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文武和谐

大军回朝,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便肯定是叙功,而后封赏群臣!

由于辽东之战进展的十分顺利,所有各个总镇上至总镇,下至小兵的功劳都已经审核完毕。

所有武官的晋升都掌控在大都督府内,此事由大都督府报上名单,崇祯签字下发即可。

但是有一种赏赐却必须崇祯本人来发才行。

在回京的第二天,十五个总镇,数百名武将全都聚集在了皇极殿前的广场之中。

此时皇帝还没有出来,他们每个人也都规规矩矩的站着,谁也不敢窃窃私语。

不过他们此时脸上兴奋的表情却是遮掩不住的。

其中尤其是以吴三桂为首的武官们,他们大多都已经封伯封侯,这次晋升,有一些人恐怕是要晋升为国公了!

另外还有驸马都尉巩永固等一些原本就是勋贵世家的武将们,他们这一次也要封爵。

不一会,崇祯还没赶到,倒是从外面又进来了一群人,他们回头望去,只见一群身穿绯袍的文官快步的走了进来,文官为首的,正是内阁首辅吴甡,还有大都督府的一些文官们。

总参谋部的三位智囊也都在。

文官们进来的时候,看了看武官们,武官们此时也是瞪大了眼,盯着这些文官们。

要不是不远处就站着几位监察御史,这些武官们恐怕会直接开问这些文官来干嘛了。

“总不会也是来封爵的吧?”

吴三桂心里这样想着,眉头紧皱。、

不过他也不敢说话,毕竟这都到了封爵了,要是出事的话,多不划算。

很快,这些文官大臣们纷纷站在了武将们的另一边,一排文,一排武,倒是很合适。

不一会,崇祯跟朱仲杰两人也是一前一后的从皇极殿里走了出来,看了一眼外面,对于文武和谐的场面,崇祯和朱仲杰很是满意。

“皇帝陛下驾到!”

“吴王殿下到!”

随着王承恩的两嗓子,文武官员们纷纷跪倒在地,先是三呼万岁,而后再是三呼千岁后才缓缓的站了起来。

崇祯大步向前,乐呵呵的说道。

“这一年多以来,咱大明喜事很多啊,先是抗住了闯贼自成围攻京师,而后更是征辽东,平西贼,驱闯贼,灭建奴之盖世功劳。

这些功劳,离不开的第一人首先是咱们的吴王。

但是也离不开咱大明的众多文武们!

天下逐渐安定,此时也到了朝廷对众爱卿封赏之时了。

朕手里拿着的,就是大都督府和内阁报上来的文武官员封爵名单!

哈哈,你们别用疑惑的眼神看着朕,这次封赏,不止有你们武官还有文官。

至于为什么有文官,你们说说看,你们上阵杀敌什么最重要?”

崇祯说完,笑呵呵的看着一众武将们。

“回陛下,当然是悍不畏死最重要!”

高台翰一步站出,声音洪亮的说道。

“回陛下,还要有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马岱也站了出来说道。

“回陛下,依臣看,需要将帅睿智,将士奋勇才行!”

巩永固也不甘落后站了出来。

对于他们的说法,崇祯和朱仲杰始终没有变脸色,所以这些武官们说的越来越大胆,不过几乎没有一个人说过跟文官有什么关系的话来。

直到最后,崇祯才挥了挥手,让武官们停止发言。

“朕听你们说了半天,却没有听见一个人说出关键所在。

首辅,你来说。”

崇祯突然将脸冷了下来,一众武官们纷纷愣住了,不知道自己是哪里得罪了皇帝。

他们赶紧将目光看向了朱仲杰,此时的朱仲杰和崇祯一样,脸色变得难看了起来。

他们一瞬间便意识到他们恐怕说错了话,于是纷纷埋起了头,不敢抬起。

吴甡闻言,站了出来。

“陛下,臣以为并发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想要取胜,首先腰牌准备的便是粮食辎重,后勤等等。

另外开战之后,还有粮食的运输,伤兵的运送,情报的传递,都十分的重要。

当然了,诸位将军所说,也十分的正确!”

吴甡说完又退了回去,他这一番话,将不少的武将点醒了。

确实。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他们怎么就没有想起来呢?

肯定是今日要封爵,太过高兴导致的。

所有武将们几乎都是这样想的。

可是吴三桂等人却也听出了吴甡的一些言外之意、

毕竟这些站前的准备,战时的工作基本都是文官在办理的,或许这就是他们来到皇极殿的原因。

吴三桂用余光看了看朱仲杰,见吴甡说完话时,朱仲杰缓缓的不留痕迹的点了点头,他便瞬间明白了。

“是啊,首辅说的没错,一场大战的胜利,离不开将领们的睿智,也离不开将士们的拼死厮杀,可也同样离不开这些文官们未雨绸缪,运筹帷幄!

所以这一次的封爵,朕与吴王商议,将文官们也加进来,进行册封。

大伴,宣旨吧!”

说着,崇祯将手中的圣旨递给了王承恩。

后者弓着腰点了点头,接过圣旨后,王承恩便开始念了起来。

其中几乎所有的总镇都得到了晋升爵位,另外还有一小部分的卫指挥使,千户等也获得了爵位。

不过由于卫指挥使和千户们级别太低所以都没有上殿,到时候关于他们的封赏的圣旨会派专人进行送达。

念完武官的,便是文官的。

相对于武官,文官封爵的数量就要少很多了。

其中文官为首的便是首辅吴甡,他是兴化人,崇祯便封他为兴化伯。

另外还有大都督府的三大智囊也全都封伯,其余还有很多人被封为了子爵和男爵。

想必武将,文官们封的爵位要小很多,但是这也算是开了先河了,因为在大明的几百年时间里,文官封爵比起武将来,可难太多了。

而吴甡等人也压根就没有想到崇祯和朱仲杰会给自己封爵,听到自己的名字后,甚至怀疑自己听错了。

再三确定以后,他们都眼含热泪的嚎啕大哭了起来。

看着这一幕,崇祯认真的点了点头。

大军回朝,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便肯定是叙功,而后封赏群臣!

由于辽东之战进展的十分顺利,所有各个总镇上至总镇,下至小兵的功劳都已经审核完毕。

所有武官的晋升都掌控在大都督府内,此事由大都督府报上名单,崇祯签字下发即可。

但是有一种赏赐却必须崇祯本人来发才行。

在回京的第二天,十五个总镇,数百名武将全都聚集在了皇极殿前的广场之中。

此时皇帝还没有出来,他们每个人也都规规矩矩的站着,谁也不敢窃窃私语。

不过他们此时脸上兴奋的表情却是遮掩不住的。

其中尤其是以吴三桂为首的武官们,他们大多都已经封伯封侯,这次晋升,有一些人恐怕是要晋升为国公了!

另外还有驸马都尉巩永固等一些原本就是勋贵世家的武将们,他们这一次也要封爵。

不一会,崇祯还没赶到,倒是从外面又进来了一群人,他们回头望去,只见一群身穿绯袍的文官快步的走了进来,文官为首的,正是内阁首辅吴甡,还有大都督府的一些文官们。

总参谋部的三位智囊也都在。

文官们进来的时候,看了看武官们,武官们此时也是瞪大了眼,盯着这些文官们。

要不是不远处就站着几位监察御史,这些武官们恐怕会直接开问这些文官来干嘛了。

“总不会也是来封爵的吧?”

吴三桂心里这样想着,眉头紧皱。、

不过他也不敢说话,毕竟这都到了封爵了,要是出事的话,多不划算。

很快,这些文官大臣们纷纷站在了武将们的另一边,一排文,一排武,倒是很合适。

不一会,崇祯跟朱仲杰两人也是一前一后的从皇极殿里走了出来,看了一眼外面,对于文武和谐的场面,崇祯和朱仲杰很是满意。

“皇帝陛下驾到!”

“吴王殿下到!”

随着王承恩的两嗓子,文武官员们纷纷跪倒在地,先是三呼万岁,而后再是三呼千岁后才缓缓的站了起来。

崇祯大步向前,乐呵呵的说道。

“这一年多以来,咱大明喜事很多啊,先是抗住了闯贼自成围攻京师,而后更是征辽东,平西贼,驱闯贼,灭建奴之盖世功劳。

这些功劳,离不开的第一人首先是咱们的吴王。

但是也离不开咱大明的众多文武们!

天下逐渐安定,此时也到了朝廷对众爱卿封赏之时了。

朕手里拿着的,就是大都督府和内阁报上来的文武官员封爵名单!

哈哈,你们别用疑惑的眼神看着朕,这次封赏,不止有你们武官还有文官。

至于为什么有文官,你们说说看,你们上阵杀敌什么最重要?”

崇祯说完,笑呵呵的看着一众武将们。

“回陛下,当然是悍不畏死最重要!”

高台翰一步站出,声音洪亮的说道。

“回陛下,还要有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马岱也站了出来说道。

“回陛下,依臣看,需要将帅睿智,将士奋勇才行!”

巩永固也不甘落后站了出来。

对于他们的说法,崇祯和朱仲杰始终没有变脸色,所以这些武官们说的越来越大胆,不过几乎没有一个人说过跟文官有什么关系的话来。

直到最后,崇祯才挥了挥手,让武官们停止发言。

“朕听你们说了半天,却没有听见一个人说出关键所在。

首辅,你来说。”

崇祯突然将脸冷了下来,一众武官们纷纷愣住了,不知道自己是哪里得罪了皇帝。

他们赶紧将目光看向了朱仲杰,此时的朱仲杰和崇祯一样,脸色变得难看了起来。

他们一瞬间便意识到他们恐怕说错了话,于是纷纷埋起了头,不敢抬起。

吴甡闻言,站了出来。

“陛下,臣以为并发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想要取胜,首先腰牌准备的便是粮食辎重,后勤等等。

另外开战之后,还有粮食的运输,伤兵的运送,情报的传递,都十分的重要。

当然了,诸位将军所说,也十分的正确!”

吴甡说完又退了回去,他这一番话,将不少的武将点醒了。

确实。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他们怎么就没有想起来呢?

肯定是今日要封爵,太过高兴导致的。

所有武将们几乎都是这样想的。

可是吴三桂等人却也听出了吴甡的一些言外之意、

毕竟这些站前的准备,战时的工作基本都是文官在办理的,或许这就是他们来到皇极殿的原因。

吴三桂用余光看了看朱仲杰,见吴甡说完话时,朱仲杰缓缓的不留痕迹的点了点头,他便瞬间明白了。

“是啊,首辅说的没错,一场大战的胜利,离不开将领们的睿智,也离不开将士们的拼死厮杀,可也同样离不开这些文官们未雨绸缪,运筹帷幄!

所以这一次的封爵,朕与吴王商议,将文官们也加进来,进行册封。

大伴,宣旨吧!”

说着,崇祯将手中的圣旨递给了王承恩。

后者弓着腰点了点头,接过圣旨后,王承恩便开始念了起来。

其中几乎所有的总镇都得到了晋升爵位,另外还有一小部分的卫指挥使,千户等也获得了爵位。

不过由于卫指挥使和千户们级别太低所以都没有上殿,到时候关于他们的封赏的圣旨会派专人进行送达。

念完武官的,便是文官的。

相对于武官,文官封爵的数量就要少很多了。

其中文官为首的便是首辅吴甡,他是兴化人,崇祯便封他为兴化伯。

另外还有大都督府的三大智囊也全都封伯,其余还有很多人被封为了子爵和男爵。

想必武将,文官们封的爵位要小很多,但是这也算是开了先河了,因为在大明的几百年时间里,文官封爵比起武将来,可难太多了。

而吴甡等人也压根就没有想到崇祯和朱仲杰会给自己封爵,听到自己的名字后,甚至怀疑自己听错了。

再三确定以后,他们都眼含热泪的嚎啕大哭了起来。

看着这一幕,崇祯认真的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