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卫瓒知道自己重生以前的记忆出现了一些问题。

这是他与沈鸢日渐亲近之后,才慢慢发现的。

尤其是他能想起来,沈鸢在他营中带了一段时间的兵。却想不起来,沈鸢在自己军营中生活的细节,也想不起来,他那时与沈鸢是否亲近。

尤其是关于沈鸢的一些大事,他只能想起一个模糊的大概,若不细去想,便不会想起具体的细节。

如今被唐南星的话一刺激,却是忽得涌出了许多记忆,连带着陌生的情绪,一股脑地涌了上来。

那是沈鸢离开了军营之后的事情。

他们似乎是吵了一架,因为沈鸢的身体缘故,他不愿沈鸢一直涉险,叫沈鸢回京。

恰好那时有一个调回京城的机会,沈鸢虽不愿意,还是回去了,之后往来偶有信件,卫瓒却总记不清内容,只知道沈鸢仿佛仍是跟他赌着几分气。

那时卫瓒暗自在军中提拔和考校着能用的人,想方设法挤上更高的位置。

那段时间沈鸢远在京中,却帮了他许多。

调配粮食,补给运输,甚至李文婴也是他们两个合谋除去的,不久他便听说,他的大伯父卫锦程在京中得罪了天子宠臣,流放至他附近。

卫瓒怔了怔,追问传讯官:“是哪位宠臣?”

传讯官左右看看,意味深长道:“自然是沈折春,沈大人。”

传讯官素来敬重卫家人,见并无旁人在场,便提醒他:“京城人人皆道,沈折春此人气量狭窄、忘恩负义,蒙了靖安侯府大恩,却视卫将军如眼中钉,连带着卫锦程也不放过……将军还是不要得罪他为好。”

话语间不无轻蔑,只笑说:“也不知是哪儿让圣上看中了,就这么一步登天了,为了他,连李文婴都斩了。那还是有从龙之功的,朝中如今谁都不敢触他霉头。”

“卫将军还是小心些好。”

沈鸢若真是忘恩负义,还救他做什么。

不过是自污名声,省得旁人将他们两个看作一伙。他们越是対立,彼此便越是安全。

他写信去问。

只得了“无事”两个字。

他心里头清楚,可却不知为什么,总觉得酸涩和忧惧。

期间,他终于拿到了原本在李文婴的兵符,做了名正言顺的大将军。

头一次回京述职的时候,沈鸢亲自来接的他。

彼时沈鸢是天子近臣,车驾奢华,左右皆是内廷宦官,沈鸢被安置在车中,层层叠叠的锦缎将他与外界隔绝,一个宦官挑起帘,沈鸢便淡淡地瞧他,隔了十余步便停了。

他不下马。

沈鸢也不曾下车。

沈鸢悠悠喊了一声:“卫将军。”

他说:“沈大人。”

隔着好长一段路,他想,沈鸢气色好了许多。

这小病秧子好胜又娇弱。给他尊重不够,还得填他的野心,给他足够施展的土壤,才能渐渐养出活气儿。

边疆混乱,他刚刚掌权,连自己握紧军队都难,更是护不住沈鸢。

他如今养不活这小病秧子,留在京里也许是好的。

沈鸢的车驾在前,他的马在后。

这般一步一步走过长街时,再经过国子学,附近街上的糖水铺子少了许多,不复从前热闹。

他有一闪而过的念头,想起他曾见沈鸢年少时,面儿上总是稳重,却总在糖水铺子门前眼巴巴地瞧,再被他的侍女凶巴巴地拽走,怕他吃坏了肚子。

只是连这样的回忆也不是很多,他们在国子学的交集少之又少,总是互相敌视更多。想着想着,便叫人去买了一碗,想着等走时给他。

那日宫中设宴款待,他瞧见沈鸢一路如分花拂柳,却是坐在离上首最近的位置,眸低低垂着。

安王说了句什么,沈鸢怔了一怔,却抿着唇笑了,道:“谢圣上关怀。”

那是一场私宴。

他中途去净手,回来时经过屏风,听见安王的声音和蔼如长辈:“朕听你平日所说,还以为卫将军是何其三头六臂的人物,如今深谈,却不觉得你逊于他,何必自轻?”

沈鸢笑道:“是臣素日心窄。”

安王笑了一声,道:“人皆有贪婪善妒之心,这世间独你如此,却不惹人生厌。”

“折春,朕早与你说过,见了你,便觉着与朕年少时何其相似。”

沈鸢说:“臣怎能与圣上相较。”

安王却笑了笑,说:“怎的不能?”

说话间,似乎瞧见沈鸢桌上的杏仁茶已吃光了,安王便问:“沈卿嗜甜?”

他听见沈鸢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也没有很喜欢。”

安王与宫人道:“再拿一碗杏仁茶来。”

卫瓒脚步顿了顿,见身侧宫人已眼神催促。

他便垂眸继续走了。

那日宫宴结束,是沈鸢送他出门去的,他本该対沈鸢说,若是他已不愿复仇了,便算了。

沈鸢救了他一条命,还了侯府李文婴一条命,卫锦程一条命。

纵是侯府有天大的恩情,也已经够了。沈鸢为靖安侯府填进去的已太多了。

后头的路,他自己走就是了。

可开了口,又不敢说,怕这样一说,沈鸢与他之间的联系,便彻底断了。

只是问他:“你过得好么?”

沈鸢顿了顿,眉宇间几分骄色,说:“好得很。”

他便信了,没见着沈鸢目光下淡淡的隐忧。

走了好长一段路出去,他见沈鸢说:“就送到这儿罢,我后头还有事。”

——他们之间往来,也不宜太频繁。

他说了声好。

走出好长一段路,听见沈鸢远远喊了他一声:“卫瓒。”

他扭过头去,却恰好有宫人路过。

沈鸢沉默了片刻,笑了笑:“无事。”

可后来回了边疆,再想那一声,却总叫他心悸。

总是无端端想,沈鸢独自在京城,身侧已无人了。

……

那时他没想到的是,安王対沈鸢的厌倦如此之快,他迅速地抛弃了沈鸢,甚至从欣赏转变为了一种厌恶。

起初卫瓒以为是安王发现了沈鸢与他的联系。

几次三番派人去查,却发觉并非如此。

安王并不是怀疑沈鸢复仇、也并不是怀疑沈鸢另有居心,而是似乎单纯地憎恶沈鸢。

无人知道,沈折春为何一夜被厌弃。

卫瓒无诏令不能反京,便只能通过书信和探子去搜集沈鸢的消息,却是一日比一日心惊。

沈鸢受了三次贬黜,几度申饬,言辞之重堪称侮辱,安王却偏偏就是不肯将沈鸢调出京城。

一夜之间,沈鸢仿佛做什么都是错的,做什么都会被挑出刺儿来。

比透明人还要糟糕。

沈鸢昔日越是风光,如今便越是可笑。

他捏着信纸问探子:“无人替他说话?”

探子低头道:“沈大人根基太浅,当初又是破格拔擢……在朝中还来不及扎根。”

“况且,那些能做出实绩的位置,沈大人一个也没坐过。每有提案,也都令他人接手……如今只有军事上的后勤,是沈大人求了许久,才能亲手督办的。”

可这事儿上的功劳,眼下只有他们这些在外行军打仗的人看得见,只有穿盔甲、吃粮草的人看得见。

甚至朝中多少人,连带着之前的李文婴,都是从军备上头捞油水的。

如今哪有人会为沈鸢出头。

卫瓒闭上眼睛。

半晌说不出话来。

沈鸢的处境实在太差了,他是嘉佑帝最后一科的状元,在当年就被侯府牵连,以至于同年榜之间毫无来往,自然就在朝中没有派系。

至于亲友……

沈鸢无父无母,沈家不落井下石便是好的了。

与卫瓒対立的那一刻,又把対靖安侯府尚有余情的人推到了対立面。

如今安王怎样捧起他,怎样摔下他,都毫无顾忌。

——这是故意的。

从一开始,安王就知道,怎么能将沈鸢拿捏在手中。

摆弄得团团转,再摔得粉身碎骨。

他沉默了片刻,便要起身去写折子,道:“我去将他要来。”

探子却说:“沈大人叮嘱过……让您不可去调他。”

“而且,也调不来。”

那小病秧子的原话是。

“我想了好些法子,都不能成,可见他是不打算放我了。”

“你让卫瓒不要白费心思,没得将他也牵连进来,他计划了这好些年,若是在我这事儿上漏了迹,便太冤了。”

“是我自己蠢得透顶,真以为自己有什么能耐。”

他听这话时便知道不好了。

写了几封信去,沈鸢都没有回。

再后来听说,沈鸢当众受了廷杖。

只因有人弹劾他媚上欺下,沈鸢并不肯认,当众与人対质。

安王便道:“若真如此,为何无人为你说话。”

又几分和蔼道,何况沈卿,真不曾媚上?

这话一出,众人皆哗然。

沈鸢还能如何辩驳,凭他将“不曾”两个字,在廷杖下嚼得烂了,也没人肯信。

九五之尊,何必诬他?

沈鸢颜色本就出众,加上先头安王种种行径,各种艳色露骨的传闻便是满天飞。

人皆传闻,是沈鸢以色侍君,却弄巧成拙遭了厌恶,被玩腻了才扔了的。

与这些传闻来的,是沈鸢唯一的一封回信。

他展开时,手都是抖的。

却是一字也无,只有一张白纸。

清清白白,无人可说。

他收到那夜,便立时启程,冒着天大的风险悄悄回了京城。领兵之将擅自归京,形同谋反。可他那时也顾不得什么了,他慌了,也怕了,他总觉着,沈鸢可能要消失了。

他去了沈鸢家中。

所谓的天子近臣,连宅邸都不曾换,仍是那朴素僻远的小院,他曾住过的旧宅。

可沈鸢不肯见他。

他在沈鸢院中枯坐了一整夜,却是照霜出来,対他轻声说。

“小侯爷走吧。”

“公子说,不见你,便还能忍,若见了,他便忍不住了。”

他哑着声音说,让我见他一面吧。

照霜第一次责怪似的看了他一眼。

许久才说:“见了又怎样呢?”

“公子如今唯一庆幸的,便是廷杖那日,你不在京中,没见着他……”

当众受辱。

这话照霜不敢说。

他也不敢想,沈鸢当时有多痛苦。

照霜低声说:“小侯爷,算是我求你了,走吧。”

“公子如今与几年前不同,已受不住什么了。”

他恍恍惚惚瞧见院里,曾种着芭蕉的地方,如今空空如也。

他想起自己曾在这儿将沈鸢那一株芭蕉连根拔起,対沈鸢说,这芭蕉如你,见之生厌。

便忽得明白。

——他之于沈鸢,从来都不是安慰。

一切都太晚了。

在最一开始就错了。

……

卫瓒从那一日开始,便生出了一些急迫来。

急着与朝中的大臣联络,急着从边疆往京城渗透,急着想要维护沈鸢一二。

再快一点也好。

哪怕只快一点,他就能把沈鸢,从京城里救出来。

他那时意识到,自己的确是幸运的,有旧日卫家在京城的声望在,过了皇位更迭最紧张的那段时间,便依然有许多人愿意向他伸出援手,愿意帮助他一二。

哪怕他们自身的处境也算不得很好。

他有些明白,沈鸢为何会这样恨自己了。

……可卫瓒还是慢了一步。

哪怕卫瓒愿意把自己所有的幸运都给沈鸢,也没办法救回他来。

那年冬日,因安王忌惮,他被调离辛祁两国的边境,改镇守北方,以御匈人秋冬劫掠。

辛趁机发兵,再一次攻来。

安王与朝中近臣商议了一夜,决意放弃康宁城,退守至辰关一带。

他听到这消息时,便知道一定会出事。

沈鸢不可能放弃康宁城。

——沈玉堇夫妇当年死守三月,才保下的康宁城。

沈鸢为了这座城失去了父母,变了性情,一步一步走到了现在,一无所有。

更何况,安王如今亲信,根本不顾百姓死活。

沈鸢在宫外跪了整整三天。

人来人往,安王不令人拦他,也没有人拦他。

沈鸢在朝中的名声已糟透了,哪怕同样不欲退让康宁城的人,也不屑提起他。

真提起了,也只觉得他是当年沈家夫妇的耻辱,反倒更觉得可恨。

若不是他,在朝中提起沈家夫妇,只怕还能保住康宁城,如今再提起沈家夫妇,众人想到他在外头跪着,只觉得可笑荒唐。

朝中一日一日地争执。

最终还是将康宁城弃了。

朝臣有喜有怒,一个个踏过沈鸢身侧,有经过他的,想起沈家夫妇,又想起他,越发恨得狠了,踢了他一脚。

沈鸢要许久才能爬起来。

隔了一会儿,复又直立跪在那儿。

隔了许久,一双玉底的靴子停在他面前。

他抬起头时仓皇万分。

安王自上而下,静静地看他,半晌,笑了一声。

眼底这时,才出现了一抹彻骨的恶意。

“沈卿想救康宁城?”

沈鸢的额头贴在粗糙的青石砖,喃喃说:“求您。”

他闭上眼睛时,已没有眼泪了。

沈鸢只喃喃说:“康宁城能守,真的能守。”

他曾读了千百册兵书。

最想改变的就是康宁城那一夜,想挽回他的父母。

如今什么都回不来了,也只有那一座城,那城里的人,是用他父母换回来的。

是那一天,他目送着的小船,驶向的地方。

他说:“臣可以立生死状,只要五千兵马,带上粮草,康宁城能守……”

安王温声说:“沈卿无寸功在身,只一张嘴,便要五千将士送命么?”

“昔日沈卿做军中幕僚,害死了多少人,怎的不长记性呢?”

“纵朕愿意应你,这朝中的大臣,哪有一个敢信你呢?”

沈鸢像是一个死人一样,伏在那处。

又重重地磕了几次头。

喃喃道:“请圣上开恩。”

安王终是笑了一声。

矮下身来,轻轻摸了摸他的头发,像抚摸一只宠物。

沈鸢连闪躲一下都不曾。

却是安王在他耳侧轻声说。

“既如此想去,沈卿便自己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