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超级U型池决赛(下)

快!

还是一个字。

只剩下一米的距离, 就这么突兀地完成了一个半周转体,有点儿像是突兀去做, 又有点像是蓄谋已久。

当难以判断时候, 就看最后的成功率。

杭峰成功了!

虽然在最后一刻完成这半周的动作,但对他而言似乎并没有什么影响,雪板稳稳落地的同时, 肩膀和头同时转过来。

一般人会晕吧?

这么快的速度,光滑的地面,还是从高空落下来,普通人有一个算一个都会摔倒, 就是职业选手估计都有不低的失败率。

杭峰做的很好。

雪板稳稳地定在地上,他站在雪板上,连晃一下就没有,就以极快的速度,向着对面的下一个挑战点滑去。

所以他是故意的还是不故意的?

看在成功并且这么稳的情况下, 就当是刻意的安排吧。

杭峰确实是刻意做的安排。

虽然所有人都说他可以保持自己的风格, 但是年轻人最无法压制的就是他们的好奇心。

巴蒙德喜欢在最后一刻转圈, 很多选手也喜欢这么做, 莫泊桑也在尝试。这几天的训练和比赛, 杭峰看的多了,难免去想一想,试一试。

然后发现, 这个动作很简单, 但不适合他。

巴蒙德有“拖延症”, 他的旋转很慢,整个空中部分都在不停地转,一直到落地前, 还会去赶个一周半周的。

但杭峰走的是截然相反的“迅猛风”,他喜欢能有多早就有多早的把动作做完,只要等着落地就好了。

所以单是把技巧过程拉长,就能要了杭峰的“小命”。

他差点儿就不会滑U型池了。

不过在尝试之后发现,落地前转那半周一周的并不难,他在落地前有足够的时间门去思考我应该怎么做才能更稳。

每次做都很容易就成功,或者说杭峰第一个做的四周半就是这么来的。

可最后无论是他,还是简,都没把这个动作编排进比赛了。

无非就是觉得“断截”了。

好好的一个空中动作,硬生生被杭峰做成了两个,裁判未必会接受这种风格,保险起见就决定不在比赛里做。

可杭峰的“四周池”再深,也有挖完的时候,高难度的做完,为了保证分数,也不能降级去做简单的四周。

最后杭峰就决定做这个“奇怪”的四周半。

成功率非常高。

赛前稍作准备,起跳的时候把扭矩力算好,几乎是轻而易举的完成。

然而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主持人笑了。

“哦!还有个半周!”

“四周半,很X-games。”

“他做出来很惊喜对不对?”

“是的,最后那一转太疯狂了!”

裁判也觉得挺疯狂。

以为已经结束的动作,结果临到最后,还有个让人惊喜的变化。

不管是延绵不绝的风格,还是快如闪电的风格,都是一种独特的展现方式,即便这个明显被分成两个部分的空中动作,它到底还是在一个技巧动作里,姑且称为“二段式”吧,不也是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技巧吗?

“非常棒!”

被刺激了的裁判纷纷点头,他们喜欢这种创新。

无论是否简单,亦或者是“动作分裂”,既然出现,并且完成,那就是它的展现方式。

杭峰这一扭,不但得到了裁判和主持人的认可,观众也为他发出欢呼。

杭峰的转速太快了,观众根本无法分辨他转了多少圈,但最后落地这突兀的一下看懂了,“X-games”的赛场从不缺乏热情疯狂的观众。

掌声为杭峰响起。

杭峰倒是很想仔细思考一下,这个掌声出现的意义。

但前面就是第六跳了。

第六跳依旧是他唯一熟练的内刃接外刃的四周半技巧。

他这一轮表现的很好,有更多的次数去做四周半,所以他打算做一个和第一轮重复的动作。

当然,抓板方式要发生变化。

杭峰这一次不是抓的板尾,而是反手扣的外刃的板尾上,这样他的身体需要躬出更近的距离,但这个动作真的很帅!

右侧的肩膀向后移,头却看向前方,翻腾的同时双腿和脊背一起向后躬出一个漂亮的弧线形,右侧的手向后笔直身出,反向扣住雪板的外刃。

翻转的身体正过来的时候,他就像定格在空中,向前要抛出武器一样,像强悍的战士,又像一条跃出水面的鱼。

“哇哦!”主持人再次发出赞叹。

这个抓板方式很好看,并不多见。

很多选手抓板尾,会选择把身体收的很紧,手以斜下方的方向去抓板尾。

杭峰却是打开的。

这个动作对柔韧性有些要求,而且在空中翻腾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会选择将膝盖往前缩,而不是向后展开。

“向后展开的“大动作”,真的很漂亮。”这位主持人说着,“我实在太爱看了。”

杭峰预赛和决赛的第一轮,都做过类似的动作,但显然因为抓板方式的变化,此刻的这个动作更漂亮。

圆月弯刀。

就像挂在天空的月牙儿。

“不愧是优秀的年轻运动员,整场比赛都在给我们惊喜。”

伴随着这声惊喜,是杭峰的最后一跳。

老实说,杭峰淡定的比到现在,终于有点紧张了。

前面表现太好,越到后面越害怕失误。

而且留在最后一跳的是他并不擅长的外刃接内刃的四周半。

上一轮他就失败了。

这个动作的成功率本来就不高,简直就是在看脸在跳。也说明杭峰还没有找到这个技巧的关键核心点,很多时候都是在靠感觉完成。

在比赛里做这个动作是冒险。

可杭峰必须去冒险。

他拿出了自己所有的高分动作,还想要拿到更好的分数,就必须拿出更高的难度。

必须是这个外刃转内刃的四周半。

他至少有几率完成。

杭峰要冲击曾经失误过的动作,这很明显。

主持人在最后一刻尖叫:“他来了!!!!!”

在一个拉长的咆哮声中,杭峰飞了起来。

破釜沉舟的一跳!!

双腿劈出开山裂地的力量,向着天空高高飞去。

在起跳的最后一刻,最后脱离地面的板刃在他的背后,很明显的外刃起跳,身体向后旋转。

向后旋转相对向前旋转难多了,因为选手看不见身后的地面,在没有视野的情况下去做动作,不仅失误率会大大提高,对心态的影响也很明显。

向后旋转是一个很需要肌肉记忆的动作,看不见只能靠练,不停的练,让身体记住这个力量,尝试完成动作。

杭峰后背有风在碰撞。

视野在翻转。

护目镜后的眼睛睁的很大。

他紧紧地抓住自己的板头,脑袋向右侧板尾的方向,像是在用耳朵使劲,将整个身体带动向后旋转。

一圈,两圈完成。

他还在往上飞。

再来一圈。

外刃的1080完成了!

向左偏斜的脑袋,在最后半圈的时候已经在收力,继而向左下方用劲。

对,这是一个往左侧的外刃偏轴转体动作。

在他完成内刃1080的同时,身体同时也有做一个外刃的偏轴转体。

具体形容起来就像是他身体在横向转动的时候,同时还会在空中翻一个跟头。

也就是世界大战决赛组所必须要求的“变化性”。

单纯转体,或者是翻腾动作,并不能拿更高的分。

决赛场上,只有这种类型的动作可以拿分。

杭峰会做很多的“四周转体+偏轴”的动作,他的基础很好,并不存在明显的短板。

可也正是因为基础太牢固,想要再加入半圈,就需要去打破原本的框架,重新添上新的力量、周数、包括空中的时间门和落地时候的平衡。

如果解锁新动作很简单,巴蒙德不会这么多年了,还是只在比赛上冲击过一次2160的六周,那之后长期停留在五周。

受限于人类的体能,技术达到一个程度后,哪怕是抓板的位置变化一点点,都会增加很大的失误几率,就更不要说加上半圈。

杭峰在转到1080+360的时候,到目前为止,都还算很舒服。

这是他能够完成的四周难度。

今天也在比赛里完成过。

换成平时,就知道什么时候该将身体用力,控制自己停下来,以及松开手,让自己展开等待落地。

但现在不行。

还有半圈。

他必须让身体继续转动。

而且一定要保证是一个内刃的反向落地。

飞起来的时候,杭峰给出了足够的力量,让他能够再翻转半圈。

半圈而已,也很简单的完成。

接着就是落地。

这就是最难的地方。

空中只要力量够,去做多少圈都不是问题,重点是落地。

落地。

不仅仅是平衡问题,而导致失误的根本原因是空中旋转的“轴心”是否始终稳定,往往“轴心”在起跳的瞬间门,就已经决定了成败。

再加上空中转的太慢,转的太散,核心力量不够,落地平衡性不够等等,林林总总的各种因素,究竟是否将这些要素都掌控了,落地的一刻才是检验成果的时刻。

杭峰对这个难度的技巧没有太多经验,他也不知道自己的这一跳是否能够成功。

但既然做了,就肯定要努力成功。

最后半圈完成,明显已经过了他最舒适的高度。

他喜欢在抛物线结束前完成动作,这一次却在抛物线结束的时候完成,他感觉到了明显的下坠感。

风从脚下升起,撩过他的下巴和衣领,灌进鼻孔里,冷的像是冰凌往脑子里钻。

还有失重的感觉,从五米左右的高度往下落,光滑的冰壁几乎在脚下垂直,他的滑板必须倾斜到一个最容易卸力的角度。

然而他看不见。

这是一个反向的落地。

他的眼前只有不断上冲的白色冰壁,完全看不见落脚点。

只能靠感觉!靠经验!

过去十一年的U型池经验,支撑起这个身体,去“撞”向冰面。

“嗒!”板尾先一步接触到冰面。

“咔!”接着是其他更大范围的板底与冰面相撞,带着杭峰130斤的体重,压进有着一点凹陷弧度的冰面。

压下去,弹回来。

杭峰清楚地感觉到雪板上弹的力量,他的板底甚至有一瞬间门完全离开了冰面。

接着,再落下去。

最可怕的部分来了。

平衡!

他的重心是不是始终在脚下?

他的轴心是不是与冰面与板面达到了一个契合的角度?

他能不能将这弹压瞬间门的力量完全卸去?

在与冰面撞击的同时保持平衡已经很难了,与此同时,他还要在丧失视野的情况下,面对往后滑出的滑行力。

没有一个运动在达到高深程度是简单的。

到了世界大赛的级别,就是对人体的体格极致开发,每一个程度都做到了最大。

百米短跑一秒的提升,全人类用了16年才完成。

超级U型池的六周记录,巴蒙德做出来一次后就再做不出来第二次。

杭峰目前的身体开发就到这个程度,他必须把自己当成一个精密的仪器,身体的每一缕肌肉,每一寸骨骼,都是完美无瑕的零件,才能够最终运行成功。

老实说,杭峰在落地的瞬间门,真的有种可能会再次失误的感觉。

还是那种熟悉的往前扑的感觉。

这说明他落地的时候,内刃的角度大了,所以他才会往前扑,才会双手撑地。

就像上一场一样。

还是要失败吗?

当然不想!

不甘心!

前面做的那么好!

他已经是第二次滑这个动作,怎么能够在同一个地方摔倒!

不行!!

是上一场失误总结出来的经验,也是他来自灵魂深处的反抗。

腰胯开始用力,在千钧一发之际,拧动身体,往踩在板头的腿上,送出了最后一股力气。

不是找视野。

也不是双手扶地保护自己。

而是用出全身的力气,在最短的时间门调整板头的位置。

于是,在那往后疾冲的速度下,本应该走直线的杭峰,向后滑出了一个小小的弧形。

漂亮的自救!

向后仰的感觉在弧线出现的瞬间门,将他的肩膀掰了回来,于是向前的力量戛然而止,后仰的力量也被对冲到几乎消失。

剩下的那点儿摇晃,杭峰只是轻轻动了一下肩膀,就完全卸掉了。

心脏在砰砰地乱跳。

呼吸有点乱。

是一种劫后余生般的空茫。

有那么一点点时间门,杭峰的脑子里一片空白。

眼前白茫茫的一片,耳朵也能听见自己心脏的跳动,“咚咚!咚咚!咚咚!”

就好像过了一个世纪那么久。

终于,有什么东西撞进了他的眼帘,意识在这一刻才被捕捉回笼。

他的眼前都是人。

很多很多的人在对他挥手,笑容灿烂地挂在脸上,又蹦又跳的,嘴巴长得很大,嘶吼着什么。

在喊什么呢?

意识来到听觉,于是耳朵像是这个时候才被按下开关。

“嗡嗡嗡——嗡嗡嗡——”

先是被捂住般的声音。

“啊——啊啊——”

然后有尖锐的声音敲破音障,敲打在耳膜上。

“杭峰——”

终于,听见了更多的声音。

于是,他回归现世。

一切的一切的,所有的感知被彻底激活。

成功了!

我成功了!!

我完成了四周半!!

我从上一场摔倒的地方重新站起来了!!

杭峰将身体猛地往后一仰,雪板的外刃切进雪里,将雪地犁出一个雪丘。

还有扬起的雪雾,像扇子一样,在他的前方飞洒开来。

他在雪上站定,兴奋地握拳!

无法控制地露出张扬灿烂的笑容!

又一次的,超越了自己!!

在比赛场上,更进一步!!

满足!

高兴!

成功的把自己想要展示出来的东西完成,这就是胜利!

一个身影冲出来,赫然是一直守在这里的巴蒙德。

他拥抱杭峰,大笑着说:“恭喜!!祝贺你!!”

杭峰与他大力的拥抱,沸腾的情绪久久无法平息。

“谢谢,我真的很开心!”

主持人在高处看见这一幕,说着:“巴蒙德在为杭峰庆祝,这是一个很值得纪念的时刻,和排名无关,而是一次自我的成功超越。”

“我爱这样的气氛,爱这样的友情,这就是X-games,挑战无极限,激情与热血,还有人与人之间门迸发出的真诚!”

“爱你们!”

两个主持人不停的“表白”,杭峰和巴蒙德终于抱不住了,两个分开,巴蒙德转身给主持人比了一个“滚开,真是够了”的手势,惹得哄堂大笑。

巴蒙德转身,拉着杭峰走了。

主持人还在说:“哦,他们的关系真的很好不是吗?”

“我当然知道,你当我瞎?”

观众“哈哈哈”的又开始笑。

杭峰比完赛了,很轻松。

他没有争夺奖牌的想法,也不需要担心裁判会给自己多少分。

超越自己的满足感很强,他甚至想要找个地方躺一会,享受这个时刻。

巴蒙德却一直拉着杭峰往积分查看区走。

他说:“很棒的一次比赛,有非常明显的突破,我真好奇裁判会给你打多少分。走吧,走快点,你真是太慢了。”

于是杭峰就加快了速度,迎着他的教练走了过去。

简正从看台上下来,从那上面下来需要点时间门,他每次下来都正好能在半路遇见比赛归来的杭峰。

看着朝气蓬勃的少年带着一身锐气朝着自己走过来的时候,这种耀眼到仿佛睁不开眼睛的感觉实在太让人着迷了。

他没有想过自己的心态转变的会这么快,从追求自我的高峰,到期待下一代能够超越自己,如此容易的就转换成了师者的态度。

期待杭峰有更好的表现,失误了他也会跟着心焦难过,但是在看见少年如此干脆利落爬起来的时候,那种引以为傲的感觉浓郁的比一口烈酒还要上头。

他张开双手,笑容面满地等待一个拥抱,一场庆祝。

杭峰果然走了过去,轻轻地抱住了他,“简……”

他手臂猛地用力,将杭峰抱了起来,轮了一圈。

杭峰只能紧紧地抱住了他!

对!就是这样!热情的,更加直率的表现自己的快乐!

这才是成功者的姿态!!

杭峰被简轮了一圈才放下来,脚下有点踉跄的走了两步站定,他翻四周半都没有头晕,啧!

三个人再度聚集在一起,往积分榜的方向走去。

一路上,依旧收获了无数的目光。只不过这一次有点不一样。

如果说一开始,所有人都在看简和巴蒙德,这一次看向杭峰的目光明显多了起来。

他完成了四周半。

而且是在同一场比赛里,完成了三种不同的四周半。

这个“池子”已经不比一些S级的选手差,他还那么年轻,成长的速度简直让人心惊。

想想几个月后吧,再想想一年后,到时候巴蒙德还能笑的这么开心吗?杭峰早晚会冲击巴蒙德的位置,这种场面还可能再看见吗?

杭峰凭借这一场比赛,已经成为了世界滑雪U型池项目的“新生代的代表人物”。

四周半的实力,基本上可以横扫青少年组的世界冠军。

“第四跳完成四周,第五跳做了四周半。回去后把他的视频播给那些孩子们看看吧,今年的青少组赛场他一定会出现。”

这几乎是每个亲眼看见杭峰比赛的教练,心里的想法。

杭峰的潜力清晰可见,但最让人在意的还是他停留在青少组的这两年,和他同一个时代的孩子们简直就是一种悲哀。

“恭喜你。”简看向积分榜上的第一名,对巴蒙德说。

杭峰也说:“恭喜。”

巴蒙德微笑点头。

巴蒙德的最后一轮并没有超过第二轮的分数,他被点亮的最高分数依旧是95.10分,这个分数被超越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了。

他的上一轮表现非常好,每个周数的技巧动作就算是这个赛场的顶格难度,除非有人可以完成六周。

“周数并不能作为衡量一个选手的唯一标准。”简很清楚裁判打分的心态。六周固然让人惊叹,但前面的几次连续技巧无法达到足够的难度,分数未必会比巴蒙德更高。

以目前世界赛场的水准,巴蒙德确实是最强的“国王”。

巴蒙德很自信,在看过自己的分数后,就去寻找杭峰的分数。

然而分数还没出来。

杭峰依旧只有两轮的分数,被点亮的是他第一轮的88.60分。

作为一个世界大赛的新人,这个分数已经不低了。

可所有人,包括巴蒙德在内,都想要看见更高的分数。

刚刚结束的最后一轮,杭峰表现的确实很不错,迎难而上,超越了自己。

“时间门好像有点久,裁判……”巴蒙德担心杭峰着急,正要安抚他,眼前的屏幕跳动,杭峰的分数出来。

新的数字被点亮!

90.00分!!

一个没有做出五周,却能够拿到90的高分!

裁判实在太爱杭峰了!

他们用分数表达自己的态度,欣赏杭峰迎难而上,在赛场上突破自己的精神!!

杭峰在愣了一瞬后,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他转身抱住简,又去拥抱了巴蒙德,满足的心情填满了脸上的每一丝笑容。

这和奖牌没关系。

真的没关系。

曾经有人说他只能在国内嚣张,到了国际赛场上,不值一提。

现在呢?

他进了决赛,在国际大赛上拿下90分,这就是他的态度,他的实力!!

在分数出来的同时,他的排名在往上挪了三位,排在了第七位。

无论在他前面,还是后面的选手,都是在国际成名已久的U型池大神,这里面几乎所有人的比赛视频,杭峰都看过,甚至被要求写过复盘心得。

他知道他们哪里很强,知道他们在什么赛场上拿到过什么样的奖牌,这些都是他曾经学习研究的对象,如今他和他们站在一起。

“第七名了。”

“排名不会再有太多变动。”

“是的,第三轮了,还能做到突破的不多。”

简和巴蒙德闲聊着,巴蒙德的眼睛很亮,这还是第一次自己和简这样平静地交谈,他真的很尊敬简,而这个机会都是因为杭峰。

巴蒙德对杭峰说:“我比完赛很快就要离开,交换一个联系方式吧。”

巴蒙德是个很温润礼貌的人,算不上善谈外向,但对杭峰确实有着一种前辈的包容和期待,在接下来的等待时间门里,他聊了一下自己训练五周时候的趣事,以一种不刻意的方式在教导杭峰。

简在旁边听着,时不时地点一下头,脸上带着笑容。

就这样过来大概二十分钟,突然赛场的方向传来欢呼声,非常的热烈,久久不散。

巴蒙德脸上的笑容消失,望向赛场。

简也微微蹙眉,若有所思。

“X-games”的观众向来热情,几乎每一场比赛都会有掌声和尖叫,但这个声音明显更加兴奋和狂热,让人有一丝丝的不妙。

果然,没有一分钟,有人踉踉跄跄地冲到巴蒙德面前说:“莫泊桑完成了六周,他六周成功了!!”

巴蒙德表情凝固,望向赛场的侧脸像雕塑。

巴蒙德可以不用担心任何一个人冲击6周成功,这里几乎大部分的选手都有相对明显的短板,裁判给他们的印象分都不会很高,哪怕冲上了6周,在其他周数“池子”的影响下,想要拿到超过95分的分数依旧很难。

但莫泊桑不是。

莫泊桑是常规赛场的“王者”,他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六边形战士”,也就是说在裁判眼里是没有明显短板的一名运动员。

水平实力,莫泊桑和巴蒙德可是说是旗鼓相当。

莫泊桑之所以到目前都没有拿到“大满贯”的成就,无非是他在“X-games”这个赛场上的个人风格输给了巴蒙德。

可要是莫泊桑完成了六周呢?

在凝固般的思考了一会儿后,巴蒙德轻笑一声:“看来莫泊桑为了大满贯也是拼了。”

简也用着一种出乎杭峰意料外的平静姿态说:“他已经过了黄金期,今年再不拼,明年就更没有机会。”

“我要去恭喜他,先走了。”

“去吧,也替我恭喜一声。”

巴蒙德离开,走向赛场,渐行渐远。

杭峰疑惑地看向简。

简知道杭峰想要问什么,他思考了一下说:“如果一开始是对手,那么时间门长了,就会成为朋友。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和自己一样强的,时时刻刻都在鞭策自己的对手,很难得。

如果不是莫泊桑,巴蒙德也不可能连续蝉联五年的冠军。”

杭峰点头,他懂。

旗鼓相当的竞争才会创造更好的成绩,在这个比拼的过程里,往往都会变得惺惺相惜。

只不过……

“巴蒙德今年为什么没做六周?”

“他去年前年也没做。听说伤痛一直在折磨他,他的医生也建议他停下训练养伤。”

“所以莫泊桑花了三年才追上吗?”

“嘘。”简竖着手指轻笑,“莫泊桑滑的是常规赛场,是不可能出现六周的,他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门去冲击超级池的六周,是个毅力非常强的家伙。这一次拿到大满贯,他和巴蒙德应该都会考虑退役的问题了。”

杭峰觉得有点难过,他才来到这里,曾经照耀这片土地的“光”,就要离开。

他还没有好好感受到他们的温度。

“那就自己发光吧。”简说,“靠自己的力量,重新点亮这个世界。”

这是一个英雄落幕的时代,也是一个年轻人登上舞台,群雄逐鹿的时代。

一个最坏的时代,一个最好的时代!

U型池的国王“退位”了,莫泊桑为他的运动生涯以“大满贯”的成绩,画下了完美的句话。

两位老王者的交锋再次引爆了话题,连康斯坦丁都不再在乎采访简的事。这两个老国王过去的“战争”片段被翻找出来,从少年到青年,从王者的登基,再到来势汹汹的挑战,两人的战斗可以书写U型池一条史诗之河,记载在澎湃激昂的滑雪编年史中。

ESPN公司抓住机会,狠狠地炒了一次情怀。

这一天开始,全世界不知道多少人在黯然垂泪,多少人在举杯庆祝。

杭峰在这场“风浪”中,扬帆起航,回到了他的国家。

国内静悄悄的一片,甚至听不见“X-games”的一点声音。

直到两天后,国外的这场“国王更迭”的新闻才传回国内。

但无论是巴蒙德也好,还是莫泊桑也好,国内绝大部分的老百姓都完全没有印象,对于这场可以震惊世界的体坛新闻,可能还没有某一个国内明星离婚带来的舆论量更大。

积极参与这场新闻讨论的只有极限运动和滑雪圈的粉丝。

普通的体育粉显然也不是很感兴趣。

反倒是杭峰在“X-games”最后一轮拿到90分,拿下第七名的新闻,让一些体育粉小小的高兴了一下。

只是“小小的高兴”。

体育比赛没有第二名。

冠军以下都是败者。

媒体不会关注你是否在赛场上突破了自己,老百姓也不会在乎你是不是16岁就冲进了世界大赛的决赛。他们只会认为,你为什么没有拿到冠军,说明你还是不够强。

体育赛场就是这现实而残酷。

好在对于杭峰的成绩,王会长是真正高兴的,国家滑雪队那边也非常地看重,杭峰回家的当天就看见他妈一直接个电话不停,后来电话甚至打到了他爸的手机上。

电话是国家体育打过来的,也有国家队的教练的打过来的,还有国家滑雪队的总教练直接找陈虹女士要人:“你儿子这个成绩,你告诉我他只打极限赛,这不是暴殄天物吗?他有这个能力,他有实力拿冠军,为什么不参加比赛,你这是慈母多败儿!”

第一次被人骂“慈母”的陈虹女士都傻了。

老娘一共就生了三个崽崽,两个都贡献给国家了,还要老娘怎么的?最后一个崽崽也要不管不顾地送出去吗?我这家还要不要了!!

陈虹女士也是个脾气硬的,当时就和这位总教练说:“国家冲浪队也在找我要人,国家滑板队也在找我要人,孩子学习也好,指不定还能考上清北呢,孩子就一个,总不能分成四份。”

总教练也不是第一次要杭峰,这次尤为急迫,终于退一步:“行吧,你意思我明白了,就按照你原先说的,可以不参与日常训练,不用接受国家队的统一管理,集训的时候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只要选拔赛拿到资格,我就做主把他安排到名额里。”

陈虹女士语气也软了下来:“刘总,真的很谢谢您的体谅,我能保证监督他的训练,培养他的品德情操,争取不会拖了咱们训练队的后腿,在赛场上拿到更好的成绩。”

放下电话,陈虹女士看向坐在身边的儿子,抬手拍了拍他:“现在人也同意了,答应你可以不用去训练队,但你有这个实力,就不能让他浪费。今年的青少赛你躲不掉,好好准备吧。”

杭峰点头,完全接受这个结果。

如果说杭峰原先是不想被家里人逼着去搞体育,那么现在他就是没办法去专业从事一项运动,或许在外人看来他有点轻浮,不够专一,也过于自大。但如果他可以在滑雪、冲浪、滑板上都能拿出一个好的成绩,他为什么要去做选择呢?

不加入国家队是最好的办法,留在N市,他既可以继续滑雪的训练,也可以冲浪,如今就连滑板的速降道都修好了,这里才是最适合他的训练场。

而且他还想继续读书。

读书让他觉得内心平静,能够调整他运动带来的疲倦,更能够从另外一个角度增加他的自信。

留在这里,就是最好的。

王会长也说:“国家队那边有比赛任务,能参加就尽量参加吧,你这次的成绩惊动了体育局,局里商量的结果就是我们两个部门相互协商,配合你的时间门来打比赛。

接下来你的比赛可能会很多,学校那边体育局出面已经打过电话,你们学校也是全力支持你,所以放宽心来,尽量适应现在的新生活。”

大概16岁真的是出成绩的时候。

也或许这个年纪,就应该接触这个层面的赛场。

杭峰如今回想起来,也是迷迷糊糊的,好像不知不觉的彻底站上了世界赛场。

和国内小打小闹的比赛不一样,杭峰的成绩从某方面而言,已经到了可以代表国家获得荣誉的程度,投向他的目光各个都是华国体育界的“大佬”,撑起华国体育系统运转的存在。

不能彻底拒绝,但又可以在彼此的牵制下,让杭峰能发出自己的声音,最后在家人和王会长的活动下,保留下了对杭峰最后的结果。

这样就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