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祖大寿?

丑时初刻,天空飘荡着不少的乌云来。

如此深夜,盛京城墙上鞑子们也不敢有丝毫的怠慢,每一名鞑子兵都打起精神,不停视察着。

在城外护城河边上,鞑子还特意点上了许多堆的篝火,护城河边城墙之下,鞑子还用吊篮放了一些鞑子兵值守,以防止明军偷袭他们。

不过就算如此,城上的鞑子兵相比白日也少了许多,这也是自然的,这个时代,就算是鞑子兵,也有许多人患有夜盲症,一到晚上,这眼神就不敢恭维了。

篝火早在亥时初刻便已经点燃,烧了好几个时辰,辰时的火光已经很淡了,十个黑影,便趁着这个机会,悄悄的爬进了护城河之中。

“嘶....这水还有些凉!”

一下水,朱仲杰忍不住抖了抖,四月底的北方天气,加上小冰河时期,还是很冷的。

一人拿着破拆工具,其他几人则带着待会要用的装备。

其他几名明军都是朱仲杰的亲兵,相比朱仲杰也没好到哪里去,看着朱仲杰潜入了水中,他们这才学着潜了下去,除了朱仲杰外,这些人也就白天学习了一会,还在盛京城外的一条小河实操了一下。

勉勉强强能够运用了,不一会,他们便顺着护城河的边,摸到了水道附近。

“这水道,还真没那么好破啊!”

鞑子的水门,不仅用胳膊粗的铁条封闭着,而且数量达到了两道,内外各一道。

透过仪器,朱仲杰还发现水下居然插了不少的铁钎,稍不注意,就很有可能毙命,不过有朱仲杰这个开挂的带领,这些武器直接成了摆设。

来到水门附近,摸了摸胳膊粗的铁条,这玩意要是没有后世装备,还是非常难弄断的。

而且在弄断之前,你还要保证自己不被发现。

因为就在水道两旁,时不时就有值守的兵士走过,水面有什么动静,那是看得一清二楚。

朱仲杰从身后明军的手中取来工具,军用的大液压钳,不过在水中使劲确实太难了,最后还是在两名兵士的帮助下,才顺利的剪断了第一根。

光是一根剪短,就让朱仲杰累的不行,而后用了整整一个时辰,他们才将水道的两道水门弄出了可以过人的缺口。

城墙附近鞑子太多,于是朱仲杰又带着他们朝着城内深入进入,直到水道两边没人了,这才缓缓的上了岸。

上岸之后,十人赶紧换装备,一身的后世野战军装备,配上95式突击步枪,要是后世人一看,脑海里就四个字,特种部队。

每人还配了一把带消音器的92式手枪,一把大刀,95式突击步枪,动静太大,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能动用的。

“记住,不到万不得已,不得惊动鞑子,我说的万不得已,你们应该都懂!”

朱仲杰一边检查着装备,一边沉声交待着,其余九人纷纷点了点头,这句话,出发之前朱仲杰虽然只说了一次,但是却谨记在了在场之人的内心深处。

他们几人虽然是朱仲杰的亲兵,可是相处时间也不过一月时间,可就是这短短月余,让他们对朱仲杰充满了崇拜。

挽大明于将倾,救百姓于水火,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办到的。

而这次行动的凶险程度,那也是十分巨大的。

虽然他们拥有最先进的枪械,可在城内这种近距离,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一支弩箭同样可以带走他们的性命。

在他们看来,朱仲杰贵为国公,大明的希望,地下兵士数万,完全没有必要亲自犯险。

不止是他们这样想,就连卫时春他们也是极力劝阻,本来为将者以身犯险,那都是大忌,可朱仲杰实在是手痒的厉害,而且这里面很多东西,没有朱仲杰,其他人操作起来是非常困难的。

暴露的风险,也会进一步的加大,根据军报,盛京城内的鞑子很有可能已经向南边的多尔衮报了信,虽然有山海关阻挡,可是毕竟南下的路那么多,拦是拦不住的。

要是他们出现了失误,是非常可惜的,毕竟这种机会可不多。

待众人都检查完毕后,他们这才缓缓的朝着城墙摸去。

盛京城中偏城墙的方向,早就已经是一片狼藉了。

各种民居,民房都成了一片灰烬,大多数的人也全都挤到了城中安全的地方去了,毕竟这城边实在是太危险了。

而鞑子的注意力全在城外的明军身上,兵力也都布置在城墙周围,所以这城内,几乎是没有巡视的兵士。

黑夜中,一队人马正缓缓的朝着东城的内治门而去,细细一看,这伙人还不少,至少在百人左右。

他们在废墟之中缓缓的前行着,目光不停的打量着不远处的内治门,眼神中充满了火热。

“克勇,杨震,徐昌用,机会就这一次,是荣归故地还是粉身碎骨遗臭万年,就在这一次了,你们怕吗?”

黑暗中,说话的居然是祖大寿,他停了下来,将众人叫到了一起,小声的说着。

“大帅放心,克勇不怕死,大帅让小的干啥就干啥。”

祖克勇是祖家家丁出身,深受祖大寿器重,祖大寿降清时,他便毫不犹豫的跟随了。

“大帅放心,末将几人日夜盼望回归故土,如今天师到来,也算是咱们最后的机会。”

副将杨震一脸严肃的说着,虽然不太看得清,但是其语气还是能听出来。

他当初同祖大寿一样,无奈之下降了满清,可一直以来,他都不愿意为满清效力,以至于现在同祖大寿一样被看押。

要不是这次城中大乱,看守的兵士都不够用了,他们也都没机会跑出来。

其余几人也相继表着忠心,这百来号人都是祖大寿纠集的明军降将和他们各自的一些家丁。

百人,几乎也是祖大寿的极限了。

祖大寿点了点头,便继续准备朝着内治门而去,同鞑子决一死战,打开城门让明军进城。

他刚想站起身子,便听见不远处的黑暗里有些动静,立马低声让众人爬了下来,十分紧张的看向黑暗处,手中的刀柄也紧紧的握着,这个天气之下,好几人的额头上,颗颗汗珠顺着脸落下。

丑时初刻,天空飘荡着不少的乌云来。

如此深夜,盛京城墙上鞑子们也不敢有丝毫的怠慢,每一名鞑子兵都打起精神,不停视察着。

在城外护城河边上,鞑子还特意点上了许多堆的篝火,护城河边城墙之下,鞑子还用吊篮放了一些鞑子兵值守,以防止明军偷袭他们。

不过就算如此,城上的鞑子兵相比白日也少了许多,这也是自然的,这个时代,就算是鞑子兵,也有许多人患有夜盲症,一到晚上,这眼神就不敢恭维了。

篝火早在亥时初刻便已经点燃,烧了好几个时辰,辰时的火光已经很淡了,十个黑影,便趁着这个机会,悄悄的爬进了护城河之中。

“嘶....这水还有些凉!”

一下水,朱仲杰忍不住抖了抖,四月底的北方天气,加上小冰河时期,还是很冷的。

一人拿着破拆工具,其他几人则带着待会要用的装备。

其他几名明军都是朱仲杰的亲兵,相比朱仲杰也没好到哪里去,看着朱仲杰潜入了水中,他们这才学着潜了下去,除了朱仲杰外,这些人也就白天学习了一会,还在盛京城外的一条小河实操了一下。

勉勉强强能够运用了,不一会,他们便顺着护城河的边,摸到了水道附近。

“这水道,还真没那么好破啊!”

鞑子的水门,不仅用胳膊粗的铁条封闭着,而且数量达到了两道,内外各一道。

透过仪器,朱仲杰还发现水下居然插了不少的铁钎,稍不注意,就很有可能毙命,不过有朱仲杰这个开挂的带领,这些武器直接成了摆设。

来到水门附近,摸了摸胳膊粗的铁条,这玩意要是没有后世装备,还是非常难弄断的。

而且在弄断之前,你还要保证自己不被发现。

因为就在水道两旁,时不时就有值守的兵士走过,水面有什么动静,那是看得一清二楚。

朱仲杰从身后明军的手中取来工具,军用的大液压钳,不过在水中使劲确实太难了,最后还是在两名兵士的帮助下,才顺利的剪断了第一根。

光是一根剪短,就让朱仲杰累的不行,而后用了整整一个时辰,他们才将水道的两道水门弄出了可以过人的缺口。

城墙附近鞑子太多,于是朱仲杰又带着他们朝着城内深入进入,直到水道两边没人了,这才缓缓的上了岸。

上岸之后,十人赶紧换装备,一身的后世野战军装备,配上95式突击步枪,要是后世人一看,脑海里就四个字,特种部队。

每人还配了一把带消音器的92式手枪,一把大刀,95式突击步枪,动静太大,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能动用的。

“记住,不到万不得已,不得惊动鞑子,我说的万不得已,你们应该都懂!”

朱仲杰一边检查着装备,一边沉声交待着,其余九人纷纷点了点头,这句话,出发之前朱仲杰虽然只说了一次,但是却谨记在了在场之人的内心深处。

他们几人虽然是朱仲杰的亲兵,可是相处时间也不过一月时间,可就是这短短月余,让他们对朱仲杰充满了崇拜。

挽大明于将倾,救百姓于水火,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办到的。

而这次行动的凶险程度,那也是十分巨大的。

虽然他们拥有最先进的枪械,可在城内这种近距离,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一支弩箭同样可以带走他们的性命。

在他们看来,朱仲杰贵为国公,大明的希望,地下兵士数万,完全没有必要亲自犯险。

不止是他们这样想,就连卫时春他们也是极力劝阻,本来为将者以身犯险,那都是大忌,可朱仲杰实在是手痒的厉害,而且这里面很多东西,没有朱仲杰,其他人操作起来是非常困难的。

暴露的风险,也会进一步的加大,根据军报,盛京城内的鞑子很有可能已经向南边的多尔衮报了信,虽然有山海关阻挡,可是毕竟南下的路那么多,拦是拦不住的。

要是他们出现了失误,是非常可惜的,毕竟这种机会可不多。

待众人都检查完毕后,他们这才缓缓的朝着城墙摸去。

盛京城中偏城墙的方向,早就已经是一片狼藉了。

各种民居,民房都成了一片灰烬,大多数的人也全都挤到了城中安全的地方去了,毕竟这城边实在是太危险了。

而鞑子的注意力全在城外的明军身上,兵力也都布置在城墙周围,所以这城内,几乎是没有巡视的兵士。

黑夜中,一队人马正缓缓的朝着东城的内治门而去,细细一看,这伙人还不少,至少在百人左右。

他们在废墟之中缓缓的前行着,目光不停的打量着不远处的内治门,眼神中充满了火热。

“克勇,杨震,徐昌用,机会就这一次,是荣归故地还是粉身碎骨遗臭万年,就在这一次了,你们怕吗?”

黑暗中,说话的居然是祖大寿,他停了下来,将众人叫到了一起,小声的说着。

“大帅放心,克勇不怕死,大帅让小的干啥就干啥。”

祖克勇是祖家家丁出身,深受祖大寿器重,祖大寿降清时,他便毫不犹豫的跟随了。

“大帅放心,末将几人日夜盼望回归故土,如今天师到来,也算是咱们最后的机会。”

副将杨震一脸严肃的说着,虽然不太看得清,但是其语气还是能听出来。

他当初同祖大寿一样,无奈之下降了满清,可一直以来,他都不愿意为满清效力,以至于现在同祖大寿一样被看押。

要不是这次城中大乱,看守的兵士都不够用了,他们也都没机会跑出来。

其余几人也相继表着忠心,这百来号人都是祖大寿纠集的明军降将和他们各自的一些家丁。

百人,几乎也是祖大寿的极限了。

祖大寿点了点头,便继续准备朝着内治门而去,同鞑子决一死战,打开城门让明军进城。

他刚想站起身子,便听见不远处的黑暗里有些动静,立马低声让众人爬了下来,十分紧张的看向黑暗处,手中的刀柄也紧紧的握着,这个天气之下,好几人的额头上,颗颗汗珠顺着脸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