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情况下,官府想要疏浚城镇丁口,要么扩大城镇规模,要么就遣散人口,这些难民本就是来讨生活,想要遣散他们几乎不可能,那唯一还可行的,就扩充建城了。
当时,汉阳、汉口、武昌已然合并,汉口分为洋埠和华埠,由于洋埠界的划定带来经贸发展,这里地价尤其高昂,豪绅富户的寓所别业,多安置在华埠界,完全没法在汉口买地。
至于武昌,这里是官府驻地,集中的多是教育和文化设施,想要往这里买地尚且可行,只是,汉阳本地多有华商建立的新式工厂,隔着江水是个大问题,百姓未必愿意迁走。
官府思来想去,只好把新地皮扩充到汉阳以南的旧汉水县城!
早在朱明前朝时,汉水从汉水县一穿而过,将县城分为两部分,中间亨通漕运,两岸全是漕运百业、宅邸民居。
数百年间,旧县城已经完全废弃,只是满是残墙颓壁的死城,想要建造新县城并不困难,只是,涉及旧汉水河道,就完全不一样了。
汉水旧河道里,始终都有难民生活,若有些庄户没了田地铺产成了流民,也多会迁居河道,这里既无官府也无胥吏,连收税的都不来,只要能搞到吃的喝的,就能在这里活下去,靠着从墨水湖引来的水渠,河道聚集了不少破落户,逐渐也在这里形成了村寨。
数百年来,村寨里有发迹离开的,也有家道中落迁来的,百姓走走停停,倒是这些村寨始终都住满了人。
不管是前朝还是民国,官府都认为这些村寨就好似泔水桶,只是个藏污纳垢的去处,里面都是穷得连草席都买不起的破落户,来来走走没个定籍,说到底也没什么油水可捞,也就继续放任这些村寨活着。
如果不提县城扩张,那旧河道里的村寨必定能相安无事继续存在,涉及县城南扩,这些村寨也就成了眼中钉肉中刺,旧河道穿过汉水县城也意味着这些河道里的村寨,也恰好横在县城中,他们的地理位置如此特殊,想不处理都难啊。
尤其是这种破落户聚集的村寨,处理起来难上加难。
想把这些人迁走,就得准备好票子、房子,得在其他地界另外给他们建新宅,还得给够钱,这些人才肯迁走。
这么多丁口,且要耗费官府不少钱,哪怕花了那么大力气,也有人不肯搬走。
对这些难民户来说,这些地方连收税的都不来,当然也没人来给他们纳籍,天然就是个官府不管的自由地,他们乐得赚吃赚花,只要胥吏官府离他们远一点,眼不见为净。
一听说迁居,就意味着要把他们纳入户籍,这以后但凡是征税纳捐的,按照户籍按图索骥,他们连跑都跑不掉,有这个顾虑,给多少钱都不愿意走,免得招惹上官府不得脱身。
多种因素作怪,这些破落户怎么都不肯搬走,官府也曾想过动用武力给迁走,这样一来就得动刀子动枪杆,汉阳扩城已经闹得满城风雨,这时候别说是动刀子,就是派打手打了这些破落户,那也得在新闻纸上被大做文章。
再说回破落户本身,他们知道这地儿很是特殊,也不愿意搬走,谁要跟他们来硬的,他们肯定破罐子破摔,非得让人溅点血不可。
到了这个地步,这里已经是块烫手山芋,打不得摔不得,官府为顾及江汉扩城的影响,决定放弃这片地,再重新规划。
在原有的规划中,只要这些破落户全迁出了旧河道,这里就会被直接填平,和两岸的县城一起修成新县区。
如今,官府放弃了这些地方,旧河道就依旧是保持原样,只在两岸修建新的城镇,这样的话,两岸绕行就得耗费不少时间,为了两岸行走方便,官府直接在两岸架起两座拱桥,将县城给连成了整体。
有了这两座拱桥,汉水县城也就不用再多绕路就能贯通全城,同时,也能依据地理优势,将铁路引入县城。
等汉水城建好以后,汉阳几十万百姓这才分流到汉水县,让汉阳的城镇压力纾解了不少。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汉水县城从断垣颓壁再次变为新县城,改头换面后,迎来了大量的工厂和民宅,吸引来不少百姓居住,原本苍凉荒芜的县城,逐渐变得丁口兴旺,若行车时,从两座钢拱桥面朝下俯瞰,还能见到十几米深的断流河道中,如积木杂草似的杂乱宅邸。
有道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汉水旧河道固然是钉子地,随着汉水县城的发展,没吃到肉至少也能沾上一点荤腥儿,有些破落户将水渠拓宽,牵连出密集水网,连接起墨水湖和江水滩涂,乌篷渔船来往频繁,做起江水之间的鱼货买卖,河市正式出现。
这些鱼货算不上好货,都是些渔船大户不要的死鱼蟹丁,他们买来收拾收拾当成死鱼死虾,卖给附近工厂的百姓,既便宜还解馋,不至于让穷苦人连个肉腥都吃不着,更有的聪明人,看来寻租的流民越来越多,开始建起连间棚屋,出租给外地人。
这,确实是个有赚头的大生意!
汉水县城的宅邸民居,也不是什么人都买得起,大洋充裕的庄户,多买套里分院子定居,有不充裕的,也多仗着有稳定活计,租住在某一处街巷,再往下,那就是那些既没钱,也没什么正经活计的流民。
这些人要么是没人雇的五弊三缺户,要么就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懒汉街溜子,他们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今天有钱就吃肉,明天没钱就要饭,江汉百业待兴,只要能出力,哪怕不是什么稳定工作,也绝不会饿死他们。
他们这样的兜里没个积蓄,也不会有正经租赁行,愿意把好好的房子租给他们,这些人不讲究的直接就睡大街了,等晚上来个巡警队保什么的,糟不好就被拉进局子里吃牢饭。
他们没钱买宅、没租房,更没钱住旅社,睡大街被逮进局子里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放出来,对他们来说,来个便宜又不怎么讲究的睡觉地,比什么都要好。
有些老板眼尖鼻子灵,看得出来这些懒汉身上没积蓄,但能干活爱花钱,只要能供给些便宜地方,以量取胜不比正经旅店挣得少,他们开始在河道里租买土地,修建一些简单便捷的砖楼棚舍,以每天十个铜板的低廉价格租给这些人,既赚了钱也叫这些人有个夜晚安身的地方。
江汉城的旅社,哪怕是最低级的旅馆,也得一块大洋一晚,十个铜板已经算是低廉,这些流民有了安身地,也算是解决了新县城的治安问题,官府也睁只眼闭只眼,少收税也不来折腾他们。
有钱赚的事情不用打听也宣传得到处都是,有些破落户学着这些老板在自家盖起棚舍,虽比不上正经棚舍的规模,好歹是能补贴家用,也算是一笔意外之财。
这些商人和投机客尽管只是在这里开了棚舍杂店,却也算是为河道做了贡献,眼看这里聚集的破落户、流民越来越多,老百姓聚集的地方,免不得吃喝拉撒娱乐声色,汉水旧道也从单纯的村寨变为百货集市,成为附近工厂劣等品廉价贱卖的地方。
每当附近工厂、商行有什么次品商品送来,都能被附近的百姓迅速消化,这些人手里没多少钱,也不在乎东西好不好,只要凑合能用,就是真的差点次点也没什么。
但凡涉及售次都会牵连售假,里面的商贩鱼龙混杂,商品也是泥沙俱下,好坏掺半,买的时候全靠买主自己掌眼,贪便宜归贪便宜,要是买到假货,那可就得自己认栽了。
这些地方的百货都是一锤子买卖,买的东西也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留任何收据凭证,你过了这个节骨眼可能压根找不到人,也就谈不上找后账。
也是因为这一原因,江汉洋埠界、华埠界不方便出手的货品,大多会通过旧河道给处理掉,这期间全无记录找都没法找到,就连黑火也能通过这里拿走,经营这些勾当,满大街卖死伤鱼货的贩子加起来,也比不上售次销赃的领头,
江水如龙九道湾,南北杂货汇河市,自从江汉开埠直到现在,江汉旧道始终承担着这样的职能,说白了就相当于江汉市的下水道和泔水桶。
对江湖人来说,如今的河市销赃售假有之,歪门邪道有之、三教九流有之,在这里打交道的行人商贩,就好比汉水河中的鱼儿,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是草莽英雄还是官府翰林,都得守这片儿的规矩!
孙大乔介绍完河市的来头,继续说道:“这些压神匠做的是这样的事儿,在河市里待着也是正常。”
“那照你说的,这河市早就不做鱼货生意了?”
岳观潮随意问道,江汉的这座河市,连黑火都敢涉猎,算得上胆子大。
在这种情况下,官府想要疏浚城镇丁口,要么扩大城镇规模,要么就遣散人口,这些难民本就是来讨生活,想要遣散他们几乎不可能,那唯一还可行的,就扩充建城了。
当时,汉阳、汉口、武昌已然合并,汉口分为洋埠和华埠,由于洋埠界的划定带来经贸发展,这里地价尤其高昂,豪绅富户的寓所别业,多安置在华埠界,完全没法在汉口买地。
至于武昌,这里是官府驻地,集中的多是教育和文化设施,想要往这里买地尚且可行,只是,汉阳本地多有华商建立的新式工厂,隔着江水是个大问题,百姓未必愿意迁走。
官府思来想去,只好把新地皮扩充到汉阳以南的旧汉水县城!
早在朱明前朝时,汉水从汉水县一穿而过,将县城分为两部分,中间亨通漕运,两岸全是漕运百业、宅邸民居。
数百年间,旧县城已经完全废弃,只是满是残墙颓壁的死城,想要建造新县城并不困难,只是,涉及旧汉水河道,就完全不一样了。
汉水旧河道里,始终都有难民生活,若有些庄户没了田地铺产成了流民,也多会迁居河道,这里既无官府也无胥吏,连收税的都不来,只要能搞到吃的喝的,就能在这里活下去,靠着从墨水湖引来的水渠,河道聚集了不少破落户,逐渐也在这里形成了村寨。
数百年来,村寨里有发迹离开的,也有家道中落迁来的,百姓走走停停,倒是这些村寨始终都住满了人。
不管是前朝还是民国,官府都认为这些村寨就好似泔水桶,只是个藏污纳垢的去处,里面都是穷得连草席都买不起的破落户,来来走走没个定籍,说到底也没什么油水可捞,也就继续放任这些村寨活着。
如果不提县城扩张,那旧河道里的村寨必定能相安无事继续存在,涉及县城南扩,这些村寨也就成了眼中钉肉中刺,旧河道穿过汉水县城也意味着这些河道里的村寨,也恰好横在县城中,他们的地理位置如此特殊,想不处理都难啊。
尤其是这种破落户聚集的村寨,处理起来难上加难。
想把这些人迁走,就得准备好票子、房子,得在其他地界另外给他们建新宅,还得给够钱,这些人才肯迁走。
这么多丁口,且要耗费官府不少钱,哪怕花了那么大力气,也有人不肯搬走。
对这些难民户来说,这些地方连收税的都不来,当然也没人来给他们纳籍,天然就是个官府不管的自由地,他们乐得赚吃赚花,只要胥吏官府离他们远一点,眼不见为净。
一听说迁居,就意味着要把他们纳入户籍,这以后但凡是征税纳捐的,按照户籍按图索骥,他们连跑都跑不掉,有这个顾虑,给多少钱都不愿意走,免得招惹上官府不得脱身。
多种因素作怪,这些破落户怎么都不肯搬走,官府也曾想过动用武力给迁走,这样一来就得动刀子动枪杆,汉阳扩城已经闹得满城风雨,这时候别说是动刀子,就是派打手打了这些破落户,那也得在新闻纸上被大做文章。
再说回破落户本身,他们知道这地儿很是特殊,也不愿意搬走,谁要跟他们来硬的,他们肯定破罐子破摔,非得让人溅点血不可。
到了这个地步,这里已经是块烫手山芋,打不得摔不得,官府为顾及江汉扩城的影响,决定放弃这片地,再重新规划。
在原有的规划中,只要这些破落户全迁出了旧河道,这里就会被直接填平,和两岸的县城一起修成新县区。
如今,官府放弃了这些地方,旧河道就依旧是保持原样,只在两岸修建新的城镇,这样的话,两岸绕行就得耗费不少时间,为了两岸行走方便,官府直接在两岸架起两座拱桥,将县城给连成了整体。
有了这两座拱桥,汉水县城也就不用再多绕路就能贯通全城,同时,也能依据地理优势,将铁路引入县城。
等汉水城建好以后,汉阳几十万百姓这才分流到汉水县,让汉阳的城镇压力纾解了不少。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汉水县城从断垣颓壁再次变为新县城,改头换面后,迎来了大量的工厂和民宅,吸引来不少百姓居住,原本苍凉荒芜的县城,逐渐变得丁口兴旺,若行车时,从两座钢拱桥面朝下俯瞰,还能见到十几米深的断流河道中,如积木杂草似的杂乱宅邸。
有道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汉水旧河道固然是钉子地,随着汉水县城的发展,没吃到肉至少也能沾上一点荤腥儿,有些破落户将水渠拓宽,牵连出密集水网,连接起墨水湖和江水滩涂,乌篷渔船来往频繁,做起江水之间的鱼货买卖,河市正式出现。
这些鱼货算不上好货,都是些渔船大户不要的死鱼蟹丁,他们买来收拾收拾当成死鱼死虾,卖给附近工厂的百姓,既便宜还解馋,不至于让穷苦人连个肉腥都吃不着,更有的聪明人,看来寻租的流民越来越多,开始建起连间棚屋,出租给外地人。
这,确实是个有赚头的大生意!
汉水县城的宅邸民居,也不是什么人都买得起,大洋充裕的庄户,多买套里分院子定居,有不充裕的,也多仗着有稳定活计,租住在某一处街巷,再往下,那就是那些既没钱,也没什么正经活计的流民。
这些人要么是没人雇的五弊三缺户,要么就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懒汉街溜子,他们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今天有钱就吃肉,明天没钱就要饭,江汉百业待兴,只要能出力,哪怕不是什么稳定工作,也绝不会饿死他们。
他们这样的兜里没个积蓄,也不会有正经租赁行,愿意把好好的房子租给他们,这些人不讲究的直接就睡大街了,等晚上来个巡警队保什么的,糟不好就被拉进局子里吃牢饭。
他们没钱买宅、没租房,更没钱住旅社,睡大街被逮进局子里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放出来,对他们来说,来个便宜又不怎么讲究的睡觉地,比什么都要好。
有些老板眼尖鼻子灵,看得出来这些懒汉身上没积蓄,但能干活爱花钱,只要能供给些便宜地方,以量取胜不比正经旅店挣得少,他们开始在河道里租买土地,修建一些简单便捷的砖楼棚舍,以每天十个铜板的低廉价格租给这些人,既赚了钱也叫这些人有个夜晚安身的地方。
江汉城的旅社,哪怕是最低级的旅馆,也得一块大洋一晚,十个铜板已经算是低廉,这些流民有了安身地,也算是解决了新县城的治安问题,官府也睁只眼闭只眼,少收税也不来折腾他们。
有钱赚的事情不用打听也宣传得到处都是,有些破落户学着这些老板在自家盖起棚舍,虽比不上正经棚舍的规模,好歹是能补贴家用,也算是一笔意外之财。
这些商人和投机客尽管只是在这里开了棚舍杂店,却也算是为河道做了贡献,眼看这里聚集的破落户、流民越来越多,老百姓聚集的地方,免不得吃喝拉撒娱乐声色,汉水旧道也从单纯的村寨变为百货集市,成为附近工厂劣等品廉价贱卖的地方。
每当附近工厂、商行有什么次品商品送来,都能被附近的百姓迅速消化,这些人手里没多少钱,也不在乎东西好不好,只要凑合能用,就是真的差点次点也没什么。
但凡涉及售次都会牵连售假,里面的商贩鱼龙混杂,商品也是泥沙俱下,好坏掺半,买的时候全靠买主自己掌眼,贪便宜归贪便宜,要是买到假货,那可就得自己认栽了。
这些地方的百货都是一锤子买卖,买的东西也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留任何收据凭证,你过了这个节骨眼可能压根找不到人,也就谈不上找后账。
也是因为这一原因,江汉洋埠界、华埠界不方便出手的货品,大多会通过旧河道给处理掉,这期间全无记录找都没法找到,就连黑火也能通过这里拿走,经营这些勾当,满大街卖死伤鱼货的贩子加起来,也比不上售次销赃的领头,
江水如龙九道湾,南北杂货汇河市,自从江汉开埠直到现在,江汉旧道始终承担着这样的职能,说白了就相当于江汉市的下水道和泔水桶。
对江湖人来说,如今的河市销赃售假有之,歪门邪道有之、三教九流有之,在这里打交道的行人商贩,就好比汉水河中的鱼儿,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是草莽英雄还是官府翰林,都得守这片儿的规矩!
孙大乔介绍完河市的来头,继续说道:“这些压神匠做的是这样的事儿,在河市里待着也是正常。”
“那照你说的,这河市早就不做鱼货生意了?”
岳观潮随意问道,江汉的这座河市,连黑火都敢涉猎,算得上胆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