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舆论导向

为了照顾爷爷、奶奶,小明拒绝了住在学校的机会。

每天早上,他早早就起来了,为爷爷、奶奶做好一天的饭菜,放在固定的地方。

让虽然瘫痪但眼睛还能看得见的奶奶,躺在床上,指挥眼睛失明但腿脚还能移动的爷爷,拿饭碗吃饭。

为了不耽误学习,六年来,这孩子每天都是跑步上学,几乎很少迟到,学习成绩也很好。

最让人感动的是,这个孩子用辛苦积攒下来的十几元钱,为奶奶的生日买了一个蛋糕。

生平第一次,老人见到蛋糕的样子,竟然不知道这个东西是什么。

等小明点上蜡烛,让奶奶许个愿时,周海洋看到,电视里的老人家已经泣不成声了。

周海洋在永梁宾馆的住处,看着电视,一个人看得泪流满面。

他心疼,心疼这个孩子,心疼这个家庭的不幸。

他感到惭愧,为这样的家庭,这样的老百姓,竟然是今天永梁老百姓的真实生活。

而与此同时,《永梁日报》和永梁电视台,却在掀起一股学习乡镇少年邱小明先进事迹的高潮。

《永梁日报》为此特意编发的新闻标题是《一个自强不息的少年》。

周海洋不看则已,看了,心里气更是不打一处来。

他立即拨通了市委宣传部部长兰齐的电话。

周海洋在电话里说道:“老兰啊,这几天的新闻你看了没有?关于邱小明的。”

兰齐见是周海洋打来的,口气又是空前的严厉,就知道坏了!

心想,是不是这几天的新闻宣传,并不对周海洋的口味?

连忙解释说:“书记,我看的不仔细,怎么,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请书记明示。”

周海洋沉声说道:“老兰啊,邱小明这个典型,是不错,体现了永梁人自强不息的精神。

但你想过没有,一个九岁的孩子,却要独自撑起一个家庭,这是永梁的荣誉?还是耻辱啊?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永梁的老百姓,是如何在生存线上挣扎。

这是永梁各级领导干部的耻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耻辱!

难道我们还要让这样的孩子,永远自强不息下去吗?”

兰齐也是从省里下派的,原来在省委宣传部当了十几年的处长、副处长。

50多岁了,才得下派,到了永梁,升了个副厅级。

他那个宣传部,实在也是个没有多少实权的部门,管了一张报纸,一个电台,一家电视台。

永梁又是个落后的地区,报纸、电视台的广告收入都不高。

最好的是电视台,一年也不过一干多万,比起富裕的地市,是差的很远的。

他平时没有多少油水可捞,只是利用手中的权力,收拾收拾那些下属单位的一把手。

让他们时不时知的知道自己的厉害,进进贡。

在市委,他这个宣传部长也是个不太起眼的角色,要看书记、市长的脸色行事,所以,也是个伺候人的官。

受了周海洋的一通好熊,兰齐也是一肚子的气。

立即吩咐市委宣传部的办公室主任,迅速通知报社、电台、电视台的一把手到部长办公室开会,传达周书记的指示精神。

几个人到来后,不问青红皂白,兰齐对他们就是一通臭骂,说:

“你们几个,脑子统统进水了吗?你们整天是干什么吃的?

前一段,永梁市环卫处出了一个13岁的女清洁工。

因为母亲有病,没办法,小小年纪,就顶替母亲做了清洁工。

你们弄了个新闻,说人家是史上最美丽的清洁工。

结果挨了周书记一通臭批,说假如是我们领导干部自己的闺女,你们愿意她13岁,就成为这世上最美丽的清洁工吗?

才刚过去几天啊,你们又弄出来个史上最年轻的男子汉。

你们说说,假如是你们在座的各位,你们愿意做这个史上最年轻的男子汉吗?

你们啊,一个一个,咋就不长脑子啊?

史上最美丽的清洁工、最年轻的男子汉,这不是永梁人的骄傲,是耻辱!你们知道不知道?

今后这样的事迹不要再宣传了。

这说明我们永梁人多么落后、多么贫穷、多么凄惨哪!

更别说严重侵害青少年权益了。”

几个老总平时在自己的单位,都是牛气冲天。

见了部长,一个一个,就成了天下最温顺的孙子。

不住的点头,面如土色。

回到单位,自然对自己的下属没有好脸色,挨个教训自己的部下,把心中的气发泄出来。

第二天开始,所有关于邱小明的报道,全部消失了。

关于邱小明的新闻,在新闻单位居然成了禁忌。

几乎所有的人都在私下议论,说周书记不喜欢邱小明,不喜欢宣传这个乡村孩子。

谁要是不想下岗,还是别触碰这个霉头为好。

一连三天,周海洋依然在关注关于邱小明的后续报道。

但让他奇怪的是,所有的新闻上,再也找不到一丝关于邱小明的消息。

见状,他恍然大悟:

这个兰齐,肯定理解错了,他以为我是让他把邱小明从新闻上封杀掉。

周海洋立即让秘书小唐,又打通了兰齐的电话。

周海洋说道:“老兰啊,我的意思不是不让宣传邱小明,更不是让你们封杀邱小明。

事实就是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封杀能封杀得了吗?

自古以来,防民之口,犹如防川,全部是白费心机,多此一举。

我的意思是,我们不能一味的宣传自强不息的精神,更要宣传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政府的社会责任。

不能老是要求人家自强、自助、自救。要是那样,要你这个政府干什么?要你这个政党干什么?

我们这样,岂不是给老百姓留下喜欢推卸责任的印象吗?

你好好组织一下,让电视台、报纸把握住正确的舆论导向。

正确的舆论导向,不是故意隐瞒新闻事实,瞪着眼睛说瞎话,愚弄老百姓。

如果长此以往,谁还会相信我们的舆论宣传呢?

再说了,现在的社会,资讯这么发达,你就是想愚弄,也愚弄不了啊!”

兰齐接着电话,虽然心里一肚子的气,在心里暗暗骂了一句,“他妈的,这伺候人的活,真难啊!”

但嘴里却一连声的说:“是,是,我马上去落实,一定按书记的指示办!”

想到邱小明这件事和章林镇农村的现状,再联系到以前看到的永梁棉纺织厂下岗职工的情况。

让周海洋觉得,永梁最底层老百姓的生活,用水深火热来形容,丝毫也不为过。

看不起病,上不起学,甚至连吃上一顿饭,都成了非常艰难的事情。

这真让稍微有点良心的人,感到心痛。

连续好几天,每天出席大的应酬活动。在永梁宾馆里,接待省里走马灯一样视察的上级领导和各厅厅长。

周海洋看着那一桌桌价值几干元的招待酒宴,喝着价值不菲的名酒,实在有点难以下咽。

但想想父亲周明山这些年不断提醒过自己的:任性不得!在官场混,有时候要学会入乡随俗,同流合污。要不然就要栽跟头。

自己这也是身不由己啊,于是就强压怒火,忍了。

没完没了的检查,应酬,吃喝,在华国,成了人与人之间增进感情、加强联系的重要纽带。

尤其是这官场上的酒宴,最讲一个派。

能到永梁来的,别说是省级领导,就是省里的一个副厅级,甚至是处级、科级的官员,在永梁都能受到第一流的接待,这个是永梁几十年的传统。

永梁穷,落后,但再穷也不能穷领导,穷接待,接待也是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