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7章 武官

加纳王国最终没有逃脱被分裂的命运。

原本松散的部落联盟,在面对多种政治制度选择面前。

最后各方的利益诉求并不一致。

加纳王国的国王知道,紧握权力只会造成内战。

一旦内战,周边国家和华夏必然参与进来。

那样一来,加纳的利益就无法保证。

最终大家友好协商,报请联合国裁决。

加纳王国分裂成了十七个国家。

主体加纳国,仍然得到了黄金海岸。

这样一来,这个世界所有国家和部落的数量达到573个。

刘恢听完孙乾的介绍,嘴角不自觉的扯了扯。

这样一来,华夏的优势就显得十分巨大。

这些国家里面,人口最少的才一万多人。

而华夏预计华夏十三年(公元200年)底,华夏人口将达到7000万人。

“公佑,对于大使馆人员组成,你有什么想法?”

刘恢递了一支烟给孙乾,这种事情不要说对于孙乾就是对于人类来说,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

孙乾点燃手里的烟,开口说道,“大统领,我们开了会议,初步是这样设想的。”

刘恢点了点头,示意他接着说。

“根据对方国家人口土地面积,我们将大使馆分成两级。

大使馆主要由外交官、公务人员和生活人员组成。

外交官主要是大使、代表、秘书等。

公务人员主要是一般工作人员,处理日常事务。

生活人员主要是厨师、车夫等。”

刘恢说道,“按照联合国最新决议,大使馆里还需要武官,你有什么建议?”

孙乾嘿嘿一笑,“大统领,这事应该是您来定。”

刘恢说道,“武官肯定是现役军人,至少也应该是少校级别。

各国为了职称级别对应,他们都采用了华夏的军衔模式。

这些人基本外交礼仪还需要外事部出面来组织培训才行。”

“这点我们责无旁贷,不过,我建议,一级大使馆可以使用中校军衔的武官,二级大使馆使用少校军衔的武官。”

“你的建议不错,根据人口土地多少来划定。

同时,你们要尽可能减少人员,人员过多,会增加财政负担。”

孙乾早已经习惯,刘恢属于把一分钱掰开成两分钱用的人。

天策院

“外事部真敢给名单,一次中校少校军衔军官需要接近六百人。”郭嘉看完后,直接递给了贾诩。

贾诩看完没有急于说话,而是递给了戏忠。

“五百七十三名少校中校军官,对于现在的华夏来说不算什么。

但是十八年前,辽东那时最早才二十多个校官。”戏忠说道。

贾诩说道,“对于我们来说,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只有一条,那就是选人,选出符合条件的人。”

“什么条件才符合?”骑兵部长公孙瓒问道。

步兵部长高览说道,“最起码要有文化,同时形象气质合格的人才行。”

郭嘉说道,“还有就是有不错的表达能力才行。”

黄忠说道,“这样一来,军队中核心骨干都要被挖走?”

“这是没法的事情,和平时期,武官代表着华夏军队的形象,我们不能马虎。”沮授说道。

贾诩说道,“现在只有下令几大战略区选人。

七大战略区加上海军,每个战略区需要选出七十人。

剩余的十三人,我们从天策院里面选。

这样一来,也不算多大的难度。”

众人点了点头,命令就在面前,刘恢作为大统领和天策院院长,他签署的人员调遣命令大家只能执行。

公孙瓒说道,“华夏这些年军队人才储备还算比较充足,应该问题不大。”

郭嘉微笑着说道,“公孙部长,换成是你,你愿意把最优秀军官交出来吗?”

公孙瓒苦笑着说道,“心中就算不舍,恐怕也很难不交出来。”

“我个人建议,以天策院命令,要求各大战略区人才选拔,选上并且培训学习合格的,军衔上升一级。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备用人员只需要上尉和少校就行。”郭嘉建议道。

“奉孝参谋长建议不错,这样一来,各大战略区只能执行,因为这样做是阻碍大家升官了。”戏忠赞同的点了点头。

看着众人点了点头,贾诩说道,“就这样办,各战略区候选人一百人。

候选人全部到恢都城报道统一学习。

最后选择多少,那是外事部的事情。”

大家心里吐槽,贾诩这是给外事部门拉仇恨。

这种讨论会时常都在召开,刘恢不想过多干涉天策院工作。

目前天策院日常工作,通常由几大部门负责人按月轮流主持,这是为了防止一家独大。

同时,刘恢是在给后来的大统领树立一个规则,那就是不要干涉军队日常事务。

他怕外行领导内行,让军队的人不适应。

恢都城外不远的农田里,国渊和农业部长顾雍两人正盯着田里的水稻发呆。

“子尼副院长,我敢打赌,这田里的水稻产量不会低于一千斤(现代度量衡五百斤)?”顾雍显得十分兴奋。

国渊白了顾雍一眼,“元叹,这个不用你说老夫也看得出来。”

看着眼前田里饱满的稻穗,国渊喜形于色,他内心十分激动。

眼前的水稻是用占城稻和野生水稻杂交而来。

这是一种全新的种子,他能感受到,这个产量才是起步,未来还会更高。

顾雍笑呵呵的说道,“大统领常说,粮食生产永远是华夏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我们要保护好百姓手里的饭碗。”

“元叹,你我到华夏已经有十多年了。

看着华夏发展变化,老夫心里说不出的高兴。”国渊说道。

“是啊,十多年来,华夏大地发生了巨变。”

一旁没有说话的陈重说道,“你们二人也不看看,没有大统领,会有今天?”

“老陈说得对。”

陈重说道,“老夫当年做了蠢事,大统领饶了我一命,没有大统领,就没有今天的陈重。”

国渊说道,“是啊,不少农户把你称为华夏养殖之父。

猪的推广发展,你立了大功。”

加纳王国最终没有逃脱被分裂的命运。

原本松散的部落联盟,在面对多种政治制度选择面前。

最后各方的利益诉求并不一致。

加纳王国的国王知道,紧握权力只会造成内战。

一旦内战,周边国家和华夏必然参与进来。

那样一来,加纳的利益就无法保证。

最终大家友好协商,报请联合国裁决。

加纳王国分裂成了十七个国家。

主体加纳国,仍然得到了黄金海岸。

这样一来,这个世界所有国家和部落的数量达到573个。

刘恢听完孙乾的介绍,嘴角不自觉的扯了扯。

这样一来,华夏的优势就显得十分巨大。

这些国家里面,人口最少的才一万多人。

而华夏预计华夏十三年(公元200年)底,华夏人口将达到7000万人。

“公佑,对于大使馆人员组成,你有什么想法?”

刘恢递了一支烟给孙乾,这种事情不要说对于孙乾就是对于人类来说,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

孙乾点燃手里的烟,开口说道,“大统领,我们开了会议,初步是这样设想的。”

刘恢点了点头,示意他接着说。

“根据对方国家人口土地面积,我们将大使馆分成两级。

大使馆主要由外交官、公务人员和生活人员组成。

外交官主要是大使、代表、秘书等。

公务人员主要是一般工作人员,处理日常事务。

生活人员主要是厨师、车夫等。”

刘恢说道,“按照联合国最新决议,大使馆里还需要武官,你有什么建议?”

孙乾嘿嘿一笑,“大统领,这事应该是您来定。”

刘恢说道,“武官肯定是现役军人,至少也应该是少校级别。

各国为了职称级别对应,他们都采用了华夏的军衔模式。

这些人基本外交礼仪还需要外事部出面来组织培训才行。”

“这点我们责无旁贷,不过,我建议,一级大使馆可以使用中校军衔的武官,二级大使馆使用少校军衔的武官。”

“你的建议不错,根据人口土地多少来划定。

同时,你们要尽可能减少人员,人员过多,会增加财政负担。”

孙乾早已经习惯,刘恢属于把一分钱掰开成两分钱用的人。

天策院

“外事部真敢给名单,一次中校少校军衔军官需要接近六百人。”郭嘉看完后,直接递给了贾诩。

贾诩看完没有急于说话,而是递给了戏忠。

“五百七十三名少校中校军官,对于现在的华夏来说不算什么。

但是十八年前,辽东那时最早才二十多个校官。”戏忠说道。

贾诩说道,“对于我们来说,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只有一条,那就是选人,选出符合条件的人。”

“什么条件才符合?”骑兵部长公孙瓒问道。

步兵部长高览说道,“最起码要有文化,同时形象气质合格的人才行。”

郭嘉说道,“还有就是有不错的表达能力才行。”

黄忠说道,“这样一来,军队中核心骨干都要被挖走?”

“这是没法的事情,和平时期,武官代表着华夏军队的形象,我们不能马虎。”沮授说道。

贾诩说道,“现在只有下令几大战略区选人。

七大战略区加上海军,每个战略区需要选出七十人。

剩余的十三人,我们从天策院里面选。

这样一来,也不算多大的难度。”

众人点了点头,命令就在面前,刘恢作为大统领和天策院院长,他签署的人员调遣命令大家只能执行。

公孙瓒说道,“华夏这些年军队人才储备还算比较充足,应该问题不大。”

郭嘉微笑着说道,“公孙部长,换成是你,你愿意把最优秀军官交出来吗?”

公孙瓒苦笑着说道,“心中就算不舍,恐怕也很难不交出来。”

“我个人建议,以天策院命令,要求各大战略区人才选拔,选上并且培训学习合格的,军衔上升一级。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备用人员只需要上尉和少校就行。”郭嘉建议道。

“奉孝参谋长建议不错,这样一来,各大战略区只能执行,因为这样做是阻碍大家升官了。”戏忠赞同的点了点头。

看着众人点了点头,贾诩说道,“就这样办,各战略区候选人一百人。

候选人全部到恢都城报道统一学习。

最后选择多少,那是外事部的事情。”

大家心里吐槽,贾诩这是给外事部门拉仇恨。

这种讨论会时常都在召开,刘恢不想过多干涉天策院工作。

目前天策院日常工作,通常由几大部门负责人按月轮流主持,这是为了防止一家独大。

同时,刘恢是在给后来的大统领树立一个规则,那就是不要干涉军队日常事务。

他怕外行领导内行,让军队的人不适应。

恢都城外不远的农田里,国渊和农业部长顾雍两人正盯着田里的水稻发呆。

“子尼副院长,我敢打赌,这田里的水稻产量不会低于一千斤(现代度量衡五百斤)?”顾雍显得十分兴奋。

国渊白了顾雍一眼,“元叹,这个不用你说老夫也看得出来。”

看着眼前田里饱满的稻穗,国渊喜形于色,他内心十分激动。

眼前的水稻是用占城稻和野生水稻杂交而来。

这是一种全新的种子,他能感受到,这个产量才是起步,未来还会更高。

顾雍笑呵呵的说道,“大统领常说,粮食生产永远是华夏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我们要保护好百姓手里的饭碗。”

“元叹,你我到华夏已经有十多年了。

看着华夏发展变化,老夫心里说不出的高兴。”国渊说道。

“是啊,十多年来,华夏大地发生了巨变。”

一旁没有说话的陈重说道,“你们二人也不看看,没有大统领,会有今天?”

“老陈说得对。”

陈重说道,“老夫当年做了蠢事,大统领饶了我一命,没有大统领,就没有今天的陈重。”

国渊说道,“是啊,不少农户把你称为华夏养殖之父。

猪的推广发展,你立了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