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0章 诸葛亮

刘恢正式当选大统领,这一天,没有鲜花,只有身边人的祝福。

不过,晚上一家人在一起吃了一顿饭。

第二天。

诸葛亮和平时一样,提前十分钟到,先看报纸。

最近心情不错,电力取得了巨大进步,很快就能落地商用了。

这让他肩上担子轻松了一些。

当他看到刘恢在报纸上畅想着将来电的用途时。

他眼睛转了转,他太了解刘恢了,自己一身本事都是来自于刘恢。

其他人或许会把刘恢对技术的想法不置可否,一笑了之。

而他不会,他知道代表着什么?

“组长,看什么这么入神?”

今年十七岁的诸葛亮不仅生得一副好皮囊。

而且从小到大就是天才,还是刘恢的高徒。

最关键,小小年纪,发明了不少小东西。

十三岁就把华夏能读的书差不多读了。

无法,只能让他以学生身份进入研究所边工作边学习。

工作的话年龄达不到要求。

就这样,以自己的能力让身边不少人竖起大拇指,两年前,升任为电力发电机研究组长。

“没什么,明天最后一次电力实验做完,接下来就会进入验收阶段。

合格以后就能落地商用了。”

“发电一旦实现了,我们就能将黑夜变成白昼?”

诸葛亮笑了笑,“一定会,接下来要降低发电的成本才行。

就像师兄他们内燃机,比如乡村的面坊、榨油坊等,百姓只需要提供燃料就能免费使用。

如果使用内燃机,还得花钱买汽油才行。”

“组长,听说这个结束后,你就会调走?”

“电力一旦商用,接下来就是漫长的不断迭代升级了。

马院长找我谈过话,有新的项目,希望我过去。

不过,这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离开。”

诸葛亮这一世没有进入政坛,但是天生的领导力,管个几百人对他来说并没有多少困难。

刘恢在使用诸葛亮上面,他有自己的想法,以华夏今天的政治制度。

一名政治家远不如一名伟大科学家对华夏贡献更大。

华夏接下来就是要用古希腊、罗马和华夏的科学技术为根基,打牢华夏科技的基础,尤其是基础理论方面。

有了好的基础,将来就能源源不断诞生无数新的产品出来。

想要做到这些,马均并不是合适的人选,因为马均理论基础有些薄弱,个人更加偏向实际应用。

诸葛亮和刘烨不一样,尤其是前者,从小在华夏教育环境中长大。

他没有朝廷那一套带来的思想束缚,因为生下来不久他就到了华夏。

“我知道,组长,水力发电一旦落地,明年我们组将预订了明年的科技应用大奖。”

诸葛亮嘿嘿一笑,“吴师兄,你太乐观了。

刘烨师兄他们的内燃机一旦商用,就价值和前景而言,我们都会稍微落后一筹。”

诸葛亮倒不是谦虚,刘烨的能力他太清楚了。

作为刘恢唯二的真传弟子,诸葛亮一直把刘烨当成自己的目标。

两人也是难得放松下来聊几句。

晚上,回到家。

“孔明,技术研究重要,你个人的事情恐怕也要早点定下来?”刚推开门,诸葛圭的声音就在不远处响起。

诸葛圭现在担任华夏司法大学南方学院的校长。

“父亲,事情实在太忙,明年行吗?”诸葛亮把包往桌子上一放。

“你大哥现在孩子都有三岁了。”

听到诸葛圭念叨,“父亲,你说什么就是什么?”

“你小子什么态度?你自己找媳妇,和我何关?”诸葛圭吹胡子瞪眼看着诸葛亮。

“没对象怎么成亲?”诸葛亮两手一摊。

“我听说你黄叔父家丫头也快十六了,你看如何?”

“父亲,你都没问过别人意见?”

“听你黄叔父讲,月英也喜欢技术研究,明年就毕业了。”诸葛圭在观察诸葛亮反应

他自然知道他父亲口中说的是谁,就是黄承彦的女儿黄月英。

黄月英的亲生母亲是西域人,并不是蔡冒的大姐,因此黄月英天生一头黄发,人长得很靓丽,原本历史上,大家都是黑头发黄皮肤,自然觉得她是异类,不为人喜也就不奇怪了。

而这一世不一样,华夏到处都是外国人,大家早已经习以为常了。

“父亲,只要月英妹子没得意见,我也没意见。”

诸葛圭点了点头,“这点不错,倒是有点像你老师,有担当。”

诸葛亮笑了笑,“父亲别拿我打趣,我和老师没有可比性。

他是华夏公认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却教我的是科学技术。”

“你也不要谦虚,大统领对我说过,让孔明从事技术研究,多于华夏损失了一名政治家,但是华夏将来也许会诞生一名伟大的科学家。”

在华夏,从政早就不是大部分人第一选择。

这里,大学毕业的人第一选择是争取深造留校,成为一名大学老师,实在不行,中学老师也行,第二选择是进入公司或者华夏科研院从事技术研究。

“老师高看学生了。”诸葛亮摸了摸头。

“孔明,你大哥最近会有一个月探亲假。

回来后,你尽可能抽时间陪他到恢都城转一转。”诸葛圭吩咐道。

“父亲,他现在可是将军,让我这个小兵和他一道,合适吗?”

“臭小子,就你嘴贫,早知道,你应该去你叔父报社工作。”诸葛圭打趣道。

“父亲,我都好久没见到叔父了?”

“前两天来过,他想探听你们科研进展,被我骂回去了。”

在华夏,这种事情屡见不鲜,报纸私有化以后,他们想要报纸有吸引力,就会想方设法挖掘新闻,尤其是重大新闻。

这种情况下,官员几点钟回家,这些人都一清二楚。

“正常,他们报纸也要生存。

不过,他们报纸上的小说很有意思。”诸葛亮笑着说道。

客厅里灯光很暗,几根蜡烛照耀的地方还能看清。

诸葛亮从包里拿出资料在看。

“孔明不要看久了,不然你的眼睛容易近视。”诸葛圭知道自己这个儿子,对于科研有着近乎痴迷。

诸葛亮点了点头,“知道了。”

刘恢正式当选大统领,这一天,没有鲜花,只有身边人的祝福。

不过,晚上一家人在一起吃了一顿饭。

第二天。

诸葛亮和平时一样,提前十分钟到,先看报纸。

最近心情不错,电力取得了巨大进步,很快就能落地商用了。

这让他肩上担子轻松了一些。

当他看到刘恢在报纸上畅想着将来电的用途时。

他眼睛转了转,他太了解刘恢了,自己一身本事都是来自于刘恢。

其他人或许会把刘恢对技术的想法不置可否,一笑了之。

而他不会,他知道代表着什么?

“组长,看什么这么入神?”

今年十七岁的诸葛亮不仅生得一副好皮囊。

而且从小到大就是天才,还是刘恢的高徒。

最关键,小小年纪,发明了不少小东西。

十三岁就把华夏能读的书差不多读了。

无法,只能让他以学生身份进入研究所边工作边学习。

工作的话年龄达不到要求。

就这样,以自己的能力让身边不少人竖起大拇指,两年前,升任为电力发电机研究组长。

“没什么,明天最后一次电力实验做完,接下来就会进入验收阶段。

合格以后就能落地商用了。”

“发电一旦实现了,我们就能将黑夜变成白昼?”

诸葛亮笑了笑,“一定会,接下来要降低发电的成本才行。

就像师兄他们内燃机,比如乡村的面坊、榨油坊等,百姓只需要提供燃料就能免费使用。

如果使用内燃机,还得花钱买汽油才行。”

“组长,听说这个结束后,你就会调走?”

“电力一旦商用,接下来就是漫长的不断迭代升级了。

马院长找我谈过话,有新的项目,希望我过去。

不过,这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离开。”

诸葛亮这一世没有进入政坛,但是天生的领导力,管个几百人对他来说并没有多少困难。

刘恢在使用诸葛亮上面,他有自己的想法,以华夏今天的政治制度。

一名政治家远不如一名伟大科学家对华夏贡献更大。

华夏接下来就是要用古希腊、罗马和华夏的科学技术为根基,打牢华夏科技的基础,尤其是基础理论方面。

有了好的基础,将来就能源源不断诞生无数新的产品出来。

想要做到这些,马均并不是合适的人选,因为马均理论基础有些薄弱,个人更加偏向实际应用。

诸葛亮和刘烨不一样,尤其是前者,从小在华夏教育环境中长大。

他没有朝廷那一套带来的思想束缚,因为生下来不久他就到了华夏。

“我知道,组长,水力发电一旦落地,明年我们组将预订了明年的科技应用大奖。”

诸葛亮嘿嘿一笑,“吴师兄,你太乐观了。

刘烨师兄他们的内燃机一旦商用,就价值和前景而言,我们都会稍微落后一筹。”

诸葛亮倒不是谦虚,刘烨的能力他太清楚了。

作为刘恢唯二的真传弟子,诸葛亮一直把刘烨当成自己的目标。

两人也是难得放松下来聊几句。

晚上,回到家。

“孔明,技术研究重要,你个人的事情恐怕也要早点定下来?”刚推开门,诸葛圭的声音就在不远处响起。

诸葛圭现在担任华夏司法大学南方学院的校长。

“父亲,事情实在太忙,明年行吗?”诸葛亮把包往桌子上一放。

“你大哥现在孩子都有三岁了。”

听到诸葛圭念叨,“父亲,你说什么就是什么?”

“你小子什么态度?你自己找媳妇,和我何关?”诸葛圭吹胡子瞪眼看着诸葛亮。

“没对象怎么成亲?”诸葛亮两手一摊。

“我听说你黄叔父家丫头也快十六了,你看如何?”

“父亲,你都没问过别人意见?”

“听你黄叔父讲,月英也喜欢技术研究,明年就毕业了。”诸葛圭在观察诸葛亮反应

他自然知道他父亲口中说的是谁,就是黄承彦的女儿黄月英。

黄月英的亲生母亲是西域人,并不是蔡冒的大姐,因此黄月英天生一头黄发,人长得很靓丽,原本历史上,大家都是黑头发黄皮肤,自然觉得她是异类,不为人喜也就不奇怪了。

而这一世不一样,华夏到处都是外国人,大家早已经习以为常了。

“父亲,只要月英妹子没得意见,我也没意见。”

诸葛圭点了点头,“这点不错,倒是有点像你老师,有担当。”

诸葛亮笑了笑,“父亲别拿我打趣,我和老师没有可比性。

他是华夏公认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却教我的是科学技术。”

“你也不要谦虚,大统领对我说过,让孔明从事技术研究,多于华夏损失了一名政治家,但是华夏将来也许会诞生一名伟大的科学家。”

在华夏,从政早就不是大部分人第一选择。

这里,大学毕业的人第一选择是争取深造留校,成为一名大学老师,实在不行,中学老师也行,第二选择是进入公司或者华夏科研院从事技术研究。

“老师高看学生了。”诸葛亮摸了摸头。

“孔明,你大哥最近会有一个月探亲假。

回来后,你尽可能抽时间陪他到恢都城转一转。”诸葛圭吩咐道。

“父亲,他现在可是将军,让我这个小兵和他一道,合适吗?”

“臭小子,就你嘴贫,早知道,你应该去你叔父报社工作。”诸葛圭打趣道。

“父亲,我都好久没见到叔父了?”

“前两天来过,他想探听你们科研进展,被我骂回去了。”

在华夏,这种事情屡见不鲜,报纸私有化以后,他们想要报纸有吸引力,就会想方设法挖掘新闻,尤其是重大新闻。

这种情况下,官员几点钟回家,这些人都一清二楚。

“正常,他们报纸也要生存。

不过,他们报纸上的小说很有意思。”诸葛亮笑着说道。

客厅里灯光很暗,几根蜡烛照耀的地方还能看清。

诸葛亮从包里拿出资料在看。

“孔明不要看久了,不然你的眼睛容易近视。”诸葛圭知道自己这个儿子,对于科研有着近乎痴迷。

诸葛亮点了点头,“知道了。”