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县县城主要街道宽敞干净,两旁全是整齐划一的三层商住两用小楼,看起来颇有一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小县城的光景。
要不是往来行走的行人商旅,一个个都是包巾纶发,身上也是长衣长袖,只怕还以为来到了现代。
酒楼,茶馆,书肆,艺园应有尽有,而且观众众多相当捧场,时不时爆发热烈叫好之声,声音传到街道上,引来更多好奇窥视的眼神,不少闲着没事的路人纷纷涌入,很有点市井文化繁荣的架势。
茶楼酒肆最是消息聆听之处,此时街上的数间茶楼跟酒肆生意火暴,嘈杂的声浪都传到街面上了。
同福茶楼,别看名气起得俗,里头的客人看起来很有修养,多的是身穿公学制服的年轻学生,这家茶楼本就是某位公学学生父亲所开。
“郡学联赛将于暑假时正式开打,倒是先举办县学之间的比试,然后县境头两名参加郡学大比……”
“XX镇新开了一所公学,额定学生人数四百五十,分成三个年级十五个班,招聘合格的数术和地理教师……”
“县上的被服厂跟袜子厂的工人干了一架,最后甚至惊动县衙不快才制止事态进一步扩大……”
“梅花团准备在咱们西平县演出半月,每三天一场总共五场,喜欢梅花团表演的可是有福了……”
“郡里对咱们县的夏收组织很不满意,据闻郡丞这几日会亲自过来指导夏收抢种事宜……”
“第一公学和第二公学的老师互相服气,扬言要比拼今年的升学率……”
“大将军府已经确定了今年的招兵数额,整个中原八州总共招收十万人,其中七万步卒三万骑卒,咱们汝南有三千左右的额度……”
茶楼中央有个台子,一位读书人打扮的老先生,坐在台子正中的椅子上,手里拿着一张又一张大纸,一边观阅大纸上的文字一边朗声念诵。
一群群学生模样的客人,分散在周围的桌子上,三三两两一边小声说话,一边倾耳聆听老先生的念诵,不是摇头或者点头议论一番。
而在大堂两侧,并排放着几个只有横杆的木架,上面夹着一张张油墨喷香的大纸,跟老先生手里的大纸一模一样,任由客人取用翻阅。
“最近几年的郡学联赛越发兴旺了,可惜我已经毕业参加工作,不然非得在球场上好好露一手不可!”
“去,别吹牛了,就你这细胳膊细腿,估计连十三四岁的学弟都撞不过,你也好意思说这种大话!”
“哎呀,说人不揭短还是好朋友,我不就是年纪大了点,进学早了点毕业也早了点么,想当初我也是公学球队主力……”
“得了吧,那时的公学球队什么实力,就比县里的豪强家学球队强一点,拉出去丢人现眼,要不然衙门里的学官也不会勃然大怒狠抓学生锻炼这一块,这几年才有了成效!”
“不说这个,听闻大将军府准备大开公学,有这么多的老师么?”
“自然是有的,大将军府如今坐拥八州之地,又经这么些年的积累,各地公学每年都有大量学生毕业,正好填充进去!”
“听说那些地方豪强想要阻绕此事,甚至还闹到了大将军府!”
“你是如何得知的?”
“我叔父就在司隶官衙做事,端午回汝南老家,还带了不少大将军府亲自印发的内部公摆,里头有登载呢!”
“嘿,理那些豪强作甚,还以为是刘汉之时,他们把持地方权柄和话语权,还有知识都在他们手里握着啊,大将军摆明了要广开明智,他们想要阻扰就是自寻没趣!”
“谁说不是呢,公报上可是说得清楚,大将军连见都懒得见他们,此事最后不了了之!”
“现在大家的日子都好过了,偏偏有些人得了好处还不知足,还想要过上以前只手遮天的日子,哪那么便宜?”
“不说这些废话,这些时日县里又新开了几家工坊,专门做衣服被套还有布匹之类的,可是招了不少女工!”
“这事我知道,开工坊的那几位搭上了郡守的线,花了不少钱从大将军府那里买来技术,这不忙忙着开厂收回成本呢!”
“这帮商人倒是得了利,就是不知他们给出的工薪多少,别一门心思纂钱眼就好!”
“放心,这样的事出过几回,官府当初闹得没脸,几位颇有前途的县令都因此受了训斥碍了前程,眼下官府盯得紧,都有划定最低工薪标准,谁要是还敢捅漏子,那就是跟县官过不去了,还想不想在地方上混了?”
“大将军府是不是管得太宽了,开工坊招工人都是你情我愿的事情,招谁不招谁,给多少薪资都是工坊自己的事情!”
“这样不好么,按照我在税务衙门里学到的知识,工人有了足够养家户口的薪资,就舍得在家人身上花前,他们愿意花钱,就能带动县城的商品流通,经济自然跟着就上去了!”
“啧啧,果然不会是混衙门的,这一套接着一套,听着倒像那么回事,就是不知真实情况如何?”
“嘿,眼下衙门的税收收入可是一月高过一月,衙门手头有钱,才好组织工程队修路铺瞧,还有修建储水水坝等等事项,这都是好事啊!”
“是好事不假,就是官府的手段太狠了点,街上的闲汉都被强行拉去做工了,闹得不少人家家宅不宁!”
“你是在说你那姑妈家的小子吧,活该被抓,整日游手好闲投鸡摸狗,难道就不知道大将军对是喜欢抓这样的闲人去做工么?”
“知道又如何,我姑妈把那小子宠上了天,这下被抓了闹腾得厉害,整天以泪洗面要我们跟着出力帮忙捞人呢,我最近都不敢回家了!”
有关公学之事,还有大将军府的政令,以及郡县的政策等等,都是出身公学学堂,在社会上混出一定名堂的读书人,最喜议论之事。
官府对此不仅不出手限制,反而还相仿鼓励支持,甚至还暗中支持了不少有名文人创办专属于学子们的报纸,引导舆论让新一代的中坚在一个好的环境中成长。
街上热闹非凡,有出身公学学子们喜欢的聚集场所,自然也有寻常百姓八卦闲聊聚集之处,酒楼茶肆之中的八卦之风可是不小。
尤其最近几年,由大将军府亲自培训出的戏曲团队,将一幕幕能引发深思的戏幕直接推广到县镇乡村,引发极为热烈的影响,甚至催生出了戏迷票右这样的存在,有如后世的明星大腕一般受人追碰好不风光。
特别是极为擅长演绎言情曲目的梅花团最近来到西平,引起了一帮戏曲爱好者和凑热闹人士的追捧,各种有关梅花团的八卦小道消息,甚至某些不堪的传言传得满街都是,引来八卦群众一阵热烈讨论。
报纸也是最近几年出现的新鲜事务,刚开始沿海只是读书人和官员喜欢看报,等到后来大将军府推广的识字运动起了成效,寻常百姓手头有了闲钱,慢慢的变成为了购买报纸的主力军。
他们惊奇发现,通过小小的几张薄纸,便能知晓大将军府以及辖下各级官府的政策,还有一系列悠关民生的决定,让底层百姓直接了解了官府的某些具体决策,不再是官府的官吏说什么就是什么了。
很多没影的苛捐杂税,就是这么悄无声息消失的。
不消失不行啊,一旦有人向各地的监察机关举报,或者直接一封信寄到大将军府,立刻就会引起一场小小的官场地震。
大将军林沙眼里不揉沙子,一旦被察出了问题,视情况大小直接砍头流放不一而足,总之前程尽毁不说,还得享受一番严厉招待,谁都不乐意因着那么点子百姓的血汗钱,就把自己给搭进去了。
各地官吏的薪资可是相当之高,不仅可以满足一家过上富足生活,甚至还能有不少盈余,不是非得向百姓伸手才能过上好日子的。
随着报纸还有监察体系的完善,凡是识字百姓都有可能监督地方官员的一举一动,不管隐藏得多深的贪官污吏,不可能一点破绽都不露出。
一旦露了痕迹,很容易就可能被一纸举报信给拉下马。谁也不乐意拼尽全力当了人上人,就这么轻易倒下了。
大将军府实行的都是与刘汉时期不同的政策,对待官吏的态度一视同仁,虽然职务差别,却都是堂堂正正的官府正职成员,都是能领取不菲俸禄的存在。
地方官府的官吏受到民众监管,尽管不能完全杜绝贪污之事,却也不太可能出现只手遮天的情况,百姓开阔了眼界,自然不会再那般好哄。
随着报纸深入人心,纸张也是越发廉价,慢慢的开始出现了与官府公报不同的,专事故事性的商业报纸,同时也出现了以娱乐八卦为主的娱乐报纸,慢慢的报纸便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就是有人想要凭借权势全面封杀都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