回答。

在早期的火星探测任务当中,着陆的最后一关——也就是那最后的几十米高度,工程师们采用一种相当简单粗暴的方法应对,那就是气囊式着陆。

用气球把探测器层层包裹起来,直接砸在火星地表上,通过反复地弹跳进行缓冲和卸能,在本质上这种技术与汽车的安全气囊没有区别,非常古老非常简单,但相当可靠。探测器在脱离降落伞之后迅速对气囊充气,在数秒种内被一圈大气球团团围住,最后摔进柔软的气囊上,以此来保护自身。

在好奇号那种高端的火星吊车投入使用之前,许多前往火星的先行者们就是靠着这种简单的气球来保护自己。

“我们哪来的气囊?”唐跃问。

联合空间站上没有降落伞也没有气囊,在火星登陆计划高度深化的二十一世纪中叶,缓冲气囊这样原始且限制极大的着陆方式早就淘汰了——气囊只能保护小而轻的着陆器,如今的登陆任务动辄几十吨的载荷,只能使用降落伞和火箭反推。

“这个我们就得感谢毛子宇航局的工程师们了……”老猫悠悠地说,“谁叫他们那么喜欢在飞船和空间站上用充气的舱室呢?”

·

·

·

“齐奥尔科夫斯基,戈达德,奥伯特,科罗廖夫,冯·布劳恩,以及NASA,CNSA,RSA,ESA的诸位大神在上,受晚辈一拜!”唐跃像模像样地站在昆仑站大厅里,朝着桌子上的牌位深鞠躬,“诸位的在天之灵,一定要保佑着陆计划圆满成功啊,徒子徒孙的身家性命,可就全仰仗诸位了。”

老猫瞄了一眼桌上的牌位,当头一个名字就是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

“你写,老爷子们的在天之灵可能看不懂。”老猫吐出一连串的卷舌音,“你应该写Konstantin·Tsiolkovsky。”

“去去去,你干你的活去。”唐跃翻白眼,“说好的科学归你,玄学归我。”

“你不是会算卦么?”老猫撑着脑袋,“算一卦呗。”

“已经算过了。”

“结果如何?”

“上离下坎,未济。”唐跃回答。

“什么意思?”老猫瞄了他一眼。

在玄学上唐跃是个人才,他不仅会念咒还会算卦,如果他不是来火星了可能会去做个招摇撞骗的江湖术士。老猫也不明白唐跃为什么会懂这些玩意,用唐跃的话来说,“这是他小时候住在隔壁的老大爷教给他的,老爷子道行高深,据说给社会名流看过风水,爱吃墨鱼,江湖人称墨鱼仙,唐跃就经常买了铁板鱿鱼去找他”。

每次老猫把这些东西斥为封建糟粕,唐跃就把俄罗斯人搬出来挡枪。

人家毛子到现在还找牧首给火箭开光呢。

“未济,救火未成,事业未竟。”唐跃说,“大凶兆也。”

“大胸罩?”老猫一怔,“我跟你正经说话呢,唐跃你脑子里装的都是啥?”

“你脑子装的是啥?我说的是凶兆,凶兆!凶兆!你知道什么是凶兆吗?”

“我当然知道啥是胸罩。”

“你这只蠢猫。”唐跃说,“来,跟我念!凶——兆——!凶——兆——!大凶之兆!你明白了没有?”

老猫忽然闭嘴了,面容严肃,指了指桌边。

唐跃扭过头来。

麦冬一脸寒气:流氓。

·

·

·

“未济之卦,卦象恶劣啊。”唐跃叹气,“形势不利,困难重重。”

“算得还挺准,这不就是我们当下的局面么?走投无路,四面绝境。”老猫把下巴抵在桌面上,眼前的工作站显示器闪了闪,再一次蓝屏,机箱的风扇声音骤然低了下去,老猫狠狠地踹了一脚桌子腿,“见鬼,数据又溢出了。”

“未济可不是什么好兆头,意思是做事不能成功,希望着陆的时候不要出现什么问题。”

“玄学在火星上不顶用,老祖宗们的东西只适用于地球,毕竟皇天后土皇天后土,又不是火星上的土。”老猫重启工作站的进程,把显示器关闭再开启,“还是看科学吧,数学和物理全宇宙通用……麦冬小姐,做好准备没有?”

“OK,猫先生。”麦冬回复,“权限已经全部开放。”

“GoodJob。”老猫接通联合空间站的电脑,此时空间站的系统权限已经全部握在了老猫的手中,这是老猫要求的,它让麦冬按照步骤依次开放控制系统的底层代码。

老猫可以任意更改空间站的行为模式,只要它愿意,它甚至可以绕过宇航员的指令,直接关闭空间站内的生命维持系统,如果它真的这么做了,空间站内的所有生物都活不过五分钟。

“麦冬小姐,我已经接管联合空间站。”老猫提醒,“从现在开始,你不要随意更改电脑的工作模式。”

“明白。”

这是必要的工作,要让猎户座二号飞船进入大气层,老猫必须彻底更改猎户座的飞行程序,这相当于重写飞船的底部软件。猎户座二号飞船在设计之初,工程师们并未想过要让它进入大气层,电脑系统中没有相应的软件备份,但好在硬件的冗余是足够的,猎户座飞船的结构与发动机都能支撑起老猫编写的程序。

对老猫来说,计算机语言才是它的母语。

老猫必须要设计出一条安全的降落线路,以往这种工作都是由一整个实验室的多个课题组来探讨,因为工作量相当庞大——整个EDL过程都可以拆分成不同的部分,Entry,Descent以及Landing每一个阶段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其中包含的问题又多又复杂,涉及飞船上的每一个硬件。

再加上软件中同样麻烦的GNC系统,Guidance,Navigation还有Control模块,这些是电脑和传感器的任务,又能衍生出一大堆问题和论文。

EDL系统负责安全着陆,GNC系统负责导航,两者相互配合,才能让麦冬安然无恙地落地。

放在往常,这该是十几所大学和科研机构通力合作的项目,从硬件到软件,但是被老猫一人独揽了。

老猫毕竟是全宇宙最牛逼的相声大师和程序员,相声演员中最会写代码的,写代码的里最会说相声的。

它能一边口胡东边来了个喇嘛西边来了个哑巴,一边敲出让四百吨飞船降落火星的控制代码。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